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案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案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14 15:11:5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歌唱二小放牛郎教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chuàng)作。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案

篇(1)

一、親歷實踐,獲取資源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

我們中心小學組織語文課題組教師,帶領學生,走進家鄉(xiāng)工礦企業(yè)、社區(qū)街道,了解家鄉(xiāng)地理風貌,歷史變遷,風土人情……廣泛慎重選擇家鄉(xiāng)獨特資源,細細地實地參觀,調查,訪談,拍攝,撰寫,編輯。幾多焦慮幾多辛勞,凝聚眾人智慧才得以形成《魚米鄉(xiāng)情》這本校本課程。獨特的資源優(yōu)勢,觸動著學生的心靈,也激發(fā)孩子了解家鄉(xiāng)、情系家鄉(xiāng)的熱情。

我們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安排一些實踐活動。實踐活動符合少年兒童發(fā)展的身心規(guī)律,力求做到形式多樣性,內容開放性,操作便捷性。組織學生參加綜合實踐,如:利用休息日或適當時間,深入農村體驗生活,組織參觀、訪問,調查廠礦企業(yè)……學生的生活經驗豐富了,同時也獲得了許多意想不到的信息資源。因此,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

二、靈活整合,有效生成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弊鳛橐幻Z文教師,我們不僅關注教材,而且還關注生活中隨手可取的很多語文資料。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不僅能幫助學生獲取信息,而且還能夠豐富學生的生活、鍛煉學生的體魄。在此基礎上,我們根據(jù)各年段要求,根據(jù)體裁特點,最大化、最優(yōu)化地利用校本課程,豐富語文課堂教學,培養(yǎng)小學生收集整合信息的能力。

這里列舉一到六年級與校本課程相匹配的課文,更清晰地幫助我校師生用好校本課程資源。

⑴文章題材:獨特風景。課文選目:《春到梅花山》《草原的早晨》《臺灣的蝴蝶谷》《槐鄉(xiāng)五月》《九寨溝》《桂花雨》《黃果樹瀑布》《鼎湖山聽泉》《三亞落日》《煙臺的?!?。校本課程匹配內容:《秀麗的榮炳公園》《古老的銀杏樹》《母校的變遷》。

⑵文章題材:神奇?zhèn)髡f。課文選目:《沉香救母》《開天辟地》《嫦娥奔月》《牛郎織女》。校本課程匹配內容:《龍溪的傳說》《凡石橋的來歷》《“旗桿巷”的由來》。

⑶文章題材:英雄名人。課文選目:《歌唱二小放牛郎》《軍神》《》《聶將軍和日本小姑娘》《半截蠟燭》。校本課程匹配內容:《威震敵膽的“凌鐵拳”》《車一輪》《家鄉(xiāng)的好兒子——林暉》。

教師們在教案設計中力求體現(xiàn)靈活整合運用校本課程的環(huán)節(jié)。鄉(xiāng)土資源的形成豐富了語文教學的內容,讓語文課堂芬芳著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

三、靈動滲透,高效教學

學生所學課文,篇篇都是精品,幾乎都極具代表性。但是比照校本課程和文本的題材,適合拓展,有效整合的課文應該因文而異。我們采取靈活的教學措施,運用靈活的方法讓校本資源走進文本,有利于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掌握,也利于增添學生真正了解家鄉(xiāng),心中有家鄉(xiāng)的情結。在欣賞了《三亞落日》《煙臺的?!穬善牢拿谰爸?,我引導學生放眼家鄉(xiāng),發(fā)現(xiàn)身邊的美景,同學們爭先恐后,七嘴八舌,華山(榮炳境內)、靠背山、三叉湖……同學們講的最多的,最感興趣的還是家鄉(xiāng)的“榮炳公園”。于是我和孩子們拿出校本課程,從課文中欣賞家鄉(xiāng)的公園,并且我擇日帶著孩子們走進公園,親眼目睹家鄉(xiāng)的美景。孩子們歡呼雀躍,興奮的感覺溢于言表,他們三五成群,有的奔走于噴水池廣場,有的流連于湖面的蕩漾碧波,有的行走于曲徑通幽的小石徑,還有的棲息于涼亭之中……公園里的假山亭臺,青草鮮花,翠竹綠樹深深的吸引著孩子,一個個活潑的身影也成了公園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真是“江山如此多嬌,風景這邊獨好?!蔽页脽岽蜩F,因勢利導,要求孩子們將此情此景此感抒發(fā)于習作之中。孩子們熱情不減,拿起筆寫下了親歷的情景。

我來到榮炳公園,左腳剛踏入其內,便被眼前這一派盎然的景色驚住了:那高大的白楊與柳樹都已抽出了新的枝條;花花草草也都呈現(xiàn)出蓬勃的樣子。月季紅、牡丹……我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手和足都顫抖起來,情不自禁地沖向其中,歡笑著,吼叫著,大叫聲引來了許多同學的目光。我沖到湖邊,眼前的情景真讓人心曠神怡,湖邊綠草如茵,湖面上碧波蕩漾,感覺自己像站在水面上漂流,我突然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在這一剎那我仿佛融入了大自然,融入了春天,感覺到了春天的美妙,接受到春天美好的禮物。

孩子們燦爛的笑臉,歡快的笑聲,天真的身影,留戀的情形,也深深的感染著我,深深的觸動著我——一個教師的思索,原來讓校本資源走進文本竟會產生如此精彩的收獲。

篇(2)

關鍵詞:審美; 傾聽; 孕育; 感受; 創(chuàng)造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3)04-004-002

這是一節(jié)新教師的匯報課,全校的老師都要來聽,因此我對這節(jié)課非常重視,改了又改,心里不免也很緊張。課的題目是《小烏鴉愛媽媽》。其中有一個目標是通過小烏鴉愛媽媽的音樂主題感受媽媽的愛,指導學生唱出心中的歌,從而懂得奉獻愛。

上課的過程中教師先請學生看了四張媽媽照顧孩子的圖片,然后請學生回答這四張圖片講了什么?隨后是通過老師激情的講述故事引出《小烏鴉愛媽媽》,接著就是學唱歌曲。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送給媽媽的禮物》。這下學生可忙開了,有的做賀卡,有的寫心里話,有的畫畫,有的詩朗誦,還有的根據(jù)旋律改編歌詞。由于形式多樣豐富,學生興致勃勃、激情高漲。就在此時,身邊有個老師小聲的跟我打招呼,他說:“我下個星期要上一節(jié)心理輔導教研課,覺得今天這節(jié)關于母愛的音樂課氣氛很好,可以借鑒,幫我弄一下音樂?!币徽Z驚醒夢中人。這是我們音樂教研組改了又改才定下來的教案,為什么其他老師看來卻成了思品課?

回顧上一堂課,教師運用圖片說話、講故事、送禮物的形式有效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緊緊的抓住了愛媽媽這一主題。然而這樣的教學,并沒有完成本課重要的學唱歌曲的任務。教師太關注了對學生品德的教育,而忽視了音樂本身去感染學生,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說的太多,學生也說的太多,在最后的綜合環(huán)節(jié)中更是脫離了“以音樂為本”這一基本原則。

音樂教育始終要符合音樂藝術本身的特點,它是一門藝術的課程,與其他學科最大的區(qū)別也在于它的藝術性。對學生進行政治、倫理、道德等教育固然重要,但音樂教育屬于美育的范疇,始終不能偏離美育的方向。音樂課程有輔德的價值,這是它的外在價值之一,而音樂課程的內在和本質的價值是審美價值,只有實現(xiàn)了它的內在價值,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其外在價值,發(fā)揮音樂教育以外的一些功效,這也是對音樂本身的一種超越。因此,音樂課的教學應是審美教育為主,而德育為輔的教學。

一、“審美”:音樂課程最本質的屬性

音樂是一種藝術美,但是,回顧以往自己的音樂教育,在有些環(huán)節(jié)、有些地方出現(xiàn)過某些違背音樂審美規(guī)律的做法。例如過分用語言強調音樂課中的思想教育,而用音樂本身的美感去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心靈的較少。

二、“以美育德”:音樂課程的升華

1.營造美的視聽環(huán)境

在課堂中要積極創(chuàng)設有助于學生審美體驗的視聽環(huán)境。一個美好的視覺環(huán)境對加強學生審美體驗也很重要。音樂教室的布置應優(yōu)雅、藝術化,座位的安排與樂器的擺放應富有新意、誘人遐想,并有利于小組交流與活動,其他教學手段(幻燈、錄像、多媒體等)的運用也都應努力遵循創(chuàng)設審美氣氛與情境的原則。使學生始終包圍在美中,無意識中就接觸了美。

2.挖掘美的教學內容

音樂教學內容是學生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客觀條件,是進行德育教育基礎。選擇具有欣賞價值,能夠喚起美感的歌曲和樂曲作為音樂教學內容是極其重要的。音樂教材的審美因素包括立意美、情境美、曲調美、配器美、伴奏美等。有些教材具有明顯的思想教育目的,屬顯性教材,如:《我們多么幸?!贰俄炞鎳贰对蹅儚男≈v禮貌》等。而還有一些教材,如:《到小熊家里去》《金扁擔》《小烏鴉愛媽媽》《看龍船》等歌曲,被稱為隱性教材。這些教材豐富的德育內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去挖掘、發(fā)現(xiàn)和理解。

例如《賣報歌》是創(chuàng)作于1933年的作品,許多老師都覺得太老了,太熟悉了,歌曲中所表達的艱辛和苦難,現(xiàn)在的學生是很不容易領會的,所以很難讓學生喜歡,也很難把握課堂中思想教育。而有一位老師在課前收集了:

①聶耳創(chuàng)作《賣報歌》的故事。

②三種不同版本的兒歌《賣報歌》。

③還有歌曲的主人公小毛頭的原形,現(xiàn)在是80多歲的上海老人唱《賣報歌》的真實錄音。

從這些可以看出這位老師對待作品的認真態(tài)度,為找出歌曲的切入點確實花了很多的心思。而如此深入的鉆研教材就會使師生感情產生共鳴,作品中所隱藏的思想教育就不難被學生接受了。

3.運用美的教學方法

初中音樂教學方法應從感性入手,采用體驗的方式,以情動人,以美感人,重視教育的潛效應。

3.1在生活中認識美——以美養(yǎng)心。音樂的源泉在生活里,在大自然里,但同時音樂又高于生活,高于自然。音樂是通過藝術家的構思、創(chuàng)作,運用音樂特有的符號再現(xiàn)出來。音樂新課標的教學理念要求老師鼓勵學生去探索,鼓勵學生去發(fā)現(xiàn),鼓勵學生去創(chuàng)造。尊重學生對音樂的不同體驗和不同感受,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在音樂教學中,透過唱、舞、吹、奏、演等不同的音樂活動形式,讓學生感受、領悟并表達對生活的感激,對生命的熱愛。不是嗎?音樂課上每一個小小的音符,每一個小小的活動都像一束束絢麗的陽光,照亮每一個孩子單純的心靈,從而激發(fā)起他們對大自然

的熱愛,對生活充滿了正能量。這比任何說教都能更有效地告訴同學們應該怎樣認識周圍的世界,應該怎樣對待生活,樹立怎樣的人生觀。

例如在七年級的一節(jié)音樂課《渴望春天》課前準備上,我讓同學們去搜集春天大自然中能聽到的各種聲音,同學們四處尋找。課上,當我問到同學們都聽到哪些聲音,有的說:“老師,我聽到林間鳥兒唧唧喳喳的叫聲。”有的說:“老師,我聽到了小溪潺潺的流水聲?!庇械恼f:“老師,我聽到了微風在輕輕地吹拂柳樹嫩葉的婆娑聲。”有的甚至說:“老師,我聽到春雨、春風不同的聲音。”……呀!多么美妙的發(fā)現(xiàn),在這個過程中,同學們感受到,原來我們生活在一個十分豐富的音樂世界里。

3.2在傾聽中孕育美——以美揚善。音樂是聽覺藝術,聽覺體驗是音樂學習的基礎,也是整個審美體驗的基礎,因此發(fā)展學生的音樂聽覺應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部過程,其目的是在聽的過程中注重學生的審美體驗,發(fā)展學生對音樂要素的精細、敏銳的感覺和反應,從有聲的音樂中獲得無聲的情感體驗,受到美的熏陶,從而提高學生對真善美與假惡丑的辨別能力。

課本中選用的作品內容豐富,題材、體裁廣泛,演唱風格多樣,歌曲的優(yōu)美旋律與生動活潑的語言學生愛聽愛唱,教育內容最容易被兒童理解和接受。如:《到小熊家里去》《生日》等歌曲,學生在學會歌曲的同時,也懂得了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團結友愛,和睦相處,整個唱歌教學的過程,就是通過歌曲,藝術形象的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過程。特別是通過對我國民歌、民族音樂的欣賞,使學生熱愛祖國民族音樂文化,激勵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如:欣賞《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時,結合今年抗戰(zhàn)勝利五十周年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起學生的愛國之情。欣賞教學時,要使學生身臨其境,去享受歡樂,感受痛苦,去憤怒地譴責,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樂世界,就能喚起他們愛國主義的感情,讓他們感到勞動的自豪,學習生活的愉快,英雄行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心靈的凈化。

3.3在活動中體驗美——以美悅情。音樂被譽為“人類感情的速記”,在教學中,只有通過音樂的情感體驗,來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達到審美體驗的功效。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我們絕不能滿足于熱熱鬧鬧的流于形式的課堂,看似生動活潑、氣氛活躍,實則缺乏對音樂作品的審美體驗、情感升華。在多年的教學中,我認識到在音樂教學實踐的過程中,要以自己對音樂、對音樂教育、對學生的真情感染學生,使學生喜愛音樂;以自己對音樂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動情表現(xiàn)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來體驗音樂的美感;以自己生動活潑的形式來組織教學,讓學生在音樂活動中獲得充分的滿足和愉悅健康的審美體驗。

(1)真誠的熱愛,真情關注每一位學生,感受美

教師要用真情對待學生,熱愛學生,真情關注每一位學生,真正了解學生的需求和感受,只有這樣,學生也會用真情來回報你。

例如:同樣還是剛才的那節(jié)《賣報歌》,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這位老師的“真”情落“實”之處的舒坦感。

組織教學部分:

①教師:老師發(fā)現(xiàn)小朋友玩得好熱,汗都出來了,讓我們先來擦擦汗。(當老師給學生去擦汗的時候有許多學生都在模仿老師,同學之間,師生之間都在相互關心,相互擦汗。)

②教師:好了,現(xiàn)在讓我們來看看小朋友的頭發(fā)——噢,烏黑發(fā)亮;臉——紅撲撲的,像蘋果……最后老師想聽聽小朋友的聲音——師生問好。

短短的幾分鐘,教師真誠的話語、真情的關注已經讓學生感受到,因此小眼睛都緊緊的盯著老師,亮亮的。

到了學唱歌曲時:

①教師有感情的向學生介紹聶耳創(chuàng)作《賣報歌》的故事。

②看《賣報歌》Flash,談談感受。

③分段學唱,深化體驗、表達情感。逐步引導學生用速度、力度、情緒的變化表現(xiàn)“焦急的、可憐的、樂觀的”小毛頭。使學生的情感真正融入到歌曲的意境中。

在整堂音樂課中,教師都細致地關注著每一個學生,這種對學生“慈母”般的愛及對作品的準確把握,使學生自然地在歌聲中流露出自己真實的情感。

(2)創(chuàng)設情境,用真情連通作品和學生,體驗美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一種合適的情境,營造教學氛圍,讓學生在感受體驗音樂的同時有身臨其境之感,從而使學生加深對教學內容的領悟與感受,強化學生的審美體驗,激發(fā)內心的情感。

例如:這是七年級新學期的第一節(jié)課,我對學生說:“今天我們來學習《義勇軍進行曲》,同學們噓聲一片,小學到初中這么多年,有的說我們早已會唱了,有的說國歌有什么好學的……總之,大家一付很不情愿的樣子。于是我采用以下的導入:

①我以多媒體展示劉翔2004年雅典奧運會獲獎的全過程。

a、激烈的比賽,沖刺的過程和解說員激情的解說片段。

b、劉翔得金牌以后身披五星紅旗在場內奔跑的片段。

c、劉翔回答記者采訪的幾句發(fā)自肺腑,振奮人心的話的片段。

d、在頒獎儀式上,劉翔是跳上頒獎臺的,他那令人難忘、充滿自信和陽光的一跳讓學生情不自禁為他喝彩、鼓掌。

②播放孫楠演唱的《紅旗飄飄》,隨著鏗鏘有力音樂的響起:“五星紅旗,你是我的驕傲,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為你歡呼,我為你祝福,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

此時學生對歌曲所表達的情感產生了強烈的共鳴。這個導入為整堂音樂課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而真實的情境創(chuàng)設能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豐富了學生的體驗。

于是我乘機導入了國歌的時代背景、作者生平,然后在教唱歌曲中著重強調歌曲中號角式的呼喊,幾個“前進”,后半起的急切吶喊及三連音的運用等音樂本身的特點,既準確地表現(xiàn)了歌曲,又激起對祖國無比熱愛之情,進而樹立時代責任感。同學們在演唱時嚴肅、自豪、情感真摯,可謂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唱好后我問孩子們,有什么感受,他們都說很激動。

3.4在實踐中創(chuàng)造美——以美導行。音樂也是對青少年進行思想教育的自律工具。它也是完成德育功能的一個重要途徑。音樂的藝術性和思想性融為一體,使德育潛移默化,沁人肺腑。音樂教育不僅在于模仿,更要學會創(chuàng)造,讓學生在學習音樂活動中,自己去創(chuàng)造美的動作——美的聲音——美的形態(tài)——美的旋律——美的世界,美是不能被告訴的,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創(chuàng)造美。

例如:“晨風吹,陽光照,紅領巾胸前飄……”這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摹对蹅儚男≈v禮貌》。在演唱這首歌時,不僅要讓學生用歌聲來贊美講禮貌的孩子,同時還可以通過在敬禮、問好、律動和繪畫等活動中學會基本的禮儀方法,再啟發(fā)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去運用、去創(chuàng)造。

由于每個人的生活經歷、知識經驗的層次都各不一樣,因而他們對音樂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同一個人在不同階段、不同時間聆聽同一音樂時的心境不一樣,也會產生對音樂的不同理解,正因為音樂所具有的這種不確定性因素,使我們在教學中啟發(fā)引導學生的豐富聯(lián)想和想象,鼓勵學生勇于表述對音樂的不同理解,自主地表現(xiàn)音樂,感受音樂深層的思想目標。

蘇霍姆林斯基多次表明了這樣的觀念:“音樂教育并不是音樂家的教育,而首先是育人的教育?!币虼耍鳛橐幻魳方逃ぷ髡邞ㄟ^生動的音樂形象在進行審美教育的同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育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斷發(fā)展學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參考文獻:

[1][美]杜威著,王承緒等譯.道德教育原理,浙江教育出版社

[2]藝術教育研究編輯委員會著.藝術與人文教育(下),桂冠出版社

[3]耶胡迪·梅紐因著.人類的音樂,人民音樂出版社

[4]曾田力著.音樂·生命的沉醉,北京大學出版社

[5]金兆鈞著.光天化日,人民音樂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