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園林職稱論文

園林職稱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30 11:29:3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園林職稱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chuàng)作。

園林職稱論文

篇(1)

關鍵詞:園林節(jié)點要素;園亭;園廊;園橋;職稱論文

一.中國園林發(fā)展歷史

園林在中國產生得很早,歷史悠久且不斷向前發(fā)展,中式園林也成為東方園林的代表,從先秦至明清,中國古典園林從初期的苑囿開始,逐漸成熟完善,發(fā)展到后期的人工山水園林,歷經千年的演化,在每個階段時期,都取得了相應的成就,其中凝聚了民族人文思想、傳統(tǒng)技術和社會觀念的精髓。中國園林是由文人、畫家、造園師們創(chuàng)造出來的自然山水式園林,追求天然之美是我國造園藝術的基本特征。

二.中國園林常用的手法

園亭,供游人休息和觀景的園林節(jié)點,是園林中“點景”的一種重要手法。中國園林中很早就有關于亭的記錄,到隋唐時期,在園苑中間筑亭已經很常見,如洛陽的西苑中就有風亭月觀景觀的出現(xiàn)。之后唐代宮苑中亭的形態(tài)也大量出現(xiàn),如長安大明宮中有太液池,中有蓬萊山仙山,池內設有太液亭。還有興廣宮內有多組院落,內設有龍池,龍池東的景觀建筑中,中心便是沉香亭。宋代關于的亭的記載就更多了,建筑也更精致。在宋代的《營造法式》中就詳細地描述了多種亭的形狀和建造技術。

在明朝的《園冶》中,就有專門的章節(jié)描述亭的形態(tài)與運用。例如明代著名的造園家計成在《園冶》中有這樣的精辟描述:“……亭胡拘水際,通泉竹里,按景山顛,或翠筠茂密之阿,蒼松蟠郁之麓”,從古人的記錄中可以看出,中國園林非常講究亭的位置的選擇,在山頂、水邊、湖心、松林、竹叢、花間都是設置園林要素的合適地點,在這些位置建亭,都是園林中美好的空間藝術構圖形式。

園廊,屋檐下以及延伸成獨立的帶頂?shù)倪^道稱為廊。在園林中,廊具有駐足休息、聯(lián)通室內外的功能,又起組織空間、穿插于園林中增加層次的作用。

中國園林中廊的結構材料常有:木、竹、石、磚等。廊的結構形式豐富多樣,按結構可分為:雙面廊、單面廊、復廊、雙層廊等。按廊的造型系可分為:直廊、曲廊、回廊、抄手廊、水廊、橋廊、爬山廊等。

園橋,除了考慮交通功能以外,還起到聯(lián)系景點,點綴水景,增強構圖畫面感的作用。

在山水園林中,橋的設置是有相當?shù)闹v究的。園橋的大小形態(tài)要和水體相協(xié)調。水面寬廣時,園橋宜高大雄偉;水面較小時,園橋宜輕盈小巧;水面及周邊平坦,橋宜貼近水面,或有起伏變化;地勢高差較大,可以危橋高架。

水榭,供人休息觀景的臨水建筑。平臺一部分架在岸上,一部分架設在水中,用梁、柱進行支撐。為了便于在平臺建筑內休憩觀景,臨水一面常設落地窗,增加框景面積。平臺外側設置欄桿靠椅。

舫,水面上的船型建筑物。舫的基本形態(tài)和船相似,一般分為三個部分,船頭、中艙、尾艙,船頭呈現(xiàn)敞棚式樣,作觀賞水景之用。中艙兩側開窗,主要作為游玩宴飲的地方。尾艙較高,一般設置成兩層閣樓,四面開窗以便觀景遠眺,艙頂多為歇山式,輕盈舒展。舫是中國人民從現(xiàn)實生活中模擬、提練出來的建筑形象。處身其中宛如乘船蕩漾于水澤。

園墻,園墻在園林中起劃分、遮擋視線的作用。精致的園墻還可裝飾園景,分隔院落空間。園墻與假山、水面、道路、竹木搭配,都可增加園林得意境。園墻的設置還要考慮與地形的結合,比如云墻在坡地上常常會用到,還可以用土山、花臺、樹叢等把墻隱蔽起來,讓園林與環(huán)境融為一體。

洞門,中國園林的園墻常設洞門。常見的是圓洞門,還有六角、長方、蕉葉等各種形狀。本身又成為園林中的裝飾,通過洞門可以透景和框景。園墻設置的洞窗也可形成對景框景的效果,常見的形狀也有六角、方勝、扇面、梅花、石榴等形狀。

漏窗,是中國園墻上的一種裝飾。窗洞形狀多樣,花紋圖案豐富,例如萬字、冰裂、魚鱗、海棠、如意、壽字、梅、蘭、竹、菊、蝙蝠、喜鵲、鳳凰和松鶴圖等等,材料運用靈活,可用瓦片、磚、竹木等制作,還可以用木片、竹筋、鐵絲等,做成骨架,用麻絲紙筋灰漿粘結塑造出人物、山水等裝飾圖案。江南宅園中應用很多,滄浪亭的一百零八式漏窗。獅子林的“四雅”漏窗,即琴、棋、書、畫四漏窗。窗下栽種相應的常綠植物,與白墻漏窗青瓦相配,散發(fā)出濃郁的幽雅情調。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園林設計;城市園林;不足;建議

0 引言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人居環(huán)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城市園林建設已成為城市建設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城市園林建設能否適應城市的發(fā)展和要求,如何滿足城市居民的需要,將成為衡量“宜居”的重要尺度。因此,城市園林的設計和建設規(guī)模與建設質量同城市環(huán)境的改善密切關聯(lián)。

1 城市園林建設的意義

1.1 提高城市環(huán)境質量

隨著工業(yè)的發(fā)展,大量有害氣體釋放到大氣中,嚴重污染了空氣。綠色植物能夠吸收有害氣體、凈化空氣,減弱噪音,調節(jié)城市溫度,全面改善人居環(huán)境。因為城市綠化是物質文明的體現(xiàn),也是城市精神文明的象征。城市的園林綠化布局合理,設施配套齊全,建筑精美,管理完善,運轉有序,加上綠茵遍地,繁花似錦,四季蔥翠。在這樣景色美麗、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諧的城市里生活,人們的身心將更健康,精力更充沛,創(chuàng)造力更旺盛,必將促進社會文明,經濟繁榮,使城市成為人們向往的地方。

1.2 促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提高

城市經濟發(fā)展的基礎現(xiàn)代園林與社會發(fā)展是相互影響的,在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決定園林發(fā)展形式與內涵,園林也變成社會經濟活動的一部分,反過來促進經濟、文化的發(fā)展。目前我國許多地區(qū)都將園林綠化的發(fā)展作為改變城市面貌,改善投資環(huán)境的先期性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經濟、文化帶動了園林建設的發(fā)展,優(yōu)美的環(huán)境又帶來了經濟、文化的繁榮。

2 我國園林設計存在的不足

2.1 簡單設計復雜化

不少行道綠化和城市空地,實際上只需要簡單設計,甚至栽上幾排樹。簡約有時更能體現(xiàn)身份,樸素本身就是理念。設計者冥思苦想追逐所謂“亮點”,表面文章做多了卻顯浮躁和好大喜功。當然,也并不是所有設計都要簡單。

2.2 世俗化、潮流化

正如前些年北方園林江南化成風一樣,近幾年歐風、日風、洋風又光顧全國,當然這其中不乏成功的作品,但作為一種潮流和時尚,勢必走向世俗。

2.3 設計標準的侈豪化

大量使用花崗巖、大理石、不銹鋼、玻璃幕、高級燈具、進口噴泉等昂貴材料,少園林之美,多暴富之嫌。

2.4 廣場設計的八股化

低頭是鋪裝(加草坪),平視見噴泉,仰臉看城雕,臺階加旗桿,中軸對稱式,終點是政府。千孔一面、大同小異。忽視了廣場休閑、納涼、交際等社會功能。草多樹少,大而不當,堂皇有余,樸素不足。

2.5 綠蔭不足硬質化

大樹少、鋪裝多。鋪裝、池底、駁岸等混凝土化,阻隔地氣,不透水、不環(huán)保。

2.6 小區(qū)景觀展示化

居住小區(qū)有限的空間左一個“威尼斯水橋”,右一個“愛奧尼柱式”,形象張揚顯示華貴,環(huán)境排場取悅參觀者,卻擾得居住者不安寧。

2.7 集中綠地的架空化

隨著小區(qū)功能的疊加,一些設施進入地下。但是,把集中綠地全部架空,建車庫、商場、俱樂部、游泳池,連同周邊樓座也下挖幾層,綠地變成了不接地氣的大盆景,從長遠看無法保證生態(tài)健全。

2.8 構圖理念的非哲理化

有些構圖平白無故地出銳角、加楔形、破軸線。片面理解“解構主義”,形象橫眉冷對,尺度比例不當,秩序和思維混亂。

2.9 置景手段的舞美化

把影視置景和舞美處理搬到園林里來,其中有些藝術質量尚可,并為園林注入了一些現(xiàn)代意識和原生態(tài)概念。但是如果每每皆是竹籬茅舍,斷垣殘壁、寒窗瓦窯、魚網井臺,必將丟掉園林的本分。

3 目前我國城市園林設計應遵循的原則

3.1 科學規(guī)劃、注重細節(jié),做到宏觀與微觀統(tǒng)一的原則

在園林設計時,首先要把握鮮明、準確的立意,確定科學的規(guī)劃,把項目放到整個城市或區(qū)域環(huán)境中,結合現(xiàn)狀對其性質、功能和形式準確定位;做好構景要素之間的協(xié)調、園林綠地與周邊環(huán)境及整個城市綠地系統(tǒng)的協(xié)調;園林建筑和小品在形式、體量、尺度、色彩、質地上必須服從周圍環(huán)境需要,與其他景物協(xié)調統(tǒng)一。園林布局要主次分明、承上啟下、前后呼應、烘托對比,使景物相得益彰。規(guī)劃確定之后,細部決定成敗,園林尤為如此。匠心往往要透過細部傳達,園林作為一種“強迫藝術”,隨時在接受游人的品昧和評說,就要經得住推敲。景區(qū)往往要“不經意拈來”,細部卻要“娓娓道出”,這些功底對設計者、施工者都至關重要。

3.2 因地制宜、經濟適用原則

因地制宜就是要依據(jù)綠地的地形、地貌和周邊環(huán)境造景,既經濟節(jié)約,又做到橫有起伏具韻律,縱有層次富變化,避免平直呆板。我國目前還是發(fā)展中國家,政府財力有限,不能追求奢華,盲目照搬西方國家那種營造大規(guī)模園林綠地和森林進入城市的做法。我國現(xiàn)階段城市園林設計主要任務是改善人居環(huán)境,協(xié)調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確保居民的身體健康,應以“林蔭型”綠化為主導,加大道路、小區(qū)、游園及廣場的遮蔭效果,增加綠地的色彩,變“平面型綠化”為“立體型”綠化,擴展綠化的范圍,發(fā)展垂直綠化、屋頂綠化、陽臺綠化,構造城市空間的多層次綠化格局。

3.3 植物造景為主的原則

通過植物的多樣性營造景觀的多樣性。植物配置要形成以喬木為主,喬、灌、藤、花草相結合的復層混交綠化模式。運用植物的生命美、色彩美、姿態(tài)美、風韻美、人格化、多樣化的特性,平面綠化與立體綠化結合,彩葉樹種與常綠樹種配置,使綠地在四季的靜態(tài)構圖中,呈現(xiàn)季相的動態(tài)變化,達到三季有花,四季見綠,形成多樣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良的植物立地條件,貼近自然的地形營造,良好的植物群落,生態(tài)化的種植方式和多樣性保護,適度的園林小品,完善的園林設施,有效的自然保護,完美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3.4 生態(tài)效益和景觀效果結合原則

設計既要符合生態(tài)學原理,叉要遵循美學法則。通過科學配置植物,應用“巧于因借”等造園手法來體現(xiàn)園林詩情畫意的文化品味。達到生態(tài)性與觀賞性的統(tǒng)一,綠與美的統(tǒng)一,服務功能與藝術價值的統(tǒng)一。運用好比例、節(jié)奏、對比、諧調、對稱、平衡、穩(wěn)定、動勢、直曲等形式美規(guī)律營造園林的意境美。布局構圖宜自然,樹木整型修剪規(guī)則美與樹木天然美結合。

3.5 以人為本原則

綠地設計要滿足市民的需求和多樣化的審美情趣,綠地要體現(xiàn)可融人性和可參與性。發(fā)揮好園林給人蔽蔭、歡愉啟迪、陶冶性情、慰藉心靈的作用。

3.6 地方特色原則

要根據(jù)自身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物候和地域特點出發(fā),將城市歷史文化融入園林設計。創(chuàng)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園林。在滿足當?shù)氐匦蔚孛埠蜕鷳B(tài)群落基礎上,職稱論文盡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動植物和微生物,引入與當?shù)厣鷳B(tài)條件和景觀相適應的各種植被。

4 結語

本文論述了城市園林設計在城市建設和經濟建設中的重要作用,總結了當前我國城市園林設計存在的問題,提出關于城市園林設計的建議。在為城市居民營造一個舒服、美麗、安全的城市環(huán)境時,提請我們應注重綜合利用各學科理論來指導城市園林規(guī)劃設計。

參考文獻:

[1]趙兵.宏觀化與微觀化―轉型期中國城市園林設計的理念[J].城鄉(xiāng)建設,2004(8).50―51.

篇(3)

本文擬從文學風格的角度對“雋永”做一點探討。

雋永文風的發(fā)展過程

雋永文風的發(fā)展可以簡括為四個時期。

先秦時為發(fā)源期。這個時期的雋永風格體現(xiàn)于一些片斷中,而沒有完整的作品。如《易經》“中孚”卦的九二艾辭:“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論語·先進》中的片斷:“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粵,詠而歸。”

從漢魏至宋元為形成期。這個時期雋永風格有了完整的作品體現(xiàn)。代表作品有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蘇軾的《東坡志林》等,但沒有創(chuàng)作理論。

明清時則為成熟期。這個時期,雋永文風既有了完整的作品,又有創(chuàng)作理論,創(chuàng)作理論以公安派的“性靈說”為代表。這一時期雋永風格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是歸有光、張岱、袁宏道等人的一些作品,如《項脊軒志》、《寒花葬志》,《湖心亭看雪》等。

現(xiàn)當代則為繼續(xù)期。因為語體文代替了文言文,在新的語言形式下,雋永文風又有了新的發(fā)展。老一輩的作家中周作人、王力、孫犁等,青年一代則有臺灣的簡妓,陜西的賈平凹,北京的伍立楊,福建的楚楚,內蒙的張阿泉等。

雋永風格的表現(xiàn)

雋永的文風既表現(xiàn)在形式上,也表現(xiàn)在內容上

一、在形式上的表現(xiàn)。

雋永的文風在形式上的表現(xiàn)主要是簡約。

簡約表現(xiàn)在語言上,就是要加以精心地錘煉詞語,有時還要輔以比興,以收“言有盡而意無窮”之效。這與《詩品》中的“洗煉”接近:“如礦出金,如鉛出銀。超心煉冶,絕愛淄磷……”。如張岱《湖心亭看雪》寫西湖夜中雪景:“湖中影子,唯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這“痕”、“點”、“芥”、“?!钡攘吭~,都不是常規(guī)的搭配,加以“?!狈Q人,就形象地表達出遠望雪后西湖人物的渺小,又含有將人比作“米”一類事物的意思,所以《古文鑒賞辭典》說:“作者對數(shù)量詞的錘煉功夫,不得不使我們驚嘆”。(江蘇文藝出版社,1987年,1340頁)

五四以后,白話代替了文言,但雋永文風在詞語簡約方面古今是一致的。要簡約,用詞和句式就免不了要受文言的影響。這樣,就形成了一種界于文言和白話之間的一種特殊的語言形式。如張阿泉《明信片上的短簡》之五“居北國淡青色小城,獨坐西窗,望枯葉職落,暮色四合,撫卷暢想……”;簡禎《想忘于江湖》片斷:“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目遇間,已說盡半部人間。我不欲擾人,亦不欲人擾。相見歡,無聲勝過千言萬語

因為簡約發(fā)展到極致便是尖新—遣詞造句,往往出人意表,想人所不能想,言人所不能言,更多時,則會說出人人心中之所有,口中而又所無的話來。前舉張岱的《湖心亭看雪》,已是一例,再舉當代女作家楚楚的《松花釀酒,春水煎茶》:“在山山與樹樹的夾縫間,辟半畝薄地,起一間柴屋,只栽松柏。男松站遠些,剛勁孔武,護塞戍邊;女松倚近些,端茶遞水,紅袖添香。老松可對弈,小松可共舞。酒醉茶酣也可‘以手推松曰去’。山認樵夫給樹,水認漁翁給魚,我非樵非漁,便擁有一切,無路則處處是路?!眲e的先不必說,你見過以男女稱呼松樹的嗎?可是如不以“男女”稱松,又怎能給粗壯的纖巧的松樹以區(qū)別且賦予它們人的靈氣呢?“山認樵夫給樹,水認漁翁給魚”,也是別致非常的句子。職稱論文

這個苦苦地尋找恰當?shù)恼Z詞和表達方式的過程,用《補詩品·雋雅》中的話說就是“風雪滿天,獨客尋詩”?!皩ぴ姟币辉~十分傳神,說明要具有“雋永”風格,光有簡約還不行,簡約中需貯有詩意。

簡約表現(xiàn)在篇幅上往往很短小,用《補詩品·雋雅》中的話說就是“意態(tài)橫出,古梅一枝。高樓月上,短笛斜吹”。但因意味深長,境界并不逼仄,芥子須彌,方寸之中常有千里之勢。且以(寒花葬志》為例:“脾,魏孺人騰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虛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脾初騰時,年十歲,垂雙畏,曳深綠布裳。一日,天寒,火煮草芥熟,脾削之盈匝;余人自外,取之,脾持去,不與。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脾倚幾旁飯,即飯,目眶冉冉動。孺人指余以為笑?;厮际菚r,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百余字中,在內容上,歸有光不但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嬌憨調皮的幼脾形象,還表現(xiàn)了他與幼脾之間幼脾與夫人之間以及他與夫人之間的純真和諧的情感世界,抒發(fā)了他對早逝的幼脾和夫人的無盡的思念和悲槍。在表達方式上,有說明有記敘有議論和抒情,在寫作方法上,首尾寫悲而中間卻兩現(xiàn)“笑”字,對比強烈,但細思之,悲中有樂,樂中有悲,悲喜混茫,不辨涯岸。這百余字,真是粒粒千鈞,咀嚼不盡也。

二、在內容上的表現(xiàn)。

雋永文風在內容上的表現(xiàn)就是通脫,通脫依魯迅先生的解釋,即“隨便之意”。(《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的關系》,見《而已集》)便是想說什么便說什么,想怎么說便怎么說。

中國傳統(tǒng)文論,是非常重視文章的思想內容的,不作文則已,作則必得代圣賢立言。柳宗元說:“文者以明道”,(《答韋中立論師道書》)周敦頤說:“文所以載道也”,(《通書文辭》)道就是今天所說的思想內容。文道之間,道是第一位的,文只不過是明道載道的工具。而思想內容又必須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也可以說,“載道”“明道”的文章,是要受束縛的,是不能“想說什么便說什么,想怎么說就怎么說”的。

這種內容上的通脫,就是不再承擔“明道”“載道”的重負,轉而表現(xiàn)世俗的生活和常人的情感,記通脫之人,敘通脫之事,發(fā)通脫之論,抒通脫之情,“于不要緊之題,說不要緊之語,’(姚鼎評歸有光語,轉引自《古文鑒賞辭典》1238頁)。如《世說新語》載:“王子酞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刻,即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向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思念朋友,一夜乘船頂風冒雪,到了門口卻返了回來,理由僅是“興盡”。蘇軾“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人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記承天寺夜游》)蘇軾見月色好,便不睡覺了,去尋朋友散步。張阿泉《燈窗小識》亦云:“嚴寒的日子,喜歡傍爐聊天。一次,與二三知己夜話,談到風生處,煮老酒,弄長簫,哼蒙古牧歌,忘乎所以。過子夜,見亮色盈窗,乃披衣相呼至中庭,月出東山坳,清輝遍灑,極讓人動情。吾等詩心大發(fā),高聲誦先人張若虛名篇,徘徊許久不歸,完全陶醉于這蒼涼而古典的月光?!彼f:“友朋相值,閑談閑行,都有緣分在內。有緣不求自聚,意謀神合,而緣盡則散,亦不可理論。”其人其事其論其情,無一不透著濃濃的通脫的韻味。用公安派的話來說,通脫即“獨抒性靈,不拘格套”,(袁宏道《序小雋永風格與文體的關系

“通脫”的內容與簡約的形式互為表里,相輔相成,在很大的程度了決定了雋永文風同文體的關系。它適宜于篇幅短小,接近生活,便于抒發(fā)個人的思想感情的文體。這樣的文體主要有下面幾種:

一、小品。記人的,如《寒花葬志》,記事的,如《湖心亭看雪》,寫景的,如《晚游六橋待月記》,狀物的,如<項脊軒志》,抒情的,如徐仲可的(可言》。且以后者為例:“宵分人靜,風撼小樓,剪燭觀書,自領荒寒幽杳之趣。誦昔人只有一株梧葉,不知多少秋聲之語,為之爽然。而又覺富貴之于我,真如秋風之過耳也?!编嵰菝吩u:酷似晚明人口吻。(見《藝林散葉))

二舊記。如袁中道《江行日記》:“夜雪大作,時欲登舟,竟為雪所阻。然萬竹中雪子敲戛,錚錚有聲,暗窗紅火,任意看數(shù)卷書,亦復有少趣?!?/p>

三、書信。如今人鄧散木致平秋翁札:“晚來得酌,對影無月,只燈光照人,搖搖作態(tài)而已。安得小紅月上之流,伴我淺斟按拍?”鄭逸梅評云:大有晚明人風味。(見《藝林散葉》)

四、序跋。如鄭逸梅《藝林散葉》載:傅增湘富藏書,得珍本必加跋語,頗雋雅,如云:“時大雪初算,園林皎然,玉潤珠輝,清光襲人幾案間,與冷淡生活之趣相映發(fā),茄鼓嚴城中作蕭然物外之想。吁!可樂也!”又:“大雪滿園,坐琪花玉樹中展玩異書,真所謂清極不知寒矣。”當代人張阿泉的《齊白石印影·跋》:“余偶收篆刻之書,純?yōu)檎慈居×纸鹗畾?。玩味朱白閑章,‘始知真放在精微’,??商N養(yǎng)云泉抱樸之志。。。一秋漸深,風吹木葉蕭蕭而下,時與遠市塵囂相和。寂坐庭間,倏然有城市山林的詩意。”

五、書話。序跋在現(xiàn)展為一種特殊的文體—書話,書話可看作是讀書的隨筆,雖自序跋發(fā)展而來,但比序跋寬泛。舉凡買書的過程,理書的心情,讀書的感受,均可入文。如孫犁《曲終集·甲戌理書記》片斷:“故園消失,朋友凋零。還鄉(xiāng)無日,就墓有期。哀身世之多艱,痛遭逢之匪易。隱身人海,徘徊方丈。憑窗遠望,白云悠悠。伊人早逝,誰可告語?!?/p>

雋永風格同漢語的關系

雖然詩文評語中,雋永是褒義詞,但雋永一路文風,卻向來并不受重視。好象舊社會世家子弟唱戲,玩票是瀟灑,下海卻等于沒出息。這其間的原因,在作古文的嫌它近于白話,而作白話的又嫌它雜有文言。前者如桐城派的宗師方苞就說:“古文中忌語錄中語,魏晉六朝人藻麗徘語,漢賦中板重字法,詩歌中雋語,南北史桃巧語?!蓖┏桥闪硪恢鲗⒁ΧΤ致筛鼑溃忠蠊盼摹安豢捎凶⑹?、語錄及尺犢氣”。(轉引自《錢鐘書散文》第293頁,浙江文藝出版社,1997年)與雋永文風有關的魏晉六朝語、詩歌雋語、尺犢氣,都被排斥在外。后者如前引孫犁先生的書話文字,就有人不能理解,說是“變態(tài)”。(《書與人》,1997年,第6期,第40頁)

其實,雋永文風是符合漢語的特點的。漢語有什么特點呢?申小龍說:“漢語是一種非形態(tài)語言,漢語的語詞往往言簡而意賅,漢語的行文也講究辭約而意豐。”(《語文的闡釋》,遼寧教育出版社,1991年,16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