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高二生物在線學習總結

高二生物在線學習總結精品(七篇)

時間:2023-01-03 11:51: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二生物在線學習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chuàng)作。

高二生物在線學習總結

篇(1)

關鍵詞:化學教學觀;科普化;差異化;差異教學策略

化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它已向生物學、藥物學、航天醫(yī)學、生命科學等許多領域進軍。隨著科學和技術的發(fā)展和廣泛應用,化學知識滲透于我們日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每一個角落。高中教育階段是人生發(fā)展奠定基礎的重要階段,學好高中化學對個體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對社會科技的發(fā)展和應用也有深遠的意義。

然而,高中化學難學卻是由來已久,特別是在近幾年高考選科模式下,很多學生因為高中化學難學而放棄選擇化學,有的學生雖然化學學得不錯,但最后因為高考物化選科競爭過于激烈而放棄選擇化學。于是,高中化學難學、少人學越演越烈,甚至,有人得出只有重點高中的尖子生才適合學化學、選化學。

在高考選科模式下,筆者所教的學校一個年級只有一個班或兩個班級選化學。教高一時,教師都會很困惑:應該如何來安排好教學呢?是打基礎,面向多數(shù)人要通過的學業(yè)水平測試;還是面向高考,讓其他人陪“太子”讀書;還是安心好好研究適合本校學生的教學策略和方法?

一、建立符合時代要求的化學教學觀

《化學課程標準》中指出:“給每一個學生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使他們都能具備適應現(xiàn)代生活及未來社會所必需的化學知識、技能、方法和態(tài)度,具備適應未來生存和發(fā)展所必備的科學素養(yǎng),同時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良好的發(fā)展。”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fā)展”的課程評價。教師應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立體化的評價,尤其要重視評價的發(fā)展性和科學性。所以,建立符合時代要求的化學教學觀顯得迫切而且實際。

首先,確立“新學生”觀,它相信所有的學生都能學好化學!教師只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關注個體差異和個體發(fā)展,才能不搞“分數(shù)歧視”,真正“以人為本”!

第二,情感教學觀,樹立教師新形象。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主動放下“身段”,營造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良好學習氛圍促進師生間廣泛開展合作與交流,使教師能快速判斷出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靈活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第三,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教師”觀。如果教師自己不愿主動學習和實踐,不具備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和操控能力,是不可能做好一名“引導者”的,也會使新課標的“倡導”流于“一紙空文”!教師切忌不學習,不研究,一味的“新瓶裝老酒”。

二、科普化和差異化的教學策略

新課程充分考慮了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和個體差異,高一教材采用了“必修”形式(到高二再采用“選修模塊”的形式)。教材的形式和內容都指明了高一的化學教學是面向大眾的,它的基調是“科普化”。所以,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充分關注“科普化”和“差異化”。

“科普化”不等同于“簡單化”、“零碎化”,它的問題和內容都來源于實際,如果能配合“科學探究”為主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多方面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在掌握科學知識的同時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正是新課程提倡的“知識和能力雙豐收”!

“科普化”也不是不關注個體差異,在教學中,除了認真分析和研究教材內容,更重要的是研究教學對象。因為現(xiàn)在的教育資源極其豐富,選擇的關鍵還在于差異性最大的學生。在教學中,教師也需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根據(jù)教學難度鋪設多層次的“階梯”,幫助不同能力的同學都能有所收獲。

在這樣的理念下,在高一化學教學中可以采用一些具體的教學策略:

1.淡化概念,多以舉例說明問題,體會“例證法”的優(yōu)點

簡單一句話:會用就行!如:物質的分類中,酸、堿、鹽只要學生能舉例,能把所給的物質分類就行。在枯燥的概念辨析上,“例證法”更能體現(xiàn)它的優(yōu)點。

2.輔以學科思維方法的指導

如:在學習“按組成進行分類”后,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一開始課本要這樣安排?這個知識點不但很好地承前(復習初中知識)啟后,更為 “類比法”打下基礎: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同一類物質必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果會分類,哪怕碰到沒學習過的物質,我們可以先對它定性:它屬于哪一類?然后找一個熟悉的“同類物質”進行“類比”。如:二氧化硫高一剛開學還沒學到,但我們知道它屬于酸性氧化物,就可以拿二氧化碳類比??梢哉f,這種方法的應用貫穿必修一這本書。讓同學好好感受,體會“觸類旁通”,會極大提高學生對學習方法的研究興趣,提升“解決未知事物”的信心。

同一類物質具有相似性,我們可以用來進行類比。但“相似”不是“相同”,它們之間一定存在差異!還要充分關注它們的“差異性”。所以,對比法在研究上顯得必不可少。如:研究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就可以從組成分類、化合價角度和特性(漂白性)三個角度進行對比:都屬酸性氧化物,體現(xiàn)相似性;但從化合價和特性角度看,體現(xiàn)差異性。

3.在教學過程中通俗化地介紹和滲透化學家認識世界的模式和科學思想方法

以生活中的經驗入手,讓學生明白,生活和科學是相通的,解決問題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比如:在引入“物質的量”的概念時,筆者引導學生:生活中,有一些東西過于細碎,不便測量。如:我們想測一粒米的質量怎么辦?同學們會異口同聲地回答“測100?!惫P者又引導:這種“打包”思想其實到處都是,拿學校來說,學生很多,我們高一年級就有360位,如果讓學校的主任直接管理,他們肯定忙得團團轉,怎么辦?編班!首先,制定編班基準:每班40個人。那么,高一學生總人數(shù)360/每班40個人(基準)=班級數(shù)9個,變得方便管理。我們化學研究的對象是原子、分子等微觀粒子,更是極盡“細碎”,動輒10的二十幾次方個,怎么辦?我們當然也需要化繁為簡,只是這個基準不一般!制定也是頗費周折,許多科學家都提出了自己的基準,最后,以阿伏加德羅提出的基準以其獨特的優(yōu)越性而勝出,被命名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以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作為基準來表達微粒的多少,所得到的化繁為簡對象,我們稱為物質的量!它已上升為一個基本物理量,被全世界公認,專用來表達微觀粒子的多少……以前,也用過這類方法引入,但舉了幾個例子,自己覺得很簡單,就“一帶而過”,收效一般。這次,筆者只抓住這一個不算特別合適但是學生身邊的例子,在黑板上,對比演繹編班和編“物質的量”的全過程。在詳盡的對比中,使同學對“物質的量=微粒個數(shù)/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基準)”有感性和理性的認識。把自己降到學生水平就可以理解為什么要“慢”!學生也在這“慢”中明白,科學概念的引入有它的必然性和曲折性。

4.融會《化學與生活》的相關內容,幫助教師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

隨著學生知識面的擴大和對新事物的好奇,教師在情境的創(chuàng)設上也需“與時俱進”。引入《化學與生活》的知識,從新鮮的生活入手,可能會收到出奇的效果,也滿足了學生探求世界的好奇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成就感。如講必修1專題4《硫、氮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可以結合《化學與生活》的《空氣質量的改善》引入新課:2008年8月,北京成功舉辦了奧運會。在成功的背后,是漫長艱苦的籌備。其中,北京的空氣質量一直是媒體關注的焦點,甚至被國外媒體評論為“最大的問題”!在開奧運會期間,我們主要運動場所外都停著流動檢測車,實時播放檢測出來的空氣質量的信息。那么,空氣質量到底是監(jiān)測空氣中什么成分的含量呢?學生很容易答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顆粒。與“奧運”結合,一下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課程首尾呼應,學生能學以致用,真正體會到了知識的力量。

5.開展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做課堂探究

如在學氧化硫的性質時,就可以用放置一段時間的二氧化硫的水溶液模擬“酸雨的成分”進行簡單的探究。課堂仍是教學的主戰(zhàn)場,但受到時間和教學任務的限制,需要我們教師斟酌課堂探究的具體形式、程度。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探究水平,引導學生進行預測——設計——操作——實驗記錄——總結——交流——評價,讓探究活動落到實處,使學生掌握探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理解科學的本質,培養(yǎng)科學精神,形成科學態(tài)度和價值觀,從而提高大眾的科學素養(yǎng)。

6.以校本課程作為課堂差異化教學的延伸

新課程實施,化學的課時少了,教師要注意教學的基礎性、科普性,使每一位同學學有所獲。但有的同學對化學有著特殊的敏感,對自己的很多想法躍躍欲試(學生真正動手實驗少了)。如何滿足這部分同學的需求呢?除了課后多和他們探討、溝通外,我們克服工作量大的困難,切實利用校本課程(1課時),以學?,F(xiàn)有的實驗設備,開展配合課堂教學的拓展實驗,充分滿足他們動手體驗的需求。這正是“差異性”課堂教學的很好補充。

7.個別輔導

每個人的思維方式都不一樣。通過個別輔導,對其進行針對性評價和指導,永遠是最有效的。

8.利用網絡

網絡普及到今天,它的影響無處不在。教師可以視情況而定,可以在每個單元提供給學生幾個有價值的網站網頁,補充課堂演示及拓展的不足;也可以利用開設學習談論問題的“學習群”,在線溝通討論。

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收獲,都感到成功,都感到自己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才是教育的終極目標。所以,在新課標背景下,展開高一化學教學策略的研究,對高一化學教學采取“科普化”和“差異化” 教學,對學生個體的發(fā)展和社會科技的發(fā)展具有現(xiàn)實和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華國棟.差異教學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