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數學教育論文

數學教育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13 11:17:5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數學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chuàng)作。

數學教育論文

篇(1)

一、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創(chuàng)業(yè)教育

數學是科學和技術的基礎,數學教學對當前創(chuàng)業(yè)教育意義重大,培養(yǎng)具有實踐能力、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素質的人才是數學教學和創(chuàng)業(yè)教育教學的共同目的,實施好數學教學,關系到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團隊協調能力、決策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綜合素質的提高,關系到創(chuàng)業(yè)教育更好地實現。而創(chuàng)業(yè)教育是個具有長期性和艱巨性的系統工程,具有穩(wěn)定性,不可能立竿見影,馬上取得預期的效果。而且還需要將創(chuàng)業(yè)教育與其他課程教學進行融合滲透。進行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廣泛性,使學生無時無刻不在創(chuàng)新的氛圍中熏陶。由于高職學生的文化基礎相對薄弱,特別是數學課,更是使少數學生敬而遠之。不少數學教師對此也是一籌莫展,不知怎么辦,每天抱怨學生素質低。由此可見,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已經不能憑著一張文憑一勞永逸了。數學教學,應該側重知識的應用,也就是說要以知識的應用能力為主,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衡量的標準不是學生學會了多少嚴謹的數學理論知識,而是使學生學會怎么應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現實中遇到的問題,即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為學生畢業(yè)后具備自主創(chuàng)業(yè)的素質打下基礎,這就需要創(chuàng)業(yè)教育要滲透到數學教學中去。那么,怎樣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創(chuàng)業(yè)教育呢?首先,高職數學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每周讓學生做數學黑板報,每期的觀點必須是獨創(chuàng)的。數學教學的一大目的就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在課堂上盡力找一道有多種解法的題型讓學生做,當然最好找些沒有標準答案的思考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找些一道可以有多種變化的題型,通過能把給出的題目演變出更多的題目,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多道數學題有一種形式的解法,找出問題的共同性質。

二、課堂引入要精心設計

篇(2)

1.深入了解數學本身

數學沒有一個形象固定的概念,是由符號、數字等抽象語言組成的抽象領域。小學生對數學的了解處在一個懵懂的狀態(tài)。通過數學中美育教學方法的利用,能夠將數字形象化,即“一”代表的是“有一個人,一張嘴,一本書”的概念,通過具體形象的事物幫助小學生了解抽象世界。同時,加深對數學的了解也有利于引起小學生對數學的好奇,激發(fā)學習興趣。

2.開拓學生創(chuàng)新力

小學數學課堂上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對一些公式和法則的學習和應用,片面的將對解決數學課堂上的問題解釋為“數學能力”,這種教育方法直接制約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創(chuàng)造。數學教育中開展的美育教學方法,將生活中的不同實例運用數學思維進行分析,從中挖掘出解決問題的樂趣。解放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對學生的長遠的發(fā)展有重要影響。

二、數學教育與美育完美結合,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通過上文的論述,可以得知美育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重要意義,因此如何更好的將小學數學教育與美育完美的結合,提高課堂效率十分必要,下面是對如何促進小學數學教育和美育結合的對策建議:

1.注重教學過程中的美育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諸多有關美感的問題,如在“軸對稱圖形”的學習中,讓學生在感受軸對稱圖形的美的同時,將課本學到的知識上升為自己的理性認識。在課堂上準備一些圖形,如樹葉、卡片、天安門等,讓學生們認真觀察這些圖形的共同特點,在學生發(fā)現每個圖形“兩邊都一樣”的時候將圖形對折,看看有什么變化,通過對折學生知道什么是“完全重合”,什么才是“對稱軸”,這樣既能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又能加強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判斷能力。鼓勵學生根據自己所理解的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在空白紙上畫出一個軸對稱圖形,讓學生在鞏固軸對稱知識的同時,學會初步運用美學思維。

2.數學問題解決中的美育

在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中,除了抽象的公式和概念,在解題的過程中要注重規(guī)律的發(fā)現和總結。通常一個看上去復雜的問題,經過認真的觀察和分析后,便會得到一個簡單的回答,這種教育思想的傳播,有利于學生提高對問題解決的信心和能力。例如在面對這樣的計算題時:250×8.8=250×8×1.1=2000×1.1=2200。在運算過程中先觀察數字特點,再運用結合律等法則,將本來復雜的筆算轉化為口算,簡化計算,在節(jié)省時間的同時也保證了準確率。在這類數學問題的解決中,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對數學問題的解決興趣。

3.提高數學學習美感

小學數學教育屬于接觸數學領域的初級階段,對于抽象的問題和概念也屬于較為簡單的,因此要注重在基礎的數學學習中培養(yǎng)數學的美感。例如,在學習《生活中的多邊形》時,教師提出問題:“生活中,我們常見的多邊形都有什么呢?”在得到學生答案的時候,再對要求學生將自己描述的多邊形畫在紙上,將不同種類的多邊形,如正方形、梯形、菱形等各種形狀進行組合,觀察得到的圖案像什么。通過類似的教學情況,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美感。

三、總結

篇(3)

(一)語言障礙很大程度阻礙了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

在一般的民族高校中,民族預科學生都因為其自身的特殊性,而導致在新環(huán)境進行學習時會遇到很多困難。大多數少數民族學生都來自偏遠的農牧區(qū),科學技術和教育方式都相對落后,甚至有些學生在之前的學習過程中,學與教的形式都是采用藏語,學生漢語水平較為低下。而在預科數學教學過程中,所有教材都屬于漢文版,學生對于一些專有的數學名詞的漢語都會感覺到陌生,導致學生在一開始學習時興致很高,對于新的知識有著濃厚的興趣,但是在基礎不夠牢固,語言又存在障礙等因素的影響下,學生開始感覺到力不從心,對于學習的興趣也逐步下降,導致考試不及格等后果。

(二)課程的設置和教學方法缺乏區(qū)域適應性

由于大多學生的漢語水平較差,僅僅能夠聽懂常用的漢語,在教學過程中涉及到專業(yè)性的詞匯和短語時,學生就會接受得很困難。少數民族學生比較習慣使用藏語的教學課堂,學生會在聽課時將教師教學的語言轉化為藏語進行理解,而數學本身就是一門邏輯性非常強的學科,加上語言轉化所帶來的變化,從而導致在學習時,學生需要更加費勁地才能理解題意完成學習。另外,高中數學和預科數學的教學內容并沒有完成相對平滑的銜接,民族高校預科學生在高中小學階段所學習的數學知識比同一階段中小學學生所學的知識都比較簡單,而到了預科教學時就會顯得比較吃力,容易導致學生對教師所講授的內容和概念感到陌生,難以進行學習。

二、民族高校預科數學教育的改革措施

(一)對教學內容加以精煉,編寫專門教材

預科教師需要通過對預科學生的高中教材進行研習,通過預科生高中教材,從普通高校教材和預科教材中提煉出更加適合學生的內容來進行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多幫助學生梳理和消化知識點,讓學生能對知識點充分地理解和吸收。另外,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當地的文化,融入教材中進行教學,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好教師能和相應的藏語翻譯教師合作,讓其幫助學生將教材翻譯成藏文版,這樣一來,學生更能夠對教材內容進行理解了學習了。

(二)摸清學生基礎,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在數學課堂上,數學知識的傳授一般都是根據給出的定義,結合其公式推導定義后,通過學生不斷重復地練習來掌握。這樣做僅僅對于應試教育有些幫助,而在生活中,學生很難將這些知識與現實結合起來,無法發(fā)揮所學知識的實用價值。因此教師因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掌握定義公式的同時,加強實踐學習,增強對知識點的理解。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將學生的生活與理論聯系起來,同時體現區(qū)域特色。比如在藏區(qū)的水力資源很豐富,通過讓學生利用相關知識來計算一億立方米水庫中每年蒸發(fā)的水分,不僅能讓學生掌握算法,還能讓學生意識到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嚴峻性和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性。這樣一來,將數學和生活緊密聯系,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民族自尊心與自豪感。

(三)加強漢語藏語的雙語教育

如今世界已經融合成為一個全球化的整體,在國家和國家、民族和民族之間,互助團結的今天,互相交流成為了必不可少的一步。為此,掌握兩種及以上語言可以說是現代人群所必備的技能。對于民族高校學生采用雙語教學的方法,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學生全面的發(fā)展。利用藏語能將相應的數學概念對學生解釋清楚,并且能幫助學生理解藏漢語之間的共通點和差異點,實現學生漢語和藏語的共同發(fā)展和進步。

三、結語

篇(4)

關鍵詞品德教育

良好品德的形成需要諸多的因素,學校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對于學生的品德教育不只是班主任的責任,每一位教師都負有非常重要的義務。

在二十多年的數學教學中,我深有感觸。在數學教學中,恰當的利用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也會收到良好的效果。俗話說“不成材,便成人。”其實成人非常重要,一個品德差的學生他能為社會做多少貢獻呢?一個學生從踏進校門的那一刻起,就已經開始接受正規(guī)的學校教育,每門學科的老師除了教授知識以外,還應該利用教學教學內容不失時機的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一、選擇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

現在的教材內容編排非常豐富。圖文并茂,生動有趣,小學生非常喜歡。例如:有動手分水果的、逛超市的、有坐車參觀的。。。。。。就拿分水果來說吧,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品德教育的例子。先讓學生自己動手分,分完后讓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師“你會怎樣分呢?”生:每個人分的一樣多?!崩蠋煿膭罘值囊粯佣嗟膶W生。當然也弄清楚分的不一樣多的理由。曾經有和小朋友他說的很有道理,回家分蘋果,他愿意把大個的分給奶奶,原因是他奶奶病了,她應該多吃一點,好補身體。我在班上問孩子們他做的對嗎?沒有想到響起了一片掌聲。這樣的效果正是我想得到的。沒有多余的語言,沒有過多的說教,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中得到教育。行為品德也得到了正確的向導,這也是一種品德教育。

二、利用實踐活動進行品德教育。

談到品德教育,也許有些人認為它是班主任的事。其實,只靠班主任的力量是不夠的。我們天天與孩子們打交道,每個學科老師都有義不容辭的教育責任?,F在每冊教材都設計有教學文化,實踐活動。這兩部分內容也是進行品德教育的最還教材。三年級下冊教材中,有一個實踐活動是“美化我們的小天地”通過組織學生美化我們的教室使他們的手腦都得到教訓。布置還教室后,組織全班學生欣賞,談感受,說想法。說生們勇于說出自己的看法。有一個學生說:“通過我們自己動手,把我們的教室布置的真漂亮?!甭犞⒆觽兊陌l(fā)言,我心里有很多說不出的喜悅,說明孩子們通過這次活動提高了審美情趣,培養(yǎng)了廢舊物品再利用以及不亂扔垃圾的環(huán)保意識,從而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這也是一次品德教育的好機會,也是一堂有意義的品德課。

三、挖掘應用題中的品德內涵。

篇(5)

一、天文算學館的師資與學生

1868年,近代著名數學家李善蘭(1811-1882)接受聘任為天文算學館算學教習。李善蘭,號秋壬,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數學、天文學、力學和植物學家,創(chuàng)立了二次平方根的冪級數展開式,并研究各種三角函數、反三角函數和對數函數的冪級數展開式。1840年后,帝國主義列強入侵中國的現實,激發(fā)了李善蘭科學救國的思想。他認為“:今歐羅巴各國日益強盛,為中國邊患。推原其故,制器精也,推原制器之精,算學明也。“”異日(中國)人人習算,制器日精,以威海外各國,令震攝,奉朝貢。”于1845年前后,李善蘭在嘉興陸費家設館授徒,得以與江浙一帶的學者顧觀光、張文虎、汪曰楨等人相識并一起討論數學問題。1852年夏,李善蘭到上海墨海書館,將自己的數學著作給外國傳教士展閱,受到偉烈亞力等人的贊許。1866年,廣東巡撫郭嵩燾上疏舉薦李善蘭為天文算學總教習,1868年11月底李善蘭到京,從此李善完全轉向于數學教育和研究工作,李善蘭到同文館后,十幾年里官職連升,聲譽雀起,一時間,京師各“名公鉅卿,皆折節(jié)與之交,聲譽益噪”。李善蘭又于1872年發(fā)表《考數根法》,1877年演算《代數難題》,直至1882年去世前的幾個月,李善蘭“猶手著《級數勾股》二卷,老而勤學如此”。天文算學館的學員來源是滿漢子弟,只是其所招收的不是十三四歲的男童,而是30歲以下科舉出身秀才、舉人、進士以及五品以下的官員。同文館管理人員認為“:其年齒較長,無暇肄業(yè)及洋文,僅借譯本而諸學者,共須五年。”也就是說,天文算學館招收這種20多歲至30歲的成年又有進士學歷的學生,是因為他們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可以依靠翻譯的課本和教師的講授,直接聽懂西技課程,而不需要像小孩子那樣從語言學起,所以天文算學館的學制由八年縮短為五年。但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天文算學館在招生問題上遇到了極大的困難。按照當時的奕訢等人的設想,天文算學館招收的對像是“滿漢舉人及恩、拔、歲、副、優(yōu)貢,熟練學握傳統文化而年齡在20歲以上者、及五品以下滿漢京、外官年少聰慧愿入館學習者,并要求翰林院編修、檢討、庶吉士及進士出身的五品以下官員也入館學習”,但招生的情況并不令人樂觀。據“通政司史通政使于凌辰折”云“:天文、算學招正途人員,數月于茲,眾論紛爭,日甚一日?;蛞皇≈胁o一人愿投考者,或一省中僅一二人愿投考者,一有其人,遂為同鄉(xiāng)、同列之所不齒。”因此天文算學館創(chuàng)辦時壓根招不到學生,半年內全國只有98人報名,但沒有一個是進士身份,而到場考試的只有72人,錄取了30人,又因為這些人基礎太差,半年內退學了20名,剩下10名學生。但李善蘭到天文算學館后情況大大改善,據崔敬昌《李壬叔征君傳》記云:天文算學館所教授的學生“先后約百余人??谥v指畫,十余年如一日。諸生以學有成效,或官外省,或使重洋”“;知名者有席淦、汪鳳藻、貴榮、熊方柏、陳壽田、胡玉麟、李逢春等。晚年,獲得意門生江槐庭、蔡錫勇二人。”其中李善蘭的學生席淦也是李善蘭的助教和同事,因此席淦在《抱膝居士迪遺稿》中稱:“李壬叔師天算,集中西大成,乙已年應詔府來都,掌教天文館,余從游十八年。”

二、數學課程、考試方法及教材

的天文算學館的教育對像屬于“其年齒較長,無暇肄業(yè)及洋文,僅借譯本而諸學者”的范疇,所以學制縮短為五年,其課程安排如下:首年:數理啟蒙。九章算法。代數學。二年:學四元解。幾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三年:格物入門。兼講化學。重學測算。四年:微分積分。航海測算。天文測算。講求機器。五年:萬國公法。富國策。天文測算。地理金石。其所設的格致課又可詳分為如下課程:一曰力學;二曰水學;三曰聲學;四曰氣學;五曰火學;六曰光學;七曰電學。同文館參照于乾隆間創(chuàng)設的俄羅斯文館的考試制度,共有月課、季考、歲試、大考共為四種考試:月課:每月初一舉行,由教習擬定考試文條,散給諸生翻譯謄卷,然后由教習評定等第,注冊備查。季考:于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等各月初一舉行。季考出題、評定等第均與月課相同,惟有季考試卷須呈堂裁定,然后才能注冊。歲試;于每年十月初十日前,堂定日期,進行面試??剂幸坏日?,賞給筆墨紙張,以示獎勵。大考:舊例五年考試一次,現改為三年考試一次。奕訢等奏稱“:今改設同文館,臣等擬請每屆三年,由臣衙門堂官自行考試一次,核實甄別,按照舊例,優(yōu)者授為七、八、九品官等,劣者分為降革、留學、俟考定等第,將升降各生咨行吏部注冊。”想必天文算學館所實行的也是這種考試制度。因為李善蘭是在毫無借鑒的前提下出任天文算學館的教習,所以不可能有現成的算學教材任其選用。所以初期的天文算學館只有兩種書作為教材:一是用經典的傳統算學教材,二是用李善蘭自己翻譯的西方近代科學著作。金元著名數學家李冶所編的《測圓海鏡》一書是李善蘭最重視的中國經典數學教材,全書12卷,170問?!稖y圓海鏡》所討論的問題大多是已知勾股形而求其內切圓、旁切圓等的直徑一類的問題,它是中國古代論述容圓的一部專著,也是中國古代天元術的代表作?!稖y圓海鏡》在中國傳統數學發(fā)展中是一個重要的創(chuàng)造,是符號代數學的開端。由于天元術與代數學思路上的相近,李善蘭在翻譯代數學、微積分諸書時,能夠“信筆直書,了無疑義”,更由此悟出“:諸西法之理,即立天元之一理也?”因為《測圓海鏡》與現代數學有諸多相通之處,故李善蘭把它作為天文算學館的經典數學教材。在西方學面,李善蘭所譯的《代數學》、《重學》、《代微積分拾級》等作為重學、幾何學、代數學、天文學的教材。李善蘭的學生席淦與貴榮編選的《算學課藝》是一本算學館學生的習題集,記錄了李善蘭的學生席淦、汪鳳藻、貴榮、陳壽田、杜法孟、熊方柏等人的試卷及習作,共198題,也是天文算學館長期使用的教材。兩種知識相結合,李善蘭實現了自己的“合中西為一法”的教學指導思想。因此《清史稿•疇人傳》有云“:(李善蘭)課同文館以《海鏡》,而以代數演之,合中西為一法,成就其眾。”丁韙良亦在《李任叔先生序》中很有感慨地說“:嗚呼!合中西之各術,紹古圣之心傳,非壬叔吾誰與歸?”

作者:蔡畔 單位:吉林工商學院

篇(6)

(一)教學方法不同

教學方法是教師向學生傳授數學知識的重要手段,也是影響學生數學學習方法和邏輯思維的重要因素。相比大學數學教育,中學階段的數學教學方法顯得十分落后、刻板,這是由于中學階段的數學教學的主要目標是掌握理論知識,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實際是要求學生在高考時能夠拿到優(yōu)異的分數,因此,即使是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數學教育尤其是高中數學教育由于時間短、任務重,仍然沿用過去的題海戰(zhàn)術,忽略了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主體性地位。而在大學數學教育階段,數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綜合能力,因此大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方法大都是點撥式、問題導入式等,大學教師將知識點和問題擺在學生面前,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自我研究獲得答案。截然不同的教學方法讓很多的學生在短時間內無法很好地適應大學數學教育,給他們的數學學習造成了較大的困難。

(二)教育內容存在脫節(jié)和重疊的現象

在教育內容上,大學數學教育與中學數學教育存在著脫節(jié)和重疊的現象。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中學數學教育在知識體系結構與內容設置方面與過去相比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大學數學教育的內容卻沒有發(fā)生相應的改變,這種不對稱的發(fā)展趨勢使得大學數學教育與中學數學教育在教育內容的銜接上出現較多問題。首先,兩者之間的重復內容較多,中學數學對函數、微積分、概率統計等相關概念和內容都有所涉及,但是在大學教育階段,大學數學教師仍然從最基礎的內容進行數學教學,這不僅浪費了課堂教學時間,相對影響了學生對其他內容的學習,而且也會造成學生學習積極性下降、學習興趣不高等問題。其次,大學數學教育內容與中學數學教育內容存在脫節(jié)現象,例如“傅里葉級數”“線性回歸”等內容。中學生的知識構架不完善,只對相關基礎性內容進行學習,沒有進行深入分析;在大學教育階段,具有高度實用價值的內容也沒有相應涉及,導致學生對這一部分內容一知半解,無法在實踐中很好地運用。

(三)學生的學習觀念和學習方法有所不同

首先,在學習觀念方面,學生在中學數學學習階段處于被動地位,學習方案的制定、學習進程甚至是學習方法都是由教師包辦的,但是在大學數學學習階段,自主學習是最主要的學習方法,大學數學教師在數學教育中扮演著指導者的角色,往往提出問題后就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這對學生提出了較大的挑戰(zhàn),在短時間內,很多學生無法完成從“服從”到“自主”轉變,因而無法開展有效學習;還有部分學生在脫離中學階段的束縛式學習后,容易產生自我放縱的心態(tài),這都對大學數學學習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其次,在學習方法方面,“聽課—練習”是中學階段的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法,多數學生只要在課堂上認真聽課,在課后認真練習、復習,就能很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取得較為滿意的學習成績。但是在大學數學學習階段,教師的課堂教學驟減,面對內容繁雜的數學知識,學生只能通過自主學習來掌握數學知識,學習方法的不同也對大學數學教育與中學數學教育的銜接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二、大學數學教育與中學數學教育的銜接策略

(一)教育方法的銜接策略

首先,中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根據情況進行“微型探究”數學教學,這樣既可以滿足中學數學教學任務重、時間緊的特點,也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后,很快地適應大學數學的教學方法,更好地掌握大學數學的學習步驟。其次,大學教師應對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并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因材施教,盡量將一些復雜的問題簡單化處理。大學數學教育不再像中學數學一樣,追求數學成績,應當將一些抽象的概念與實際生活進行緊密的聯系,要注重大學數學教學的實用性。

(二)教育內容的銜接策略

在教育內容上實現大學數學教育與中學數學教育的有效銜接主要依賴于大學數學教學工作者,這是由中學數學教育的目的性決定的。中學數學教育的直接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讓學生在高考中獲得理想的分數。因此,為了學生獲得更好的發(fā)展,大學數學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內容銜接的問題上應當履行主要職責,要對中學數學教學的內容進行充分的了解,明確應刪改、增添的教學內容,對大學數學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取舍,避免重復和脫節(jié)的問題出現,在編寫數學教學大綱時要注重參考中學數學的教育內容,做到有的放矢。

(三)引導學生數學學習觀念和學習方法的有效銜接策略

要想在大學數學學習階段取得優(yōu)異的成果,學生就必須在學習觀念和學習方法上做出改變,而這種改變要中學數學教師、大學數學教師和學生自身共同努力。首先,在中學數學教育階段,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觀念和探究式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在授課過程中不時地向學生介紹大學數學教學方法,讓學生對大學數學教學有一個前期的認識。其次,在大學數學教育階段,教師應當給予學生充分的關心,要與學生多溝通、多交流,要將大學數學教學的目的與學生進行分享,從而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逐漸地適應大學數學教學。最后,學生要從自身做起,努力的改變自己的學習觀念和學習方法,在養(yǎng)成預習、聽課、復習的良好學習習慣的基礎上,在學習過程中注重方法的總結,要注重對自己思維方面的訓練和培養(yǎng),要學會運用數學邏輯思維將數學概念、數學公式等知識點串聯起來,努力的構建自身數學知識體系,從而更好地適應大學數學教育。

三、結語

篇(7)

一、優(yōu)化教學過程,培養(yǎng)學習興趣。

當前,在數學學科的教學中,“離教現象”較為嚴重。所謂“離教現象”,是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偏離和違背教師正確的教學活動和要求,形成教與學兩方面的不協調,這種現象直接影響著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離教現象”主要表現在課內不專心聽講,課外不做作業(yè),不復習鞏固。這種現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學生因為“不聽、不做”到“聽不懂,不會做”從而形成積重難返的局面。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怎樣消除學生的“離教現象”呢?我的體會是,必須根據教材的不同內容采用多種教法,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解“有理數”一章的小結時,同學們總以為是復習課,心理上產生一種輕視的意識。鑒于此,我把這一章的內容分成“三類”,即“概念關”、“法則關”、“運算關”,在限定時間內通過討論的方式,找出每個“關口”的知識點汲每個“關口”應注意的地方。如“概念關”里的正、負數、相反數、數軸、絕對值意義,“法則關”里的結合律、分配律以及異號兩數相加的法則,在“運算關”強調一步算錯,全題皆錯等等。討論完畢選出學生代表,在全班進行講解,最后教師總結。通過這一活動,不僅使舊知識得以鞏固,而且能使學生處于“聽得懂,做得來”的狀態(tài)。又如在上完“二次根式”一章時我安排了這樣一個游戲,事前我布置學生收集各種有關本章學習中可能出現的錯誤,并且書寫在一張較大的紙上,在上課時由組長在開始前5分鐘內召集全組同學把各自找到的錯誤題拿到一起討論,安排“參戰(zhàn)”順序。游戲開始,各隊輪流派“挑戰(zhàn)者”把錯誤題貼在黑板上,由其它各隊搶答,如果出示問題后一分鐘之內無人能正確指出錯誤所在,則“挑戰(zhàn)者”自答,并獲加分,如果某隊的同學正確應戰(zhàn),指出了錯誤所在,則應戰(zhàn)隊加分,最后以總分高的隊獲勝。這一游戲使課堂氣氛活躍了,挑戰(zhàn)者積極準備,應戰(zhàn)隊努力思考,把有關“二次根式”一章中的錯誤顯露無遺,其效果比單純的教師歸納講述要好得多。

二、引導學生培養(yǎng)自學能力。

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勺詫W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應從閱讀開始,初一學生閱讀能力較差,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必須從示范做起,對課文內容逐句、逐段領讀、解釋,對重要的教學名詞、術語,關鍵的語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復讀,并指出記憶的方法,同時還要標上自己約定的符號標記。對于例題,讓學生讀題,引導學生審題意,確定最佳解題方法。在初步形成看書習慣之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接受程度,在重點、難點和易錯處列出閱讀題綱,設置思考題,讓學生帶著問題縱向深入和橫向拓展地閱讀數學課外材料,還可利用課外活動小組,組織交流,相互啟發(fā),促使學生再次閱讀,尋找答案,彌補自己先前閱讀時的疏漏,從而進一步順應和同化知識,提高閱讀水平和層次,形成閱讀——討論——再閱讀的良性循環(huán)。

三、引導學生培養(yǎng)思維能力。

素質教育的核心問題是能力的培養(yǎng),其中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是教學的主要方面。

思維能力的內在實質是分析、綜合、推理、應用能力,外在表現是思維的速度和質量。

1.思維速度的訓練

就初中生而言,思維速度的訓練主要依靠課堂,合理安排課堂教學內容,利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訓練學生的思維速度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途徑。如講解完新課后,安排課本中的練習作為速算題;也可精編構思巧妙、概念性強、覆蓋面廣、有一定靈活性的判斷題、選擇題、簡答題進行專項訓練,以提高快速答題的能力。

2.思維質量的訓練

思維質量的訓練,除利用課堂教學外,還可以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展開解題思路的討論,剖析各種題解方法的特點,選擇簡捷而有創(chuàng)造性的解題思路,以便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拓展學生思路時要盡可能考慮一題多解,或多題一解。

3.逆向思維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