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古典詩詞教學論文

古典詩詞教學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25 10:52:3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古典詩詞教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chuàng)作。

古典詩詞教學論文

篇(1)

論文關鍵詞:創(chuàng)作,朗誦,詩歌,教學法

 

詩歌教學如何實現(xiàn)課程標準提出的“培養(yǎng)和強化學員的人文精神,提高學員的審美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初步掌握文學作品鑒賞的步驟和方法,領悟千百年來形成的民族文化精髓,自覺地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以提高學員的綜合素質”等培養(yǎng)目標?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探索了“創(chuàng)作性朗誦”教學法。該教學法引導學員對詩歌進行口語、態(tài)勢語技巧等方面的藝術處理,不僅能使學員更深刻地把握詩歌作品的內涵,還能提升美感、涵養(yǎng)語感、培養(yǎng)戰(zhàn)斗精神,提高學員的口語表達能力及人文素養(yǎng)。

一、概念詮釋

“創(chuàng)作性朗誦”教學法,即師生依據(jù)自身對詩歌作品的認識和理解,對詩歌作品進行口語、態(tài)勢語技巧方面的藝術加工處理之后的朗誦,即再創(chuàng)造式的誦讀練習的方法。

二、教學目的

使學員全方位理解把握詩歌的內涵、情感、結構特點,深入體驗詩歌作品的語言美、節(jié)奏美、情感美、意蘊美,全面提高學員的口語表達能力,并達素質的培育和滋養(yǎng)。

三、教學過程

第一步:引導學員在初步領會詩歌作品內容的基礎上,悉心揣摩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再根據(jù)自身的認識、理解,對詩歌作品進行口語技巧的處理和標注,即將個人選擇的情感基調、語音的輕重、語速的快慢、語調的抑揚頓挫、語氣的明暗、虛實、連斷等標注在詩文當中,然后反復練習,使學員讀出節(jié)奏,讀出語氣語文教學論文,讀出情感。這一步是創(chuàng)作性朗誦的初級階段,學員已初步融入了自身的理解、思想和情感。

第二步:對詩文進行態(tài)勢語技巧方面的處理,即對重點詞、句所需要運用的眼神、面部表情、手勢動作等進行設計。比如:朗誦“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這句詩時,視線是長、是短、還是中等距離,是虛的,還是實的;面部表情是剛強、堅毅,還是豪爽、豪邁;手勢是用掌還是用拳,是用雙手還是單手;劈刺的動作是在上區(qū)、中區(qū)還是下區(qū),是橫劈、直劈還是斜劈等,然后反復練習,為下一階段上臺表演做準備。這一步是創(chuàng)作性朗誦的中級階段,學員在作品中更深地融入了自己的理解、思想和情感。

第三步:上臺表演。即以登臺表演的方式,將經過自己二度創(chuàng)作,亦即經過藝術加工處理后的詩歌朗誦,以舞臺表演的形式向全體學員進行展示。這一步,是創(chuàng)作性朗誦的高級階段。這時學員對作品的理解感悟、情感抒發(fā)和各種口語、態(tài)勢語表達技巧已渾然一體,學員與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已物我合一,從而創(chuàng)造出我“這一個”的詩歌朗誦作品。

四、優(yōu)勢特點

㈠可更深刻地把握詩歌作品內涵。讀,是詩歌教學之魂龍源期刊。[1]由于朗讀是腦、眼、口、耳并用的一種學習方法,是入于眼,出于口、聞于耳、記于腦、化于心,使紙上的詩變?yōu)閷W員心中的詩的過程,是把訴諸視覺的文學語言轉化為訴諸聽覺的有聲語言的活動,因而作品豐厚的內涵是在朗誦的過程中逐漸體會、品味出來的。朗讀的遍數(shù)越多,與作者交流就越深,理解課文的內容就更透徹。[2] “創(chuàng)作性朗誦”教學法就是通過牽引學員的眼、口、耳、心,在有聲語言再造文學語言中的藝術形象的過程中,激發(fā)學員全部的注意力與創(chuàng)造力,使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一次次地建立起情感的互動、溝通和共鳴,讓學員走進文本、靠近作者,在與文本、作者零距離的接觸中,達成對文學作品獨特而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㈡提升美感。文學作品為學員提供了審美對象,而美感的產生還需要學員在實踐中獲得。創(chuàng)作性朗誦這一實踐活動是對精神產品的再生產活動,是人文與個性結合的再創(chuàng)造過程。由于詩歌音調和諧,注重押韻,本來就富有音樂感,[3]而“讀”使詩歌的精華潤物無聲地滲入到學生的心靈中,使學生變得“多情”、變得“愛美”、變得“樂善”,[4] 所以正是在這種“創(chuàng)作性朗誦”的過程中,學員不知不覺進入到詩歌的意境中,進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感受到他的情感和思想,體會到作品不同風格的美語文教學論文,進而感受到詩的美,使審美能力得到提高。[5]

㈢涵養(yǎng)語感。培養(yǎng)語感、訓練語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是提高語文素質的重要手段之一,[6] 而訓練語感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感情朗讀。“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有感情的朗讀有喚起形象、表達感情、加強理解、訓練思維等多種功能,即通過有聲語言再現(xiàn)作品的藝術形象,使學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而激起內心感情的共鳴,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7]古人就是通過誦讀培養(yǎng)語感的。“創(chuàng)作性朗誦”教學法即很好地傳承了這一做法,使培養(yǎng)學員語感之目的得以完成。

㈣培育戰(zhàn)斗精神。“創(chuàng)作性朗誦”強調進入、交融、共鳴,強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強調再創(chuàng)造。因而,當學員雙眼放射著豪邁的光芒,口吟“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揮手做出抽刀取劍、劈刺的動作時,當他們伴著“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詩句,將右手高高舉過頭頂,做出由外向內歸攏的手勢時,當他們雙手抱拳,目光炯炯,仰視蒼天,高誦“待重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的詩句時,學員與作者已融為一體,“我”就是渴望戍邊殺敵、建功立業(yè)的李白,“我”就是胸懷大志的曹操,“我”就是氣壯山河的岳飛,……學員的戰(zhàn)斗精神即在這一過程中得以體現(xiàn)。

㈤提高學員的綜合能力素質。陳丹老師說:“朗誦是把文字作品轉化為有聲語言的創(chuàng)作活動,它具有很強的表演性。”[8]正是這樣,學員在把握詩歌的思想內涵、情感基調、語音輕重、語速快慢、語調的抑揚頓挫、語氣的明暗、虛實、連斷等口語表達技巧和眼神、面部表情、手勢動作等態(tài)勢語言技巧的過程中受到了全方位的鍛煉。在這一過程中,學員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作品思想內涵及情感態(tài)度,并將自身認識和情感體驗融入作品,在物我交融的過程中進行創(chuàng)造,從而提高解讀、建構作品的能力和審美能力;在登臺表演的過程中又很好地鍛煉了心理素質、形象氣質等,從多方面培養(yǎng)了學員的能力素質。

五、注意事項

㈠從理念上要舍得花時間讓學員讀。學詩當然要從讀詩開始,作為語文教員務必要傳承這一理念、重視這一環(huán)節(jié)。其道理在于,“在詩歌教學中,熟讀成誦是基于漢語的特點而形成的我國傳統(tǒng)的語文學習方法,數(shù)千年一以貫之語文教學論文,自有其獨到的價值。宋學家朱熹指出:“學者觀書,先須讀得正文,記得注解,成誦精讀,注中訓釋之意、事物名義、發(fā)明經指相穿紐處,一一認得,如自己做出來的一般,方能玩味反復,向上有透處。”詩歌教學尤其是這樣,只有熟讀背誦,才能仔細品味詩句的意蘊,體悟作者的情感與操行,繼而咀嚼其中的語文味道。[9]還在于:“詩歌作品的精華都在字句之中,字句之中有聲情、有氣韻、有見識、有抱負。不讀,這些精華是不會自動顯露出來,而只能是緞子上的文字符號,那是“死”的,要把“死”的變成“活”的,只有通過讀,而且要出聲地多讀、細讀,才能讓它在你的嘴里“活”起來,然后才能在你的心里活起來,最終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10]

㈡教員須加以指導。教員應通過各種方式、手段對學員加以教導、提示。“可用體態(tài)語進行提示,用目光激發(fā)學生誦讀的情緒,用面部表情表達喜怒哀樂的情感,用手勢表示誦讀聲音的高低、語意的輕重、節(jié)奏的快慢……以此來激發(fā)學員的誦讀情緒,引導學員產生相應的情感體驗。”[11]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龍源期刊。

㈢采用多種形式進行訓練。在運用“創(chuàng)作性朗誦”教學法時,可穿插采取教員范讀、學員領讀;按班次、座次,或排、列輪讀;單讀,齊讀,接龍讀,分角色讀;小聲讀、大聲讀、輕聲讀、喊著讀,快速讀、緩慢地讀;模仿播音、錄音、錄像朗讀;配上音樂、畫面朗讀,欣賞(錄音、錄像)性朗讀等方法,“讓學生觀其畫、吟其詞、入其境、悟其情,教學效果就會事半而功倍。”[12] 這樣的訓練可使學員始終保持高昂的情緒和興趣。

㈣大力倡導吟唱古詩詞。教學實踐證明,“音樂更容易讓學生進入詩境”。[13]彭士強先生認為,吟唱古詩詞對提高學生傳統(tǒng)文化傳承的自覺性,熏陶情操,健全人格,升華藝術趣味都是有積極影響的。[14]以曲配詞誦讀,既符合詞的特點,又能引發(fā)學生朗讀的興趣。讓學生融在其中,樂在其中。彭先生說:“曼吟、輕誦、放歌詩詞語文教學論文,有助于充分發(fā)揮民族語言的魅力,有助于學生興味盎然地投入古詩詞的懷抱,有助于人文底蘊的增厚、精神的升華!何樂而不為?”[15]我們可以選用彭士強先生編著的《古詩詞吟誦唱鑒賞》教材,也可選用勞在鳴先生編著的《古典詩詞吟唱曲譜》[16],還可選用葉至善先生編撰的《古詩詞新唱》增訂本(開明出版社1998版)。這本古詩詞歌曲集創(chuàng)意極為新奇,是由150首由中外經典名曲與我國經典古詩詞配合而成。其經典+經典的配合,使演唱者收獲的是雙份經典,雙份享受。這里熱心推薦邵燕祥在文匯報上“跟葉至善一起唱古詩詞”的文章,[17]讀后,《古詩詞新唱》的精妙之處就了然于心了。

㈤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朗讀之后要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評議,而且評價要言之有物,好在哪里教師或學員要進行歸納、提煉、升華,錯在何處,教師或學員應針對性指出,并提出訂正建議,使學員獲得朗讀方法的正確導向。[18]

“創(chuàng)作性朗誦”教學法的效果如何?在對本院2006級44名學員的調查問卷中(有效問卷41份),認為本教學方法不好的無,一般的4人,較好的11人,很好的26人,達63.4%。認為該方法所產生的效果達到20%的1人,40%的1人,60%的6人,80%的24人,100%的9人,其中認為效果達到80%以上的學員達到80.5%。

參考文獻:

[1]龍泉明.讀——詩歌教學之魂[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1(9):4.

[2]馬素娟.語文教學應重視朗讀和背誦[J].文學教育,2006,(4,上):48.

[3]魏建主編.文學教育[M].山東:中國石油大學出版社,2007,30、31.

[4]馮晨辰.古詩閱讀教學方法趣談[J].文學教育,2006,(4,上):44.

[5]江亞平.美讀學古詩[J].文學教育,2008,(7,上):45.

[6]李麗萍.通過有效朗讀培養(yǎng)學生語感[J].文學教育,2007,(11,下):126.

[7]龍平.語感培養(yǎng)的途徑[J].文學教育,2009,(1,下):52.

[8]陳丹.古體詩的朗誦技巧[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5,(10):71.

[9]中學語文教學資源網,教學文摘,《詩歌教學需重視“讀”》,(粵教版高二必修)2009-06-08

[10]劉榮.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文學教育,2008,(11,上):36.

[11]黃群芳.誦讀法在文言文教學中的運用[J]文學教育,2009,(3,下):85.

[12]王躍琳.例談詩歌的誦讀教學法[J]文學教育,2006,(4,上):39.

[13]張守敏.古詩詞教學的一些嘗試[J]文學教育,2007,(5,上):31.

[14]何郁.且吟且唱學語文——彭士強先生訪談錄[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5,(9):54.

[15]何郁.且吟且唱學語文——彭士強先生訪談錄[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5,(9):54.

[16]勞在鳴.古典詩詞吟唱曲譜[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

[17]邵燕祥.跟葉至善一起唱古詩詞[N].文匯報,2009-7-6,11.

[18]丁志珍.新課改中的朗讀教學[J].文學教育,2008,(9,下):119.

篇(2)

語文教學論文:

湖南益陽市朝陽國際實驗學校前葉文學社指導老師

我校文學社自去年九月成立以來,以引領朝陽學子樹立高尚的人格為己任,為朝陽人表現(xiàn)獨具魅力的思想創(chuàng)造舞臺,為朝陽人描繪美好藍圖開辟天地。以“讀優(yōu)秀作品,品多彩生活,寫真情文章,養(yǎng)浩然之氣”為辦社宗旨,以《馨蕾》刊物為前沿陣地,一年多來,已有一百九十多篇文章在省級以上刊物發(fā)表和獲獎,在二十多家刊物推出社團作品專欄。文學社組織主持每學期的作文競賽和語文知識競賽、演講朗誦比賽、外出參觀訪問等大型活動,不定期舉行文學講座,充當校園文化的先鋒與鼓者,為推動和鞏固語文教學的發(fā)展和成果,提高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先后有姚夏晶、何靜、孔麗萍、曾翌、陳燁明劉奕等二十多位寫作尖子脫穎而出,在全國寫作大賽中獲獎三十多次。

我認為取得較大成就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學社針對課堂寫作教學疲軟的現(xiàn)狀,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形式豐富,內容多彩的課外活動課。我從提高學生寫作興趣入手,通過組織社員積極參與到寫作實踐,使他們開拓視野,鍛煉思維,培養(yǎng)能力,尤其是作品發(fā)表后更獲得了成功的方法和自信心,寫作的潛力被充分地挖掘出來了。本人也多次榮獲“征文比賽優(yōu)秀指導老師”和“文學社優(yōu)秀輔導員”稱號。

課堂作文教學長期以來無非就是出出題目、念念范文、作作點評,造成了很大的程式化和機械化,導致了學生寫作興趣的漸漸喪失。每二周開設一次的活動課,就是為了重新激活學生的形象思維,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作潛力而開設的。對于怎樣上好文學社的活動課,筆者認為通過以下幾種課型開展效果較好,現(xiàn)總結如下:

1、 名作欣賞課:從朗讀名篇名作入手,讓學生直接從佳作中吸取寫作經驗,避免理論指導的枯燥無味。一般分年級和層次來選取材料,低年級以精短美文為主,如《母愛深深》、《背后的故事》;高年級以中外名著選段為主,如《圍城》、《紅樓夢》。再從模仿和創(chuàng)造兩個等級布置課后作業(yè),既促進了學生的課外閱讀,又提高了學生的思考能力。社員已在《益陽日報》“含英咀華”欄目發(fā)表名著賞析文章二十多篇。

2、 作品爭鳴課:把收集到的學生作品中有創(chuàng)意和想象力的文章拿出來,供社員觀摩討論,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并由作者談他的創(chuàng)作設想,解答大家提出的問題,自然雙方都會有所啟示和進步?;蛘咴诟咚缴鐔T中把當代文壇上引起爭鳴的文學作品拿來,從文學批評的角度組織分析和討論,再寫出評論文章。其中韓寒和郭敬明的作品是討論最受歡迎的,春樹的《北京娃娃》是爭論最激烈的。

3、 寫作講座課:由高水平社員根據(jù)興趣和特長事先選定一個寫作知識點,然后針對專題查閱資料、學習理論、整理講義,再在專題講座上匯報個人的獨到見解和學習成果。這既有助于調動社員的積極性,又有助于培養(yǎng)社員的獨立鉆研精神,改變了老師唱獨角戲學生被動接受的方式。先后有高中各年級分社的社長主持過講座,很受老師和同學的喜歡,還出現(xiàn)過爭相簽名提問的現(xiàn)象。

4、 問題研討課:為寫作中存在的某些問題或難題展開探討,如審題、立意、選材、語言、表達等方面,分析其來龍去脈,找到失誤癥結所在,并結合歷屆中高考不同等級的文章,先由學生打分,再與實際情形相對照,找出問題和差距,從而領悟出寫作的道理和奧妙。學習后的心得在校報??蠐駜?yōu)發(fā)表,并開辟疑難信箱,由老師或學生負責解答。

5、 調查研究課:又叫社會實踐課。帶學生走出校園去感受生活,了解社會,搜集材料,調查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然后寫出文章,激化他們對國家、民族、人類命運的關注和思考,培養(yǎng)和增強其責任感和使命感。來自深切體驗的表達將是那樣豐厚、真切,又將是那樣獨到、深刻、感人。今年我們先后參觀了周立波故居、長沙世界之窗、佛教勝地浮邱山、益陽植物園、四方山莊等人文或自然景區(qū)。

6、 集體創(chuàng)作課:每逢遇到重大賽事,如圣陶杯作文比賽、新概念作文大賽、放膽作文比賽等,就先出示題目,再分組討論和構思,然后即興表達思路,允許爭辯和補充。這樣集思廣益,使大家都有收獲,動起筆來就胸有成竹啦!因此不僅激發(fā)了社員的寫作興趣,也提高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尤其是《益陽日報》每周的“正方反方”辯論欄目的論題,最能引起大家的興趣,我們每月都有至少一組文章發(fā)表。

7、 音樂欣賞課:內容分兩部分,一是對古典民樂的欣賞,如《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二泉映月》等,要求社員學會領略音樂的優(yōu)美意境,用文字表達出聆聽時的美妙感受來。二是對優(yōu)秀歌曲歌詞的賞析,如《懂你》、《二泉吟》、《望鄉(xiāng)》等,無不讓人思緒連綿、感慨萬千!另外還推薦一些已譜成曲譜的古典詩詞傳唱,如《虞美人》、《但愿人長久》、《相見時難》等。

8、 研究學習課:由集體討論每學期定出五個課題,分組開展研究性學習,制定研究計劃,劃定研究范圍,指定研究任務,最后行文成冊。如本學期的五個研究性學習課題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由來及其相關資料;益陽旅游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情況考察報告;當前青少年喜愛的音樂和書籍調查與分析;報刊雜志征訂廣告語的搜集整理;對舉辦“竹文化節(jié)”的探索與思考。既有分散,又有集中;既有獨立,又有合作;既有吸收,更有創(chuàng)新。所培養(yǎng)的能力符合新世紀新時代對人才的要求。

總之,活動課的特點就是要“活”,活得適當,活得有效,讓學生提高寫作興趣和能力是目的,是根本,充分讓學生或獲得寫作的經驗,或懂得文章的基本要求,或取得豐富的材料,或激發(fā)最佳的思維狀態(tài),全面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促進學生非智力因素和個性發(fā)展,它所具有的目的性、參與性、實踐性、趣味性、個體性,為實施大語文教學和學生將來走向社會打下良好的堅實的基礎,我們將一如既往地探索和追求下去,并將取得更大的成果!

附成果代表作三篇:

1、蔡 靜《幸福永恒的真諦》——讀〈圣經故事〉有感

2、夏 風《聆聽〈春江花月夜〉》——民樂欣賞

3、孫易成//李若辰《學生上學可以//不可以帶手機》——集體話題辯論

幸福與永恒的真諦——讀〈圣經故事〉有感

巴勒斯坦的加利利海是一片美麗而富有生機的海,也是一片睿智的海。它將約旦河給予自己的每一滴水容納進來,又以同樣的速度放出自己的一滴滴水,在這一加一減之間,它得到了永恒,美麗的永恒。

接受和付出是同等重要的,就像小鳥的雙翼,無論哪只翅膀不協(xié)調都不可能飛得高遠。

如果天空不懂得接受和付出,它就不會總是那么蔚藍;如果大樹不懂得接納和付出,它就不會總是那么青翠;如果蜜蜂不懂得接納和付出,它就不會總是那么快樂。

付出是一種快樂,一種源于靈魂深處的喜悅。當天空慷慨地灑下清涼的細雨時,當大樹慷慨地吐出清新的氧氣時,當蜜蜂釀成甜美的蜂蜜時,它們的內心一定是喜悅的,充滿驕傲的。它們的生命因此更有光彩,更有活力。

每一個人都渴望快樂,渴望被呵護,被關愛,恨不得集萬千寵愛于一身,沉溺其中。我們心安理得地接受著父母的照顧,朋友的關懷,情人的愛護,甚至對他們頤指氣使,盡顯驕縱本性。直到有一天,情況悄悄地開始變化。于是,我們便開始抱怨父母的狠心,朋友的冷漠,情人的背叛,但口氣仍是理直氣壯的,豈知是自己心靈的雙翼失去了平衡?

看看周圍依然精彩的世界,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丟失了一樣交往中的法寶——對他人的付出。在父母疲倦時遞上一杯清香撲鼻的茶,在朋友失意時伸出一只友善的援助之手,在情人寂寞時送出一句貼心的問候。也許,這些表面上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它是從你的心靈的死海中流出的第一滴澄明的水,在滋潤他人的同時也在解救著你自己。在這第一滴水之后,還有第二滴、第三滴……你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流出的越多,流進你的心田的愛和關懷也就越多。“死?!币簿烷_始復活了,湖水變得澄清,魚兒在這里暢游,湖邊樹木成蔭,一片生機勃勃,又一個加利利海幸運地誕生了。

接受和付出是心靈的兩翼,只有二者相互協(xié)調,心靈才能輕松、從容地展翅高飛;接受和付出也是生命的兩個籌碼,只有當二者相當時,天秤上稱量出的才是幸福的重量,永恒的重量。

抓住幸福的翅膀,創(chuàng)造永恒的奇跡,難道你不愿意嗎?

————發(fā)表于2004年9月〈〈語文學習報〉〉

《益陽日報》教育周刊“含英咀華”系列稿件之一:

聆聽古典民樂《春江花月夜》

千百年來,人們以月仰視天文、感懷人世、推演春秋,不知從月的陰晴圓缺中編織了多少神話傳說,挖掘了多少蘊涵其中的恬靜之美、眷戀之情、鄉(xiāng)情之思、流逝之悲。有太白低吟“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有東坡高歌“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而音樂,尤其在我國的古典民樂中,也有不少以月為題的佳作,如《二泉映月》、《月兒高》、《漢宮秋月》等等。我最喜愛的則首推《春江花月夜》。每當聆聽此曲的時候,我的心情就會格外的寧靜,似乎一切的煩情瑣事都已在音樂中緩緩沉淀,而慢慢浮托出的是一隅平平靜靜的心靈空間。它以高雅的情趣、雋永的意境、清麗的旋律俘獲了我的心------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典雅優(yōu)美的抒情樂曲。它以水墨畫般的筆觸,淡遠而蒼勁地為我們勾勒出了色彩柔和、淡雅清麗的山水畫卷,向我們展示了在春天靜謐的夜晚,月亮從東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蕩漾,花影在兩岸輕輕搖曳的迷人景色,形象地描繪了月夜春江的妍容美貌和江南水鄉(xiāng)的風姿異態(tài)。它舒展的旋律線如波浪般進行,使得音樂格外柔美與和諧,形象地表現(xiàn)了一輪明月在云層中游移出沒的美麗景色,在深遠的意境中,令人凝神屏息,浮想聯(lián)翩,給人以“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的感受,仿佛看見在那星斗滿天和薄云掩映下,一輪皓月漸漸向西移去------

一百多年來,《春江花月夜》以其清秀細膩的風格、婉約含蓄的意蘊、古色古香的氣息深深地打動了每一個聆聽它的人。不僅僅是春江月夜的綽約風姿令人無法忘懷,更重要的是它讓我領略到了中國傳統(tǒng)音樂那份空靈與超然的美感,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國藝術的樂、詩、畫同構于一體的藝術神韻。希望每一位熱愛音樂的朋友都會因聆聽而喜歡它!

————同時發(fā)表于2004年10月〈〈語文學習報〉〉

《益陽日報》教育周刊“正方反方”稿件之一:

正方:

學生上學可以帶手機

我知道,對于目前校園中“手機一簇”現(xiàn)象,已引起很多學校和老師的關注和重視,不過大都是視手機為,并打入“禁品”行列,不少家長和學生也就只好把它變?yōu)椤暗叵挛淦餮b備”。我個人認為,只要控制得當,學生上學可以帶手機,理由如下:

一、手機給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帶來很多的方便。早上可以利用它的鬧鈴功能提醒你起床,每天可以存入個人的資料和信息備查,學習疲倦之余可以玩玩簡單的游戲輕松一下大腦,還可以用手機聯(lián)絡免除勞碌奔波之苦,比如你忘了帶什么東西或辦什么要緊事,撥個電話就可以搞定------如此等等,何樂而不帶?

二、手機可以幫助家長及時了解孩子的作息情況。比如;放學時因故不能按時到家,家長肯定會焦急不安,如果有手機,就可以事先給家長通氣,報個平安。一些自覺性自制力較差的學生,也得配個手機作為“緊箍咒”,讓家長必要時“查崗定位”,以免卻找尋之勞。另外,學生如果在途中遇上意外事情的發(fā)生,也可以利用手機報警、求援等。

三、手機可以增進與老師、家長、同學、親友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學習或生活上遇到了麻煩、矛盾和挫折,就可以通過短信交往,無須有難為情的擔心與尷尬;節(jié)假日給多時不見的親朋師友送上真誠的祝福,給他們一個意外的驚喜,以增進感情和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