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數學教學策略分析

數學教學策略分析精品(七篇)

時間:2023-08-24 16:49:4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數學教學策略分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chuàng)作。

數學教學策略分析

篇(1)

【關鍵字】小學數學教學策略;創(chuàng)新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3.5

1.前言

隨著新的課程標準的實施,教師的腦海中已經形成一個新的教育理念,即“以學生的發(fā)展為動力”。教師的教育觀念也在慢慢的改變。創(chuàng)新教學已經成為小學數學教學的主旋律。這種創(chuàng)新教學不僅符合了“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要求,而且也使得教學方式從封閉走向開放。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教育,主要是以學生為主體,使得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取知識。本文從小學數學的教學特點以及小學生的學習特點為基礎,提出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的創(chuàng)新策略,培養(yǎng)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2.現階段小學生的特點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條件也在逐漸改善。如今的小學生也與以前的小學生有著很大的變化。首先是年齡上的變化,現階段的小學生年齡普遍幼小化。引起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很多家庭,由于夫妻雙方工作比較繁忙,沒有時間來照顧他們的孩子,所以他們就很早的就把孩子送進了學校;而還有的家庭為了孩子的未來著想,希望孩子能夠早點上大學,于是早早的把孩子送到學校。其次是活躍化。由于現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獨生子,父母對他們過分的溺愛,這樣就造成了他們好動的性格,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在學校,都比較愛打鬧,在課堂上面也善于發(fā)言。現階段,有的父母對孩子的成長和教育比較重視,在他們還沒有上學的時候,就已經早早地教會了孩子一些知識,有的孩子甚至提前學習了高年級的課程,所以,相對而言這些孩子的成績都比較好。而有的家庭由于工作的原因,他們很少有時間來照顧孩子的學習。這樣,孩子們只能依靠學校教師的傳授來學習知識。因為他們一直都是散漫的性子,天性貪玩,所以就導致了他們沒有好好的學習,這樣一來,他們的學習成績就比較差,從而就產生了“兩極分化”的現象。

3.新形勢下小學數學教學的創(chuàng)新策略

3.1 培養(yǎng)小學生的問題意識

所謂問題意識就是指學生在認知的過程中意識到的一些他們難以解決的實際或理論的問題時內心產生的狀態(tài)。小學生的好奇心強,他們的數學問題意識具有易變性、推測性和穩(wěn)定性等特點,因此,要根據特點來進行有針對的培養(yǎng)。

(1)夯實基礎,構建良好的認知。有扎實的數學基礎,可以為小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提供一定的保證。對小學生而言,最關鍵的就是要讓所學的知識形成一個合理的知識結構,并不是知識越多越好。

(2)明確“提出問題”的意義。學生了解問題是創(chuàng)新的開始。小學生的學習行為有很大的可塑性。要想讓小學生學會做某些事,首要就是讓他們明白做這件事的意義,因此,教師就必須先讓學生明白“提出問題”的意義,讓他們意識到提出問題的嚴重性。

(3)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根本意義就是誘導學生提出問題,讓他們在“做數學”的過程中學習數學,并在該過程中實現數學的再創(chuàng)造。以此引導學生找尋知識的源頭,學習數學思想,從而使他們從真正意義上理解數學。同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目標,有意識的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使學生在質疑問難中提高問題意識。

(4)加強思維訓練。要想讓小學生學會如何問問題,就要讓學生掌握問問題的技巧,以改變小學生在課堂上不愿提問題的習慣。在這方面,教師的引導非常重要。教師應該傳授學生追問、反問、對比不同題和聯(lián)想同類題等的能力。同時,教師還要關注小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訓練,加強小學生的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變式訓練。并根據數學課堂教學的內容來開設一些開放性的問題。

例如,在數學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那些方法更創(chuàng)新?”,“誰想到了什么?”“不用舉手就可以說”等。課堂上,學生們爭論的面紅耳赤,教師這時候就要鼓勵學生:“就應該這樣,要有多種想法、看法”等。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主體意識,還使得學生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

3.2 激發(fā)小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開展良好學習習慣的必要因素,也是培養(yǎng)求知欲的基礎。小學生對學習有興趣,他們的思維才能活躍,對學習的反映也就更加清晰,此時,學習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與小學生進行充分的交流,掌握學生對知識的了解情況。

(1)課前摸底。進行課前摸底,可以讓教師對學生的知識儲備的實際情況進行更好的了解,并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2)課中答疑。教師在數學課堂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小學生的反饋,及時獲得他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情況,有些學生在遇到不懂或者提出一些無法回答的問題時,這時候教師就應該熱情的回答學生的問題,不能打擊學生的積極性。

(3)課后總結。在課后,教師要對教學方法進行總結,并與小學生們進行溝通,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比如,在學習《分數的意義》這一課時,就可以與學生進行師生互動。首先教師可以在在黑板上寫了一個l,問學生:“認識嗎?”同學們:“認識,是l?!碑攲W生認識到1的概念后,教師又在黑板上寫上一個l/4,提出問題:“哪位同學來讀寫一下?各部分的名稱怎么說?l/4的意義是什么?”為強化學生的理解,教師在黑板上寫出2/3,并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親自動手,將2/3所表達的意思在全班同學面前展示出來。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可以讓學生學到知識。

3.3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是在學生學習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地給每個學生都創(chuàng)造自己動手操作的條件。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知識,并把學習的過程變?yōu)樘剿鲃?chuàng)新的過程。

例如,在對分數的學習有了充分的認識后,教師讓學生取出一張正方形的紙,并把紙折成形狀相同的四塊,讓同學們自己想折紙的辦法。這時學生很快就會想出一種折法。此時教師再讓學生想其他的折法,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促使他們能夠獨立思考,這樣他們慢慢的思考、嘗試和探索,很快就會得出多種不同的折法。

4.結束語

新課改給廣大教師帶來了很多挑戰(zhàn),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結合學生的特點以及學科的特點,充分調動自身的因素,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給學生創(chuàng)設創(chuàng)新情景,促進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提高創(chuàng)新教學的策略,因材施教,提高教學質量。只有這樣,才能永葆小學數學教學質量不斷的攀升,才能為新世紀培養(yǎng)出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霍叢德.淺談小學數學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小學教學研究,2009(6)

[2]秦建國.小學數學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舉隅[J].大觀周刊,2011(46)

篇(2)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情境教學策略

新課改強調課堂教學應該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引導學生更好的把所學知識與生產生活聯(lián)系起來,幫助學生更好地感知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人結合多年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在此分享一下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感悟。

一、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小學生處于形象思維發(fā)展階段,學習數學需要立足學生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更多的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知相關的數學問題,把抽象的數學計算與現實生活有機結合起來,能夠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把所學的數學知識運用到相關的生活情境中去,具體地感知數學的應用場景,強化學生的應用體驗,幫助學生更好地感知數學知識。從學習的角度來看,只有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生才能更好地生成知識,鍛煉能力,一切知識都是從現實生產生活中抽象總結而來,要想讓學生更好地感知知識,必須把相關的知識重新還原,才能讓學生感知更加真切。從學習知識的目的來看,學習數學是為了讓學生將來能夠更好地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運用生活化情境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體會數學學習的快樂,利用和強化學生的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感知數學、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增強他們的自主學習和探索能力,讓學生更加深入地感知和理解數學。

例如,學習完“三角形的內角和”的有關教學內容以后,筆者首先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教學模具,讓學生自己體會有關知識,然后組織學生從生活中尋找三角形的具體實物,并自制量角器,動手操作嘗試,驗證三角形內角和規(guī)律。學生能夠從生活中找到不少三角形的實物,還有不少學生自己利用生活的實物自己制作三角形,并用自己制作的量角器量出三角形的內角和,而且選擇的實物豐富多彩,自制的量角器的誤差也較小,學生熱情很高,相互配合,在實踐中真正掌握了“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

二、選用生活化實例,讓學生的理解更加深入

新課程標準要求課堂教學需要更好地結合學生和學校實際,優(yōu)化教學內容,活用教材,科學合理地使用教材,并根據情況及時補充教學內容。利用生活化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需要更好地結合學生生活,選用貼近學生生活現實的實例,幫助學生更好地感知數學,拉近數學學習與學生生活的距離,讓學生從生活中感知應用數學。當前的小學數學教材是統(tǒng)一編寫的,很多的數學事例不一定合乎當地的學生生活實際,教師需要靈活應用,根據學生生活實際,及時補充各種生活例子,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感知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一個平底鍋可以一次煎兩個餅,每個煎餅正反兩面各需一分鐘,做成一個熟煎餅需要2分鐘,以此來推算如果要做三個煎餅共需要多少時間?如何用最快的時間做好這三個煎餅?很多學生喜歡吃煎餅,自己的母親也經常給自己攤煎餅,他們非常感興趣,有的學生簡單計算就說出4分鐘。然后再組織學生探討如何用更少的時間。學生展開討論,很快他們設計出了一個最佳方案,只需要3分鐘。用一分鐘時間同時煎兩個煎餅,然后取出一個煎餅,將另一個煎餅翻過來再煎一分鐘,同時放入第三個煎餅;一分鐘后,一個煎餅已經做熟了,剩下兩個煎餅只煎了一面,把剛才取出的煎餅放入,再用一分鐘就能做好另外兩個,這樣,三個煎餅只需3三分鐘就能做好了。這樣的問題與學生的生活聯(lián)系非常緊密,學生興趣很高,不但學習了數學知識,并且把數學學習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用學生非常熟悉的實例來引入數學,培養(yǎng)了學生的應用意識。第二天,我特意問了一下學生,今天在家吃的什么飯呀,很多學生異口同聲說:“煎餅!按照數學課上的設計讓媽媽做的?!?/p>

三、在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學以致用意識

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解決生活和生產中的問題,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需要把數學知識的學習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引導學生用數學知識分析解決生活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提高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如果小學生學習數學僅僅讓他們應付考試,不僅不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效率低下,而且讓數學教學失去應用的價值和意義。為此,小學數學教學需要不斷強化學生的應用意識,不斷增強他們的實踐能力,幫助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學會運用數學知識來分析問題,感知數學就在他們身邊。因此,小學數學教學一定要鼓勵學生學以致用,鼓勵學在生活中感知數學。比如,學習了時間單位年月日以后,可以讓學生計算自己出生到現在共多少天,說出自己父母的生日,現在離父母過生日還有多少天,這樣能夠很好地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應用能力。

總之,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能夠很好地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好地感知數學的價值,培養(yǎng)他們的應用意識,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進步,教學中還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實際,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總結教學經驗,讓數學和生活走得更近,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篇(3)

(莆田學院 基礎教育學院,福建 莆田 351100)

摘 要:幼兒的計數能力是幼兒數概念形成和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幼兒數學教育,對培養(yǎng)幼兒的計數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其中教學策略的選擇,直接影響了幼兒數學教學的質量和前數學概念的啟蒙.基于此,文章通過對近年來影響我國幼兒計數教學策略選擇的研究現狀進行綜述,以期促進幼兒數學教學的后繼研究.

關鍵詞 :計數;教學策略;幼兒數學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60X(2015)05-0004-02

1 引言

所謂計數,也被稱為數數,“是將具體集合的元素與自然數列里從‘1’開始的自然數之間建立起意義對應關系,即口說數字、手點實物,使數詞和要數的單位物體之間一一對應,結果用數字來表示.”[1]幼兒的計數能力是幼兒數概念形成和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幼兒數學教育,對培養(yǎng)幼兒的計數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教學策略的選擇,直接影響了幼兒數學教學的質量和前數學知識的啟蒙.目前國內對教學策略的概念并無統(tǒng)一的界定:黃甫全認為,教學策略是指在課程與教學目標確定以后,依據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和特定的教學條件,有針對性地選擇與組合相關的內容、媒體、評價技術、組織形式、方法和各種手段等,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義的特定教學方案的原理、原則的方式.張大均認為,教學策略是在特定情景中為實現教學目標和適應學生學習的需要而采取的教學行為方式或教學活動方式.黃高慶、申繼亮等認為,教學策略是關于有效的解決教學問題的方法、技術的操作原則與程序的知識.施良方等認為,教學策略包括了教學準備策略、主要教學行為策略、輔助教學行為策略、課堂管理策略四部分.還有李曉文、邵瑞珍等分別對教學策略作過不同的闡述.

盡管如此,大多數學者認為,教學策略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包括了教師教的策略、學生學的策略、互動式教學策略.狹義上,僅指教師教的策略.同時,二者在教學策略的概念界定上,都突出了教學策略的可操作性、程序性、綜合性等特質.因而,在借鑒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本研究將幼兒的計數教學策略定義為:幼兒計數教學策略是由計數教學的準備策略、計數教學的主要行為策略、輔助行為策略、教學評價策略四部分共同構成的,是教師為了保證幼兒計數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對教育內容、方法、呈現步驟等進行相應的選擇、安排,并綜合各種教學資源進行計數教學的一種具有較強操作性的教學方式.隨著國內對計數教學研究的逐步重視,本研究試對近年計數教學策略的研究進行綜述,以期促進幼兒數學教學的后繼研究.

2 影響幼兒計數教學策略選擇的研究現狀

2.1 幼兒計數教學策略的選擇類型研究

計數教學作為數學教學中一個重要方面,是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但目前國內對計數教學策略類型的專門研究較少,主要是通過研究幼兒整體概念上的數學教學的策略,進而提及計數教學策略.故此處主要對幼兒數學教學策略進行綜述.

首先,從教師和幼兒在教學中的地位上看,多數研究都從屬于兩大類型:教師講授型的教學策略和自主發(fā)現探究型的教學策略,而后者是研究的重點.在教師引導下的學生自主發(fā)現、自主探究的教學策略,更為人們所提倡,即探究性的教學策略.王小輝[2]認為,探究性教學策略是幼兒數學教學中的重要策略,是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發(fā)現和學習的一種教學形式,這一策略分為四個教學步驟: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搭建平臺,自主探究;總結、交流;促進知識遷移.陳悅等[3]從探究性學習的評價策略出發(fā),認為在教師引導幼兒探究學習的評價過程中,教師的評價內容應以鼓勵為主,適宜有效,同時評價形式應多元化,幫助幼兒達到探究的目的,從而學習掌握數學知識.從以上研究可知,探究性教學策略在幼兒數學教學策略的選擇中占據重要地位,不僅包括對探究性教學策略的具體實施的研究,也涉及對其評價策略的研究.

除了對探究性教學策略等主要的教學策略研究外,還有研究者對數學教學中的輔助教學策略進行研究.有研究者認為,現代信息技術有助于幼兒數學學習能力的發(fā)展,計算機輔助教學策略,對幼兒數學的學習具有重要作用,倡導通過多媒體等設備,使幼兒輕松、快樂的學習數學,如張勇強等[4]探討了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MCAI)在幼兒教學中的應用,認為多媒體輔助教學策略在幼兒的數學教育中,可以用生動活潑、富有趣味性的游戲課件來進行教學,從而能夠使幼兒學習數學中的數運算、幾何知識等的學習.因而,幼兒數學教學策略的選擇,可以考慮信息技術的因素.

2.2 幼兒計數教學策略選擇的影響因素研究

2.2.1 教師教的策略

教師是幼兒教學的重要參與者,教師教的策略,直接影響幼兒計數教學的質量.已有研究表明,教師教學的監(jiān)控能力、自我效能感、教師專業(yè)能力等教師的個人素質,影響著教師教的策略的應用,進而影響了幼兒計數教學活動的質量.

首先,教學監(jiān)控能力是教師教學能力的核心成分,也是影響教師計數教學策略選擇的重要因素,劉云艷等[5]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分析了幼兒教師的教學監(jiān)控能力的現狀,研究認為,幼兒教師的教學監(jiān)控能力在集體教學活動中,表現為更為關注幼兒的參與程度,能及時評價活動中的問題,然而卻不能較好的根據反饋實行再教學.在目前的幼兒計數教學中,多數教師采用集體式的教學,因而,教師的監(jiān)控能力影響教學的質量.

其次,教師效能感影響幼兒教師教學策略的選擇.鄭榮雙等[6]采用問卷調查法,分析了教師效能感的狀況和影響.研究認為,教齡影響幼兒教師的效能感,進而影響了幼兒教師教學策略的選擇,教齡短的幼兒教師面對教學中的問題,無法提出有效的方法,而在數學教學中,則意味著教師無法根據需要選擇必要的教學策略,因而教師的效能感,也影響幼兒計數教學的質量.

再次,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如對幼兒數學活動的觀察、評價、反饋能力等,也影響幼兒計數教學質量.李娟等[7]采用深度訪談和非參與式觀察法,研究幼兒數概念發(fā)展的途徑,結果發(fā)現,教師主要通過“看”來了解的,即所謂的“觀察”,包括了“看孩子能不能完成操作”“看孩子的即時反饋”“看孩子操作時的思路是否清晰”“看孩子是否理解操作活動的情景”,然而,教師在看的過程中,出現了只重結果不重過程的情況.周欣等[8]采用個案分析法,考察了教師對幼兒數數(也稱為計數)行為評價策略,結果發(fā)現,教師對幼兒數數技能的評價缺少針對性,傾向于從途徑和方法上,泛泛而談,缺乏對幼兒數學學習和發(fā)展特點深剖的能力,難以根據幼兒數概念的形成所需要的幫助來提出相應的教育建議,并且存在數學教學策略應用不當等問題.這些都表明,良好的觀察、評價、反饋能力是幼兒數學教學中教師的重要素質.

2.2.2 學生學的策略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人們越來越重視對幼兒學習策略的研究.由于幼兒自身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幼兒的認知特點對幼兒學習策略的選擇有很大影響.如陳英等[9]采用測試法,對幼兒的元認知知識發(fā)展特點進行了研究.元認知知識作為個體所獲得的世界知識中與認知有關的部分,大致分為關于人、任務和策略的知識三個范疇.已有的研究結果表明,兒童元認知知識的某些方面表現出了一定的發(fā)展變化過程,隨著年齡的增長,元認知知識具有明顯的年齡差異,且更傾向于使用內部策略.這一研究證明了元認知知識對兒童計數學習策略應用的影響,即元認知知識水平越低的幼兒,在選擇計數學習策略時,更傾向于使用外部的策略,如實物數數等,而反之,元認知知識水平較高的幼兒,則傾向于使用內部的非言語策略,如心算等.

魏勇剛等[10]也分析了幼兒數學認知障礙的執(zhí)行功能,從反面探討了影響幼兒數學學習能力發(fā)展的影響因素,其中顯然也包括對幼兒學的策略的影響.就目前幼兒計數學的策略研究分析,多集中于根據幼兒的計數發(fā)展的年齡特征,分析某一階段幼兒的計數能力,從而分析幼兒計數活動的學習策略,如張麗[11]認為,幼兒計數具有活動內容掌握的順序性、動作水平發(fā)展的階段性的特點.其中活動內容掌握的順序性,跟已有研究相似,都認為幼兒計數都是要經歷口頭說數、按物點數、說出總數并能按數取物;幼兒計數動作發(fā)展的階段性是經歷了從借助外部動作到外部言語直至內部言語的過程,是從低級的外顯行為到高級的心智活動的一種過程.因而,學習策略的選擇也從操作性的外部策略,慢慢地轉向內隱性的內部策略.

除了關注幼兒智力因素對幼兒計數教學活動的影響,大部分研究者也注意到興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對幼兒計數學習策略選擇的影響.主張幼兒數學活動中應重在教育生活化、游戲化,在自然、真實的情境中,引導幼兒操作探索,突出幼兒的數學情感和探究興趣的培養(yǎng),突出非智力因素對幼兒數學學習的影響,對幼兒學習策略選擇的影響.

3 研究評析

選擇恰當的幼兒計數教學策略,是幼兒數學教學成功的重要保證.綜上所述,從研究范式和方法上看,多數研究傾向于遵循質性和定量相結合研究范式,采用問卷調查法、深度訪談、非參與式觀察法、個案分析法等方法,對影響幼兒計數教學策略的選擇因素進行研究,科學性較高;從研究內容上看,多數研究涉及了探究式教學策略、計算機輔助教學策略等計數教學策略類型,探討了教師教的策略、幼兒學的策略對計數教學策略的影響,內容較為豐富.

然而,已有的研究也存在明顯不足.首先,從研究對象上看,由于被試選擇地區(qū)的不同(量化研究中,被試多來自城市),加上幼兒的年齡、能力、興趣以及數學經驗的差異,研究效度值得商榷;從研究內容上看,傾向于基于數學教育的整體視角分析教學策略的選擇類型,鮮有對具體的計數教學策略的選擇類型進行研究,導致幼兒計數教學方法的公式化.同時,在分析影響策略選擇的因素時,也傾向于如研究教師的個人素質對自身教學策略選擇的影響等情況,而未專門論述其對幼兒數學或計數教學策略選擇的影響等.盡管計數教學屬于數學教學的一部分,但是計數教學理應有自身的特質,現有的數學整體觀下教學策略研究對于幼兒計數教學而言無論在適切性抑或可操作性均存欠缺.

基于此,在未來的相關研究中,應增加對專門的、具體的幼兒計數教學策略的研究.加強教師其他方面的素質,如個人風格等因素對幼兒計數教學策略選擇的影響研究.從而促進幼兒計數教學的順利進行,提高幼兒計數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黃瑾.學前兒童數學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26.

〔2〕王小輝.幼兒數學探究性教學策略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7(1).

〔3〕陳悅,魯秀玲.淺談在數學教育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探究性學習的評價策略[J].當代學前教育,2010(1).

篇(4)

關鍵詞: 高中數學教學 互動教學 教學策略

一、高中數學互動教學的內涵分析

互動屬于常見詞,通常所說的互動,可以分為廣義互動和狹義互動兩類。狹義互動主要是指人類之間進行的不同形式交往,也可以稱之為不同形式下人與人之間信息的交換。廣義互動可以理解為自然界中不同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教學是人類特有的社會現象,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主要是以學校為專職的教育場所,在專職教育人才教師的指導下,對學生進行的知識傳遞與反饋。某種角度上講,教育也可以被理解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影響的活動。教育中的師生互動是指在師生之間發(fā)生的各種形式、性質和各種程度的協(xié)同、合作和影響,實際上是師生雙方以自己固有的經驗(自我概念)了解對方的一種交流與溝通方式。

2001年教育部頒發(fā)了高中數學課程改革標準,從某種角度看,高中數學課程改革的重點在于高中數學課程的實施。為了更好地進行課程實施,首先需要做好的基礎工作便是課堂教學,國家進行高中數學課改,則是對基礎中學的數學課改提出新的要求,為了更好地適應當前高中數學課程改革的需要,實現基層高中的數學教學改革取得新的突破。

當前教育界對教學的認識,更加傾向于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傾向于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相互統(tǒng)一的過程。這種教與學的統(tǒng)一,其實質與內涵便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往。2003年4月頒布的《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的課程實施建議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勻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边@一理論的提出,也指向了教學過程實質上是學生知識建構的過程,是師生之間的交往過程。傳統(tǒng)的高中數學教學由于受主智主義教育理念的影響,側重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并且將教與學分裂開來看,割裂了二者的聯(lián)系。實質上,按照現代教學論的觀點,教師與學生均是教學的主體,互動與交往昭示了現代數學教育的內涵,顯示出了高中數學教學不是單純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的簡單累加,而是將教師與學生真正融為一體。

二、高中數學互動教學的策略分析

1.高中數學教學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策略。

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是整個互動教學的基礎與重點。一般情況下,高中數學教學師生之間情感互動的首要因素是教師,高中數學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體現出公平、平等、真摯等情感。只有在現實的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進行情感互動,才能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情感的拉近對于提高高中數學教學質量具有重要作用。為更好地在課堂上體現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在現實的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注重教學中情感的交流與體現等方法。情感是人類特有的意識,是連接高中數學教學的紐帶,是密切教師與學生之間關系的基礎。因此在現實的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高中數學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利用情感交流促進學生知識的增加及知識體系的建構。

2.高中數學教學的情境教學策略。

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師直接指導下和在學校這個特定的環(huán)境中進行的,也可以說是在一個高度組織化了的“社會”中進行的,因此,學生的這個建構活動,總是受周圍環(huán)境的強烈影響,并體現建構的社會性質。當前很多教育界專家均認為,教育的有序展開,不能從學生的硬性概念著手,應注意教學情境的配合,畢竟良好的高中數學教學情境是高中數學教學的前提。當前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教師不應該將自身的教學拘束于現有的知識、書本、公式等,而應該是基于某種情境的、生動的、有意義的活動。在高中數學師生互動課堂學習過程中,為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基于學生現有的實際情況及學校的現實狀況,創(chuàng)設多種多樣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盡可能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使學生體會高中數學學習的樂趣,以更好地促進其學習,培養(yǎng)其知識體系與結構的建構。

3.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以數學建模為突破口進行互動教學設計。

在現實的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為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聽課興趣,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相對常見的數學建模為突破口,進行有針對性的高中數學教學設計。在進行教學設計時,為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高中數學教師應注意把高中數學教材與現實的數學建模結合起來,讓所進行的數學建模接地氣,與日常生活有關。這種結合可以向兩個方向展開:一是向“源”的方向展開,即教師應特別注意向學生介紹知識產生、發(fā)展的背景;一是向“流”的方向深入,即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知識的功能及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了解數學應用、數學建模與學生現實所學數學知識的“切入點”,引導學生在學中用,在用中學。

三、結語

高中數學互動教學是新課標提出后,在高中課改過程中大力倡導的教學形式之一,對于豐富現有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數學知識體系的建構均具有一定意義,為更好地分析與探討高中階段互動教學的有序開展。本文重點分析了互動教學的內涵,提出了高中數學教學師生之間情感互動策略;高中數學教學的情境教學策略;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以數學建模為突破口進行互動教學設計等教學策略,為高中數學教學手段的豐富提供了理論支持。

參考文獻:

[1]高凌飚.提倡“互動一發(fā)生式”教學[J].課程?教材?教法,2003,9.

篇(5)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數學;教學現狀;教學策略

前言

初中教育教學活動,是義務教育的重要階段,對于學生學習觀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新課標理念的引導下,素質教育成為當代重要的教學模式,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是各個學科教學活動開展的最終目的。在這樣的教育發(fā)展外界環(huán)境下,初中數學具有良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加強初中數學教學的優(yōu)化是大勢所趨。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與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是激發(fā)初中學生數學學習熱情的重要途徑。面對初中學生數學學習心理負擔較重的現狀,筆者選擇新課標理念下的初中數學教學策略作為研究對象是有一定教育意義的。

1、初中數學教學現狀分析

在新的教學形勢下,初中數學具有相當廣闊的發(fā)展空間。但是,受到傳統(tǒng)教學思想與教學模式的影響,許多初中的數學教學活動并沒有發(fā)生質的改變。下面,我們就來對初中數學教學現狀進行簡單分析:

1.1應試思想影響較大

在許多教師的頭腦中,初中學生最大的任務就是中考,能夠在中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績,才是學生最大的任務。受到傳統(tǒng)考試模式的影響,許多初中學校的數學教學活動過于傳統(tǒng)與死板。[1]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中,大部分教師將數學知識的傳遞作為教學的重要目標,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機械記憶與重復使用。在這樣的初中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肯定,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越來越低。

1.2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足

初中數學是一個系統(tǒng)性較強的學生,初中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與邏輯性。在許多學生看來,數學是所有的學習學科中難度最大的一個。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許多學生沒有掌握到正確的數學學習方法。比如學校的硬件設計以及學校的數學教學師資力量等,都會對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產生影響。學生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自然無法正確理解與掌握數學知識,無法融入到數學學習活動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足,對于初中數學課堂的活躍以及學生思維的調動具有不利影響。

1.3教學評價方式老舊

教學評價的正確使用,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活動的質量。對教學進行有效評價,不僅可以規(guī)范學生的學習行為,更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行為。[2]新課程標準要求當代數學教師擴大數學的應用性能,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但是,許多學校還是利用成績在衡量學生的學習過程,只看重最后的得分,不考慮學生的付出。這樣的評價方法對于學生數學學習熱情具有打擊性作用,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

2、新課標理念下的初中數學教學策略分析

面對數學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加強對新課程標準的理解與落實,是數學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下面,筆者就新課標理念下的初中數學教學策略進行簡要的分析:

2.1轉變教學思想,加強教學設計

初中數學教學活動的設計對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直接作用。在新課標理念的引導下,教師要對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進行突破,不得利用學生的考慮成績作為衡量課堂教學質量與學生學習質量的唯一標準。教師要對課堂結構進行優(yōu)化,提高課堂教學內容的科學度,利用合適的情境提高數學教學的生動性與形象性。初中數學課堂內容大多以專題版塊的形式出現,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大可以從課本的框架入手,將課本知識與學生的生活進行緊密聯(lián)系。加強初中數學知識的應用性是新課標對于初中數學教學的新要求。[3]教師在進行初中數學教學設計時,要考慮到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對教學活動進行合理設計,以教學活動來促進學生的自主思考與合作學習,加強互動交流。

2.2加強數學教學資源與方法的創(chuàng)新

初中學生對于新鮮事物具有明顯的好奇心,利用創(chuàng)新型教學資源與教學方法開展初中數學教學是新教育形勢對于教育者的工作要求。學生是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引導學生自主發(fā)展,加強學生的共同進步十分重要。[4]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以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為主。教師要從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出發(fā),加大啟發(fā)式教學力度,利用分層教學法與合作教學法來肯定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探究問題積極性的提高。

比如在講解《立體幾何》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師給學生充分的自由,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自己的教師,自主選擇授課方式進行課堂講解。在這樣的真實的課堂模擬下,學生一下找到學習動力,體會教師教學的滋味。這樣的教學方法被應用到簡單的數學知識教學中,可以促進學生探究問題能力的提高,更可以使學生掌握正確的,適合自己的數學學習方法。

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教學策略的轉變是新課標對于初中數學教學者的新要求。希望初中數學教師建立科學的教學觀念,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數學知識,提高數學能力。

參考文獻:

[1] 晁旭偉.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探索[J].學周刊,2011(29)

[2] 李葉梅.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1(08)

篇(6)

重點把握探究性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概念和特點,總結了探究式教學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應用的策略,使探究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優(yōu)勢,促進小學數學教育的發(fā)展。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策略小學數學教學,傳統(tǒng)上采取的教師直接傳授知識,學生接受知識的方式,這種教學方式重在以“教師為主”,使學生在教學中處于被動和跟從的地位,不利于學生思維的展開和創(chuàng)新思想的發(fā)展。探究式教學強調讓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進行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對探究性教學的主要特征和實踐進行探究,能了解到探究式教學的內涵和優(yōu)勢,從而在實際的運用中能更好地為小學數學教育服務。一、探究式教學的概念探究式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給出例子并留下問題,學生通過自己對問題的思考和探索,將原理和結論結合,得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并以此來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探究式教學主要是通過教師指導,學生為學習的主體,自主地探索問題,并掌握和解決問題,敏銳的發(fā)現解決問題的規(guī)律。二、小學數學教學中探究式教學的特點1.動手操作性強小學數學中,探究式教育能夠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可以為數學教學提供更廣闊的的空間,并幫助小學生加強數學規(guī)律以及性質的理解和認識。2.趣味性強探究式教學應用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小學生的心理、年齡等特點,把帶有趣味性、適合小學生思維邏輯的數學問題設置成不同的情境,然后讓小學生能夠從其中找到問題的答案。3.交互性強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合作學習的方式,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來,并且還能取長補短,將每一位學生的有點充分的發(fā)揮出來。探究式教學能夠提升學生自主和合作的學習能力,并加強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提升教學的質量。4.創(chuàng)新性強人們對知識的獲取大多數是來源于自己的親身經歷,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和發(fā)現,從而獲得的答案。探究式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更進一步掌握知識的技能及其解決的方法,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能力,并對知識的進一步的理解,做到舉一反三。三、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的應用策略1.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在探究式的教學策略中,第一,是進行恰當數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夠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第二,提供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時間,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第三,注重學生對于知識技巧和方法的提高和鞏固,且注重學習的創(chuàng)造性和靈活性;第四,知識的回顧,能夠加強學生對于學習和態(tài)度的提升反思。學生在探究式數學學習中,不僅能夠提升知識學習的興趣,還能夠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態(tài)度。2.注重學生的應材施教在探究式的教學策略中,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師主講模式,為學生能夠自主的學習、參與、合作提供了條件,學生能夠進行個性化的學習和交流,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學生能夠依據自身特點學習和吸收知識。避免了因教師不能滿足每個學生教學需求不足,學生課堂學習的參與和交流合作的機會,要遠遠多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學生課堂教學實效性更好。探究式的教學策略更加能夠滿足全體學生個性化的因材施教的需求。3.利于學生主動學習模式的轉變在探究式數學教學策略中,四個環(huán)節(jié)的設定,更加適應現今小學生的學習特征及新教育思想需求。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交流,轉變了過去被動學習的學習模式,教師也不再進行獨自的課堂知識的傳授,形成一種師生互動、共同學習交流的生態(tài)教學模式。教師的教學位置,變成輔助和促進學生學習。例如,數學課堂中關于三角形的面積計算的學習,教師不是直接講述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及推導方法,而是提供給學生相關學習材料,包括兩個同樣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硬紙片、剪刀、直尺等,引導學生進行三角形的面積計算研究,學生也能夠在自主學習的同時,產生強烈學習的愉悅感和進一步學習的想法。4.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及實踐能力在探究式數學教學策略中,更加注重學生的動手和創(chuàng)新能力,例如,在分數的學習中,提供給學生一張正方形紙,讓學生折l/4,問幾種折法。在實際的數學學習中,學生興致非常高,老師同時進行學生創(chuàng)新學習的鼓勵,引導學生進一步合作探索、實踐嘗試、互動啟發(fā),更多的方法被探索出來。因此,探究式數學教學不僅能夠改變學生思維和知識結構,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綜上所述,小學數學采取探究式的教學模式,能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問題的分析和解決過程中,能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獲取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快速提高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能開拓學生的思維,啟發(fā)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性學習。進行探究式數學教學可以提出具有現實和探索意義的問題,讓學生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綜合素質得到有效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佳富.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策略的幾點實踐[J].時代教育,2010,10(2):206-207.

[2]林賢良.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策略的研究[J].新課程,2010,10(8):31-32.

[3]李中海.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策略[J].數學大世界,2012,10(6):22-23.

篇(7)

關鍵詞:認知風格;中職數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5-12-15

1.認知風格的基本概念

認知風格是指個體在成長中逐漸產生并且不斷趨于穩(wěn)定的對事物認知的能力,教學中的認知風格主要是教師在教授同一知識點時,由于學生個體差異以及認知結構的差異,反映出的不同學生對知識點不同程度的吸收。學習者在認知方面表現出的獨特特征以及功能,通常是影響學生成績的主要因素。

學習者在日常學習中所反映出的認知風格主要具有兩種特征:第一,獨特性,個體的思維差異以及觀察事物的不同角度,使個體認識獨一無二;第二,穩(wěn)定性,學生的認知風格是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這種風格一旦形成,具有穩(wěn)定性,不會因為外力或者其他原因而改變。

2.中職學生認知風格特性

中職學生和其他同年齡段學生相同,其認知風格在外向型上具有突出的特性,對小組合作學習比較認同,在認識風格中對于知識的感知更傾向于聽覺型及動手型。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這種特性設置課堂教學,將知識以具體、形象的方式向學生傳遞。

中職學生在認知風格上還傾向于刺激性較強、非常規(guī)的事物,對圖片以及視頻更加敏感。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種認知風格改革現有的文字授課模式,結合圖片或視頻等多媒體教學,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

3.構建認知風格與數學教學相匹配的教學策略

(1)構建情境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認知興趣。傳統(tǒng)的中職數學教育仍以知識點灌輸為主,教學方式比較單一,這顯然達不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因此,中職教師應改革現有的教學方式,活躍課堂氣氛,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模式,將學生代入到由教師設立的知識情境中,使學生獲得知識。

(2)找準學生的認知缺陷,巧妙設計問題“陷阱”。學生的認知風格往往會受到類似問題的影響,認為數學公式中只要概念相差不大,其計算結果一定相同。這種從整體上分析問題的方式欠缺全面性以及嚴謹態(tài)度,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認知缺陷在數學教學中設置“陷阱”,讓學生先通過個人理解得出與實際相異的答案,教師再通過講解,使學生意識到自己計算的結果實則是錯誤的,使學生加深印象,獲得正確的解題方式。例如,函數f(x)= x3+ax2+bx+a2處有極值10,求a,b 值。學生經常會產生這樣的誤解:f(x)= x3+ax2+a2,由題可知f(1)=10,f'=0可得1+a+b+a2=10,3+2a+b=0,得出a=4,b=-11或a=-3,b=3。而本題只有一組解是正確的,事實上a=-3,b=3是錯誤的答案。教師提出誤解答案后,學生積極討論,并發(fā)現問題的所在:即當a=-3,b=3時,f'(x)=3x2-6x+3=3(x-1)2,在x=1時兩邊同號,不滿足f(x)=x3+ax2+bx+a2在x=1處有極值的情況,因此一組答案為誤解。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及時反思自己的錯誤,獲得正確的認識。

(3)小組之間相互合作,以彌補學生的認知差異。在學習中,學生會因為環(huán)境或者他人的影響而改變完成任務的結果,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能有效避免因個人見解的差異引起的結果差異。因此,在中職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采取合作學習的方式使學生互相之間可以取長補短,彌補認知差異問題。例如,數學中的坐標分析:過點(-4,-3)畫一條直線l,使它與兩坐標軸相交并與兩軸圍城的三角形面積為4,求l的方程。如果是個人來解,就會將抽象的文字轉化為實際圖形,過程較復雜;而合作學習在得出結果后會尋找簡化解法的方法,獲得快速、有效的解題思路,使雙方獲得良好的思維習慣以及解題方式,共同進步。

利用學生認知風格的差異合理開展中職數學教學,能有效提高課堂知識轉化率。因此,中職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開展情境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合理設置問題“陷阱”,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不斷總結適合中職學生認知風格的教學策略,進而提高中職數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