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高中語文基本文學常識

高中語文基本文學常識精品(七篇)

時間:2023-09-18 17:07:3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中語文基本文學常識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chuàng)作。

高中語文基本文學常識

篇(1)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全面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5-0093-02

高中語文學科的教學,主要側重的是對學生基礎語言認知能力和語文欣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們需要在語文教師的系統(tǒng)教學中,逐步學習高中階段的各類語文知識點,包括對散文、說明文、詩歌等類文體進行不同程度的解析和意義情感的欣賞。

語文教師通過日常的課堂教學,一方面會在課本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完善和豐富教學資料,指導學生對語文文化常識的積累;另一方面還需要明確各個階段的教學任務,完善課堂教學的形式,在調動語文課堂教學范圍的情況下,讓學生學會主動思考,改變對語文學習的不重視態(tài)度,從而培養(yǎng)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紤]到對高中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培養(yǎng),高中語文教師往往需要將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巧妙結合,并借助外在的教學環(huán)境或教學資源,提高本學科的教學質量。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案例積累,筆者認為,針對如何通過語文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實施。

1.以課本教材內容的教學促進學生解讀文本的能力

根據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的內容安排,語文教師往往會對學生進行課文中字詞、語句的梳理和講解,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學習和賞析課文中的相關主旨和意蘊。學生們在語文教師的課堂指導下,一方面會不斷拓展對語文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另一方面也能夠不斷提高自身對語文知識的學習和文本解讀的能力。

首先,高中語文教師需要合理安排課時進行語文課文的教學,指導學生們在課文的學習中了解每位作家所要表達的思想和意義。學生們在此過程中,既可以體會到作家對各類文體的情感表達方式,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對語文課本內容的綜合把握。例如,語文教師在教授學生人教版第一單元的內容時,針對單元中的《沁園春?長沙》、詩兩首(《雨巷》、《再別康橋》)、《大堰河――我的保姆》四首詩歌,語文教師除了向學生們講解現代詩歌的不同派別特征和風格,還應該進一步指導學生們深入詩歌內容,學習和了解詩歌中的各個意象涵義以及詩歌的繪畫美、建筑美以及音樂美,感受中國現代詩歌的新特征。

其次,高中語文教師在進行課本教材內容的教學時,還應該注意對學生文本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課前任務的形式要求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和查閱資料達到對課文背景和內容的簡單了解。與傳統(tǒng)的單一教學不同,現代教育更加注重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們可以通過查閱資料和網絡資源,了解到所學課文中作家的生平、代表作及作品的寫作風格,并對文中的重點生字詞做出標記。最后可以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提出自己對文中細節(jié)問題的疑問或思考。這是對教師課堂教材教學內容的細化和延伸,能夠提高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同時也實現了集思廣益,調動學生解讀文本的自學能力。

2.利用語文寫作教學鍛煉學生思考和創(chuàng)作的能力

高中生在教師的教材內容的教學指導下,往往會了解和掌握到一些基本的文體風格和作家寫作范式。而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高中語文教師除了調動學生自主解讀文本的能力以外,還可以通過語文寫作教學的方式鍛煉學生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作的能力,從而推動他們語文綜合修養(yǎng)的提高。針對高中生的語文寫作教學,語文教師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加以實施。

首先,語文教師可以安排一定的課時向學生們講解高中語文作文的寫作要求、寫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項。學生們只有在明確要求和注意事項的基礎上,才會在將來的高考中避免達不到要求而造成作文走題或跑題的寫作失誤。所以,高中語文教師需要在寫作的伊始,指導學生明確了解高考作文的寫作范式,在字數、錯別字、文體以及主題方面盡量達到標準。

其次,高中學生在小學和初中階段已經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語文寫作訓練,在高中階段進行寫作的時候,往往是對作文思想和表達方式的拓展和升華,因此,語文教師需要在進行寫作教學時做好引導和批改建議的工作。例如,語文教師可以安排一定的作文任務,鼓勵學生閱讀和學習優(yōu)秀作家的文章的基礎上,進一步發(fā)揮自己的構思和創(chuàng)作能力,做好對話題作文、命題作文等形式的語文寫作。這種類型的寫作教學,既能豐富和深化學生的閱讀視野,同時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化學生對語文寫作創(chuàng)作的興趣。

3.通過語文課外活動調動學生的實踐能力

高中語文學科的教學,除了上述教材內容的教學和語文寫作的教學,語文教師還可以通過課外活動的形式調動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這是學生實現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手段,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和豐富高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氛圍和教學效率,從而極大調動學生學習和實踐的興趣。

首先,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可以鼓勵有不同興趣的學生投入到校內或校外的語文活動中,這種形式的課外活動既是對學生專業(yè)興趣的調動和鍛煉,同時也能夠豐富學生的語文學習生活。例如,書法類比較優(yōu)秀或擅長的學生,可以在活動的參與中,拓展語文學習的視野,并進一步認識到不同層面的書法寫作特色,從而激勵自己的書法寫作向著更加完善更加深入的方向發(fā)展;語文寫作能力比較突出的學生,可以通過參加活動,進一步鍛煉自己的寫作能力,并結交到志同道合的寫作朋友,拓展自己的寫作視野;語文表達能力突出的學生可以參加相關的語文辯論類的活動,在活動中學習到豐富的中國和外國的語文常識,從而提升自己的綜合語文修養(yǎng)。

篇(2)

【關鍵字】文言文教學 高中語文 教學策略

文言文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表達,現在學生所接觸的先秦諸子以史傳散文等都屬于文言文的范疇。通過高中語文課本中經典文言文篇章的學習,有利于學生對于古代文學知識的掌握。但相比白話文文章來講,文言文因其實詞虛詞的語法結構和一詞多義等往往是高中較難掌握的知識。但在高考中,文言文閱讀又占著比較大的比重。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做好文言文的教學一直都是一線老師探討的熱點話題。本文主要結合教學實際,針對文言文的講授與學習方法進行探討。

一、聯系歷史背景,增強學習興趣

高中語文中文言文篇章大多是諸子散文與先秦散文,這些文章都折射著當時的社會政治背景,很多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都有著關聯關系。在講授文言文知識的時候,如果將某篇文章孤立的進行講解,就很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如《荊軻刺秦王》《燭之武退秦》等。在進行這些文章講解的過程中,可以將秦國崛起與出關滅六國的大背景給學生進行講解,有條件的話還可以將《大秦帝國》節(jié)選給學生放閱。通過了解歷史背景,可以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了解歷史事件的邏輯關系,同時還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求知欲望。所以作為語文老師,應該對中國歷史有一定的了解,在進行文言文授課之前,對課文所涉及到的歷史事件給予講解。

二、注重文言文背誦,增強句詞理解

背誦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很多名篇名句學生熟記之后就很難忘記,所以加強對學生文言文背誦的指導是文言文學習的關鍵。作為老師要教會學生背誦的方法。把較長篇幅的文章進行有效劃分,每次學生背誦小段,然后再繼續(xù)背誦下一階段,這樣一來就很好地增強了學生背誦的成就感。背誦很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了解所背誦內容的意思,這樣背誦起來就相對容易,所以老師在背誦之前要將文章大意給學生講述清楚。文言文的背誦方法比較常用的是首字提示方法,翻譯還原法,即學生依據翻譯回想文言文的內容進行背誦。當然還有邊讀邊譯法等。這些方法都不固定,可以依據學生自己的特點在背誦中總結和發(fā)現適合自己的方法。文言文中字詞句的語法相當復雜,所以在日常教學中要反復強調一些通假字、古今異義詞和一詞多義詞,同時要求學生做好筆記,對這些容易出錯的字詞句要多加練習,進行專題測試。

三、增設名篇賞析,側重學生翻譯能力培養(yǎng)

文言文很多名篇都非常適合高中生閱讀和學習的,但是因為篇幅問題,很多名篇沒有納入高中語文課本的范疇,老師可以廣泛地涉獵一些名篇名作,挑選有代表性的文章來給學生賞析,讓學生有更多機會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同時配合語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將日常所學的語法運用到賞析文章的理解上來,讓學生自主學習,掌控閱讀的技巧和方法。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是學生學習文言文必須面對和掌握的基本能力,首先,老師應該讓學生掌握文言文翻譯的基本原則,“信、達、雅”即忠于原文,語言通暢,譯文優(yōu)美生動的原則。然后教會學生掌握翻譯的技巧,對于專有名詞,如人名可以不做翻譯,對于省略的代詞等則需要再翻譯中進行補充,運用現代漢語替換古代漢語表達,如“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過?”中的“孰”就應該按照現代漢語的“誰”進行翻譯,最后還要注意在翻譯中將賓語前置和狀語后置等倒裝句進行調整翻譯,使翻譯后的句子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結構。

文言文歷來都是高中語文學習的難點和重點,很多學生都對文言文有所畏懼,在考試中經常出現大面積失分的情況。相比現代漢語來講,文言文具有更為簡潔直接的特點,只要準確把握,學好文言文并不難。作為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注重對學生文言文興趣的培養(yǎng),通過介紹課文中文言文所講述內容的歷史背景,增加學生興趣。同時要在文言文的背誦方面給予學生指導,加強學生對于字詞句的理解。開設名篇賞析課堂,給予學生更多關于文言文的認知,通過與課文對比,提倡學生自主翻譯。掌握良好的翻譯技巧,讓學生做好讀書筆記都是非常有效的增強文言文學習效果的途徑。

參考文獻:

[1]顧之川.守正出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介紹[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4(Z2).

[2]陳偉賽.從培養(yǎng)能力到傳承文化――評析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對文言文教學的不同要求及教學策略[J]語文學刊.2004(06).[3]陳巍.遼寧省阜蒙縣蒙古族高中學生民族文化認同的個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11).

[4]王春鳳.人教版新課程高中語文實驗教材古代散文選文系統(tǒng)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11).

篇(3)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材(人教版);古典詩詞選文;文化價值;現實向度

一、高中語文教材(人教版)古典詩詞選文研究的必要性

(一)古典詩詞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價值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更有著燦爛的文化,古典詩詞便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絢爛的瑰寶。泱泱古國,歷史悠久,擁有燦若星辰的詩人、詞人。如椽巨筆,歷史的盛衰變遷在古典詩詞中可以得到印證;斗轉星移,詩人、詞人對人生的深刻洞悟穿越時空依然引發(fā)回響。古典詩詞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中華古典文化中璀璨的明珠。學習古典詩詞從個人方面而言,可以陶冶情操,滋潤心靈,提高人的文化素養(yǎng),豐富人的精神世界,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從社會角度而言,可以增強社會的文化底蘊,構建良好的文化氣氛,促進和諧社會的實現。

(二)選文研究在語文教學中的必要性

1、選文在語文教材編纂中的重要價值

南朝昭明太子蕭統(tǒng)所編的《昭明文選》,選錄了先秦至南朝梁代八九百年間一百多位作者、700余篇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它以“事出于沉思,義歸乎翰藻”為選文標準,主要收錄詩文辭賦,(除了少數贊、論、序、述被認為是文學作品外),有意識地把文學作品同學術著作、疏奏應用之文區(qū)別開來,這便是以選文為主體的中國現存編選最早的詩文總集。人教版高中語文教科書是按學期分冊,以不同的文體為依據,劃分出相應的單元,選文是語文教科書組合環(huán)節(jié)“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重要部分,語文教材的編纂經過實踐檢驗,逐漸加入了導學、作業(yè)等環(huán)節(jié),但選文在語文教材中的主體地位從未被撼動過,足以證明選文在語文教科書編纂中的重要價值,選文質量也成為決定語文教材質量的關鍵因素。

2、選文質量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

宋文翰在《一個改良中學國文教科書的意見》一文中說:“教材是用以達到目的的工具,其選擇標準,應以兒童是否有興趣與需要為定;因為興趣與需要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而增加教學的效能。”一本好的教科書應該是以學生為根本出發(fā)點,從學生的角度來確定選文。當然,這并不是說要一味地迎合學生的趣味,而是強調要從成人立場走向學生立場,從學生的心理、趣味以及發(fā)展角度思考教材的選文意義和價值。毋庸置疑,語文教學在學校教學環(huán)境中一般而言是以教科書為主要依據,教科書是課程標準的具體化,語文教學的任務則主要通過對教科書中選文的教學來實現。高質量的教科書是以學生為立場,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以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三)古典詩詞選文研究的必要性

通過對人教版高中語文教科書中古典詩詞選文數量、時代、單元排列等方面進行研究,可以更加透徹的了解高中語文教科書中的古典詩詞部分,用以指導學生提高古典詩詞欣賞水平,傳承中國古典文化,繼而推動語文教育事業(yè)的有序發(fā)展。

二、高中語文教材(人教版)古典詩詞選文分布情況

(一)古典詩詞在各冊中的分布狀況

必修一共有12篇課文,沒有安排古典詩詞;必修二共有13篇課文,古典詩詞安排在第二單元,共4篇,包含7首古典詩詞;必修三共有14篇課文,古典詩詞安排在第二單元,共4篇,包含7首古典詩詞;必修四共有13篇課文,古典詩詞安排在第二單元,共4篇,包含8首古典詩詞;必修五共有13篇課文,沒有安排古典詩詞單元。我們可以看出袁行霈主編的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古典詩詞主要集中于必修二、必修三、必修四這3本教材,以下將著重從這三本教材入手進行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的古典詩詞分析。

(二)高中語文教材(人教版)必修二、三、四中古典詩詞選文的時代分布

近代大學者王國維說過:“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后世莫能繼焉者也?!痹婿骶幍母咧姓Z文教材按時代先后來安排古典詩詞在各冊中的分布。

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二第二單元選入的是從先秦到南北朝時期的詩歌;必修三第二單元進行的是唐代詩歌的學習;必修四第二單元選入的皆是宋詞。

三、高中語文教材(人教版)古典詩詞選文基本向度

(一)文質兼美的選文標準

葉圣陶作為我國著名的教育家,有著七十余年的語文教學經驗,他對語文教學有著深刻的見解和獨到的建樹。1962年葉圣陶先生在寫給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編輯室的書面指示中提到:“所選為語文教材,務求其文質兼美,堪為模式,于學生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之增長確有助益?!敝链恕拔馁|兼美”便成為了當代語文教材選文中一以貫之的標準。

葉圣陶認為,在語文教學中第一是要實現教材的“文質兼美,貼近對象”,好的教材能夠為教師的教學提供有力的保障,實現“和諧互動,萬物皆書”的教學理想,進而教師在掌握教材的基礎上,可以超越教材,變死教材為活教材,實現教師對學生的引導作用,“以身作則,教學相長”。

(二)古典詩詞選文的基本特點

1、文學性

高中語文教材中古典詩詞選文中“文學性”要求是指,語文教材選入的古典詩詞應能體現語文學科的性質,既要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和運用能力,又要有利于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情趣、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具體而言就是要具備文學美、人文美。

(1)文學美。古典詩詞選文時注意選擇“文質兼美”的經典詩詞,讓學生體會中國古典文化的魅力,使學生對中國古典文化產生認同感,進而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只有具備了文學美的古典詩詞選文教材才能夠滋養(yǎng)學生的肌肉與骨骼,充盈學生的靈魂與血液,成為聯系學生與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紐帶。

(2)人文美。語文教學不僅承擔著知識語言教學的重任,更是學生獲得人生觀、價值觀啟示的載體。高中語文教材編纂者旨在通過所選的古典詩詞讓學生領略關懷民生、憂國思家的情懷,體會至真至情、至愛至美的人性,收獲解讀人生、品味生活的哲理頓悟,感受堅忍頑強、浩然坦蕩的人格魅力,讓學生充分感受那一道道超越時空、溝通心靈的人文景觀,為學生勾畫出一道生命的底線。

2、典范性

研究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的古典詩詞選文,可以看出所選詩詞皆具有典范性。選入高中語文教材(人教版)的古典詩詞,或是在所處時代中具有恒久的示范性,亦或是知名詩人、詞人作品中毋庸置疑的經典作品,無論是美學價值、審美意蘊,還是思想內核、文化內涵、情感精神都能歷經時間檢驗依然熠熠生輝,具有共時性、恒常性和耐讀性,時至今日依然具有存在的價值。

3、漸進性

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古典詩詞選文的編排具有循序漸進的特點,古典詩詞選文的難度由低年級到高年級慢慢從易過渡到難。顧黃初先生說:“教材教材,是用來教學生的材料,而‘教’的規(guī)律是離不開教學雙方的心理規(guī)律的,就以課文的選擇為例,課文不僅是‘范例’,而且還應該是‘適例’,也就是說適宜于某個年齡段的學生的心理特點?!睆娜私贪娓咧姓Z文教材中的古典詩詞選文的分布情況來看,基本上是順應了學生的年齡特征,難易適度,循序漸進,關照了學生不同年級的理解程度,如此分布與編排可以調動學生求知的熱望和情感以及審美的期待,讓學生減輕對教材的畏懼,產生出親切感。

四、古典詩詞部分教與考的聯系

(一)古典詩詞填空題

古典詩詞填空題在高考試卷中表現為古典詩詞中名篇名句默寫,分析近年來的此類題型,高考對于該考點的考查具有以下特點:

1、考查形式穩(wěn)定,以填空題為主??荚嚧缶V將其考核目標定位為“A.識記”。試題選句有以下的四種情況:第一:揭示人類社會或其他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的句子。第二:抒發(fā)愛國情懷、壯志理想的句子。第三:意境優(yōu)美、藝術性強的句子。第四:宣揚傳統(tǒng)美德的句子。

2、試題內容涉及廣泛,重點選句??疾榧骖櫝踔?、高中篇目,其中《詩經》、唐詩、宋詞,為名篇名句考查的重中之重。

本題型難度較低,學生在備考時需注意:

1、記憶問題。(1)學生在記憶此類知識點時應回歸課本,課本作為最權威的版本,可以避免錯漏。(2)注意篇、段、層、句的關系,在前后聯系中背誦,在具體語境中分析品味和識記詩詞,避免死記硬背。(3)理解句意、文意,先理解后背誦。(4)化整為零,分散記憶。教師應引導學生形成古典詩詞背誦習慣,在日常生活中積累詩詞經驗。

2、書寫問題。(1)注意生僻難寫字。在備考時學生應加強對生僻難寫字的練習,達到熟能生巧、強化記憶的目的。(2)注意同音異義和同義異形詞。讀音相同、意義相近或相反的詞語即同音異義,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敝械摹坝摹背3煌纳x的寫成“憂”;意義相同而字形迥異的詞即同義異性,《論語》中“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敝械摹伴L”容易誤寫成“?!薄_@兩類詞是高考命題人設置陷阱的熱點,對學生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和誤導性,備考時教師應提高學生對該類型的重視性。(3)注意通假字。(4)留意虛詞等細微處。

(二)古典詩詞鑒賞題

分析近年古典詩歌鑒賞題的命題,表現出如下的特點:1.詩歌鑒賞題的選材,多源于很少有爭議且傳誦至今的古代詩歌,多為名家詩歌。2.選材形式多為唐詩,間或少量宋詞。3.設置的考點為作品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隨著各地自主命題的增多,高考試題的命題也隨之出現了新變化:1.考題的選材多樣化的趨勢,不再僅僅局限于唐詩,宋詞、元曲也在各地的試題中出現。2.命題的角度翻樣出新,詩歌的比較閱讀也不斷的出現。3.詩歌答題過程中,文學常識、歷史典故往往被自覺不自覺的融入其中。

篇(4)

一.高中語文教學輕“文”重“感”的現狀。

當前的教育形勢下,高考是衡量教學效果的杠桿,應試教育使高中語文教學更注重學生應考能力的訓練,而忽視基本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使得高中語文教學離素質教育的初衷越來越遠。具體表現為:

1.忽視文本,傾向感官體驗。

當代高中語文教學的方法很豐富,如音樂營造氛圍、視頻資料補充、課外素材鏈接等等。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時,常常會忽略所學課文本身、忽略對文本的“讀”和“思”。

“讀”是“悟”的重要手段,也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不讀,不能內化語言文字。而在教學中的另一個極端,是反復讀,過度讀,缺乏層次與指導,也會導致語文新授課教學無法腳踏實地,飄離文本、文字,無法落實。

2.忽視文字,注重情感感受。

蘇教版課文的編排,每個專題都有標題,如“月是故鄉(xiāng)明”等。不同時期、作者及背景的文章被收納在同一專題中,有一個明確的主題。在教學中,對同一主題的情感挖掘無形中會左右任課教師,在不同文本中挖掘同一專題核心是專題教學的一個顯性要求,同時,價值觀的教育更多依靠從文本中引申出來。課堂讓學生就某個問題談自己的看法,也常常會不深究,稍加區(qū)別就對學生發(fā)表的看法加以肯定。而高中生的思想情感和價值觀還處于養(yǎng)成階段,需要在多元引導的基礎上培養(yǎng)其主流價值觀,這樣從文本而來的引申,反而局限了學生的認識。

二.高中語文教學培養(yǎng)文字敏感的必要性。

1.高語文教學的特殊要求。

高中語文作為整個教育階段中連接中等教育與高等教育的關鍵階段,教學方式方法更加具有靈活性,教學內容更加注重知識面的拓展和知識點的深入,實現語文教學內容在縱深方面的擴展。因此,要求高中語文起始階段的教學要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全面發(fā)展和學習靈敏度的塑造,這就包括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敏感度。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敏感度,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體會和吸收漢語言文字的內涵,同時也能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和吸收能力,進一步提高語文素養(yǎng),促進語文使用能力、語文審美能力和語文思維品質的提升,為個性化發(fā)展和未來的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2.高中階段語文學習目標成果的要求。

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學生具有較高的語言敏感度,就會在接觸語言文字時迅速、直接且準確地感悟和理解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涵義,在接觸的語言文字時快速、準確地進行語言文字的分析、理解、體會和吸收。比如,看到好的文章,聽到好的歌詞、廣告詞,聽到街上行人口中的一句歇后語,看到報紙雜志上的一句名言,甚至數理化教科書上的一個詞語,立即能引起我們高度警覺,驚嘆之、品味之、記錄之、在寫作中想方設法地使用。語言能力達到敏感的程度,更能促進語言文字的運用,比如,在寫作中,一個句子,沒有找到合適的詞語,耿耿于懷,語不驚人,勢不罷休,這都是語言敏感度高促成的?!拔恼虑Ч攀?,得失寸心知”,擁有語言敏感力的學生,會對自己的語言運用提出較高的要求,也因此獲得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

三.高中語文新授課教學培養(yǎng)文字敏感的策略。

1.多看一點,關注“不起眼”的文字。

體會文本中所蘊涵的感情和哲理,需要讀者細膩的觸覺和縝密的思維,敘述的文字不像描寫的文字那樣有鮮明的形象,不易引起讀者注意,且不易觸摸。這在史鐵生的《我與地壇》中表現明顯:“我一連幾小時專心致志地想關于死的事,也以同樣的耐心和方式想過我為什么要出生,這樣想了好幾年,最后事情終于弄明白了: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p>

這段容易注意到的是后面的感悟,而對前面的交代往往忽略。“我一連幾小時專心致志地想關于死的事,也以同樣的耐心和方式想過我為什么要出生”、“這樣想了好幾年”,只要稍有生活常識的人,都會感覺到這兩句話不同尋常。一連幾小時專心致志地想、用好幾去年想關于死和生的問題,這不合生活常理,哪一個健全的人愿意這樣做?因為想關于死的事、追問為什么要出生,并不是什么讓人好受的事。關注“普遍關注點”以外的一點,增加對“非普遍關注點”的關注,增加這樣的體驗,就會提高對文本的敏感程度。

2.多問一句,追問“說得不夠”的地方。

對學生語言敏感的培養(yǎng),不僅要有對語言文字基本的敏銳感知能力,更要有理解語言文字的敏銳度。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敏感度,是為了讓學生能全面領會、深入地理解,正確地使用和準確地傳播優(yōu)秀的漢語言文字。要提升文本的理解力,就要語言文字敏感度,就要能敏銳地觀察本文的“少”,即文本中“說得不夠”的地方。

比如的《我的母親》,課文標題是《我的母親》,但開篇的前三段只有一句話提到母親,那么,前三段寫的內容是不是與標題無關呢?課文前三段寫了什么呢?對全文而言又起到什么作用呢?比對文本的標題,找出文章中“說得不夠”的地方,就找到了文本的深入解讀點,久之,就自然形成了對文字的敏感力,就會提高閱讀水平。有了這樣的敏感力,就會產生一系列的追問,何止追問一句,對文本的理解也自然往深入去了。

各行各業(yè)都有自己的職業(yè)敏感,正如新聞從業(yè)者需要新聞敏感、商業(yè)經營者需要市場敏感、演員需要表演敏感一樣,語文教師需要語言敏感。從一定程度上說,語言敏感就是語文教師的職業(yè)敏感,它是語文教師的基本專業(yè)素養(yǎng)。而將這種語言敏感傳遞給學生,不僅是語文教師的職責,也是語文教師的職業(yè)追求所在。

參考文獻

[1]張海靈.試談學生對語言敏感度的教學策略[J].金色年華(下半月),2009.

[2]楊慧蓮.語言敏感:語文教師的基本專業(yè)素養(yǎng)[J].語文建設,2011,(03)[3]

[3]黃秋根.淺談高中語文互動教學[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02).

[4]衛(wèi)燦金.語文思維學.語文出版社 1997(2)

[5]鐘祖榮.學習指導的理論與實踐. 教育科技出版社

[6]鐘啟泉.語文教育展望.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7]張楚廷.教學細則一百講.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篇(5)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語文教學 人文精神教育現狀,重要性

眾所周知,高考是我國社會環(huán)境下相對公平的選拔手段。但隨著應試教育之風越刮越烈,隨著語文分值的增加,高中語文教學漸漸走入誤區(qū),陷入了人文性缺失的困境。

一、語文教育理念走入誤區(qū),忽視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

在統(tǒng)一、刻板、功利性的應試教育的陰影下,為了與嚴格的考試訓練相適應,有些高中的語文教學依然偏重知識技能的訓練,重視培養(yǎng)訓練記憶、理解、概括、抽象等智力因素,重視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忽視情感、態(tài)度、意志、興趣等非智力因素,忽視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從而使語文工具性特點更加突出;忽視了語文人文教育態(tài)度,削弱了它的人文屬性,導致語文學科人文內涵及文化底蘊的缺失,使語文這門充滿人性之美、人文底蘊極為深厚的學科,淪為了一種應試的技藝之學。

目前,雖然在形式和理論上人們的認識是比較先進的研究性學習、合作教學、對話教學等,然而,實際操作卻是“新瓶裝舊酒”、“換湯不換藥”,依然是熱衷于歸納總結教學方法、教學程序和教學模式,輕視道德教化和思想修養(yǎng);重視智育,輕視美育;重視機械操練,輕視思維開拓;重視短期分數提高,輕視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應試教育”的傾向。在語文教學中,學生的人文精神教育被徹底忽視。

二、語文課程安排欠缺合理性,人文思想缺失嚴重

在高中課程的設置中,語文這門學科盡管課時并不少,但內容主要被語言、文法、修辭等“理性”內容和八股式寫作技巧的枯燥訓練所占據。學生被框在課堂里,框在語文教材里,學生缺乏必要的生活積累和生活常識,遠離了生活實踐。

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說到:“不觀于高崖,何以知顛墜之患;不臨于深淵,何以知沒溺之患;不觀于海上,何以知風波之患?!雹僮鳛樯鐣浑H工具,語文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語文源于社會生活,并且運用于社會生活,一旦離開了社會生活,也就喪失了生命力。把學生關在教室里而忽視了生活實踐,這無疑是“小學而大遺”。

因此,語文教學需要開放的課程體系,需要由教室的小課堂走向生活的大課堂,唯有如此語文教學的路才會越走越寬。

三、語文教學嚴重唯科學化,課堂失去人文光彩

深入到現實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會發(fā)現唯科學化早已深深地植根于有些教師的教學意識當中,廣泛地存在于課堂教學的實踐中。一言以蔽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唯科學化傾向已經表現得越來越嚴重。

在教學目標上,知識本位的物式目標成為教學目標。有的學校甚至把大學中文專業(yè)有關語法、修辭、邏輯、文學的知識系統(tǒng),壓縮以后放進高中語文課程。有些教學材料也是以語文知識系統(tǒng)為編寫起點,過于加強理性知識的傳授,削弱語言的積累和語感的培養(yǎng)。

在教學方法上,有的語文課堂依然以全盤講授的物式灌注為主。課堂始終是以教師為主體,教師講,學生聽,把學生當作裝知識的容器,把過多而又無用的知識灌注給學生。長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造成學生自學能力缺乏,生活能力缺乏,思想自律能力缺乏。

這種“唯科學化教學模式”使最具人文性、人情味、人性美的語文教育逐漸成為語言文法的訓練和寫作技巧的操練。

四、語文教學評價方式單一,人文精神培養(yǎng)發(fā)生偏差..

目前,由于整個社會對知識的重視,考上大學成為學校、家長和學生的目標。

在家長看來,考上大學預示著學生未來的工作有了保證;在學生看來,考上大學就完成了學校和父母的任務;在學??磥恚呖嫉纳龑W率是學校未來發(fā)展的直接保障。語文因為直接與考試息息相關而受到了重視。在這樣的思想影響下,以分數論成敗,以成績定優(yōu)劣是教學評價中最常見的現象,“三好”的標準往往為“一好”所代替。

在現實的教學中,教育主管評價教師、教師評價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是考分的高低,只要成績好,考分高,其它的一切都掩蓋了。著名教育評價學家斯塔夫爾比姆指出:“評價最重要的意圖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改進?!雹诤唵蔚脑u判標準抑制了學生多維度的思考和個性化的體驗、理解、表達,忽視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放棄了語文作品對學生的熏陶感染作用。

五、語文教師缺乏人文精神,教學個性化被程式化

由于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影響,很多語文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并沒有真正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對新的教材所蘊含的人文精神還缺乏一種新的認識。從時代背景到作者簡介,從內容分析道寫作特色,教師大包大攬、教師劈章斬句地加以語法分析,庖丁解牛一樣進行邏輯推演,卻很少引導學生體味作品的情趣、理趣、景趣、意趣,很少提示學生設身處地、身臨其境地加以思考、辨析、探討,忽視了對新教材中所擁有的人文精神的挖掘和體驗,不能有效傳遞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審美情感、人性感悟。學生始終在作品與講授的,教師只能采取“組織教學”這種原始的方法逼迫其參與。這種僵死的模式不僅使學生喪失了語文學習的熱情,同時也使學生喪失了課堂這一特殊生活的樂趣。

因此,語文教師教學要有個性,先要擺脫“應試”教學的桎梏,從但一旦以、刻板的教學藩籬中走出來,還語文一個豐富多彩的真面目,把語文學科建設成為一門深受學生歡迎的具有開放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學科。

以上的種種缺憾,正是由于語文教學缺少一種泛著溫馨光芒的內涵――人文關懷。而高中階段是人的性格、價值取向及人生觀、世界觀基本定型的重要時期。在這個年齡段,學生的身心迅速發(fā)育、日臻完善、自我意識無比強烈、對個人價值有被認同的渴望、并希望在集體中彰顯個性。這一系列的變化決定了高中生的實際心理需求與人文主義教育理念是一致的,也使高中時期成為給學生一生奠定一個堅實的人文精神基礎的黃金時期。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初高中; 文言文; 銜接;

現狀:高一學生文言文學習存在較大的困難

高一文言文教學是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初高中語文學習過渡的重要方面。學生雖然也有一定的基礎,但初中文言文大多篇幅短小,內容淺易,且教學要求也較低;加之課時充足,學生有較多的時間在課堂上反復朗讀、背誦。而高中不少文言文篇幅增長,選材涵蓋各朝代,文體兼?zhèn)洌环σ恍┗逎y解的文章,教學要求也有較大提高。加上課時緊張,學生常常很不適應。更嚴重的是,由于在文言文學習上沒有與初中很好地銜接,直接影響學生整體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積極性。

原因:課程的階段性導致語言學知識的斷層

新課程要求具有階段性?!墩Z文課程標準(實驗)》“在閱讀教學中,為了幫助理解課文,可以引導學生隨文學習必要的語法,但不必進行系統(tǒng)、集中的語法教學。”“語法不作為考試內容?!?/p>

初中課標沒有具體說明“必要的語法”所包含的范圍和對象,教材中也只附錄了詞類、短語、句子成分和常用關聯詞語的簡表,必然導致初中語法教學的難以保障和落實。“語法不作為考試內容”,中考語法知識的考查只能隱性地進行,老師們在平時教學中雖或多或少講授一定的語法知識,但是隨意性大,缺乏系統(tǒng)性;語法專項訓練較少或根本沒有訓練;語法教學尺度不統(tǒng)一。而高中要求“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和用法”,這就導致語言學知識的斷層。在這種嚴重的斷層基礎上,高中師生在解決諸如文言實詞的活用、特殊句式、虛詞作用這些問題時,就是“言者諄諄,聽者昏昏”,困難重重。

措施:“瞻前顧后”,前引后連,做好銜接

1、“溫故而知新”。

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溫故而知新”,學會新舊聯系。例如高一上第五單元《燭之武退秦師》中的“何厭之有”這一典型賓語前置句,就與初中(八年級)《陋室銘》中的“何陋之有”句式完全一樣。在本單元《勾踐滅吳》中,還有“何后之有”一例。在詞法句法上,類似的例子大量存在。老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回顧已學,獲得新知,總結規(guī)律,前引后連,舉一反三。

2、語法知識補充。

一直以來,高中文言文教學最大的難點就在語法知識的理解上,而古代漢語語法和現代漢語語法兩者之間具有相似性。桑代克的遷移理論認為,知識產生遷移的基礎就是兩者之間的相似性。因而要使學生學好古代漢語語法就得在現代漢語語法的基礎上進行知識與能力的遷移。教學中可在高中起始階段介紹詞的分類、短語的辨識、句子的結構(成分、主干)等,這樣便于師生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對比性的遷移訓練,可以使現代漢語語法與古代漢語法教學實現自然銜接。

如《寡人之于國也》中的“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不少同學在翻譯此句時,譯為“人死了,就說不是我的責任,是年成的責任,這與刺傷并殺死了人有什么不同,說不是我的責任,是兵器的責任?!弊g后自己讀讀也覺得別扭,但又不知問題出在哪里,劃分成分后,學生立刻發(fā)現問題出在“于”的賓語上,“于”的賓語應為“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而不是學生翻譯時譯到“刺人而殺之”就認為這一分句到此結束。而本句并非復句,而是一句復雜的單句,可譯為“人死了,就說不是我的責任,是年成的責任,這與刺傷并殺死了人,說‘不是我的責任,是兵器的責任’有什么不同?”

3、學習方法指導。

其一,引導學生借助工具書

引導學生借助注釋或翻查辭典,根據上下文相關信息來猜讀、推斷、反復求證、推敲句子大意,力求用現代漢語口頭翻譯課文,翻譯時要直譯,有疑惑的地方作出標記。

其二,要求學生使用統(tǒng)一的符號。

從學生一開始接觸文言文就要求使用統(tǒng)一的符號,以方便日后的復習。如重點詞用“?”,詞類活用用“”,古今異義用“”,通假字用“”,固定句式用“____”,特殊句式用“~~~~~”來標識。用符號做書間筆記,重點鮮明,有利于分項積累,鞏固重難點,使學生感到條理清楚,熟知每項知識掌握程度,能隨時查漏補缺,更有利于復習。

其三,幫助學生找規(guī)律。

篇(7)

論文摘 要: 高中語文選修課《語言文字運用》是一門旨在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感知力,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愛好及審美能力的課程.本文將通過課程設置的基本理論對該門課程進行簡單的分析,得出該課程的優(yōu)勢特色。

 高中語文課程改革也已近五年了,學生在高中階段除了學習五個語文必修模塊課程外,學校還為他們提供了豐富多樣的選修課程。選修課側重文學作品的閱讀欣賞,注意語言知識的積累應用,同時重視高尚人格和人文精神的養(yǎng)成?!墩Z言文字應用》就是一門旨在提高學生語言審美能力,培養(yǎng)學生聽說能力,充實學生語言精神世界的課程。本人以《語言文字應用》這一課程為例,結合課程設置的基本理論,對其進行簡單的闡釋,并分析該課程特色。課程的設置至少應包括三個方面:課程設置的目的,內容和組織以及課程評價與討論。

 一、課程目的

所謂課程目的,就是希望學生學習后發(fā)生的思維和行為變化,是學習者經過學習要到達的狀態(tài),它是預期的教學意圖。《語言文字應用》這一課程的設計理念是構建語文的應用性與審美性并重,即讓同學們通過課程的學習,能對中國漢字的使用情況把握的更好,對中國漢字的審美特征進行自我鑒賞和審美,達到知、情、意三要素合一的境界。同時,為了配合社會的需要,符合師生的主觀認識,該課程要讓學生五個方面的達標:積累,鑒賞,思考,應用,發(fā)現。這些目標具有基礎性,綜合性和實踐性,使學生語文學習從基礎走向提高,能達到工具性目標與人文性目標和諧一致。以課程的第一課為例。講述“走進漢語的世界”,通過三節(jié)內容讓同學們逐步積累漢語常識,鑒賞世界語言的魅力,思考漢語言發(fā)展的歷程,發(fā)現普通話與方言間在語音、詞匯、語法、語義方面的差異。深入體現了語文課程設置的目的,旨在開闊學生的語文視野,了解漢語言文字,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興趣愛好,光大中國語言魅力之神。

 二、課程的內容及組織

課程設置另一個重要的方面即課程內容及組織。語文教育的內容應本著科學社會主義的原則,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在語文中學會生活?!墩Z言文字應用》這一門課程,教材設置的內容有:“走進漢語世界”,“千言萬語總關‘音’”,“神奇的漢字”,“詞語萬花筒”,“語言的藝術”,這六個板塊構成。各板塊下設的子內容標題同樣活潑風趣,體現了語言文字的活力。通過對漢語總介,然后由音,字,詞,話等要素串聯起來說明語言文字的構成,內容具有了整體性。通過這六個板塊的學習,學生對語言、文字會有更深一層次的理解。翻書細究內容,還可發(fā)現,課程中引入了部分有趣的歌謠,語言中的幽默笑話,經典小品詞以及一些充滿稚趣的圖畫,這些內容的設計,不僅符合語言學習應避免枯燥的解決策略,也適應了學生的學習心理。課程的實施就是把預先計劃好的課程付諸實踐,達到預期課程目標的基本途徑。一般說來,課程計劃的越好,實踐起來就越容易,效果也就越好。鑒于《語言文字應用》這門課程的靈活性大,可以采取多種形式進行組織實施。例如,語音部分,可以讓同學們一一發(fā)聲訓練,小品語段可以讓同學們分角色表演,古詩歌謠可以讓同學誦讀品味,方法多種多樣。在圍繞課程目標的前提下,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師生合作,在風趣幽默的氛圍中學習語言文字,也加強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知力。

 三、評價及討論

課程的評價是教育評價的一種,它是應用教育評價的理論與方法,根據課程目標對該課程進行各種客觀評價。對語文課程的評價,我認為最好最有效的方法仍是測試法。根據《語言文字應用》這門課程的性質,測試應分為口試和筆試兩部分,口試占30%,筆試占70%,評價過程可以這樣:第一步,出試題,并分析試題的難度,區(qū)分度,這是為了保證測試本身具有可靠性。第二步,組織學生進行考試,細心觀察學生考試中出現的問題。第三步,分析測試結果,按照相應的比例核算最終成績后,既要分析口語分數,筆試分數,還要分析綜合分數,然后得出結論,分析其緣由。測試的內容應有側重點,但必須涉及每一章節(jié)的內容。例如語音部分是重點考核的內容,測試時,口語可以設置20個單音節(jié)和10個多音節(jié)詞或詞組由同學朗讀,根據其發(fā)音狀況了解語音理論的具體應用。而筆試部分可以是給加點字注音,可以選擇音標,也可以考核律詩的押韻問題。這種考試的評價方法,對學生來講具有激勵與改進的作用,對老師來講也有反思與改進的作用,因此,這種方法具有極強的實踐性。

以上我們就課程設置的基本理論分析了高中語文選修課程《語言文字應用》,它表現出如下特色:

1.內容的集中性。這本書只就語言和文字的應用展開來講,不涉及修辭,文學等方面,專攻性強,內容全面,具有系統(tǒng)性,迎合學生獲取知識全面性的心理。

2.語言的風趣性。它一改課改前的話語,采用幽默風趣的語言,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如:迷幻陷井——‘誤讀’與‘易讀’。

3.結構的合理性。該課程由理論到實踐,設置“小試身手”一欄,強化學習成果。

4.引料的開闊性。該課程的材料應用了外國人學習漢語的小故事,古詩文,幽默的小段子,古書子集,新聞報紙等等材料填充教材,開闊而充實,且新穎。

這是一本對學生發(fā)展特別有益的教材,可是,教材的內容設置上有些也是無法讓學生完全理解明白的。比如語音部分,既有上古注音也有近現代漢語注音,學生往往無法一時理解它的系統(tǒng)性,云里霧里就結束了這門課程。針對這一缺點,本人認為,應該根據區(qū)域特色,適當的結合學校狀況來完成教學,發(fā)掘校本教材,以此調整教學進度與重難點。

當然,高中語文課程新課改也是一項逐步摸索的過程,其完整性及可實施性都是要隨著具體的實施進行修改與完善。但是,語文教育的最終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培養(yǎng)出適應社會需要,兼具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復合型人才,新型人才。

 參考文獻

 [1] 謝象賢,《語文教育學》 ,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2] 朱紹禹,《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