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地理教學特色

地理教學特色精品(七篇)

時間:2023-09-18 17:09: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地理教學特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chuàng)作。

地理教學特色

篇(1)

第一,了解和掌握鄉(xiāng)土地理資源,做到全面、具體、深入。地理教師應關心當地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環(huán)境,對地理環(huán)境的變化要有足夠的“敏感度”,要“游山水、觀社會、懂民俗、聽傳說”,只有對當地的地理環(huán)境、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民間傳說有一個比較全面、具體、深入的了解,對鄉(xiāng)土地理資源有足夠的積累,才能在教學中信手拈來、運用自如,使其與地理課堂“無縫對接”,成為課堂教學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如在講人教版必修二“城市化”一節(jié)內容時,為說明城市商業(yè)區(qū)的形成,筆者引入蘇州商業(yè)中心觀前街的形成歷史這一鄉(xiāng)土地理資源。在此之前,筆者對觀前街歷史、現(xiàn)狀進行比較深入的研究和了解并實地考察,做到心中有數,所以課上讓學生說出觀前街的著名飯店、商店、老字號小吃等,筆者對此進行“點評”時如數家珍,也引起學生的好奇和共鳴,讓學生理解蘇州這個古老的商業(yè)區(qū)沒有成為蘇州CBD的原因,進而讓學生明白城市商業(yè)區(qū)與城市CBD的區(qū)別,使學生清楚歷史因素對城市功能區(qū)形成的影響,從而達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第二,加工和整合鄉(xiāng)土地理資源,使其具有資源性、地理性、趣味性。鄉(xiāng)土地理資源最好能形成系列案例,對成就地方特色的地理課堂教學具有很大的幫助。因為鄉(xiāng)土地理資源是比較零散而多樣的,如果不進行加工整合,難以具備地理特色,如果只把地理資料機械地引入課堂教學,不但學生不會感興趣,也不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筆者為了讓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蘇州的地理環(huán)境和文化特色,與學生一起對蘇州的30多座古橋和40多條古巷的古老傳說、奇異起源、滄桑歷史、豐厚文化、美麗風景等進行了梳理,并與學生一起研究和編寫了校本教材《我看蘇州的名橋名街巷》,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蘇州的名橋名街巷進行了比較系統(tǒng)和全面的研究,加深了對家鄉(xiāng)文化資源的了解和愛家鄉(xiāng)、愛蘇州的思想感情,也使蘇州名橋名巷這一鄉(xiāng)土地理資源形成比較完整的系列化和資源化案例,使用方便靈活。

第三,引入和例舉鄉(xiāng)土地理資源,體現(xiàn)與時俱進、完善更新。課堂教學中不要引用一些過時、陳舊的鄉(xiāng)土地理資料,比學生所了解的還要舊的地理資料不太適合引用,否則會使學生對所引用鄉(xiāng)土地理資料的準確性產生懷疑,會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果。如講授“城市化”一節(jié)內容時,引用蘇州外來人口不斷增多這一資料,但他所提到的外來人口比例可能是10多年前的,當時就有學生對此提出疑義。因為現(xiàn)在蘇州外來人口的比例已經超過50%,而且在報紙雜志上都有公布數字,很多學生都知道,這樣的引用會大大影響鄉(xiāng)土地理資源在課堂教學中的說服力,也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體現(xiàn)地方特色的努力功虧一簣。因此,教師在平時工作中應關注地方性地理新聞,注意當地報紙、網絡上的鄉(xiāng)土地理信息,特別關注當地與自然和人文環(huán)境相關聯(lián)的地理事件,挖掘其中的地理內涵,使之成為可以為課堂教學利用的鄉(xiāng)土案例和資源。

篇(2)

【關鍵詞】高中 鄉(xiāng)土地理 調查研究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5B-0026-02

鄉(xiāng)土地理教學是指教師在常規(guī)教學內容完成后,結合本地地理知識,開展鄉(xiāng)土地理知識教學,培養(yǎng)學生對家鄉(xiāng)的認同感,提升學生地理素養(yǎng),加深鄉(xiāng)土情感的地理教學?!度罩破胀ǜ咧械乩碚n程標準(實驗稿)》指出,學生要有開展地理實驗和地理調查分析的能力,使學生的地理知識從了解上升到運用層次,這也使鄉(xiāng)土地理教育成為高中地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廣西實施新課程標準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V西各地鄉(xiāng)土地理教學的現(xiàn)狀如何呢?本文結合理論與實踐,對廣西高中鄉(xiāng)土地理教學現(xiàn)狀進行了調查研究,為鄉(xiāng)土地理教學提供理論與實踐依據。

一、高中鄉(xiāng)土地理教學調查本情況

本文作者設計了調查問卷,對玉林市 12 所高中的教師和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訪談調查,調查的學校包括自治區(qū)示范性高中、普通高中和農村高中,涵蓋不同區(qū)域的學校,以全面了解不同學校鄉(xiāng)土地理教學情況。教師的問卷主要涉及鄉(xiāng)土地理課程的教學基本情況,總共向地理教師發(fā)放了 60 份問卷,并對部分地理教師進行了訪談。調查情況如表 1 所示:

其中自治區(qū)示范性高中問卷 120 份,回收 118 份,有效問卷 116 份。普通高中問卷180 份,回收 168 份,有效問卷 164 份。城區(qū)高中發(fā)放問卷 200 份,回收 195 份,有效問卷190 份。農村高中 100 份,回收 98 份,有效問卷 90 份。

二、高中鄉(xiāng)土地理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

從調查的 12 所高中和 300 名學生的調查結果中分析可知,鄉(xiāng)土地理教學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視了,大多是在課堂上做簡單介紹,未結合鄉(xiāng)土地理特色進行教學。

(一)鄉(xiāng)土地理教學流于形式。鄉(xiāng)土地理學科的教學是增強學生家鄉(xiāng)情感的有效手段。根據對 12 所高中教師進行調查的問卷調查結果分析可知,地理教師教學鄉(xiāng)土地理的普及率普遍較低,從未教授過鄉(xiāng)土地理知識的教師占比 52%,講授家鄉(xiāng)地理知識的占 23%,不確定和根本沒有講授的分別占 56% 和 21%。安排學生在暑假或寒假進行鄉(xiāng)土地理調查活動的學校只有 3 所,全部都是示范性高中,從完成的調查報告來看,此類活動更多流于形式,少有地理老師能進行專業(yè)輔導。

(二)學生對鄉(xiāng)土地理課程的理解程度和認知度不高。調查學生鄉(xiāng)土地理教學的問卷旨在了解學生對鄉(xiāng)土地理課程的理解程度和認知度。為了探討不同層次學校(示范性高中和普通高中)和不同地理位置學生(城區(qū)高中和農村高中)之間的差異,我們對收集的數據進行方差分析。分析結果如表3和表4所示:

表 3 和表 4 的數據從統(tǒng)計學角度分析可知,示范性高中學生和普通高中學生在鄉(xiāng)土地理課程意識上存在明顯的差異,示范性高中學生的課程意識高于普通高中學生;鄉(xiāng)土地理課程的認知度,城區(qū)高中與農村高中沒有顯著性差異,但城區(qū)高中學生的認知度略高于農村高中學生。

在被調查的受訪者中,占 34% 的學生認為,鄉(xiāng)土地理與其他學科學習有關。占 32% 的學生認為鄉(xiāng)土地理對他們的學習研究有幫助,這反映出學生對鄉(xiāng)土地理的認知。只有占 25% 的學生認為鄉(xiāng)土地理教學是他們了解家鄉(xiāng)的渠道,占 46% 學生選擇不知道,占 29% 的學生說完全不懂。占 31% 的學生認為學習鄉(xiāng)土地理可以為家鄉(xiāng)服務,但不確定的學生占比最大,達到 53%。上述數據反映出大多數學生并不清楚鄉(xiāng)土地理教學的目的。

(三)教師鄉(xiāng)土教學研究能力不足。從教師的角度出發(fā),忽視鄉(xiāng)土地理實踐教學不利于提高科學研究的能力。教師不僅要做知識傳授者,更應該是研究者,教育者。對教師鄉(xiāng)土地理教學的調查顯示,52% 的老師認為自我知識儲存有限,57% 的老師認為,實踐鄉(xiāng)土地理活動或引導學生進行研究的主要困難在于自身的研究能力不足,而認為開發(fā)鄉(xiāng)土地理教學可能有助于其專業(yè)發(fā)展的教師占比 62%。很明顯,雖然大多數教師認為鄉(xiāng)土地理教學有助于他們的專業(yè)發(fā)展,但明顯受到自身水平和科學研究能力的限制。

三、結論與建議

(一)重視鄉(xiāng)土地理教學。目前的教學模式使鄉(xiāng)土地理教學處于邊緣地位,教師、學生對教學意義的認識不高,對其作用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因此鄉(xiāng)土地理教學效果大打折扣。作為綜合實踐課程,鄉(xiāng)土地理教學需要教師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綜合多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地理實踐知識,喜歡開展鄉(xiāng)土地理的研究。教師在實踐鄉(xiāng)土地理教學過程中,要重視理論與實踐結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二)走出教室,采用多元化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綜合實踐能力。鄉(xiāng)土地理教學的一個主要特點是從教室里“走出來”,注重實踐。實施過程必須精心設計各個環(huán)節(jié),開展鄉(xiāng)土地理觀察,地理實驗,調查和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利用現(xiàn)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實踐進行創(chuàng)新學習;綜合運用專業(yè)統(tǒng)計工具進行數據收集,統(tǒng)計,分析,創(chuàng)造探究性學習、教學環(huán)境,有助于學生認識和形成鄉(xiāng)土地理知識的能力。

鄉(xiāng)土地理教學需要教師圍繞教學目標,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綜合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能力、認知情境和社交能力。例如,進行課堂教學、戶外實踐或社會調查等,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三)創(chuàng)新鄉(xiāng)土地理教學策略,探索適合本土的鄉(xiāng)土地理教學方法。鄉(xiāng)土地理教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鄉(xiāng)土地理教學應在注重理論教學的同時,創(chuàng)新鄉(xiāng)土地理教學策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教師要加強理論知識學習和技能的培養(yǎng)。結合本土特色學習鄉(xiāng)土地理知識,了解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和解決方案面臨的主要問題,研究地理現(xiàn)象,地理實驗與調查,掌握閱讀,分析,使用地理圖表和數據的技能。

篇(3)

地理教學方法的選擇是地理教學設計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和主要內容之一。根據學生獲得知識的不同途徑,可以將地理教學方法分為六種。選擇地理教學方法的主要依據是地理教學方法自身的特性、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的特點、教師的特點、教學環(huán)境等。選擇地理教學方法的基本原則是多樣性原則、主導性原則和有序性原則。

關鍵詞

選擇地理教學方法;主要依據;基本原則

地理教學方法的選擇是地理教學設計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和主要內容之一,是達成地理教學目標的關鍵,是選擇地理媒體和教學組織形式的重要依據。所以,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對于優(yōu)化地理教學設計、實現(xiàn)地理教學目標、提高地理教學效果來說至關重要。

一、地理教學方法的一般類型

地理教學方法的類型多種多樣,可以從教師傳授知識的媒介不同、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不同、課型的不同、地理知識屬性的不同、達成教學目標的不同等角度來劃分。為凸顯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主要根據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不同進行劃分,具體包括以直接感知為主、以語言獲取信息為主、以象征符號認知為主、以操作訓練為主、以自學探究為主和以參與體驗為主的六種方法。其中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旅游參觀法、演示法等;以語言獲取信息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講授法、談話法等;以象征符號認知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地圖法、“綱要信號”圖示法等;以操作訓練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練習法、實習法(制作法、實驗法、觀測法、野外考察法、社會調查法)等;以自學探究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自學輔導法、案例法、決策法、發(fā)現(xiàn)法、課題研究法等;以參與體驗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討論法、游戲法、角色扮演法等。

二、選擇地理教學方法的主要依據

1.地理教學方法自身的特性

要科學地選擇地理教學方法,首先應了解每種地理教學方法的特點、運用條件、適用范圍、優(yōu)勢、局限性等。例如,討論法,既能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通過學生獨立的思維活動進行創(chuàng)造性學習,又能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能力。但要求教室空間比較大、班級規(guī)模比較?。灰髮W生具有較高的學習自覺性、合作技能和口頭表達能力,一般適用于高中階段;還要求教師具有較強的問題設計能力和課堂管理調控能力。又如,地圖法是最具地理特色的教學方法,直觀性強,最適合區(qū)域地理中地理名稱、地理位置、地理分布等知識的教學,但抽象性和概括性較差,需要與講授法配合使用。實踐表明,正確認識各種地理教學方法自身的特性,是選擇地理教學方法的前提條件。

2.地理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類型決定了應當選擇的方法。由于各章、各節(jié)、各課時教學目標不同,就必須相應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如果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學生獲取地理知識,就可選擇以直接感知為主和以語言獲取信息為主的方法等,以利于學生建立豐富形象的地理表象[1],進而準確地理解地理概念、掌握地理原理;如果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地理技能,除了采用講述法、講讀法、問答式談話法等以闡明有關知識,讓學生明確基本要求和掌握操作要領外,還應大量運用以操作訓練為主的方法,加強技能操練;如果教學目標旨在發(fā)展學生地理能力,則可選用講解法、啟發(fā)式談話法、以象征符號認知為主的方法、以自學探究為主的方法以及討論法,以發(fā)展學生的各種地理能力;如果教學目標有科學的地理價值觀教育,則可選用講解法、案例法、討論法等;如果教學目標旨在使學生獲得某種地理體驗、產生某種地理情感,則可選用以參與體驗為主的方法。

3.地理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對教學方法的選擇起著重要的制約作用,教學內容的性質決定了應當采用的方法。自然地理內容多概念、原理,既抽象又遠離學生生活,相對比較難學,宜采用旅游法、演示法、講解法、啟發(fā)式談話法、變式練習法等,便于學生理解概念,掌握原理。自然地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特征決定了在自然地理課程的教學中還應較多地采用制作法、實驗法、觀測法、野外考察法等具有自然地理特色的實踐性很強的教學方法。人文地理內容常常被認為是“易學不易教”[2]。因此,針對人文地理的知識特點,宜采用參觀法、社會調查法、自學輔導法、案例法、決策法、討論法、角色扮演法等具有人文地理特色的教學方法,使人文地理內容“易學易教”。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內容,多地名、數據、景觀、分布、判斷、特征,可采用演示法、地圖法、“綱要信號”圖示法、游戲法、區(qū)域比較法等,有利于學生建立豐富的地理表象,掌握地理事物和現(xiàn)象的特征。鄉(xiāng)土地理內容最接近學生生活,既是學生熟悉的內容,也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內容,應采用學生自由度較大和參與度較高的教學方法,例如決策法、發(fā)現(xiàn)法、課題研究法、討論法、角色扮演法等,給予學生較多的學習自,同時盡可能采用旅游參觀法、野外考察法、社會調查法等方法,實行開放式教學。以人教版教材為例,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一章《地球和地圖》第一節(jié)“地球和地球儀”,根據課題名字就可確定以模型(地球儀)演示法為主。又如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與城市化》的問題研究“從市中心到郊區(qū),你選擇住在哪里”、第三章《農業(yè)地域的形成與發(fā)展》的問題研究“家鄉(xiāng)的農業(yè)園區(qū)會是什么樣”、第四章《工業(yè)地域的形成與發(fā)展》的問題研究“煤城焦作出路何在”,根據問題內容很容易確定出其主導教學方法為決策教學法。

4.學生的特點

教學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fā)展,選擇教學方法就必須與學生的心理特征相適應[3]。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認知方法取決于年齡心理特征。初中生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現(xiàn)為課堂注意力比較短暫,容易分散;觀察事物和現(xiàn)象比較片面、膚淺、粗略;直接經驗比較少,理解能力弱;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想象一般從感性出發(fā),貧乏單調;記憶以機械記憶為主,不夠牢固。因此,地理教師應充分考慮初中生的心理特征,選用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以象征符號認知為主的方法、講述法、講讀法、啟發(fā)式談話法、游戲法、角色扮演法等,激發(fā)學生地理學習興趣,豐富地理表象,發(fā)展地理形象思維能力。高中生的心理特征與初中生有很大差異,主要表現(xiàn)為課堂注意力比較集中、持久;觀察事物和現(xiàn)象比較全面、深刻、細膩精確;直接經驗比較豐富,理解能力強;思維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想象一般從理性出發(fā),豐富且具有創(chuàng)造性;記憶以意義記憶為主,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比較牢固。因此,地理教師應從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出發(fā),教學方法以講解法、練習法、實習法等為主,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觀察、練習和實踐操作,輔以自學輔導法、案例法、決策法、發(fā)現(xiàn)法、課題研究法等自學探究的方法和討論法。同時,依據學生的生活體驗、知識存量和初始能力來確定教學方法的運用也是十分必要的。

5.地理教師的特點

教師是教學方法的運用者,教學方法的選用往往帶有運用者的個性色彩,因此,地理教師應發(fā)揮自身特長、優(yōu)勢,選擇適宜的地理教學方法[4]。如有的地理教師雕塑和美術功底扎實,他就可以多選用模型、板圖、板畫等直觀教學方法;有的地理教師酷愛旅游、擅長攝影錄像,他就可以多選用標本、照片、幻燈、投影、錄像等直觀教學方法;有的地理教師精通計算機和網絡,他就可以多采用計算機多媒體演示法和網絡演示法;有的地理教師語言表達能力較強,音質柔美、極富感染力,語調抑揚頓挫,講話幽默,他就可以多采用講解法、講述法;有的地理教師動手操作能力強,他可以多采用制作法、實驗法、觀測法、野外考察法、社會調查法等以操作訓練為主的方法;善于組織學生活動的地理教師,可多運用討論法、游戲法、角色扮演法等參與體驗為主的方法??傊乩斫處煈浞掷米约旱奶亻L,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來選擇地理教學方法,做到揚長避短。

6.地理教學環(huán)境

教學環(huán)境是教學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要素,學校的教學設備條件與周邊教學環(huán)境是選擇地理教學方法的物質基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地理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必須充分考慮本學?,F(xiàn)有的地理圖書、報刊、掛圖、圖片、標本、模型、教學軟件、網絡教材、教學器材、學習場所等教學設備條件、學校所能夠提供的教學經費情況以及學校周邊的自然與人文教學環(huán)境,選用條件許可的教學方法。如教學設施比較簡陋的鄉(xiāng)村學校,可以充分利用學校周邊地質地貌、河流、植被等自然景觀進行野外考察教學,可以充分運用地球儀和地圖冊進行直觀教學,可以利用身邊的材料制作簡易教具和設計實驗進行教學。而現(xiàn)代教學媒體齊全、條件優(yōu)越的城市學校往往建立了地理專用教室,可以經常采用標本與模型演示法、實驗法、計算機多媒體演示法和網絡演示法。那些建立了地理園的學校還可以經常運用制作法、觀測法??傊乩斫虒W方法的選擇應建立在對學校教學設備條件和周邊教學環(huán)境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做到因校制宜、因地制宜、切實可行。

三、選擇地理教學方法的基本原則

1.多樣性原則

從地理教學方法自身看,選擇多種方法有助于進行組合教學,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實踐證明:沒有一種教學方法是萬能的,所有的方法都有其運用條件和適用范圍,都有其優(yōu)勢和局限性[5],沒有一種方法在所有方面都超過其他方法,也沒有哪一種方法能適用于所有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校、學生和教師。有時,某一種方法的局限性可能正好是另一種方法的優(yōu)勢。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有助于揚長避短,優(yōu)勢互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組合的形式多種多樣,如可以將傳統(tǒng)教學方法與現(xiàn)代教學方法進行組合、直觀教學方法與邏輯思維教學方法進行組合[5]、文字語言教學方法與圖像教學方法進行組合、以教師活動為主的方法與以學生為主的方法進行組合等。從地理教學系統(tǒng)的構成要素看,選擇多種教學方法是由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情、教師素質、教學設備條件等的不同所決定的。不同的進程,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不一樣;不同的學校,教學設備條件有差異;不同的班級,學情有區(qū)別;不同的教師,素質有高低。地理教學系統(tǒng)構成要素的復雜性、變化性客觀上要求教學方法必須多樣化。

2.主導性原則

主導性原則是指在一節(jié)課里,教師所選擇的幾種地理教學方法不能均衡使用,而要在其中確定一種方法作為這節(jié)課的主導方法,而其他方法作為輔助和補充,為主導方法服務,所謂有主有次,主次分明。具體而言,要分三個維度進行選擇:首先要在宏觀層次上本節(jié)課是以教師活動為主旋律,還是以學生活動為主旋律。例如,以語言獲取信息為主的方法就屬于以教師活動為主旋律的方法;以自學探究為主的方法就屬于以學生活動為主旋律的方法。其次,要在中觀層次上確定本節(jié)課是以哪一種方法為主導,即確定是以操作訓練為主的方法為主導,或是以自學探究為主導,還是以參與體驗為主導。最后,要在微觀層次上確定本節(jié)課具體的主導方法。如在自學輔導法、案例法、決策法、發(fā)現(xiàn)法、課題研究法等方法中選擇案例法作為主導方法。

3.有序性原則

有序性原則是指選擇地理教學方法要遵循一定的程序,以保證方法的科學合理性。對此,首先要熟悉各種地理教學方法的特點、優(yōu)勢、局限性、運用條件、適用范圍等自身特性。其次要分析地理課堂教學目標的三維要素組成與水平層次(包括了解、理解、掌握、應用水平等);分析地理教學內容的性質、知識屬性、組成、層次結構、邏輯聯(lián)系、重點和難點[6];分析不同學段學生的注意力、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的差異等年齡心理特征,挖掘學習需要、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學習態(tài)度等學習積極性因素,結合生活經驗、地理知識存量、初始地理能力等學習基礎,學習方式、學習環(huán)境等學習風格;清楚教師自身的專業(yè)知識水平、教學能力、教學風格、教學特長、教學弱點;熟悉學校的教學設備條件、教學經費情況和周邊的教學環(huán)境。再次,要充分考慮學校目前為地理課程安排的教學時數(即課時)和最大程度所能提供的教學時間保證,做到因時制宜。在此基礎上全面比較,綜合考慮,實現(xiàn)教學方法的最優(yōu)化。

作者:赫興無 單位:新鄉(xiāng)學院教育科學學院

參考文獻

[1]陳澄.地理課堂教學設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林培英.探討“決策”教學[J].課程•教材•教法,2010(6).

[3]袁書琪.地理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李家清,等.生本取向優(yōu)質地理課堂教學的理論與實踐[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10).

篇(4)

關鍵詞 農村初中 校本教材 地理 開發(fā)

1 問題提出

新課程的標準鼓勵教師由單純的施教者轉變?yōu)檎n程的研究者和開發(fā)者,教師可以在課程小教學過程中根據自己的需要來對教授的課程進行修改,以適應教學需要,這就使教師更加主動地進行教學。

地理教學校本化是地理教師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依據課程標準,對教學的內容和形式進行重新加工、重新創(chuàng)造,使教學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學生、學校和社會的需要。這對于提高農村地區(qū)的教學水平,發(fā)揮更大的教學效果有非常關鍵。但這也要求農村的地理老師必須有較熟練的教學技能、對課程標準有很透徹的理解,并在此基礎上根據學校所擁有的教學資源進行再加工、再創(chuàng)造,來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 農村地區(qū)初中地理教學校本化的意義

(1)農村地區(qū)地理教學校本化推動農村地區(qū)地理課程的實施和改進。傳統(tǒng)課程的觀念發(fā)展到現(xiàn)在已經有很深的影響力,是不能夠輕而易舉改變的,這樣就會使得課程的改革受阻,改革進程變得緩慢。地理課程更是如此,所以,地理教學校本化可以用新的觀念為改革注入新的活力,推動農村地區(qū)地理課程實施和改進。(2)地理教學校本化促進農村地區(qū)地理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地理的學校不單單是課本知識的學習,更是日常生活的理解與深化。雖然農村地區(qū)在教學資源、設備等方面不具有優(yōu)勢,但是,農村地區(qū)有很豐富的自然資源,如果可以有效地利用這些資源、聯(lián)系到他們生活的實際、經驗 ,在課堂學習的基礎上注重課外實踐,就可以發(fā)揮農村教學的優(yōu)勢,促進農村地區(qū)地理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3)地理教學校本化有助于農村地區(qū)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國家課程是在整體上考慮學習者的共性,促進共同發(fā)展,對于個性的發(fā)展很有限。并且對于學習水平不同的學生,也不能夠充分考慮差異性,忽視興趣,忽略能力,這都使得教學效果不好。農村的孩子接觸自然的機會多,學習中可以理論聯(lián)系實際,在實際中提高學習的興趣與效率。(4)地理教學校本化有助于農村地區(qū)教師專業(yè)化成長。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可只有專業(yè)知識的提高,才能夠促進教學活動,推動教學的正常進行。專業(yè)發(fā)展是教師個體不斷更新知識結構、增長專業(yè)能力的過程。從實踐論的角度來看,地理教學校本化研究是教師改善自身行為的反思性實踐和專業(yè)成長的過程。通過地理教學校本化使得老師用新的觀念、新的思想進行教學活動,這對教師自身的成長有重要的意義。

3 農村地區(qū)初中地理教學校本化的實施方法

3.1 課程標準校本化

初中《地理課程標準》是一個大綱,對各知識點的目標要求沒有很細的要求,這就要求老師認真研究《課標》,準確地把握好各個知識點的深度、廣度。對于農村教師應根據教學實際,研究地理的國家課程標準和學校的標準,以國家地理課程標準為基礎和自己教學的實際,相互整合,制定符合自己教學的標準,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效果。

3.2 教學設計校本化

教學設計的校本化,首先要完善豐富教學內容,在此基礎上進行教學設計,聯(lián)系教學實際,對教材內容重組、優(yōu)化、豐富,使之更符合農村地區(qū)學生的實際

其次,豐富學習方式,突現(xiàn)農村地區(qū)的教學特色的優(yōu)勢。農村地區(qū)的學生受到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并不重視地理學習。因此教師應努力引導并激發(fā)學生關心身邊的事,把所學知識用到實踐中去,讓學生喜歡學習地理。

3.3 課程資源整合校本化

農村地區(qū)受各種條件的制約,教育教學資源不足。并且因為地理教學需要像地球儀、地圖冊這樣的教學必備的教具,但是很多落后的地區(qū)都缺乏或者不足,更不要說多媒體設備,這給農村的地理教學帶來了很多的困難。這對農村地區(qū)的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克服這些不利的條件,發(fā)掘更深層的適合學生且學生喜聞樂見的課程資源。并且挖掘農村的特有的有關地理的資源,這些都有利于課程資源的校本化。

3.4 學習評價校本化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學生能力與興趣的調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農村,由于很多家長的素質跟認識水平低,讓孩子學習但是不重視學生的學習,不關心教學評價使教學評價環(huán)節(jié)被忽視。作為教師,應該運用更加符合學生特點的教學評價形式,重視學生的自評跟同學間的互評,多使用激勵性的評價等等,讓學生在評價中調動學習的積極性,認識自我,建立自信,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優(yōu)勢與不足,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興趣。

4 地理課程校本化的困難與問題

作為甘肅省農村初中,我校已進行了近兩學期的初中新課改實驗及校本課程選修課工作 ,一年來盡管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教學效果 ,但不同領域的問題亦較突出,具體有:(1)對課程校本化的的認識不足 ,教學方式落后、不積極對待的現(xiàn)象還很突出;(2)部分教師課程校本化的意識和能力缺位;(3)學校教學任務繁重,個別校本課程編撰質量有限;(4)個別教師無法走出“應試教育”的怪圈 ,編撰的校本課程無法凸顯地方特色、學校特色 、學生特長;(5)鑒于經費投入有限、硬件建設不足,抑或涉及顧及學生安全的問題,應該社會實踐的、出外考察的課程大多屬于形式無法落實;(6)中考的壓力和應試教育的思想,嚴重阻礙著地理課程校本化的實施;(7)既已開發(fā)的不同校本課程,基于時間的檢驗和專家的指導跟不上,隨意性、盲目性問題大量存在,因此,缺乏科學性、嚴謹性不足,則需要進一步規(guī)范、完善。

課程校本化是一個長期的實踐與探索過程,教師需要堅持不斷地探索與創(chuàng)新。只要我們在地理課程校本化的實踐中,始終貫穿以“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和終身學習”為目標的教育新理念,多設計諸多問題留給學生思考,多給機會使學生主動去創(chuàng)新,多給空間鼓勵學生主動去發(fā)揮,學生會很愉悅地獲得地理知識和技能,并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發(fā)展,從而大面積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此乃檢驗我們地理課程校本化效果的唯一真理。

參考文獻

[1] 鐘啟泉,崔允漷,張華主編;朱慕菊主審.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8.

[2]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地理課程標準研制組編寫.地理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 高俊昌.新課程教材的變化與教學策略.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7(1-2期合刊).

[4]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2001.

篇(5)

一、巧用語言,引“生”入勝,提高地理課堂效益

教師要巧用語言,充分發(fā)揮自己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常言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地理教學中,情感具有引動、定向、激勵和強化作用,直接影響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及內化,在教學活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教學成功的催化劑。所以地理教師要多方位,多層次地挖掘生動形象的語言材料,改變平鋪直敘,死記硬背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藝術,使課堂具有極大的魅力,強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情感的投入。

如:經常地運用詩詞、歌謠等來調節(jié)學生的注意力:描述三峽的“朝發(fā)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描述冬季風的“北風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描述橫斷山氣候的“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等,這些詩句形象生動,朗朗上口,倍感親切。又如趣味小故事,保持聽課注意力,達到知識內化:我在教學生識記長江中下游六省一市時,講了這樣一個小故事:在一次出差的途中,我被困在高大的大巴山上一天一夜,想著香噴噴的飯就流口水。同學們,你們有過餓的感覺嗎?餓了是否吃什么都很香?來一碗肯定舒服吧?注意,要干則富,不干事則會窮喲!我嘴里一邊念著黑板上板書的簡稱,一邊分別畫上橫線。(鄂湘,皖蘇,贛浙滬。)學生這時突然會心一笑,笑著望著同桌,嘴里不停地說:“鄂湘,皖蘇,贛浙滬”喲!當同學們說得正歡時,一位學生舉手說出這樣一個小故事:有一天中午,我和朋友到湖北去,餓(鄂)了,想吃午飯(武漢),朋友說干脆到湖南去吃,因為那有特別好吃的香腸(湘、長沙)!吃得太多了,我們兩個胖子在一起(合肥)決定下一盤圍棋后再到安徽去,結果黑子贏了(皖―白子完了)。聽完,同學們和我都不由自主地鼓起掌來。就這樣,學生在歡聲笑語中記牢了圖上的地理事物。

二、圖文并茂,以圖釋文,提高地理課堂效益

地圖不僅僅指普通行政區(qū)劃圖,還包括各種專題地圖,如地理景觀圖、地理剖面圖、地理原理示意圖、地理漫畫圖、地理數據圖、地理結構圖等。地圖是地理教學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教學工具,具有信息量大、形象直觀等特點,是語言文字描述所不能代替的。運用地圖是地理教學與其它學科教學的重要區(qū)別。運用地圖和其它地理圖像培養(yǎng)和發(fā)展智能,尤其是形象思維能力,又是中學地理教學特殊而重要的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地圖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一方面,教師要注重運用圖像信息啟發(fā)誘導,圖文結合,以圖釋文,以圖釋理,把地理知識和規(guī)律鞏固在地圖上,切忌圖文分家。另一方面,在課外對學生繪圖、用圖要加強指導。要求學生養(yǎng)成讀圖、用圖、識圖、繪圖、填圖的習慣,養(yǎng)成左圖右書,手不離圖的習慣,并要求學生能夠據圖思文、據圖思理、圖文轉化、圖文并舉、一圖多思、多圖并用。鼓勵和訓練學生把自己的想法用地圖語言反映出來,并且能從地圖中獲取知識和信息,歸納總結知識要點。所以,只要我們用好了地圖,就可以促進學生能力的發(fā)展,提高地理課堂效益。

三、聯(lián)系實際,教“活”地理,提高地理課堂效益

新課程理念要求我們從生活入手,引導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學科是一門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的學科,人們的服飾、飲食、旅行等,都無一不與地理環(huán)境相關,很多地理問題都是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這就要求教師在地理教學中,必須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可以說這是中學地理教學的一條重要原則。

例如:講到季風氣候時,可讓學生分析黔江為什么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講到河流水文特征、土壤、工農業(yè)生產等,可讓學生觀察河流一年四季的水位變化,分析本地發(fā)展工農業(yè)的有利條件,聯(lián)系鄉(xiāng)土實際,教“活”地理,從而體現(xiàn)地理教學的價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講天氣與氣候時,讓學生回憶天氣與氣候給自己吃、穿、住、行,以及工農業(yè)生產和交通等帶來的影響。不難看出,通過對生產生活實際聯(lián)系,學生不僅易懂,而且會覺得這些知識離得很近,并不陌生,聽起來很親切,這樣的課堂氣氛就活躍了,學習興趣也提高了。

講到地震、火山時,可插入近年來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并可以適當的加以描述;講到水電站時,可以聯(lián)系三峽工程建設以及巨大的效益;講到西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時,可聯(lián)系海灣戰(zhàn)爭、阿以沖突;講我國西部地區(qū)時,可聯(lián)系西部大開發(fā)等。聯(lián)系時事、熱點問題,教“活”地理,提高地理課堂效益。

四、研究“生本”,開放課堂,提高地理課堂效益

篇(6)

關鍵詞:初中地理;地理教學;創(chuàng)新教學;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2-058-01

初中地理課程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fā)展,對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加強初中地理教學有助于加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了解,并且在生活中運用各種地理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大多注重理論教育,強調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往往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積極調動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總之,造成了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在學習過程中常處于被動的角色,影響初中地理教學效率的提升。

一、當前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常見的問題

1、教學方法比較單一,使得學生的地理知識的理解能力不夠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往往會涉及一些比較抽象的知識,很多學生在初中地理學習過程中,由于基礎知識不夠扎實、邏輯思維能力不夠,因此在遇到一些問題時往往不知道如何解決,加上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對學生的積極性的激發(fā)不夠,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只是按照教師的講解進行學習,沒有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最終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不高。

2、課外實踐教育不足

課外實踐教育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隨著近年來素質教育的不斷拓展,在教育過程中加強課外實踐教育的拓展,是很多學校在素質教育過程中進行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由于傳統(tǒng)的理念中對地理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因此當前很多初中院校在地理教育過程中,對課外活動的拓展比較少,往往注重一些理論課程的教育,缺乏一些生動形象的課外實踐活動,最終導致學生對地理的學習過程中興趣不高。

二、初中地理教學創(chuàng)新策略探討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推進,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幫助學生提高積極主動的能力成為當前教育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過程。在地理教學改革過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強對初中地理教學的重視和重新認識

當前的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面臨的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教學理念比較陳舊,而且有的學校對地理教學的重視不夠,應試教育使得學生也更多的注重語數外的學習,對地理學習的認識程度也不夠高,因此導致很多學生認為初中地理學習成為學生的負擔。傳統(tǒng)的初中地理教學一般是經過教師的講解來完成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教師應該要加強對以人為本理念的應用,將提高學生的初中地理實踐能力作為初中地理教學的發(fā)力點和落腳點,以學生的利益和發(fā)展為根本,對傳統(tǒng)的初中地理教學理念和模式進行改進。要加強對素質教育理念的應用,并且對地理教學目標進行重新設計,使得地理教學工作可以有序推進,從而不斷提高地理教學水平。比如傳統(tǒng)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主要是以初中地理課程的教材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學生對教學資源的選擇面十分狹窄。對此,應該要對教學素材進行豐富,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素材。

2、在課堂上加強教學情境的設置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對地理學科中的很多理論知識其實有較高的興趣度,但是由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使得很多學生對地理學科產生了厭惡情緒,對此,可以嘗試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比如加強教學情境的設置。地理教師想要導入一個初中地理課堂情景時,前期的準備必不可少。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情境導入有多種方式,比如事例導如、問題導入等,地理教師在初中地理課堂中可以創(chuàng)造多樣的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導入形式,讓學生根據地理教師設置的各種情境,能夠以最快的速度融合到課堂上,從而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比如在課堂上利用圖片創(chuàng)設豐富的畫面情境。具體形象的畫面構建,是初中地理課堂情景設置的重要方面,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加深對各種初中地理知識的理解,就必須要借助多媒體,加強對圖片、視頻文件的播放,使得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能夠從動態(tài)的圖畫中了解到更多關于初中地理學科的知識。比如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可以借助一些各國的名族特色異國風情的一些特質進行教學的引入,比如在課堂開始之前首先給學生放一些其他國家的氣候、風景、人文等方面的圖片,從而使得學生可以對初中地理課程更感興趣,地理教師也能從這些內容中找到全新的教學切入點,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的基礎上再進行各種知識的深入講解,有助于學生對各種知識的理解。

3、加強加強課外活動教學的力度

地理是一門與我們的生活聯(lián)系十分緊密的學科,比如每天的天氣情況、地形條件、氣候條件等,這些都是地理課程中可以講到的知識點。單純地依靠課堂教學的有限的時間對初中生進行地理教育,很難提高初中生的地理能力,當前很多初中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都開始注重加強第二課堂的建設,不僅要在課堂上加強對初中生的正確引導,還應該要在課外引導初中生進行自主練習。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應該要積極加強對初中生的實踐教育,加強課外活動教學,讓初中生在課后可以進行全面的練習。比如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加強對各種植物的觀察,在講解植物的時候,學生就可以帶著自己從自然中挖掘的植物來到課堂上,分析在不同的氣候、不同的時期,這些植物會有什么變化。或者可以通過教師的組織,讓學生到大自然中了解植物的類別,了解地形條件等,從而能夠對地理知識有更深刻的認知,在學生的腦海中也能留下印記,能夠幫助學生從生活實踐中提高地理知識的應用能力。

綜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如何提高教學效率,是地理教學的一個重要課題。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應該要積極加強對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的解決,加強對課外教學的重視,以提高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

參考文獻:

[1] 嚴青峰.新課改下的初中地理教學初探[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7(07)

篇(7)

關鍵詞:高中地理;審美情趣;自然美;藝術美;生活美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0)12-0040-01

高中地理的內容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區(qū)域地理的聯(lián)系與融合。其中蘊含著非常豐富的審美因素,教師要根據高中地理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地理審美情趣。那么要從哪些方面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呢?

一、在地理教學內容中欣賞自然美

在自然地理的教學內容中,蘊藏著無窮的自然美因素,在自然景物中四季分明的溫帶季風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有四季濕熱的熱帶雨林氣候,干濕分明的熱帶草原氣候,有全年高溫的熱帶季風氣候,有到處黃沙漫漫的干熱的熱帶沙漠氣候;有亞熱帶季風氣候還有地中海式氣候;有終年冰雪覆蓋的有美麗的極光的極地苔原和冰原氣候;還有亞寒帶針葉林氣候還有因地勢原因造成的高山氣候等等。而我們國家幅員遼闊,氣候有三大特點:顯著的季風特色,明顯的大陸性氣候和多樣的氣候類型。多變的氣候,形成了千姿百態(tài)的豐富而美麗的物種,絕大部分地區(qū)四季分明:有“萬山紅遍,層林層染”的崇山峻嶺和名山大川,有“萬江碧透,百舸爭流”的江河湖海的等自然景物,有可以看到“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冬天,有“黃花分外香”的秋色,有“接天蓮葉無窮碧”的夏天,有萬物復蘇“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的春天。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自然界中的動植物以及所有的自然現(xiàn)象――風、云、雷、電、山川、河流以及一切最平凡的事物,如果我們仔細地并注意它,都將會發(fā)現(xiàn)許多新奇美麗的形和色的存在,教師要因勢利導的的用自然地理中的內容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增加學生對自然美的感受能力,并以此培養(yǎng)學生觀察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大自然的美使學生感到生命的活力,不論在生命蘇醒時的初春,還是在百花繁茂、生命極盛時期的仲夏、碩果累累的金秋、白雪皚皚的嚴冬,到大自然中去欣賞是青少年極強烈的美感需要。大自然美是“善”的源泉。能培養(yǎng)起學生美好的情感,幫助他們凈化自己的靈魂,并對我們偉大祖國的壯麗河山和美麗的家鄉(xiāng)產生濃厚的感情。正如法國藝術大師羅丹所說:“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對美的發(fā)現(xiàn)?!彼越處熢诘乩碚n上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地理知識,還要培養(yǎng)學生一顆美好的心靈與觀察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

二、在地理教學內容中鑒賞藝術美

在高中地理教材中除了教科書以外,還有很多很多緊扣教材內容的必需設備和教學用圖:有地球儀、等高線地形模型、幻燈機、投影儀、投影圖片、天文望遠鏡、主要巖石和礦物標本;還有各種有關的政區(qū)圖、自然地理圖、經濟地理圖、專題要素圖、景觀圖等。其中可以看到有許多色彩和形狀各異的插圖,有各國行政區(qū)劃圖,有交通圖,有水文圖,有季風分布圖,有地形圖,云圖,有星空分布圖等等,是地理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進行地理教學的重要參觀資料,成為地理學科的重要特色。?地圖是簡化的地理語言,蘊含著藝術之美,從自然和生活中來,又是對自然和生活的提煉和加工,具有來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藝術美特征。教師在教學中,無論是教授新課還是復習課,都要認真指導學生進行讀圖練習,使抽象的地理知識通過各種插圖,逼真地生動再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空間觀念和想象能力,讓學生通過觀察想象情景,積累感性材料,掌握地理特征,形成地理理概念,獲取地理知識,培養(yǎng)學生觀察勤思考的習慣和審美能力,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讀圖用圖習慣,并在景觀照片,素描圖,照片等等給人以美感的圖片中,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地理教學內容中的藝術美,獲得美的熏陶和美感體驗.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觀念和提高審美能力,調動學生主動學習地理的積極性,提高地理教學效率。

三、在地理教學中體驗生活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