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高中生綜合素質教育

高中生綜合素質教育精品(七篇)

時間:2023-10-08 15:32:4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中生綜合素質教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chuàng)作。

高中生綜合素質教育

篇(1)

關鍵詞:教師;高中生物教學;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17-0223-02

素質教育是以個體先天稟賦為基礎,對受教育者實施適當的教育影響,促進其在德智體美等方面的全面發(fā)展,使其具備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的能力和素質[1],是科學素質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的綜合[2]。“90后”大學生在思想道德素質、人文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和實踐創(chuàng)新素質等方面普遍存在一定的問題,身心素質和實踐創(chuàng)新素質的教育成果明顯低于思想道德素質和人文素質的教育成果[3]。落實素質教育的關鍵是在中小學,因此,在我國中小學倡導素質教育,有利于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并使學生擁有健康的身體和健全的人格。

高中生物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系的學科,既涉及基礎理論的研究,又強調專業(yè)知識的應用和社會實踐的探索。目前,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素質教育推進受眾多因素的制約,如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對素質教育的認識、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條件、教師自身的素質、整體的社會環(huán)境等。教師是教育活動的承擔者,是保存和傳播人類文化的承擔者,是社會延續(xù)和發(fā)現的體現者[4],對素質教育的順利推進尤為重要。

一、教師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方面所存在的問題

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既要求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又注重其個性化的發(fā)展和學習主體性的發(fā)揮。我國現階段高中生物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的過程仍存在較多的問題,就教師方面而言,具體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教學觀念固化,評價標準單一

部分教師教學方法和教學觀念未跟上國家新課改步伐,未真正理解素質教育的內涵,采用的仍是“千人一面,萬人一書”的教學模式。具體表現為:一些年齡稍大的教師過分強調教師的威嚴,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方法過于陳舊和單一,仍以傳統(tǒng)的“滿堂灌”為主,對合作學習、小組學習、探究學習等方法認識不足;某些教師對素質教育理解上存在誤區(qū),例如,有教師認為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進行素質教育只會使學生在實驗室打鬧嬉戲、浪費時間,根本學不到真正的知識;部分高中生物教師的教學目標是提高高考升學率,教學內容僅以考試大綱為依據,單方面、機械地向學生灌輸知識,甚至擠占學生周末的休息和體育鍛煉的時間,未考慮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求。

就評價方式而言,分數仍是教師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部分教師只關注學生的考試結果,忽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努力程度、人格發(fā)展和實踐能力的提升。為了激勵學生考取更好的成績,一些教師往往將學生獎學金、助學金的評定與考試分數直接聯系起來,甚至在學生的褒揚與批評方面有意袒護高分學生,最終造成學生只注重結果不注重過程的錯誤觀念,甚至出現考試作弊等行為。目前,應試教育之風盛行,以考試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仍是當前我國高中生物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

(二)知識儲備不足,專業(yè)技能欠缺

專業(yè)素養(yǎng)是指教師的專業(yè)知識結構與專業(yè)技能(課堂監(jiān)控、演示講解、練習指導等)[5]。高中生物教學要全面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這就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中。在學生的自主探究中,學生會問出各種五花八門的問題,教師要做好學生的指導者,就必須具備全面、扎實的生物專業(yè)知識和精湛的專業(yè)技能,而部分教師的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還有所欠缺。有關調查顯示,一些地區(qū)高中生物教師整體素質不高,甚至出現教師短缺的現象[6]。

(三)職業(yè)倦怠突出,心理壓力過大

教師的工作是一項重復性的工作,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師職業(yè)倦怠現象較嚴重。調查顯示某些地區(qū)高中生物教師普遍存在職業(yè)倦怠現象,個人成就感喪失嚴重[7-8]。嚴重的職業(yè)倦怠表現為:工作熱情偏低,情緒不夠穩(wěn)定,教學中安于現狀,不追求自身素質的提高,對新課改與素質教育的提倡表現冷漠。目前高中生物教師不僅要面對學生結業(yè)考試和高考的雙重壓力,還要承受著來自學生家長、學校、社會等多重壓力,高強度的職業(yè)壓力易使教師忽略素質教育在教學中的實施。

二、從教師方面探討高中生物教學中推進素質教育落實的策略

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認清自身的主導地位,還原學生的主體角色,善于從工作當中總結經驗,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業(yè)中。教師要推進素質教育的落實,需從以下四方面開展工作。

(一)加強轉變觀念,豐富評價方式

針對當前高中生物教師以傳統(tǒng)教育方式為主的現象,首先,學校需提高教師對新課改的認識,正確理解素質教育的內涵,可通過學校宣傳教育、專家講座、同行交流等方式開展。其次,教育部門應根據學生的發(fā)展要求,聯系當地學校、社會環(huán)境的實際情況,充分重視學生的個性化和社會化發(fā)展,將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與終身發(fā)展作為教學目標,切實保證學生德、智、體、美和勞動技術等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再次,開展素質教育的同時,教師需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使其與考試成績成正相關發(fā)展,促進素質教育的真正落實。

此外,評價學生的方式應多樣化和科學化。實驗教學中,可以將學生的合作能力、實驗設計的能力、動手能力等適當量化,加入總考核測評。日常教學中,可對學生平時生物課上回答問題是否積極和準確、是否幫助其他同學學習、與人相處是否和諧、學習態(tài)度是否端正等適當進行點評和勉勵。期末生物總分測評中,應將學生的實驗課表現、日常表現、期末考試卷面成績等以一定百分比的形式加入。

(二)升華知識技能,提升職業(yè)素養(yǎng)

高中生物課程分為必修與選修兩個部分[9],內容覆蓋廣泛,涉及范圍涵蓋植物學、動物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生態(tài)學、生物化學、人體解剖生理學、免疫學等。因此,專業(yè)知識結構方面,高中生物教師需要具備豐富、全面、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以滿足教學過程中學生對知識的需求。此外,為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還需要具備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班級管理、課程與教學論等相關教育理論知識和較高的教學技能,將知識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以最佳方式傳遞給學生。

提升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有多種途徑:可通過積極參加各種相關培訓,學習國內外先進的教學理念和優(yōu)秀教師高超的教學技能,并結合到自身實際教學中?;蛘咄ㄟ^網絡視頻或現場觀摩優(yōu)秀教師授課方式,也是提高教學技巧的有效途徑。還可通過同行相互聽課和評課,了解自身教學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此外,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定期總結,努力完善自身教學觀念與提高自身教學技能。

(三)創(chuàng)新工作方式,避免職業(yè)倦怠

研究表明,教師職業(yè)倦怠與教師的心理健康、職業(yè)壓力、職業(yè)幸福感存在一定關聯[8]。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和管理方式可避免職業(yè)倦怠,第一,根據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組織教學,增強教學的新穎感;第二,不斷加強自身學習,豐富教學內容,完善教學方法;第三,關心關愛學生,盡可能地發(fā)掘學生的閃光點,從德智體美等多個方面肯定學生,而不單從考試成績評價學生;第四,著眼學生的長遠發(fā)展,為學生的未來和終生著想,而非片面追求自身利益和當前利益;第五,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經常與學生進行溝通,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教學環(huán)境。除此之外,加強同事之間的交流合作,與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也是減少職業(yè)倦怠的有效途徑。

(四)注重教學環(huán)節(jié),提高教學效率

高中階段學生的智力處于逐步完善期,在學習上普遍存在“最近發(fā)展區(qū)”,若給予學生適當的強化和引導,定會最大限度地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并提高學生的能力。第一,課前布置預習任務,培養(yǎng)學生獨立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學習“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之前,教師提出問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過程及特點是什么?舉例說明兩者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有哪些?”,學生通過預習對問題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掌握,同時也能明確困惑所在,上課時能把注意力集中在難點和重點。第二,課堂逐步引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并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如:在學習“細胞核――系統(tǒng)的控制中心”時,教師可通過資料分析,引導學生得出細胞核的功能,繼而再由“細胞核為什么功能如此強大,居然能夠成為細胞的‘大腦’和‘控制中心’?”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細胞核結構的興趣,促使學生形成結構與功能相統(tǒng)一的認識,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第三,課后設置復習,教師可通過難易相當、形式多樣的習題和課后任務,鞏固已學知識并鍛煉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增強學生對知識的融貫。如:通過實驗探究設計、模型設計、調查研究、私人訪談等課后任務布置,并采用個人或小組展示、比拼等形式進行評比,激起學生執(zhí)行任務的決心和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

參考文獻:

[1]左濤.科學發(fā)展觀視閾下普通高中素質教育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0.

[2]馬秉乾.新形勢下如何正確解讀人文教育與科學素質的基本理念[J].學周刊,2011(3):149.

[3]余嘉.“90后”大學生素質教育現狀調研與分析[J].德育論衡,2011(8):36-38

[4]張樂天,鄧銀城,范安平.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8.

[5]王春艷.淺談教師的素養(yǎng)[J].職業(yè)與教育,2010(5):61.

[6]曹東義.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師工作壓力狀況的調查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6.

[7]馮銳.高中生物教師職業(yè)倦怠調查及對策分析――以江蘇省南京市為例[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4.

篇(2)

【中圖分類號】 G4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5962(2013)01(a)-0103-01

人文素質的教育和培養(yǎng)對學生的成長和進步起著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一般認為,人文素質教育作為一種教育現象,它的核心問題就在于人的發(fā)展問題,也即是通過對人文素質的教育和提高來達到人的自我完善和發(fā)展,進而提升自我的品味和價值,體會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的觀念等等。在高中學生中進行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和普及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性。因為此階段是人生重要的價值觀念包括人生觀、世界觀等等形成的關鍵時期,如果加以適當的高尚的人文素質的引導和教育,將在極大程度上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和發(fā)展。具體而言,人文素質的提高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人文意識,良好的人文意識對學生后續(xù)的發(fā)展都是潛移默化的,同時也是學生進行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良好的人文素質還有利于學生中德育工作的開展,在高中生中貫徹人文素質的教育,可以提升他們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質,讓他們在良好的德育熏陶之下進行學習知識的掌握,從而成為一個德才兼?zhèn)涞默F代化的人才。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還有利于學生健康心理素質的養(yǎng)成,在一個高速發(fā)展的社會中,一個強有力的心理素質是成功的必備要素,尤其是在成長的初期更是如此,所以如果學生能夠通過對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那對構造他們的內心,鍛煉他們的心理素質也是大有裨益的。

1 高中生物教學中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

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融入人文素質的教育有其必然性,同時有其可行性。二者的有機結合可以起到較好的相互促進作用,達到教學目的的最優(yōu)化。分析高中生物教學中的人文素質的教學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進行。

高中生物知識的傳授中不僅僅是生物知識的單方面的傳授,其中也蘊藏著較多的人文理念。實際上在筆者看來,高中生物科學中不僅有著深刻的哲學性,還有著豐富的美學性。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整個生物的進化過程就是生物的哲學化的運動過程,其中充滿了哲學的觀念,比如說運動變化發(fā)展,比如說矛盾的對立統(tǒng)一,比如說普遍聯系等等,生物是哲學的一部分,生物體現了諸多的哲學精神和原理,所以在生物的學習過程中進行哲學的分析和研究也是人文素養(yǎng)教育的方式之一,其次是生物中美學特性,此一點更加容易理解,生物的美學性不僅僅體現在研究對象之美,同時也體現在研究方式之美,通過假設的提出和實驗的構建和結果的觀察等等,處處都體現出一種人類的科學和智慧,實驗本來就是人類認識自然的一種方式,其中充滿著一種美感。

不僅如此,在高中生物課程的教學目標上也提出了人文教育的目標。我們的教育,包括各種知識學科的教育,目的都包含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讓學生體會到作為人的價值,發(fā)掘人的潛能,發(fā)揮個人自我的力量等等,從而促進綜合素質的提高。所以在高中生物的教學中應該將生物知識的傳授與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結合起來,以生物知識為載體和途徑來達到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2 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之策略

人文素質在人的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已經毋庸置疑,但是如何在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提升學生人文素質是一個較為復雜的問題,需要從多方面加以論證。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體會和經驗,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認為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之策略重點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首先,在教學過程中突出人文教育的重要性。這就要求教師和學生進行教育思想觀念的積極轉變。在巨大的升學壓力和應試教育的制度下,教師和學生很難認識到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所以需要首先轉變思想觀念,將人文素質的培育放在一個更為重要的地位。首先從教師的角度而言,需要通過自己的教學讓學生能夠盡可能得到全面的發(fā)展,然后有學生自我學會樹立一種更為主動的發(fā)展觀念。從學生的角度而言,則要防止自我淹沒在繁瑣的灌輸式的“教學”之中,樹立多元化的發(fā)展觀念和思路,注重對自我的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

其次,在觀念有所改變,樹立了正確的積極發(fā)展觀之后,需要教師主動嘗試改進教育的方式,在教學的過程中,懂得如何通過對教學內容的設計來達到喚醒學生對人文知識的需求和學習的欲望,要引導學生對社會現實認識的基礎上,也就是從社會的實際情況出發(fā)來對學生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價值觀等觀念的培養(yǎng),在此之中向學生提出人文素質培養(yǎng)的重要性。當然教師在教導前,首先必須確定自我的形象,即讓學生有理由相信自己的老師也是如此行事的,所以需要教師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篇(3)

一、健康人格對青少年發(fā)展的重要意義

人格是在生活實踐中能夠體現個人精神面貌的各種穩(wěn)定的心理、行為特征的獨特結合,是人的精神和心理素質的核心所在。健全的人格應該是高中生生理、心理、智能、性格、思想和道德的健康發(fā)展。培育健全人格,有利于高中生形成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崇高的社會道德感、較強的情感控制力和良好的社會人際關系等,促進其全面發(fā)展。

1.有利于高中生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是高中生對自己的存在、自己的行為以及自己與周圍的人和物的關系的一種認識和評價。高中生具有了健全的人格,就能形成強烈的自我意識,全面而客觀地進行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進而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做到自愛、自尊、自信、自強、自律,不斷完善自己,使自己的行為更加符合自身發(fā)展的目標和社會的規(guī)范與要求。

2.有利于高中生形成良好的情緒調控能力

良好的情緒調控能力是健全人格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高中生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健全的人格,能使高中生有效調節(jié)和控制自身的情緒,保持健康快樂的心情、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和拼搏奮斗的進取精神,合理地宣泄、轉移和排解消極情緒。

3.有利于高中生形成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

從本質上說來,社會適應能力就是高中生調整自己與社會關系協(xié)調程度的能力。健全的人格能夠促使高中生對社會產生較強的責任感,增強自己的歷史使命感,更加主動地關心社會、了解社會,努力使自己融入社會。

4.有利于高中生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是在人與人的交往過程中形成的以感情親疏為特征的心理關系和心理體驗。擁有和諧的人際關系,是現代社會人取得成功的最為關鍵的因素之一,也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之一。對高中生而言,健全的人格能促進他們與其他社會成員熱情相處、真情溝通和良好互動,贏得別人的信任與尊重,從而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為自己的學習甚至未來的事業(yè)發(fā)展營造良好的氛圍,創(chuàng)造發(fā)展機會和發(fā)展資源。

二、思想政治教學與高中生人格教育的關系

1.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應有之義

著名教育家先生認為:“教育是幫助受教育的人,給他能發(fā)展自己的能力,完善他們的人格?!备咧兴枷胝握n是對學生進行基本政治理論教育,是高中生政治思想、道德情操和心理素質健康發(fā)展的必修課程。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高中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提高他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進而實現全面發(fā)展。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必須塑造高中生健全的人格,促進高中生認知、情感、道德、心理、審美素質的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

2.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課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體現

素質教育的本質目的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要體現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就應構建學生的健全人格,強化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使學生形成遠大理想、堅定信念和鮮明個性,養(yǎng)成正確的價值取向、良好的生活方式和日常習慣,構建和諧人際關系,最大限度地挖掘和發(fā)揮自身潛能,適應社會、貢獻社會。

三、高中思想政治教學進行人格教育的主要途徑

1.轉變思想政治課教學觀念

人格教育不是空洞的說教,離不開具體的內容、形式和載體。思想政治課教學要充分發(fā)掘教材中與人格教育密切關聯的內容,將思想政治教育與人格教育密切而具體地融合為一體,把思想政治課堂變成人格教育的重要渠道。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是建立在深厚的思想基礎之上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應摸清學生的思想基礎,尊重和滿足學生個體思想發(fā)展的內在需要,引導他們追求真、善、美,從而培養(yǎng)他們健全的人格,使人格教育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

2.優(yōu)化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保招兄慕逃枷雽Ω咧兴枷胝卫碚撜n教學開展人格教育具有很好的指導性。思想政治課教學要樹立“大政治”的觀念,突破課本和課堂,優(yōu)化教學內容,用學生身邊的事例、典型的故事,以靈活的形式,把理論說教變成有現實意義的引導。要充分發(fā)揮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人格教育中的特殊作用,重視和加強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將思想政治教材中涉及的“天下為公”的遠大志向、“自強不息”的堅韌精神、“誠信為本”的道德原則、“先憂后樂”的高尚境界等人格教育的瑰寶轉化為高中生的價值取向和人生信念。

3.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

傳統(tǒng)的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習慣于“灌輸”“說教”“假、大、空”,教師“一言堂”,缺乏生機與活力,學生沒有自我空間,自然無從談起人格教育。思想政治課教學要在人格教育中發(fā)揮特殊作用,就必須改變教師獨占課堂的“說教式”教學模式,采用案例教學、討論啟發(fā)、合作探究等教學法,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獨立自主、科學探究、合作創(chuàng)新,讓課堂變成啟迪學生智慧、滋養(yǎng)學生心靈、完善學生人格的快樂殿堂。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綜合素質 評價 改革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1B-0004-02

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是課程改革的一個理論與實踐的創(chuàng)新,也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有力措施。伴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也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起來。2014 年教育部在《關于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中提到,“綜合素質評價內容主要為思想品德、學業(yè)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yǎng)、社會實踐五個方面”。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理念體現課程改革的核心目標,順應時展的要求。這項政策的實施不僅激勵學生各方面的成長,而且在新一輪高考改革前進的路上,高中生綜合素質評價會緊密聯系高考,對不斷提高素質教育的質量也具有積極的作用。

一、存在問題

高中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從 2004年開始,并在全國各地廣泛而迅速地實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它在實施過程中也遇到了各種挑戰(zhàn):

(一)評價標準不一致。由于每個省(區(qū)、市)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具體操作在基層學校監(jiān)督不到位時,便出現了按照各自喜好來確定評價的標準的情況。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特征,不同地域、不同類別的學校的學生的素質是千差萬別的,個人的發(fā)展也是有層次差異的,如果每個地區(qū)每個學校都分別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那么評定的結果與實際情況肯定有很大的差異。如有些示范性高中和普通高中的學生綜合評價等級 A 率相同,對示范性高中的中等生來講是不公平的。

(二)區(qū)分度不高。除了表現特別差的學生,或者是異常優(yōu)秀的學生,或者是在學科競賽、創(chuàng)新發(fā)明、體育運動、藝術表演等方面出類拔萃的學生以外,大部分表現一般。而成績中等及偏上的考生的綜合素質評價等級會大同小異。區(qū)分度不高的評價對高校在招生錄取上沒有實質性的幫助,有時還讓高校無所適從。

(三)不保證評價的客觀性。高中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從開始到最終確定評價等級之間,工作瑣碎繁雜,有些內容如思想表現、公民素養(yǎng)不能量化;有些內容如社會實踐活動等各項比例的計算及綜合,沒有電子技術的支持,班主任對全班同學的材料的收集、審核,并完成評語的書寫、評價等級的確定,工作繁雜,班主任常常是獨木難支。這非常容易引起教師對評價工作產生抵觸情緒,開展工作時敷衍了事,故很多時候綜合評價就會流于形式。此外,學生有可能同學相互之間的親疏程度不同等原因,互評時隨意性很大。因此,不管學生互評,還是老師評價,都難以保證評價的客觀性。

(四)發(fā)展性評價的扭曲?,F在的高校招生錄取逐漸實行“考生總成績+綜合素質評價”的評價方式,但是社會繼續(xù)以高考上線率來判斷和衡量學校教學質量,小到每個學校之間,大到每個地區(qū)之間的高考競爭,都給綜合素質評價提出更高的要求。很多學校要求班主任在開展評價的時候小心謹慎,不輕易在評價報告中反映學生的不良的情況,各地區(qū)各校不規(guī)范不誠信的做法,會不停地破壞高考錄取的公平性。所以如果指導、監(jiān)督不到位,可能會使對學生的成長過程評價變成終結性評價,發(fā)展性評價就會轉化為以高考為目標的評價爭。

二、完善綜合素質評價的幾點思考

實施新高考方案的號角已經吹響,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的開展,不僅影響新高考方案能否順利實施,還會影響到課程改革的最終效果。為此,我們開展研究并提出完善綜合評價的建議:

(一)建立起科學的評價體系。在界定綜合素質的內涵以及完善綜合評價體系時,要從傳統(tǒng)的評價模式中解脫出來,以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目的,確定可以考核的標準,制定評價細則,構建對學生綜合素質發(fā)展進行全方位、多元化、多層次的評價體系。我們認為應考慮到這幾點:首先,綜合素質評價的指標反映學生真實的成長過程,要滲透在學生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這樣老師的評價才不會主觀臆斷。其次,綜合素質評價不只是學生畢業(yè)時一個簡單的評價,要體現階段性與發(fā)展性的結合。綜合素質的各個維度所包含的評價指標都需要較強的觀察性,要即時用心觀察并記錄學生各個方面、各個階段的表現,如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體育鍛煉時反映出來的能力、品質等,而不只是品德好、身體健康之類的簡單的結論性的主觀定論。不只是看學生的表現的結果,更要注重價值觀的形成。這樣評價的客觀性和可靠性都得以保證。再次,綜合素質評價要建立正確的評價功能,綜合素質評價既要為高校選拔合適的人才提供有力的幫助,而且更應該考慮如何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不論只重視了選拔或是只考慮發(fā)展的功能,都會違背了提出綜合素質評價的初衷。因此在評價體系的完善上,要正確處理綜合素質評價的功能。

(二)建立專業(yè)化的評價管理機制。把高中生綜合素質評價納入高考,在社會上是個敏感的話題,(下轉第12頁)(上接第4頁)會引起社會高度關注,因此,對學校、對教育行政部門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1.學校建立專業(yè)化、合理化的綜合素質評價的管理機制,確保高中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具體實施,并由具體部門監(jiān)督和管理。制定切實可行的操作標準,確定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學校要投入資金,建立綜合評價電子系統(tǒng),這樣既可以減少綜合評價給班主任帶來的工作量,又可以方便學校隨時調閱查看學生的發(fā)展情況。

2.綜合素質評價主管部門要給基層提供專業(yè)化系統(tǒng)化的培訓,引起老師、學生、社區(qū)工作人員等評價者高度重視綜合素質評價,樹立起評價是為了學生成長及提高素質教育的質量的意識。并且通過培訓促使評價者掌握相關的評價知識,熟悉各項評價內容的原則、過程和方法,多研究評價的方式。只有評價者真正參與進來,才能順利有效地實施綜合素質評價。

3.綜合素質評價主管部門制訂嚴格的監(jiān)督體系,將可能預計到的各種問題都列入制度的框架考慮,如審查、公示、舉報、監(jiān)督、申訴制度以及協(xié)調相關制度之間的關系等,實際開展綜合素質評價中,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工作要扎實到位。學生或家長對評價等級有異議的,學校的綜合評定小組要進行復議并重新評定。上級的評價主管部門對每學期的綜合素質評價進行抽查、審核。只有完善了制度體系,綜合素質評價執(zhí)行起來才能夠有力度,評價的客觀性和公正性才能得到保證。

(三)形成課程化的評價模式。有些地方把綜合素質評價界定為非學術能力的評價,事實上綜合素質評價應是一個對學生全面評價的體系。若能將非學術性的內容滲透到學科教學中,兩者有機結合,形成課程化的評價模式會更系統(tǒng)化。在新課程改革中,提到“學生的課程由基礎型、拓展型和研究型課程組成,而每類課程中的學科又劃分為學習能力、學習表現和實踐能力三部分”??梢?,與學生的非學術性能力有關的很多內容已經包含在學校的課程體系中,將綜合素質評價滲透在學生的課程學習評價中,明確了各項素質對應的課程領域。如“交流與合作能力”在英語、語文等課程的學習能力評價中都有相應要求。這樣一來,明確各項素質對應的課程就確定了科任老師作為相關素質評價者的責任,解決等級評定過程中班主任負擔過重的問題。最重要的是不僅可以促使學校更好地實施各類課程評價,而且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高中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的提出,關注了學生的成長過程,促進了高考制度的改革。盡管目前仍存在一些問題,但隨著不斷完善與改進,就能引起學生不斷向深層次拓展自我,不斷促進教育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周友珍.綜合素質評價,難題待解[N].江西日報,2010-1-19

[2]李寶慶,樊亞嶠.高中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問題及改進[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2(10)

[3]羅祖兵,鄒 艷.高中綜合素質評價的矛盾探析[J].考試研究,2012(5)

[4]黃志紅.新課程背景下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研究與構想[J].課程?教材?教法,2006(11)

篇(5)

【關鍵詞】高中美術教學現狀教學措施

一、高中美術教學的現狀分析

隨著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高中學生的學習壓力也越來越大,學校、老師和家長對學生考試課程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學生也在不知不覺中將自己“訓練”地只關心考試成績而壓抑自己的課余愛好,這對于我國綜合素質人才的培養(yǎng)不是一個好的現象。

(一)、學校、老師和家長對學生美術教育的不重視

學校一味追求升學率、教師一味追求班級名次、家長一味要求高分數的現象使得高中生的美術課被壓縮或者取消,使得學生一直在教室里背英語、語文,算數學、物理等科目,久而久之學生對于美術的興趣就被淡化掉,更別提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

(二)、學校美術教學的師資力量不完善

有的學校是因為對美術教學的不重視,有的學校是因為資金的缺乏,都導致學校沒有符合相關教育規(guī)定要求的美術教學設備和師資力量。高中開設美術課就需要學校有相應的美術教學場所,有專門的教學設備,有專門的教師教學,這樣才能為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作畫能力以及學生的審美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目前有一些高中,沒有專門的教學場所,即使上美術課也只是在平常的教室,根據學校發(fā)的教材進行干巴巴的講解,教師不能有效利用投影儀等進行美術作品的展示,不能為學生進行審美思維的引導和啟發(fā),造成學校即使開設美術課、學生上美術課卻依舊沒有任何作用甚至會導致學生感到美術課無聊的現象產生,這對于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以及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障礙。

(三)、學生自身對美術的不了解而產生的漠視態(tài)度

高中生學業(yè)的繁重導致學生自身壓力極大,高中生對自己的前途發(fā)展已經有一定的思考和對現實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對于學業(yè)成績學生甚至比家長老師更加關心,這對于美術教學來講已經是一個阻礙,加上美術教學中教師不能為學生進行美術學習思維的啟發(fā)和美術樂趣的引導,以及學校、老師的不重視,使得學生對于美術的興趣減弱,對于自身綜合素質的發(fā)展不在意,就會造成高中美術教學步履緩慢。

二、針對高中美術教育現狀提出的解決辦法

如何解決現階段高中美術教育面臨的問題,值得我們每個人進行深入思考。美術本來是種藝術,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美,但是其在現實中“生存”卻困難重重。首先,我們應該更新觀念,使人們正確認識高中美術教育的目的。要提高領導對高中美術教育的重視程度,使之對其的認識從一門學科提升到一門藝術的高度。綜上所述,本人總結了以下幾點方法:

1. 正確認識高中美術教育的目的

盡管學生的升學壓力大、課業(yè)負擔重,但是,這絕對不能成為忽略素質教育的借口。當今社會,競爭激烈,然而,高中生不能為了考試而學習,學生不是擺件,他們有生命、有思想,他們在接受常規(guī)教育的同時也需要接受素質教育。絕對不能把高中美術課作為普通生繼續(xù)學習“主科”、美術生進行高考技術“技能訓練”的場所。我們應該充分的讓美術發(fā)揮其作用,美術,作為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必須要讓學生感受到其存在的重要性,真正做到在美術課上能夠放下學習“主科”的疲憊感,盡情的感受藝術的美,陶冶情操、放松心情。要讓家長和老師摒棄他們賦予高中美術教育的功利性,讓他們理解高中美術教育不能為了考試而進行。只有讓老師、家長、學生充分的認識到高中美術的教育目的,才能使美術教育真正的發(fā)揮出作用,使同學們受益。

2. 培養(yǎng)學生興趣、讓學生學會感受“美”

盡管美術是一門讓人賞心悅目的藝術,但是巨大的升學壓力使學生無暇去觀賞、去感受,對美術產生興趣則是更難。為了避免美術課流于形式,首先要消除學生心中美術是“副科”、是“娛樂科目的”的錯誤想法,擺正美術課的位置,這就要求學校相關領導重視高中美術教育,明確其重要教育地位,只有這樣,學生和家長才能發(fā)自內心的重視這門課程,繼而對美術產生興趣。其次,在美術的學習過程中,我們要向同學們展現出美術的多姿多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去發(fā)現美、感受美,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使學生全面發(fā)展。

3.最后,教師要重視對學生鑒賞品味的培養(yǎng)和提高

美術學習的最高境界就是有高層次的對美的鑒賞和品味,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在這個培養(yǎng)中,教師要格外重視實際作品的結合,要讓學生明白任何一幅作品都經過藝術家的精心設計,融入了藝術家的思想情感,因此對于每一件作品的鑒賞都要求學生端正基本的態(tài)度,盡可能深層次地進行理解和思考,比如對于我國古代的青銅器的欣賞,對于西方達芬奇作品的鑒賞以及米開朗琪羅雕塑的鑒賞等,都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不同層面的分析和探究,以此慢慢提升學生的審美境界。

高中美術課的教學需要各界的重視,需要教師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綜合素質有健康的發(fā)展,保證學生有高層次的對美的理解和鑒賞。

小結

盡管在現階段,高中美術教育仍存在很多弊端,但我們不能對其失去信心。我們要堅信,最終,這種藝術會為更多人理解、接受,這需要我們每個人的不懈努力。我們一定要堅持對美術事業(yè)的執(zhí)著,堅定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信念。我們要努力使更多的人了解高中美術教育的目的,使學生喜歡美術、家長接受美術,使美術課不再是應試教育的犧牲品,使學生真正的感受到高中美術的魅力。在實現這一目標過程中,需要領導加大對高中美術教育的重視程度和認可程度,高中美術教師要恪盡職守,嚴于律己,認真對待每一位學生,上好每一堂課。

參考文獻:

[1]楊明全. 我國人才戰(zhàn)略與教育文化啟蒙[J]. 中國教育學刊. 2011(02)

篇(6)

新時代背景下,社會發(fā)展呈現多元化趨勢,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化建設成為校園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文化建設能夠為學生在紛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中提供正確的思想引導。因此,做好高中階段校園文化建設及延伸工作,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素質和能力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

意義;構建途徑

文化強國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重要途徑,而進校園文化的開展,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文化是校園的根基與靈魂,良好的文化氛圍能為學生提供積極向上的學習環(huán)境。當前,我國大部分高中校園在文化建設方面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因此,各中學應對自身校園文化進行全面的審視,并應對其下大力氣進行構建與延伸,為校園發(fā)展提供精神文化支持。

一、高中校園文化的意義

高中階段的校園文化是中學生校園生活重要的組成部分,校園文化能夠對高中生每天的校園生活起到熏陶與滋養(yǎng)用。伴隨著高中生高中階段的成長,高中階段的校園文化建設具有無法取代的意義及作用。

(一)素質教育及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要求

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并實現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中學校園中良好的文化氛圍是促進素質教育實現的重要手段和基本保證。校園文化不但能夠對高中生的行為起到規(guī)范的作用,還能讓高中生對自身的言行舉止進行有效地自我調節(jié)及校正,促進自身的全面發(fā)展。一個中學的校園文化是學校形象的具體體現,對培養(yǎng)學生諸多的意識及精神有著重要的作用。校園文化不但有助于高中生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及形成,還能夠有效促進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在新時代背景下,社會、科技不斷發(fā)展,高中生于這樣的生活環(huán)境中更渴望得到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及健康向上的校園生活,以此滿足其個性化、多樣化的精神需求,使高中階段的他們能夠積極、自主、自信、自尊地發(fā)揮強烈的進取心,以此構建真實、完美的自我形象,最終實現自身的健康成長及全面發(fā)展。高中校園文化能夠對高中生正確審美觀的培養(yǎng)起到積極有效的促進作用,使高中生追求外在美時不忘對內在美進行培養(yǎng)及熏陶,使高中生的內涵更加深刻,同時獲得創(chuàng)造美及鑒賞美的能力。

(二)學校發(fā)展的內在需求

高中校園的校園文化隨時代的不斷進步而得到不斷發(fā)展,中學需做好校園文化的發(fā)展工作,及時調整并更新校園文化的發(fā)展目標,同時對學校的價值觀念予以更新,進而使校園文化得以健康、持續(xù)的發(fā)展。學校師生是校園的主人,是校園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和享受者,良好的校園文化能為師生們提供一個良好的工作及學習氛圍,不但能使教師熱情愉快地投入到教學工作中,提升教學質量,還能有效提升高中生的學習興趣及創(chuàng)造能力,為高中生的自主學習及全面發(fā)展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高中階段校園文化構建的途徑

(一)樹立并深化校園的文化建設理念

校園文化能夠幫助中學生樹立并養(yǎng)成正確的道德意識與價值觀念,為中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起到指引性的作用。傳統(tǒng)的校園文化建設中,功利主義的思政教育比重過大,導致許多中學校園文化建設名不副實。因此,高中階段的校園文化建設需樹立并深化校園的文化建設理念;同時對學校、教師、學生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協(xié)調與統(tǒng)籌。

(二)及時更新校園文化的建設理念

中學在進行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需對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進行改革,確保校園文化建設的理念的時代性。學校在素質教育方面做到師生間的人格平等,營造“人本”觀念的校園文化精神,有效貫徹校園的文化建設理念,改革并完善教學理念及教學模式,鼓勵高中生學生勇于追求自身價值。例如,學校要了解并重視高中生多樣化的個性并對其進行深入培養(yǎng),為高中生提供輕松的學習氛圍,挖掘高中生的潛能,重視高中生的個人發(fā)展,并積極培養(yǎng)高中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及愛國主義情操。

(三)確保物質文化建設與精神文化建設相互促進

高中階段的校園文化建設需明確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體地位,學校的文化價值體現在素質教育方面,做好校園精神文明建設能夠保證校園管理的規(guī)范化,并為高中生的健康成長提供有力的支持。另外,高中階段的校園文化建設需發(fā)揮物質文化的作用,通過校園的物質文化來彰顯校園的精神風貌、價值取向及審美情操。

(四)協(xié)調弘揚傳統(tǒng)和與時俱進的關系

中學在進行校園文化構建時,需遵循改革創(chuàng)新、理論結合實際的原則,保證校園的文化建設立足于國情之上,使校園文化精神具有鮮明的政治立場,同時弘揚傳統(tǒng)美德。例如,學校構建并完善文化建設評價及管理機制,加強與相關專家的交流與合作,提升文化建設的時代性。

三、高中階段校園文化延伸的途徑

(一)平衡校園文化的開放性與封閉性

校園文化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在其發(fā)展及傳播過程中需要吸收古今中外的文化養(yǎng)分,才能保證校園文化的時代性及可行性,此過程中不免會出現知識體系、行為模式及道德準則方面的沖突。對此,學校需要具備開放的理念,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校園文化延伸帶來的挑戰(zhàn),校園文化在向校園開放的同時也要向社會開放,需注意的是,中學的校園文化建設需具有一定開放限度。例如,中學適當開放自身的校園文化建設,并根據人才培養(yǎng)需求,選擇性吸收有利的主流文化,并將所吸收的主流文化與學校的實際情況結合,構建學校自身獨有的特色文化。

(二)協(xié)調校園文化的被動性與主動性

高中階段校園文化的建設中,學生參與的目的是吸收校園文化的精髓。隨著時代及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高中生的情感不斷豐富、主體意識不斷提高,高中生的創(chuàng)新學習如:自學、自教、自創(chuàng)等,都被動地促進了校園文化的發(fā)展,但是,高中生的創(chuàng)新學習是一種自發(fā)性的行為。對此,學校應建立并完善校園文化規(guī)范制度。例如,以積極主動的校園文化建設方式及規(guī)范來對被動的校園文化延伸行為進行引導,以此保證校園文化的科學性、合理性及傳承性。

四、結語

新時代背景下,多元文化及多樣化的文化傳播途徑對高中階段校園文化的構建與延伸提出了新的要求。對此,學校需樹立并深化校園的文化建設理念,確保物質文化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相互促進,處理好傳統(tǒng)文化觀念與時展下新文化觀念的關系,以此實現高中校園文化的健康發(fā)展與傳承。

作者:楊正本 單位:甘肅省山丹縣第一中學

參考文獻:

[1]曲祚.高中校園文化建設的構建[J].教書育人,2012,9(5):88.

篇(7)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高中生物;有效性

一、情景教學法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興趣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是推進情景教學在高中數學課堂中實施的關鍵一步。針對學生感興趣或者亟待教師解決的問題,創(chuàng)建情景模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問題的設置要注意生活化、個性化,積極去適應學生心理發(fā)展的需要,這樣才能引起他們的共鳴,也能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使學生對知識的記憶也更加牢固、深刻。依據某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來設置相關的情景,比如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一個與本節(jié)內容相關的生活實例或生活現象,使學生進入生活場景,便有利于學生深入學習。例如,在講解“生物光合作用”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圖片,或者相關視頻,讓學生切實感覺到大自然中生物是如何進行光合作用的,使他們進入情境之中,便于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

二、“合作交流”教學模式

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采用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來引導學生學習,不僅能夠提高生物教學的有效性和學生的學習效率,也適應了新課改以及素質教育改革的要求,在合作交流中,學生互相學習,取長補短,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在進行合作交流學習時,教師要提前制定課堂教學內容和方案,創(chuàng)建合作小組。在組建合作小組時,教師要對學生的知識基礎、性格特點以及心理素質等方面進行綜合了解,依據學生的特點,遵照公平原則,合理分配小組人員,盡量做到小組人員之間的優(yōu)勢互補,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設置施展自己的平臺。例如,在講解“生物的遺傳與變異”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開展調查活動,讓學生調查班級內會卷舌以及不會卷舌,或者有耳垂與無耳垂學生的數量,分小組進行,這時,小組內的成員就需要各司其職,調查員、記錄員和匯報員等等,合作起來,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