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融合教學論文

融合教學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2-07-08 14:57:3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融合教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chuàng)作。

融合教學論文

篇(1)

論文關鍵詞:任務驅動,數據庫技術,高職,教學改革,項目導入

 

1 引言

《數據庫設計與實現(xiàn)》是一門理論與實際結合非常緊密的課程, 實踐性和應用性非常強。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準確理解什么是數據庫以及數據庫在各領域的應用,掌握數據庫技術及應用開發(fā)方法,具備利用數據庫工具開發(fā)數據庫應用系統(tǒng)的基本技能,為今后應用數據庫管理信息,利用信息,打下基礎。以往的教學通常采用“理論十實驗+實訓”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由于該課程理論比較抽象,學生普遍感覺學習起來入門難、目標不明確、不知如何應用到實際中。

而受課時的限制, 教學講授基本理論占去太多課時, 應用和操作不足。課堂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教學模式單一,灌輸填鴨式教學,學生過于依賴教師,自學能力差,學習缺乏主動性。實踐基本上屬于被動模仿式實驗, 學生根據已經設計好的詳細的實驗步驟和方法完成實驗, 查看實驗結果, 只滿足于驗證相關理論。在實際教學中,傳統(tǒng)的傳授方法使學生很難用所學的理論指導實踐解決問題,教學效果不高。

本人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結合課程特點和實際教學,利用“項目導入”與“任務驅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探討了《數據庫設計與實現(xiàn)》課程的教學改革。提出按項目開發(fā)的實際工作過程組織教學內容教育教學論文,采用任務驅動和案例教學法,把理論和實踐更好的融合起來。“項目導入,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尤其適用于學習計算機應用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任務驅動有利于學生學習到實際的計算機專業(yè)技能和崗位能力,項目導入有利于鞏固學生專業(yè)知識、整合提高實踐應用能力。

2 課程改革思路

樹立以“實踐、綜合和應用”為核心的指導思想,以培養(yǎng)學生使用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宗旨,重點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結合高職學生特點和畢業(yè)后所要從事的具體工作,關于關系運算符號表示形式、規(guī)范化處理的算法等知識點的講解是通過實例來引導的論文開題報告。

采用工學結合教學模式,重視教學設計,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在教學中盡量營造探究性學習、協(xié)同學習等學習環(huán)境;以現(xiàn)代教育理念為指導,設計相應的教學過程和組織形式。采取現(xiàn)代教學方法,理論教學中采用問題引導法、現(xiàn)代啟發(fā)式法等;實踐教學中采用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法、行為引導式法、小組協(xié)作法等,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環(huán)境,多搞些實踐活動,有條件時模擬實際項目開發(fā),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是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完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為線索,把教學內容巧妙融入完成任務的過程之中,。并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習慣,引導他們學會如何去發(fā)現(xiàn),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最終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經過思考,自己解決問題。

“項目導入、任務驅動”是指教師根據階段教學要求設計一個項目,根據當前項目設計并提出一系列任務,針對提出的任務,采取演示或講解等方式,給出完成任務的思路、方法、操作和結果,然后引導學生邊想邊學邊練,最終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的一種教學方法。其中的項目要求具有技術典型、內容全面、思路科學、結合實際,這樣的項目才能使學生從整體體會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性,然后再通過任務將項目完成各個環(huán)節(jié)串聯(lián)起來。該方法有利于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自學能力、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協(xié)作精神。

3 “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實施和應用

基于任務驅動的實驗教學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策略,強調學生的主體性, 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教師將實驗的要求和內容進行分解, 設計成具體的任務, 明確每項任務的要求。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任務。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知識、思維和技能都能得到鍛煉和提高。

3.1 導入項目、分解任務

要求學生能根據一個實際需求完成一個數據庫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它強調從需求分析、數據搜集、數據整理、系統(tǒng)設計到系統(tǒng)實現(xiàn)全過程的參與。這是一個大的項目,它可以分成若干個小的模塊或任務,隨著學習進程分步完成。 如設計“學生成績管理系統(tǒng)”,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聯(lián)系實際不斷地提出問題:學生成績管理需要管理學生基本信息,包括學生信息的錄入、修改、刪除、查詢;管理學生的成績,包括學生成績的錄入、查詢等功能;需要打印報表教育教學論文,如:成績單,選課表,所以還得設置打印功能;如果該系統(tǒng)規(guī)定專人負責,需要設置用戶名和登錄密碼,體現(xiàn)保密性等。經過系統(tǒng)的分析,可以設計出一個基本功能框架。隨著任務分析的深入,整個系統(tǒng)功能不斷完善,結構不斷清晰。這實際上是將教學內容拆分為一個個的“任務”,逐步地展示、布置給學生。

任務可以是教師設計的具體的任務,也可以是教師提出任務目標,由學生設計的任務。例如: 關于T-SQL 查詢的實驗就可以提出這樣的任務: 通過實驗掌握T-SQL 語言實現(xiàn)數據查詢的功能, 要求用T-SQL 語句實現(xiàn)對論壇數據庫中的信息查詢。查詢的要求由學生們自己提出, 教師進行篩選, 得出具體任務。對于這樣的任務形式,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較高,教師通過對各種查詢要求進行分析和歸納,使學生學會分析各種查詢要求所表達的語意的方法,進而轉化為正確的語句格式,真正達到對知識的靈活運用。

3.2分組設計、教師指導及評價

根據以上任務問題,分組讓學生進行充分討論,教師雖然之前已做過實例示范,但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還是要針對重點難點進行分析,引導。分階段進行討論、交流、歸納相應的有關知識和操作技巧,使掌握慢的同學能跟上進度,營造協(xié)作學習的環(huán)境,促進共同提高。分組有利于學生取長補短、廣開言路、積極思考、創(chuàng)新思維、協(xié)同學習等,最終形成各自結果。

比如講解概念結構設計中最重要的知識點E-R模型設計,先選取一些常用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題目,將具體設計任務分配給各組,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后,由各組代表講解設計的模型,進行自我評價和總結論文開題報告。教師首先要肯定學生的設計成效,接著一定要指出各組的問題和不足,并提出相應的修改建議。此過程一定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只是引導、監(jiān)督、解答疑點、鼓勵學生探索問題。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實現(xiàn)自己的想法,不應過多地評價設計的對錯和優(yōu)劣,但是要確保每個學生都掌握了實現(xiàn)任務的方法。同時記錄學生上機時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對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分析評價。從任務所涉及的知識和技能出發(fā),分析學生存在的不足和引導學生正確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對解決問題使用到的技術和知識進行分析和總結,除了教師評價之外,還可以組織學生交流和互評, 使學生能夠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進一步強化學生能力教育教學論文,鞏固所學知識。

3.3課程考核

目前數據庫課程考核基本上都是以學校期末考試為主,同時有的數據庫課程教學后,讓學生參加計算機二級考試,學生過分重視考試環(huán)節(jié),在實踐方面重視不夠。有必要探索校內考核與用人單位考核要求相一致的機制,加大學生學習的過程監(jiān)控,把平時課外作業(yè),在課堂討論中的發(fā)言,模擬面試中的表現(xiàn)及社會實踐的參與程度等都作為過程考核內容,著重考核學生獲取新知識、新技術能力和信息分辯能力。

提高課程設計在考核中所占比例,課程設計是“數據庫設計與實現(xiàn)”課程摘要求,包括評分標準;在老師指導下對學生分組,確定小組長和選定小組題目;設計結束后推選一名同學講解自己的課程設計,并回答老師的提問;由老師評出課程設計的成績,成績占該課程成績的30%。

考核是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也是對課程教學效果的評估,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傳統(tǒng)的筆試在考查學生基礎知識和語言細節(jié)方面有一定的優(yōu)勢, 而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和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則可以通過平時的上機實踐和綜合實驗的情況反映出來,所以要理論考核與實踐考核兩方結合才能客觀的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

4 結束語

《數據庫設計與實現(xiàn)》是一門基于SQL Server2005的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學科,在教學方法上,應重視多種教學方法優(yōu)化組合。數據庫應用系統(tǒng)開發(fā)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一個長期實踐的過程, 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至關重要,教師的細心引導和嚴格要求將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作為教師要博覽群書,并將所學的知識和項目開發(fā)、科研活動結合起來,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 才能提高教學質量,適應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沈美,于翔.“數據庫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計算機教育,2010,1.

[2]喻勇,王群,劉向陽.《數據庫原理及應用》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 中國水運,2008,8(12).

[3]陳芳.對《數據庫基礎與應用》課程教學方法的探討[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08,29(6).

[4]周麗娟.數據庫教學體系改革與優(yōu)化[J].高教論壇,2009,1(1).

[5]王淑霞,沈慧娟.數據庫原理課程教學方法改革與實踐[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9,30.

[6]宮潔.“任務驅動”教學法在“SQL Server 數據庫”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資訊,2008,(08).

篇(2)

一、銳意進取,不斷超越。

我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以來,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yè),教書育人,誨人不倦。時時以一個優(yōu)秀教師的標準要求自己,工作勤勤懇懇、兢兢業(yè)業(yè)、堅持出滿勤,干滿點,從不遲到早退。以校為家,熱愛學生、團結同志,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yè)績。在多年的教育教學中,為了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業(yè)務素養(yǎng),提高自己的教學認識水平,適應新形勢下的教育工作要求,在教學中我不錯過任何一個可以提升自身業(yè)務素質的機會,積極參加各種政治學習和政治活動,積極參加師德師風建設活動,向優(yōu)秀教師、先進教育工作者學習,并認真寫心得體會。工作期間,我既教書又育人,經常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學生做人要自立自強,誠實守信,為人正直;在學習上要積極進取,開拓創(chuàng)新,待人要寬厚,做事要有責任心;在生活上要勤勞節(jié)儉,生活儉樸。經常教育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集體,做一個社會主義合格的接班人。

二、認真教學,潛心教研。

作為一名教師,我不斷地刻苦鉆研業(yè)務,認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新課程標準,注重多方位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和學習習慣,對工作講求實效,對學生因材施教。為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堅持經常翻閱《小學語文教師》、《小學教研論壇》、《優(yōu)秀論文集》等書籍。備課時,我精心設計環(huán)節(jié),努力鉆研教材,上網查閱資料,了解學生特點,做了大量的課前準備工作,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資源,結合課堂實際運用課件配合教學,向40分鐘課堂要質量。課堂上給學生暢所欲言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而我則循循善誘的引導,做好學生的學習合作伙伴,學習效果事半功倍。教育學生上,我很注重培優(yōu)扶差的工作,對于后進生,我總是給予特殊的照顧,在課堂上多提問,多巡視,多輔導,對他們的點滴進步給予大力的表揚;課后多找他們談心、交朋友,樹立起他們的信心和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我抓好學生的小組學習活動,選拔優(yōu)秀的小組長,帶領小組成員一起進步。我堅持讓學生寫周記,寫身邊事,寫心里話,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從中我得到了許多……在日記中,我得到學生的信任,了解學生的精神世界,及時對學生給予指導和幫助,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使他們健康成長。本人所教學科的成績在鄉(xiāng)統(tǒng)考中也名列前茅。

教研活動是載體,課改教研是先導。為此,我在所從事的教研工作中積極探索,勤于實踐,做好新課改的模范帶頭人。在這方面,我積極觀看各種教學觀摩課和報告會,如縣名師送教課、省模范教師位惠女、潘紅艷等的教學觀摩課、廣東師范大學博導、教授孔凡哲的學術報告等,不斷充實自己,借鑒優(yōu)秀的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業(yè)務水平。XX年獲得市優(yōu)秀教學論文一等獎;XX年獲縣優(yōu)秀教學論文一等獎;縣教導主任評課、說課均獲二等獎;我積極參加鄉(xiāng)公開研討課,教學技能不斷提高,獲得好評。XX年9月以來,我協(xié)同本校各學科教研組長,做好新上崗教師的幫扶的工作,肩頭的責任是重大的,而這項工作對我來說是全新的,所以工作中經常虛心請教,耐心指導。認真組織開展集體備課、公開課及課后評課的工作,促進新上崗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不斷提高。我把各種教學觀摩課和報告會的先進理念在科組中交流學習,認真組織教師們參加各項比賽活動,在領導的支持和各位同事的努力下,大家齊心協(xié)力抓教學的好勢頭,無論是教學工作還是其他事務,均取得較好的成績。特別是經我指導過的___、___、___等新教師在參加縣優(yōu)質課競賽中多次獲得一等獎。這些教師也很快成為我鄉(xiāng)教育隊伍中的骨干力量。

俗話說:在其位、務其職、思其政。作為教導主任,我時刻要求自己做到正確定位,牢固樹立兩種意識,努力做好校長的助手,“上情下達”,“下情上曉”,起到了橋梁溝通作用。在工作中,能以求真務實的態(tài)度,顧全大局,融合群體,在校長的指導下,制訂好學校教學作計劃,并組織實施,使工作更有計劃性、針對性、實效性,并注意總結教育教學方面的經驗,使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運作正常。

三、關愛學生,無私忘我。

作為寄宿制學校的班主任,工作瑣細而繁重。尤其是三年級學生年齡小,生活自理能力弱,他們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事無巨細,點點滴滴,班主任都得操心。要讓學生成材,身心健康成長,就必須關心愛護他們,做他們的知心人,我把“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曉之以理、持之以恒”作為關心學生的座右銘。班上農村進城務工、父母離異家庭的孩子有四五個,在我細致、耐心地工作下,他們都能自強、愉快地在這個和諧的班級大家庭中生活、學習。還有一些班上的“留守孩”由于遠離父母、遠離親情,對他們的健康成長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據我調查,有的外出打工的父母半月或一個月給家中打一次電話,有的半年聯(lián)系一次,相當多的外出打工者一年才返家一次,甚至有的父母常年在外不回來,單純認為給孩子吃飽、穿暖、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就可以了,而忽視與孩子的心理溝通與交流,導致孩子對父母很陌生,親情關系出現(xiàn)了障礙,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也發(fā)生了不良的改變。為此,我給學生分組,利用校信通、飛信等形式,讓學生每星期一、三、五的課外活動和家長聯(lián)系,進行交流,匯報他們在校的情況。我心中始終記著這樣一句話:做學生生活中的母親,錯誤中的大夫,交往中的摯友。短暫的時光里,我不但取得了家長的放心,學生也更有了學習的動力,我所帶的班級也很快成為班風正、學風濃的先進班集體。

篇(3)

數學實踐研究教學論文一、教師應當接受專業(yè)的培訓

教師通過參加教育主管部門舉辦的各種教學培訓,更新教育觀念,改變教學方法,從原本單純的“教”,變成與學生互動,教學相長;認真學習專業(yè)知識,開闊視野,提高自己的業(yè)務能力。對于數學教學來說,學生們學會了某一種數學知識,卻沒有學會學習的方法,更不會把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只是為了學習而學習,為了考試而學習。這不但不能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反而抑制了學生本身具備的能力,堵死了學生多方面發(fā)展的道路。而接受過專業(yè)培訓的教師,在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過程中,更能夠發(fā)掘學生的潛力,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有著強大的推動作用。

二、教師應當認真研究教材

教材是教學最基本的依據,教師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應當圍繞教材展開。教材也是連接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重要紐帶,依據教材,教師才能夠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雖然現(xiàn)在提倡多姿多彩的教學方法,然而前提是要基于教材和課程標準要求的基礎上。有些教師采取了趣味的教學方法而使課堂熱熱鬧鬧,卻忽略了教材中的內容,學生學習輕松了,興趣濃厚了,然而卻沒有學習到應該掌握的知識,這豈不是本末倒置嗎?熟悉教材中的知識是教師最基本的責任,并且還應該掌握一至六年級數學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教師應當根據教材中的知識,制定適當的教學方法,在把握好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采用多樣的教學模式,才能保證不“跑題”,從而讓學生在有趣的課堂上學到知識。

三、教師應當關注學生思維方式與心理情感

每個學生的性格不同,在學習數學時的表現(xiàn)就會有很大的差別。教師應當多加關注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比如有些學生善于嚴密地思考,在某一處數學知識上,要把每一個點都想到,這種思維方式的優(yōu)點就是不會漏掉重要的信息,但是,卻花費時間比較長,教師就應當教該學生如何篩選數學知識中的重要信息,忽略不重要的部分,從而節(jié)約學習的時間。而有些學生善于跳躍式思維,這種思維方式的優(yōu)點是速度快、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強,卻容易因為馬虎粗心犯下錯誤,教師就應當引導學生養(yǎng)成仔細認真的好習慣。關注學生的心理情感,有利于掌握學生的興趣所在,把學生喜歡的事物與小學數學教學融合到一起,讓學生在娛樂和游戲中學習,這比單純地講解教材中的知識效果要好得多。

四、教師應當靈活使用適當的教學方法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還無法總結出具體的學習方法,而相對來說,教師的教學方法就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模式,合適的教學方法,能夠帶來更好的教學效果。而所謂合適的教學方法,其真正的含義就是適合教師所教的學生的教學方法,某一種學習方法對于某一個班級適合而對于另一個班級就未必適合,而教師要做的就是要使教學方法盡可能地適合大多數的學生,而對于情況比較特殊的學生,教師要多花一些時間和精力,幫助他們適應學習環(huán)境或者是專門針對這些學生制定適應于他們的教學方法。對于教師來說,每個學生都是平等的,教師不應當因為自己教學方法的問題而造成某些學生學習方面的困難。教師是為學生“傳道授業(yè)解惑”,小學數學教學方法也應當符合這一要求。

五、教師應當做好課外的工作

要想讓學生在數學方面的學習取得好的效果,單純地依靠教師課堂上的教學是完全不夠的。教師在教學之前就應做好準備工作。教師應當在課外研究好教材中的內容,明確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預測哪些知識是學生難以理解的,應采用怎樣的教學方式學生更容易理解,并認真寫好教案設計。在上課的時候會用到哪些教具,教師也應當在課前準備好。而在講完一堂課之后,教師應當認真批改學生的作業(yè),及時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分析學生在學習中遇到了哪些問題,并且及時與學生交流,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在課外做好這些工作就會減輕自己和學生在上課時的負擔,學生們學習的時候也會很輕松。從這一點來看,教師的課外工作的重要性絕不亞于課上的工作。

六、教師應當積極參與教育科研

“開展教育科研是興教、興校、育人的根本保證?!苯處煵粌H要善于教,而且要善于研究教;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而且要通過科研,培養(yǎng)自己,教研相長。一方面,教師研究的問題直接來自教育教學實踐,是為解決具體問題服務的,它有極強的針對性和目的性。只有使科研與教學相結合,教師的科研活動才有價值。另一方面,教師的科研應體現(xiàn)在如何將已有的教育理論研究成果盡快地轉化到教育教學實踐中去,促進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第三,教師在教育科研中應是一名學習者。首先,教師參與教育科研的學習者角色是一種自主式的學習主體。教育科研是一個不斷發(fā)現(xiàn)、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這正是“學習”的本質所在。其次,教師作為自主式的學習者是貫穿教育教學過程始終的,只有學習行為日?;?,教師的科研水平才能不斷提高。唯有如此,教師才不是在自己的領域里被動的工作,而是主動地創(chuàng)造;他便不再是一支燃燒得什么也沒有的蠟燭,而是用科研不斷照亮自己前進的道路;他便不再是一個只對教材做膚淺了解、按教案簡單操作的工匠,而是必然成為攀登教育科學藝術高峰的實踐者。

篇(4)

關鍵詞:通識課程體系;課程模塊;保障措施

中國分類號:G40-58

一、通識教育理論與實踐

自19世紀初美國博德學院(Bowdoin College)的帕卡德(A.S.Packard)教授首次提出通識教育的概念并將其與大學教育聯(lián)系起來之后,通識教育日漸成為世界各大學普遍接受的國際化議題。

二、外語院校特色的通識課程體系的構建原則

社會的發(fā)展對高質量外語人才的培養(yǎng)提出了新的需求。外語類院校培養(yǎng)的學生不但要有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語言技巧和言語表達能力,更應該具有全球視野和國際化交往的能力,能擔負傳承中國文化、弘揚中華文明、融通中華文化與外來文化的歷史使命。

上海外國語大學自2006年開展通識課程以來,教育目標不斷明晰,即:為達成培養(yǎng)自由的、全面發(fā)展的、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全人”,通識教育課程旨在培養(yǎng)學生溝通、思考、批判和終身學習的基本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各主要知識領域的認識并能觸類旁通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自身的了解并對人生意義及價值有完整概念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于不同社會文化、不同生命樣態(tài)的理解與關懷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人類文明歷史的了解并進而鑒往知來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倫理道德的思考、判斷與正確抉擇的能力。

1. 面向全人發(fā)展需求,打造模塊系列課程

通識教育在本質上是服務于人的智能、情感和社會化等方面發(fā)展的教育。為克服外語專業(yè)學生知識結構單一、思辨能力缺乏等不足,幫助他們在知識、技能、能力、素養(yǎng)上得到全面的發(fā)展,學校對課程結構進行系統(tǒng)規(guī)劃和組織,強化學科交叉、專業(yè)融合以及課程的綜合性,實現(xiàn)課程模塊化,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能力、表達能力、分析能力和綜合理性推論能力。

2. “人文為基,通專結合”,加強本土文化和國際理解教育

通識課程的宗旨在于對學生人文精神和科學素質的教育和培養(yǎng)。學校本著“人文為基,通專結合”的課程構建原則,充分挖掘自身的語言文化教學特色,力圖使學生能根植于中國文化精髓,傳承中華文明,吸收外國文化的精華,進而產生文化創(chuàng)新的能力。

3. 優(yōu)化教學內容與方法,培養(yǎng)文化意識與反思能力

針對外語專業(yè)學生的“思辨缺席癥”,通識課程的開設不僅是要學生掌握或了解某個領域內的知識和信息,而且要通過對不同文化的價值、傳統(tǒng)及體制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思考及批判能力,使他們掌握正確的研究方法。

4. 注重師資融合互補,積極開展校際通選

面對外語院校自然科學領域師資相對缺乏的現(xiàn)實,通識教育充分利用校際通選的師資共享模式。通過校際合作積極拓展課程資源,并充分利用周邊院校優(yōu)質師資,整合大學園區(qū)校際教學資源,完善課程結構,打造跨學科領域系列課程,為學生提供多元文化的體驗,促成心靈的開放。

三、模塊化課程體系的目標定位及課程設置

根據以上四大原則,學校搭建了由十個模塊構成的課程體系。這個課程體系是一個不斷發(fā)展完善的開放性的架構。在遵循通識教育課程整體構建原則的基礎上,每個模塊的設計基于三個維度:知識系統(tǒng)、教育目標與課程設計。

首先,將通識課程分為多元文明&國際視野、中華文明&文化傳承、藝術鑒賞&審美情趣、數理哲學&創(chuàng)造性思維、科技發(fā)展&科學精神、法政思想&公平正義、經濟管理&社會服務、新聞傳媒&社會道德、語言技能&言語交際、心理體育&身心健康十大模塊知識領域,突出了通識課程的體系性,有利于引導學生有目的的實施選課。

其次,十大模塊均設有教育目標,對教學內容規(guī)定適度模糊,但設有較為明確的素質和能力培養(yǎng)目標定位。

最后,每個模塊下設若干門課程。在在課程設計上注重強調跨學科和綜合性,側重研究方法和價值討論。開設課程遵循開放性原則,不斷完善優(yōu)化。

四、實施通識課程的保障措施

為了達成通識課程教學目標,推動課程有效實施,學校在規(guī)劃課程模塊架構、豐富課程內容、增加課程數量的同時,從師資配備、教學方法、質量評估等多個方面入手,建立起一套通識課程質量保障制度。

1. 課程遴選機制

學校制定了《上海外國語大學通識教育選修課管理辦法》,對通識課程的設置原則、教學管理、教學實施、質量監(jiān)控等方面作了詳細的規(guī)定。學校要求各學科專業(yè)有效整合教育資源,推薦優(yōu)質課程作為全校性通識教育選修課程。課程遴選機制的建立保證了通識課程的精品特質。

2. 師資保障措施

在師資配備上,學校規(guī)定開設通選課的教師原則上應有中級以上(含中級)的職稱,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頒布了《上海外國語大學關于教授承擔本科教學任務的暫行規(guī)定》,要求教授為本科生授課,鼓勵名師帶頭開設通識課程。

3. 研究性教學模式

在課程實施上,設立核心課程助教制度,由青年教師、博士生、碩士生擔任助教,討論課分成若干小班。學校還頒布了《上海外國語大學關于加強研究性教學、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若干意見》,要求加大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力度,推廣研究性課堂教學,改變傳統(tǒng)的學科知識單向傳授的模式,采取精選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完善學業(yè)評價方法、加強理論與實踐結合等措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激情。

4. 課程評估機制

學校設計了課堂教學質量評估指標體系,通過學生網上評教及時了解課堂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搭建了“課程中心”網絡課程平臺,一方面,鼓勵教師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優(yōu)化通識課程教學,每門課程建立教學網站,開展教學互動。另一方面,開發(fā)課程監(jiān)管評估一條龍。

5. 教學信息反饋機制

學校實施了聽課制度、教學督導制度和教學信息員制度,組織院系領導、督學深入課堂聽課,開展試卷或教學論文抽查,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以確保反饋渠道暢通。反饋機制的建立有助于及時有效地改進課程質量。

篇(5)

2017年高中教研組工作總結【1】 本學期中本教研組堅持學校的有關教育教學計劃,在學校教導處和教科室的領導下,嚴格執(zhí)行學校的各項教育教學制度和要求,認真地完成各項任務。以學習和研究新課程的教育教學理論,在教育教學中實施新課程為本學期的工作重點。不僅進一步提升了全組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教育教學水平,也使學生在獲得作為一個現(xiàn)代公民所必須的英語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獲得充分的發(fā)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F(xiàn)對本學期的教研組工作做簡要總結。

一、主要工作

1、學習新課標,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

繼續(xù)加強健全教師學習教育教學的理論學習。本學期我們全組教師繼續(xù)以學習新課標為主要的學習內容,主要以《課程教材教法》、《走進新課程》等書為主,組織切實有效的學習討論活動,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支撐深化教育改革,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們把新課標的理念滲透到教學中,教學中注重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為主,注重尊重學生的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另外參加課題研究的老師結合各自研究的課題,進行相關的理論學習和研究,提高了教師們的課堂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的能力,牢固地樹立評價要以學生發(fā)展為宗旨。在教師們學習、總結經驗的時候,教師們也在此基礎上積極參加各類比賽和向各級各類雜志投稿,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

2、教學工作繼續(xù)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主。

教師們以新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牢固樹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以平等、寬容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在溝通和對話中實現(xiàn)師生的共同發(fā)展,努力建立互動的師生關系。

本學期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主,提倡研究性學習、發(fā)現(xiàn)性學習、參與性學習、體驗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以實現(xiàn)學生學習方式多樣化地轉變,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fā)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教師們努力抓好了培優(yōu)補差工作。抓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教師們堅持不放棄每一個后進生,都以良好的心態(tài)接納他們,他們以更多的關心和愛護,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學到自己適合的知識,讓他們在學習上有所進步,以提高學校的成績合格率。

3、切實開展集體備課活動,在促進新教師快速成長的同時,提高全組教師的備課質量和教學效益。

本教研組中,近三年來的新教師占了50%,特別是高一和高二8位英語教師中有6位是近兩年來的新教師。因此,如何促進新教師快速成長成了迫在眉睫的問題。事實證明,切實有效地開展集體備課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最佳途徑。各備課組在固定的時間和地點進行商議。

在集體商議的基礎上,形成統(tǒng)一的、系統(tǒng)的教案和學案。教案和學案中要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以師生互動的形式撰寫教案,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要重視教學過程的反思,每節(jié)課后教師都認真地反思教學過程,及時地把教學中點點滴滴的感受寫下來,重視二備和反思,從深層次上去考慮自己的教學工作,寫出有質量的教學反思和二備。

根據學校要求,骨干教師上好示范課、教研課,年輕教師上好匯報課,加強了研課、磨課的力度。為了使青年教師快速勝任高中英語教學,我們還積極配合學校,組織發(fā)動好校青年教師的評優(yōu)課活動,對我組的7位青年教師進行了粉筆字、說課、上課、專業(yè)和理論考試等評比,促使他們的業(yè)務水平和理論水平上一個新的臺階。

二、取得的成績

通過組員們的不懈努力與團結協(xié)助,老師們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績:

高一備課組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學習英語的習慣為工作重點,開展了英語書法比賽和默寫比賽等活動,激發(fā)了大多數學生的學英語的熱情。高二備課組以英語能力競賽為契機,扎扎實實地進行了英語方面的培優(yōu)工作,使得十多位同學順利地進入了決賽。高三作為全組的領頭羊,以高考為目標,扎實備課好、上好每一堂課。形成了系統(tǒng)的一體化教案和學案,對全組的備課工作具有借鑒意義。

在全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我們順利完成了校本課程的選題和和初步編寫工作,已經交付學校審稿。

全組老師積極學習英語教育教學理論,特別是新課程理論,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和反思、案例、教學設計等,并在各級各類評比中得獎。具體如下: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我們教研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存在著不足,在新的一年新的學期,我們將以更加飽滿的工作熱情和更加扎實的工作態(tài)度投入工作,迎接高考和高中英語新課程的到來。

2017年高中教研組工作總結【2】 2017年即將結束,回顧本學期,語文教研組在教學處、教科處的指導下,能夠積極探索高效課堂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切實開展導學案編寫及使用研討活動,在全組老師的共同努力下,較好完成了本學期教研教學任務?,F(xiàn)將本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積極研討高效課堂教學,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課堂教學是主渠道、主陣地,是教學研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扎實而有效地推進語文622211課堂教學實施,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挑戰(zhàn)自我的舞臺,是落實為學生終身發(fā)展奠基,實現(xiàn)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的有效途徑。

1、認真開好互研會,夯實集體備課責任,加大集體備課力度。本學期,高一高二高三各召開集體備課會19余次,每次均有明確主題,有中心發(fā)言人,每人精心準備課時教案、導學案、課件,為提高本組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奠定了堅實基礎。

2、配合教學處、教科處認真組織高效課堂評比活動,共有19名教師參加賽教初賽。在此基礎上,評選出李*、王*、王**、張**、康**、樊*老師參加學校復賽活動。通過聽評課活動,研討高效課堂教學中的優(yōu)點與不足,提出整改措施,達成共識,有效提高本組教師的執(zhí)教水平。

3、結合學校深入推進導學案備寫安排,教研組課題如何有效備寫語文導學案制定,認真組織教研主題研討活動,提高本組教師導學案備寫水平。本學期,語文組教師積極參加學校導學案備寫培訓7次,分年級集體編寫高質量導學案6份。在學校組織的導學案編寫評比活動中,樊*老師編寫的導學案被評為一等獎;***、王**老師編寫的導學案被評為二等獎;王*、姜**、李**老師編寫的導學案被評為三等獎。王**老師參加學校鄜州講堂導學案編寫交流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教師對學案導學高效課堂模式有了新的認識,進一步提高了導學案編寫質量。

4、積極參與大課堂專題講座,突出學科知識融合。10月8日,樊潔老師給高一小班學生做了《網絡熱播中的傳統(tǒng)文化》專題講座。通過大課堂活動,學生學到了靈活多樣的語文知識,學會了思考總結語文學習方法,提升了知識總結融合能力,也感受到了語文學科知識的魅力。

5、進行學期分析,促進年級語文成績整體提升。教研組在11月5日進行了中期學情分析,各互研組從試題結構、學生答題情況、存在問題、改進措施等方面對考試進行有效分析,總結得失、交流看法、總結提高,有效鞏固教學成果,促進了語文成績的有效提升。

6、開展高質量教研主題研討活動,以研帶教,穩(wěn)步促進我校語文教學質量提升。9月16日,王智斌老師利用多媒體對20XX年陜西高考題出題模式及題型,與全組教師進行交流。10月15日,姜崢嶸老師主講《高效課堂模式提問藝術》,10月29日,樊潔主任對導學案編寫進行專題培訓11月25日,分年級進行導學案編寫討論修改活動。這些活動準備充分,形式多樣,針對性強,教研探討氣氛濃郁,效果良好。

7、加強高三復習備考工作,科學規(guī)劃一輪復習內容,合理安排進度積極參加聯(lián)考,以考促學,提高我校語文復習備考水平。9月16、18日聽取王**、崔*老師研磨課各兩節(jié),通過聽評課,肯定教師復習備考優(yōu)點,客觀指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進一步提高復習備考效率。高三備課組精心備考,共進行周考13次,教師通過網上閱卷、分層總結、試卷分析,引導學生規(guī)范答題,每分必爭,為提高20XX年高考語文成績打下堅實基礎。

二、舉辦高一詩歌朗誦比賽,搭建學生展示平臺

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興趣,進一步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強化學生的中國夢責任意識。10月22日下午,語文組、高一年級組在學校操場開展百人誦經典書香飄鄜州之詩歌朗誦比賽活動。比賽按個人組和集體組兩項標準進行評判。其中個人組獲得一等獎的是高一8班***;獲得二等獎的是高一10班***;獲得三等獎的是高一5班***。集體組獲得一等獎的是:高一12班;

獲得二等獎的是:高一1班,高一14班;獲得三等獎的是高一11班,高一13班。

這次活動,豐富了學生語文學習實踐,提高了學生詩歌朗誦水平,讓高一學生對品讀詩歌、鑒賞詩歌有了更深刻認識,極大地提高了學生語文學習興趣。

三、辦好文學社,抓好??多~州月》出版。

篇(6)

【關鍵詞】個性化 繼續(xù)教育 教師個性化培養(yǎng)

21世紀,在終身教育思想的推動下,教師繼續(xù)教育已經進入全面實施階段,時代的進步要求教師不斷的學習專業(yè)知識,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因此繼續(xù)教育在教師成長的過程中就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各地中小學教師學歷基本達標,對教育理論有了基本的認識,對教育改革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作為個體參加到繼續(xù)教育學習中仍暴露出許多問題和不足。因此,教師繼續(xù)教育必須在培訓理念、培訓模式、培訓方法等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以幫助教師個性化發(fā)展。

所謂個性就是使一個人與其他人區(qū)別開來的特性,它包括能力、氣質、性格、個性傾向性。個性具有獨特性,穩(wěn)定性和可變性,此外個性還具有社會制約性,個性的形成是受后天的環(huán)境教育影響的。而教師的個性化培養(yǎng)是指為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提高教師的全面素質,對教師實施的培養(yǎng)。從而使教師在教育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與其他教師不同的獨特的教育風格。不可否認個性是一個教師教學成熟的重要標志,具有個性,才會使老師脫穎而出,才會使教師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因此,對教師實施個性化培養(yǎng),使教學呈現(xiàn)多元化的局面,是當今繼續(xù)教育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培養(yǎng)教師個性化的繼續(xù)教育必要性

(一)教學改革的需要

教學改革不僅僅是課程改革,更是整個教學的改革。這就要求教育者要有創(chuàng)新的精神,而個性孕育創(chuàng)新,只有讓教師發(fā)展成為一個個獨具個性的人,這樣教育才會百花齊放、五彩繽紛,才能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繼續(xù)教育的培訓可以根據不同的工作年限、興趣愛好、教學水平、心理認知以及行為習慣或地域的不同提供不同的培訓課程。例如:工作不久的新教師應該對新課改的目標,課程標準,教材教法方面有所認識,并能把新課改的理論運用到實際的教學中去,所以繼續(xù)教育的內容應該圍繞這些目標進行。而老教師的培訓應該側重于計算機等多媒體工具的使用、如何開展教育科學研究以及尋求一些新的教學方法。

(二)提高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需要

教師是承擔教育和教學工作,向學生傳遞知識、經驗,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工作者。所以,教師必須開闊知識視野,勇于探索創(chuàng)新,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不斷學習以保持與世界同步。但許多的教師在更新知識方面并不能使自己和學生得到滿足,因為教師的重復性的工作較多,對于和教材有關的一些課外知識,要自己去加以學習。此外教師負擔重,教師不僅要備課,教學生,還要整合各種教學資源,繁重的工作,還有各種評比和會議,這都使教師無暇去更新自己的知識。然而社會在發(fā)展,時代在進步,教育也應隨著孩子們的心理特征進行相應調整,教師用陳舊的知識和單一的技能去教育急需學習新知識、接受新事物的學生,教學質量是很難提高的,學生也很難做到全面發(fā)展。因此,提高教師的學術水平和專業(yè)素質,有必要開展?jié)M足教師個性化發(fā)展的繼續(xù)教育學習,培養(yǎng)教師的獨特性,提高教學質量。

二、繼續(xù)教育個性化培養(yǎng)方式

(一)課程方式

區(qū)別于傳統(tǒng)意義的“教書匠”,具有現(xiàn)代意義的“個性化教師”的發(fā)展必須與現(xiàn)代的教育觀念和教育實際相融合。教師作為學習的主體,本身具有差異性,要根據自己的原有的認知和經驗、知識背景、興趣愛好、專業(yè)的需求去選擇不同的繼續(xù)教育課程,在教學實踐活動中要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我們要打破以往繼續(xù)教育“滿堂灌”的一種模式,采取集中培訓、校本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教師采取多元化的培養(yǎng)方式,從而把在繼續(xù)教育中所學到的內容與課堂實踐緊密整合起來,提高教師的課程創(chuàng)新能力。

針對這一點,可以采取以下的繼續(xù)教育培訓內容:

1.學科專業(yè)課程

在教師接受教育理論課程后,教師對教育理論已經有所了解,這時應該按照學科的不同,拓展教師所教學科的專業(yè)知識。培養(yǎng)對象在第一個培養(yǎng)周期內可以根據自己喜歡的教學風格,選擇好相應的導師。導師要按照培養(yǎng)對象的特點,在繼續(xù)教育所提供的課程中選擇一些能促進培養(yǎng)對象個性化發(fā)展的課程,培養(yǎng)對象也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能夠彌補自身不足或自己感興趣的課程。例如:師德修養(yǎng)課程、教育技術課程、文化教養(yǎng)課程、教育心理課程、班主任課程、教師教育類課程、教師壓力緩解、素質拓展課程等。培養(yǎng)對象每個月聽課應不少于5節(jié),并且一個學期每位培養(yǎng)對象至少試講一次,同時導師應對培養(yǎng)對象的備課方法、講授方法以及評價方法進行指導,使其教學的方式能更好地體現(xiàn)培養(yǎng)對象的特色,更加適合培養(yǎng)對象。

2.方法技能類課程

教師的個性化主要表現(xiàn)在不同教師的語言、思維方式、教態(tài)、教法都有所不同,在教學情境中的表現(xiàn)也是千差萬別的。正如中央電視臺的《百家講壇》欄目中的教師一樣,不同的教師擅長的領域有所不同,個性釋放的角度亦有所不同。繼續(xù)教育培訓可以組織優(yōu)秀教師講課,提供更多富有個性、創(chuàng)造性的教師的案例,這并不是讓教師一味的模仿他人,而是通過研究自己與他人的教學案例,形成自己對教育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造性見解。培訓對象可在導師的引導下,外出觀摩,以及上各種公開課,優(yōu)化自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同時培訓對象還必須進行教育科學研究,以師徒結合的形式,共同進行探討和研究。導師根據每位培養(yǎng)對象所教科目的實際情況積極申報國家或省級的課題,讓教師可以將先進的教育科學理念和個體經驗有機結合,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和學生的發(fā)展變化進行反思、研究、改進和重建,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對象也要積極的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并在核心或省級期刊上發(fā)表。該培養(yǎng)的過程和結果要詳細的記錄,作為學校和教師個人的參考記錄,以促進教師自我反思,自我發(fā)展,以及個性化成長。參加培訓的教師在前兩個培養(yǎng)周期至少要上4次公開課,然后在導師的指導下,根據自己教學的優(yōu)勢和特點,為自己的教學風格進行定位。

(二)研討式

研討式是進行教師培訓中采用的最主要的方式。參與培訓的教師不再是被“灌輸”知識, 而是參與者自己主動發(fā)起的、自愿的、平等互動的行為。參與研討式的培訓人數不宜過多,一組不要超過30人。研究的問題應具有思考價值、開放性和發(fā)散性,鼓勵參與者從多種角度進行思考,從而發(fā)揮自己的長處,發(fā)展自己的個性。主要的方式有:頭腦風暴、分組討論、案例研究、主題辯論、訪談、觀察以及根據培訓內容設計的各種游戲、活動。在培訓的過程中,通過“在做中學”的方式,使教師主動的融入研討式的培訓中,實現(xiàn)真正的“參與”,并能夠分析自己在教學實踐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對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探究,及時的進行反思和總結,把富有個性化的研究成果轉化為工作能力。

(三)評價方式

長久以來,一直把分數、升學率作為評價教師的主要標準,這極大地影響了教師個人學習的積極性,阻礙了其專業(yè)發(fā)展。因此,必須改革舊的教師評價體系,根據每個教師的不同情況制定靈活多樣的個性化評價標準。新的教師評價體系應該是與教師個性發(fā)展相適應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評價的主體可以有學校、教師、相關專家甚至學生來擔任。評價的方法也是多樣的,例如:觀察、統(tǒng)計、問卷、訪談或運用多種方式進行綜合評估。通過評價,鼓勵教師結合自身的特點,揚長避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促進專業(yè)發(fā)展、提高教學質量。

(四)其他方式

除以上方式外,培訓對象還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其他方式。例如:自我學習法(網絡學習、文獻閱讀、自我教育)、團隊法(拓展訓練、合作研究)等等。

【參考文獻】

[1]李如密,劉玉靜. 個性化教學的內涵及其特征[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9).

[2]張儉民. 新課程視野下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課程體系的重構[J].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1(6).

篇(7)

【關鍵詞】數學思維能力;思維方法;思維品質;初中數學課堂教學

一、數學思維能力的定義及意義

現(xiàn)代教育觀點認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即思維活動的教學。因此,發(fā)展數學思維能力是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數學思維是對數學對象(空間形式、數量關系、結構關系等)的本質屬性和內部規(guī)律的間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維規(guī)律認識數學內容的理性活動。

我國初、高中數學教學大綱都明確指出,思維能力主要是指:會觀察、實驗、比較、猜想、分析、綜合、抽象和概括;會用歸納、演繹和類比進行推理;會合乎邏輯地、準確地闡述自己的思想和觀點;能運用數學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數學關系,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如何結合初中學生數學思維的發(fā)展特點,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養(yǎng)成良好思維品質,這個問題值得每個數學老師思考,并付諸實踐。

二、結合初中學生數學思維發(fā)展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數學思維的發(fā)展呈現(xiàn)年齡特征,初中階段以經驗型抽象邏輯思維為主。從初二開始,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開始由經驗型向理論型轉化,到高二初步形成。初二表現(xiàn)出明顯的“飛躍”、突變和兩極分化,是一個關鍵時期。當然,學生的數學思維發(fā)展并不是“齊步走”,不同個體在發(fā)展速度、水平上都存在差異。這種差異主要通過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獨創(chuàng)性和批判性等數學思維品質表現(xiàn)出來。

初中數學教師要精心設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努力使每節(jié)課形象、生動,并有意創(chuàng)設動人情境,設置誘人懸念,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經常指導學生運用已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釋自己所熟悉的實際問題。對于較難的問題或教學內容,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分解,減緩坡度,分散難點,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樂于思維。同時,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問題,分析問題,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品質;鼓勵學生敢于發(fā)表不同的見解,多贊揚、肯定,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三、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1.熟記基礎知識,培養(yǎng)思維的敏捷性。

數學思維的敏捷性,主要反映了正確前提下的速度問題。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盡量使學生掌握數學概念、原理的本質,提高所掌握的數學知識的抽象程度。因為所掌握的知識越本質、抽象程度越高,其適應的范圍就越廣泛,檢索的速度也就越快。

另一方面可以考慮訓練學生的運算速度。因為運算速度的差異不僅表現(xiàn)為對數學知識理解程度的差異,而且體現(xiàn)出運算習慣及思維概括能力的差異。因此,數學教學中,應當時刻向學生提出速度方面的要求,另外還要使學生掌握速算的要領。例如,每次上課時都可以選擇一些數學習題,讓學生計時演算,并指導學生總結各類習題的解題規(guī)律,掌握解題思路,注重巧思妙解,熟練掌握化歸法、類比法、數形結合法、待定系數法等重要的解題方法,培養(yǎng)學生快速敏捷的思維品質。

其次,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教給學生一定的速算要領和方法。速算要領的掌握和熟記一些數據、公式等,在思維活動中是一個概括的過程,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數學技能,而數學技能的泛化就成為能力。所以筆者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對于常用的數字、數值都要求學生做到“一口清”,如20以內自然數的平方數、10以內自然數的立方數、特殊角的三角函數值、π;對于常用的數學公式,如平方和、平方差、一元二次方程的有關公式、各種面積和體積公式等,都要做到應用自如。

最后就是教師應恰當調控教學節(jié)奏;還可組織快速搶答,培養(yǎng)學生當機立斷、急中生智的能力。

2.由易及難,培養(yǎng)思維的深刻性。

如果學生感覺問題難以得到解決,思維動機就會減弱;只有當學生對問題的領悟有一種似曾相識之感,但又不能立即給出答案時,才能產生心理上的憤悱狀態(tài),才能進入最佳的思維境界之中。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設計階梯疑問或多層次練習,誘導學生的思維由表象向縱深發(fā)展。

3.觸類旁通,培養(yǎng)思維的發(fā)散性。

在數學教學中,也要突出發(fā)散思維的訓練,通過對具體問題的分析聯(lián)想,培養(yǎng)學生思維靈活性、開闊性和獨特性,具體做法是:(1)注意歸納總結,使知識系統(tǒng)化、網絡化,便于提取,由此及彼,縱橫貫通,開拓學生思維。(2)分析問題時,將知識廣泛遷移,對同類知識聯(lián)想融合,對不同類知識上掛下聯(lián)。(3)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問題、自己提出問題的條件和機會,并適當開展“一題多變”、“一題多解”、“一法多用”的教學活動,運用開放型問題進行發(fā)散思維的訓練。

例:已知一個多邊形的每個內角都等于135°,求這個多邊形的邊數。

變式1:已知一個多邊形內角和是1080°,求這個多邊形的邊數。

變式2:已知一個多邊形的邊數是8,求這個多邊形的內角和。以上兩變式的解法都用原例同一關系式(解法略)。

變式3:已知一個正多邊形的外角是45°,求這個正多邊形內角和。

變式4:已知多邊形的內角和與某一個外角的度數總和為1180°,求此多邊形的邊數。

以上變式從不同角度調換例題的題設和結論,解法不盡相同,但是它們都依據了多邊形內角和公式和外角和公式。這樣教學,為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觀察問題,思考問題,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提供了豐富的材料,使學生的知識在更廣闊的領域內進行循環(huán),觀察的靈活性得以培養(yǎng)和提高,在突破學生定向性思維模式上具有一定的意義。

4.環(huán)環(huán)相扣,培養(yǎng)思維的邏輯性。

數學具有嚴謹邏輯性的特點,邏輯推理能力是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數學能力之一。概念是邏輯思維的起點,是判斷和推理的基礎。因而,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不僅要加強基本概念、基礎理論的教學,同時還要注意傳授思維過程。教師講授思路清晰,有條不紊,學生聽課探尋教師的思路,回答問題說出思路,閱讀教材理清編者的意圖。解題時,要求學生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還要加強逆向思維訓練,培養(yǎng)思維的邏輯性。

例如對教材“一次函數”的教學活動可以這樣安排:

①結合生活中的實例“萬物皆變”,讓學生細心觀察,這種一個量隨另一個量的變化而變化的現(xiàn)象大量存在,從而建立一次函數概念;

②利用計算器程序輸入與顯示,學生參與,師生共同歸納出自變量與函數定義;

③畫正比例函數的圖像,從一般的描點法到特殊的兩點法;

④結合圖像研究函數的性質:觀察圖像反映的變化規(guī)律,用文字語言描述變化規(guī)律。

學生在經歷觀察—畫圖—歸納一次函數圖像性質的過程中,不僅感受到一次函數中變量與變量之間的聯(lián)系,體會函數是刻畫世界中變化規(guī)律的重要數學模型,而且通過觀察圖像,提高學生數形結合能力,讓學生在理性思考中發(fā)展思維能力。這種課堂教學結構,既實際聯(lián)系理論,又反映了新舊知識的邏輯關系。從而有助于形成數學知識結構,不僅充滿了主體觀察、嘗試、猜想等活躍的探究活動,還提高了學生思維的探究水平。

5.“發(fā)現(xiàn)”教學,培養(yǎng)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

創(chuàng)新是人在頭腦中獨立創(chuàng)造出新映像的心理過程,創(chuàng)造是探索的結果。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時教師需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fā)揮他們內在的潛能,有目的地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通過觀察和思考,親自去發(fā)現(xiàn)知識和掌握技能,概括和總結規(guī)律,這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

如浙江教育出版社初中數學課本上有這樣的一道應用題:建于1400年前的河北省趙縣的趙州橋,是一座圓弧石拱橋,其設計與工藝是中外橋梁史上的卓越典型。它的跨徑約為37米拱圈的矢高為7.2米。求橋拱圈的半徑?(精確到0.1米)。筆者參考了從雜志上曾閱讀過的方法進行教學,效果比較理想。先是不告知學生跨徑和矢高這兩個數據,而是問學生:假設趙州橋就在你的面前,你怎么求“橋拱圈的半徑”?有學生說:這叫我怎么求???連一個數據也沒有。有的學生則說用米尺去量。可是由于圓心的河底下,不能直接量出半徑,那么筆者提出:“該量出哪些數據呢?”學生根據問題的實際情景,有的說要測量兩個數據,有的說要量3個,有的說要4個。筆者繼續(xù)追問:“為什么要量出這幾個數據”?經過討論,最終學生得出“量出跨徑和矢高”是最合理的方法。最后筆者要求學生按課本例題計算出半徑。

創(chuàng)造良好的思維環(huán)境,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在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用與教師不同的方法解題,也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一個極好的教學手段。

6.錯解診斷,培養(yǎng)思維的批判性。

批判性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可以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檢查和調節(jié)自己的思維活動過程上,也即讓學生剖析自己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習中運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技能和技巧,它們的合理性如何,效果如何,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學習中走過哪些彎路,犯過哪些錯誤,原因何在。

以一道二元一次方程組應用題的錯誤分析為例:一個兩位數的十位數字與個位數字之和是9,而這個兩位數恰好比把它十位與個位數字對調后組成的兩位數大63,求這個兩位數。(設十位上的數字為x,個位上的數字為y)

學生錯解一:xy+63=yx?搖?搖x+y=9

學生自己分析:這種錯誤在于沒有理解數和數位上的數字之間的區(qū)別,不能正確地用數位上的數字來表示數。按照題意這個兩位數可以表示成10x+y,對調后的新兩位數應表示為10y+x。

學生錯解二:x+y=9?搖?搖?搖10x+y=10y+x-63

學生自己分析:這種錯誤在于沒有找到題目中的等量關系。根據題目的意思原數與對調后的新兩位數應該存在這樣的等量關系:原兩位數-新兩位數=63。

此外還有一些錯解,不一一列出。學生通過診斷自己和同學思維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能更深刻更有效地學好該知識,提高辨識思維能力。

7.逆向思考,培養(yǎng)思維的逆向性。

至今仍廣為流傳的砸缸救人的故事中,司馬光的聰明之處就在于運用了逆向思維,在讓人離開水有困難時設法讓水離開人。在數學中,逆向思維解題是指要從某道題的結論出發(fā),一步一步追溯到已知條件,從而進行解題。在數學中,有很多的幾何證明題都是可以用這種辦法解答的。而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分析和解決數學問題時,往往只順著事物的發(fā)展過程去思考問題,注重由因到果的思維習慣,不注重變換思維的方式,缺乏從多方面去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所以在教學中,加強對學生逆向應用公式和逆向思考的訓練,有助于克服思維定勢的消極影響,引導學生去做與習慣性的思維方向完全相反的探索。長時間用逆向思維解題,從已知條件的相反的一面結論入手,一環(huán)一環(huán)地追溯,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逆向思維,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嚴密的邏輯推理;不僅活躍了學生的思維,而且提高了他們研究數學的興趣,真正體現(xiàn)了數學的魅力。

總之,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教育觀和人才觀要求由培養(yǎng)“記憶型”、“知識型”人才轉向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型”、“智力型”人才。初中數學教育工作者必須將傳統(tǒng)的只注重數學知識的傳授轉變?yōu)樵谧⒅財祵W知識傳授的同時優(yōu)化思維品質,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彭秋棠.中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中學理科教學研究,2006.6.

[2]李裕達.數學思維能力及其培養(yǎng)之我見.數學教學論文專輯,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