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課堂教學觀察

課堂教學觀察精品(七篇)

時間:2023-05-31 15:10:5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課堂教學觀察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chuàng)作。

課堂教學觀察

篇(1)

一、對合作學習模式(Cooperative Learning Models)的觀察與思考

參觀Bishop Henddricken High School、 PomFret School等幾所美國中小學時,我發(fā)現(xiàn)他們的課堂教學普遍重視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合作學習模式按異質分組、充分交流、及時反饋、體驗收獲等四個步驟進行,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討論交流非常熱烈,或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每個小組成員都不能逃避發(fā)言,老師在一旁進行觀察、指導和幫助。學生在課堂上非常放松,思維活躍,教師則在這種寬松的教學活動中達成自己的教學目標,老師們每天上六節(jié)課,卻看不出他們的疲態(tài)。

二、對概念獲得與發(fā)展模式(Concept Attainment and Development Model)的觀察與思考

“概念獲得模式”以布魯納等對思維的研究為基礎,重點關注概念的內涵及定義的深層次原因。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關注的是如何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概念,了解概念的含義并了解概念化過程?!案拍畎l(fā)展模式”則注重如何探究概念與概念之間的關系,從而達到新的理解,學生自己搜集、整理資料。布朗大學Dan Bisaccio教授給我們上課時就運用了這一模式。首先讓我們每人畫一只螞蟻,我們畫出千奇百怪的螞蟻,教授面帶微笑但未加評判,而是讓我們親自到野外去觀察螞蟻,再自行修改,他告訴我們只有真正了解才能畫得像、畫得準。他又讓我們自主設計一個問題到校園去訪問同學,我們組當時就設計了“一棵樹上的樹葉為什么五顏六色?”同學們給出的答案也五花八門。一堂課下來,我們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綜合分析能力都得到了培養(yǎng)和提高。

三、對拋錨式教學模式(Anchored Instruction Model)的觀察與思考

“拋錨式教學模式”又稱“實例式教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確定真實事件或問題被形象地比喻為“拋錨”,事件或問題被確定了也就意味著整個教學內容和教學進程的確定?!皰佸^式教學”由這樣幾個環(huán)節(jié)組成:創(chuàng)設情境——確定問題——自主學習——協(xié)作學習——討論交流——效果評價。參觀Bishop Henddrichen高中時,我們觀摩了一堂物理實驗課。老師將學生制作的袋載雞蛋的實物模型由教學樓頂往下拋,看誰的雞蛋不破。老師將造型各異的學生作品一件一件往下拋,學生在樓下觀察實驗結果,現(xiàn)場氣氛非?;钴S,在快樂的體驗中他們學習了重力、阻力、彈力等物理知識。

四、對薩奇曼探究模式(Suchman inquiry model)的觀察與思考

“薩奇曼探究模式”由薩奇曼提出,他認為科學家用來解決問題、探索未知的理智策略可以傳授給學生,學生通過探究的方法去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參觀Highlander Charter School時聽了一節(jié)科學課,老師把科學和工程學聯(lián)系在一起,應用觀察法和實驗法,讓學生動手用兩張紙折疊一個塔,要求支起灌滿水的礦泉水瓶。學生們忙得不亦樂乎,結果有一半學生成功,一半學生失敗。實驗的同時,老師讓學生每人用一張紙條作記錄、寫分析,最后編寫海報貼在教室墻壁上。

五、對角色表演模式(Role Play Model)的觀察與思考

篇(2)

對此我淺談自己的看法。

一、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高度重視教材安排的“觀察與思考”

生物新課程標準的設計是面向全體學生,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需要。所以教師應該認識到,教育不應該僅僅是訓練和灌輸?shù)墓ぞ?,它應該是發(fā)展認知的手段。素質教育的實施,將徹底改變以往的封閉式的教學,教材內容的安排不再是生物學知識的簡單的文字結論性敘述。在初中生物教材中安排了49個“觀察與思考”資料及后面的討論題,這就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通過資料,學生與學生間、學生與教師間平等討論后得出相應的生物學知識,從而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學生的一切活動都應圍繞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科學素養(yǎng)教育,對學生在生物科學知識和技能、能力以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培養(yǎng)。

觀察是有目的的應用各種感官了解周圍環(huán)境的知覺過程,是獲得感性知識的主要途徑,達爾文曾說過;“我既沒有突出的理解能力,也沒有過人的機智,只有在觀察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并對其精細觀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別人之上”。因此觀察是學習生物的最基本的環(huán)節(jié)和學生應具有的生物學能力。在課堂教學中不能讓學生隨便看一下,然后教師提出相關的生物學知識,并講解后面的思考與討論題,而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參與觀察,并自己得出結論人而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二、教師要精心設計觀察的程序,教給學生科學的觀察方法

不論是觀察切片、標本、實物模型還是生物界的某一發(fā)展變化過程都應該遵循由表及里,由整體到局部的觀察方法。例如:在“種子的結構”教學中,我設計的觀察程序是:先觀察菜豆種子的外形,然后剝去種皮觀察兩片子葉,再用放大鏡觀察胚的結構。最后全面認識各部分的結構特征。又如:

在“生物進化的原因”一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將曼徹斯特地區(qū)不同體色的樺尺蠖的數(shù)量變化的文字敘述,制作成多媒體動態(tài)課件圖片,先展示曼徹斯特地區(qū)的環(huán)境的變化,后展示樺尺蠖群體體色的變化,再展示不同體色的樺尺蠖的數(shù)量的變化,最后進行群體變化過程的展示及科學實驗的過程。使學生由表及里,由整體到局部的有序地進行觀察。

三、教師根據(jù)觀察的材料,有針對性的設計一些有層次的思考題

思考是認識過程的高級形式,是人類通過思維來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而觀察是思考的基礎。學生掌握知識是思維的發(fā)展過程,是從具體到抽象,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因此只有把觀察和思考相結合才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收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例如:在“葉的結構”教學時,我設計的思考題是:葉的表皮上有哪幾種細胞?這些細胞有何特點和功能?氣孔是怎樣形成的?有何功能?又如:在“生物進化的原因”教學中我設計了如下問題:1850年和1950年兩次觀察曼徹斯特地區(qū)時環(huán)境有何變化?樺尺蠖群體體色有何變化?黑色樺尺蠖的出現(xiàn)是在環(huán)境變化之前還是在環(huán)境變化之后?黑色樺尺蠖的出現(xiàn)有何意義?不同體色的樺尺蠖的數(shù)量變化主要受什么影響?試解釋樺尺蠖體色變化的原因?從中得到什么啟示?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觀察多媒體視頻資料后,分組討論,采取搶答的形式或提問的形式讓各小組學生回答。然后教師對學生的各種解答做出積極地評價。引導學生初步形成“生物進化的原因”是環(huán)境對生物的選擇作用和生物的遺傳、變異作用。。

四、學生在思考討論問題出現(xiàn)困難時,教師要做好學生思路的疏通引導

篇(3)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課改;有效

新課程對傳統(tǒng)教學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我們必須用新的教育理念審視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學習是一種個性化行為。作為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環(huán)境中創(chuàng)設一個有利于張揚學生個性的“場所”,讓學生的個性在寬松、自然、愉悅的氛圍中得到釋放,展現(xiàn)生命的活力。然而長期以來,我們的課堂忽視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過多地強調知識的記憶、模仿,壓抑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最終使教學變得機械、沉悶、缺乏童心和靈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對新課改的挑戰(zhàn),如何讓我們的數(shù)學課堂真正活起來呢?筆者以為:

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提高教學內容的有效性。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指揮棒,它在數(shù)學教學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它限定著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對保證課堂教學有效進行至關重要。[1]新課程標準要求“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目標的有機結合。知識與技能是學生認識數(shù)學世界的載體,是學生搭建數(shù)學知識結構的必然階段。過程與方法是到達彼岸的橋梁,是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提高認識、豐富數(shù)學學習經歷的重要途徑。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是一種升華,是構建并完善素質、人格和世界觀的重要保證。數(shù)學教學的每堂課都應該努力實現(xiàn)“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

教學目標在關注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還要關注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知識和成功的體驗,最大限度地滿足每一個學生學習的需要。教師要合理制定教學目標,要兼顧目標的各個組成部分,既要關注知識和技能目標,又要關注學習過程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還應有所側重,根據(jù)教材特點科學分配三個維度的比重。目標設置既要符合“課程目標”中“總目標”的要求,又要體現(xiàn)現(xiàn)階段、本章節(jié)的具體目標定位,避免廣度和深度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在強調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同時,不能忽視知識教學,應切實保證知識教學的有效性。

第二,注意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努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程標準更多地強調學生用數(shù)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shù)學問題,主動地運用數(shù)學知識分析生活現(xiàn)象,自主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2]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數(shù)學問題,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fā),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xiàn)給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數(shù)學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因此,要通過學生所了解、熟悉的社會實際問題(如環(huán)境問題、治理垃圾問題、旅游問題等等),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探究知識的情境,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shù)學知識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心理學家認為,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興趣的功效之一就是能對正在進行的活動起到推動作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覺性是構成學習動機的重要成份,無疑,數(shù)學課堂教學應積極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需要和興趣。

第三,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優(yōu)化課堂結構。

學生學習初中數(shù)學是學生生活常識的系統(tǒng)化,離不開學生現(xiàn)實的生活經驗。課堂上的數(shù)學學習是他們生活中有關現(xiàn)象經驗的總結與升華。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根據(jù)學生,教學內容,教學環(huán)境的具體情況,營造一種現(xiàn)實而吸引力的學習背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機,打通課本世界、生活世界、網絡世界之間的界限,尋找最佳“組合點”。如創(chuàng)設動畫情境,學生對于形象的動畫卡片、投影、實物或生動的語言描述非常感興趣,他們的思維也就容易被啟迪、開發(fā)、激活。對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產生可持續(xù)的動機,這種直觀是一種催化劑,給學生的學習活動帶來一定的生活色彩。不僅對創(chuàng)設情境產生表象,更重要的是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策略意識的培養(yǎng),必將促使學生積極思維;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他們的周圍。

設計課堂層次時,必須注意緊扣教學目的與要求,重視認知過程的完整性,從大多數(shù)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兼顧學習有困難和學有余力的學生,遵循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和年齡特征,按照由低到高,由淺入深的原則。在教學過程中,把獲得某種知識所需時間和認知發(fā)展水平大體相當?shù)膶W生進行歸類分層,并確定與各層次學生的實際可能性相協(xié)調的分層遞進教學目標,實施分層遞進教學。對基礎差的學生,激發(fā)他們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及時給予鼓勵的評價,指導他們改進學習方法,使他們經過努力,能夠達到大綱中規(guī)定的基本要求。在教學中采取“低起點,多層次”的教學方法,即適當放低教學起點,適當增加教學層次,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真正把分層教學,因材施教,落到實處,整個課堂教學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設計課堂教學層次還要注意課堂容量大小,當課堂容量較大時,要保證講清重點,突破難點,其他的可以指明思路,指導學生自學完成。當課堂容量不大時,可安排學生分析討論,講一些深化練習,進行比較提高。這樣,課堂結構緊湊,時間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實現(xiàn)課堂教學目標。

第四,加強教學,因材施教,讓數(shù)學回歸生活。

因材施教、鼓勵輔導啟發(fā)引導,加深理解初中階段的學生,數(shù)學水平和能力是有差異的,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思維能力、基礎知識和智力水平,確定教學進度,設計教學梯度。[3]在教學過程中,因材施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法、布置難度各異的作業(yè)和練習,讓每位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體驗成功帶來的樂趣。特別是對學困生,教師要多關心、多鼓勵、多輔導,讓學生學有所得,從而增強他們學數(shù)學的信心。其次,在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啟發(fā)引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講授勾股定理應用題時,提出問題:在三角形ABC中,a=3,b=4,求c=?有的同學回答c=5,有的同學指出沒有直角三角形這個條件,c≠5;我接著說如果給它加上直角三角形這個條件呢?大多數(shù)同學回答c=5,少數(shù)同學反對;我接著說如果這個直角三角形沒有注明C是直角呢?同學們立即明白:這個問題應該分兩種情況作答,如果LC是直角,則c=5,如果B為直角,則C=?;然后,我進一步引導同學思考:為什么A不能為直角呢?同學們經過一番討論后得出答案:因為A的對邊是a,不可能是最長邊,所以A不能為直角。通過這樣啟發(fā)引導,可以加深理解,牢固掌握所學過的知識。

然而,現(xiàn)代社會里,“數(shù)學不僅能夠幫助我們在經營中獲利,而且,它能給予我們能包括直觀思維、邏輯推理、精確計算,以及結論的明確無誤”。例如一個人要成立一家新公司,由于業(yè)務關系,急需一輛汽車,但又因資金問題無力購買,決定暫租一輛汽車使用。現(xiàn)有兩家出租車公司供選擇,兩家出租車公司條件不同,租哪家的更合算?一家的出租條件是“每月付給司機1000元工資,另外每百公里付10元汽油費”;另一家公司只按行程算賬,出租條件是“每百公里付140元的費用”。這就要求新公司老板根據(jù)自身業(yè)務用車情況(里程)運用數(shù)學的知識去選擇有利于自己的出租車公司。足以說明數(shù)學并不是遠離生活的抽象理論,而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知識──讓數(shù)學回歸生活,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第五,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課堂習慣,在討論交流的氛圍中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隨時了解學生對所講內容的掌握情況。如在講完一個概念后,讓學生復述;講完一個例題后,將解答擦掉,請中等水平學生上臺板演。有時,對于基礎差的學生,可以對他們多提問,讓他們有較多的鍛煉機會,同時,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及時進行鼓勵、培養(yǎng)。在數(shù)學課堂上,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生就會以主動的態(tài)度和自己的方式去探究知識,會以主人的身份與教師一起切磋、探究其中的問題,即在師生、生生之間的一種民主、有序的交流。在課前,教師應先設計對哪些應作必要的啟發(fā)指導,哪些應由學生自由充分地討論。在教學中的重難點處,由于每個學生都以自己的方式建構對事物的理解,不同的學生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若能組織學生集體作分組討論則有利于發(fā)揮每個人的長處,學生之間相互啟發(fā),相互討論、學習,思維由集中而發(fā)散,又由發(fā)散而集中,個人的思維在集體的智慧中得到發(fā)展,這樣,同學之間相互彌補、借鑒和啟發(fā)形成交互的思維網絡,對問題的解決有很大的幫助。

而讓每個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動手、動腦更是發(fā)展其創(chuàng)造力的有效方法,教師應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學生間的交流活動,對學生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不輕易表態(tài)或下結論;對學生中出現(xiàn)的錯誤不壓抑而是在群體交流與討論中讓學生自我發(fā)現(xiàn);對于小組討論的結果及思維過程應鼓勵學生及時展現(xiàn),不要怕出錯,要敢于面對問題、挫折和失敗,關鍵是通過交流和討論發(fā)言后知道自己思維過程中的不足之處以及自己在理解、認識問題中的缺陷。同時讓每個學生親歷過程,探索新知識的經歷和獲得新知識的體驗。這種良好的課堂習慣對學生而言意味著心態(tài)的開放、主體地位的凸現(xiàn)、個性的張顯、創(chuàng)造性的解放。

最后,切實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反饋能力。

1、注重培養(yǎng)教師的教學反饋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優(yōu)秀的教師善于捕捉反饋信息,他們不僅僅通過提問、板演、練習來獲取反饋信息,還能夠察言觀色,即從表情上、語言中、活動中等多方面,以敏銳的觀察力洞悉學生的個性和心理狀態(tài)。根據(jù)學生的一些細微的外部表現(xiàn)準確推斷他們的內心世界。

2、注重拓展教師的知識面。作為數(shù)學教師,應當具備完整系統(tǒng)的學科專業(yè)知識。教師應當明確知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具備哪些上位知識,教學內容跟哪些下位知識有關聯(lián),學生在學習時可能產生哪些問題等。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從容應對學生的反饋信息。因此,數(shù)學教師不僅應具備豐厚、系統(tǒng)、純熟、全面的專業(yè)知識,即扎實的基本知識,而且還應積極探索、研究相鄰學科知識。

總之,在新的課程標準下, 教學活動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高度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改變原來教師為主體的狀況。我們初中數(shù)學教學要改變教學方法與策略,優(yōu)化教學理念,通過教學方式的改善,提高課堂效率,在有效的課堂時間內順利完成教學目標,同時盡可能地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新知識,迅速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 楊吉武,王玉芳. 初中數(shù)學有效課堂教學探索[J]. 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 2009,(09) .

篇(4)

【關鍵詞】課堂觀察;課堂觀察表;課堂教學質量

教師需要有針對性和目的性的去記錄和觀察課堂,那么課堂觀察后對自我課堂的思考應該會更深刻些。為了讓課堂觀察更為便捷把課堂教學氛圍三個方面六個要素:教師教學方面,含教學目標、教學指導方式和教學過程;學生學習方面,如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課堂教學效果方面,含學習成功率和課堂思維深度。于是筆者便萌生了制作適合聽課教師自己使用的課堂觀察表的想法。

有位教師上課總是拖堂,常常引得學生不得不用“人有三急”來提醒他趕快下課。作為老師平時需要計劃時間內完成備課的教學任務,避免在教學中出現(xiàn)拖堂現(xiàn)象,引起學生的反感,嚴格做好課堂時間的把握。拖堂可能是課堂教學設計時間安排不夠合理,教師的授課語速太慢,如果是語速慢的話相信這位老師早晚會自知,但課堂教學設計的問題筆者便建議這位老師拿著以下表格去學習其他老師的課堂:

Notes in the class Thinking after the class

Teaching program The time spent Teaching effectiveness How do you think about the utilization of the time

Revision

Presentation

Drill

Practice

Consolidation

觀察和思考了別人的課堂時間使用情況,再反思自己的課堂時間安排,多觀察幾次,多反思幾次,想必這位老師應該能找到合理安排課堂時間的良方。

有位老師總是抱怨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老是開小差,提問也沒幾個人回答。筆者認為這位老師應該先給自己提個問:為什么學生會這樣?我覺得無非是課堂不夠吸引學生,課堂設計學生不感興趣,所以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意識比較弱。筆者建議這位老師可以帶著學習優(yōu)秀課堂設計和控制的目的去觀察其他老師的課堂。

Notes in the class Thinking after the class

教師方面

(課堂引導) 學生方面

(學生反應)

教師的課堂語言(語言風格、語速等) 思考:什么樣風格的課堂語言、什么樣的聲音更容易吸引學生?除風趣幽默、抑揚頓挫之外還有什么?

課堂節(jié)奏 思考:在怎樣的節(jié)奏下可以讓學生能長時的樂此不疲的一直參與著課堂?快慢有度,動靜結合?如何做到?

課堂游戲1 思考:這個游戲學生參與率高不高,參與的積極性高不高?此游戲能否實現(xiàn)教師的教學意圖?

課堂游戲2 思考:這個游戲學生參與率高不高,參與的積極性高不高?此游戲能否實現(xiàn)教師的教學意圖?

……

省略號里可以填進更多老師各自所認為的影響學生課堂參與度的任何因素,從而更有針對性的去觀察和學習。筆者在此只是舉例而已。

針對課堂中出現(xiàn)的效率低下問題,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反思,努力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提高課堂觀察在教學中的應用效率,具體的措施有:

(1)加強自身的學習,不但要學習理論知識和教學方法,更重要的是更新教學理念,跟上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此外要了解學生的心理和生理變化規(guī)律,做好教學內容的有的放矢。

(2)根據(jù)課堂觀察做好備課任務,強調教學的重點,側重于教學難點的講解,首先教師要合理設置教學環(huán)節(jié),并根據(jù)設置科學地分配時間,保證教學目標能夠完成,其次要注意講課方式和板書設計,確保學生能夠充分理解課堂教授的知識,合理地使用多媒體技術,并根據(jù)學生的接受狀態(tài),調整教學任務。

(3)教師自我課堂觀察,隨時觀察優(yōu)等生的學習狀況,相應地增加課堂難度,培養(yǎng)學生的跨越性思維,保持其上課的積極度,同時通過課外知識的延伸,增強其理解能力,幫助其將獲取的知識轉換為能力。對于學習成績的較差的學生,要徹底的根除其學習的懶惰性,當發(fā)現(xiàn)學生在課堂上走神、注意力不集中時,要增加提問的頻率,讓學生思維回到課堂之上。

總之,課堂觀察方法能極大提高教學的質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觀察作為課堂教學的一部分,有助于構建高效的教學秩序,因此,每個教師應當合理的使用課堂觀察技術,不斷地修正教學中出現(xiàn)的偏差,切實提高教學中課堂觀察技術的應用效果。

參考文獻:

篇(5)

一、觀察的緣由

課堂是學校培養(yǎng)人才的主渠道、學生學習的主場所,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連結點,是人才成長的起跑線和社會發(fā)展的奠基石。大學課堂教與學狀況的好壞直接影響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A大學于2011-2012學年上學期舉行了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賽。

二、觀察設計

本次教學觀察的對象是A大學40名青年教師的賽課視頻,40位青年教師都是35歲以下各學院選的優(yōu)秀教師。觀察形式是13名同事使用同一份觀察量表同時對40名青年教師的賽課錄像進行觀察。觀察的內容主要有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數(shù)據(jù)結果及分析

1、在38種教學行為中,40位參賽教師中用得最多的是以下十種。

2學生的認知層次情況

教師們在課堂上開展得最多、歷時最長的教學活動是講述,在30分鐘的課堂中平均使用7次,歷時平均達到900秒(即15分鐘),占據(jù)了課堂的一半時間。而學生練習和實踐的頻率平均只有2次,歷時只有111秒,只是理論講授時間的1/9。由此,可以看出,整個課堂還是以教師為主導,教學模式還是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表2的數(shù)據(jù)也說明老師們的教學目標設計大部分處于低層次階段,即知識和理解上。重點是要求學生能夠理解所講授的理論知識,而很少涉及到分析、評價和創(chuàng)造等高階的能力目標設計。

3、學生的參與度平均是:1.67,即為中等。學生的參與度,一共有1分、2分和3分,即低中高三個等級。而平均參數(shù)只是1.67,說明學生的參與度處于中等。

四、大學課堂教學的應然狀態(tài)以及A大學青年教師教學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

(一)大學課堂教學的應然狀態(tài)

1、大學教師、學生和教學內容的特點

大學教師不僅是既成知識的傳遞者和傳播者,更是未知知識的研究者與創(chuàng)造者。我國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早有“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的明見??梢?,積極從事科學研究,創(chuàng)新知識是大學教師的重要使命。

2、大學課堂教學的應然狀態(tài)

大學課堂教學的理想狀態(tài)應該是(1)教學理念:建構主義理念。(2)價值取向:知行合一。(3)教學組織形式:自主、合作和探究。(4)教學內容:超越文本、有所創(chuàng)新。(5)教學設計:靈活、彈性、遞歸。(6)師生關系:雙主體、互動對話關系。(7)教學效果:高階化發(fā)展。

(二)A大學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現(xiàn)狀

根據(jù)觀察,我們發(fā)現(xiàn)A大學青年教師的教學理念還是較傳統(tǒng),絕大部分課堂都是師講生聽的傳統(tǒng)課堂。以教師和授課內容為中心。注重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實踐能力、反思能力和質疑習慣的培養(yǎng)。教學目標的設計大部分還處于低階能力的要求。

(三)A大學青年教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教學理念傳統(tǒng)。很多老師在課堂上總是津津樂道地向全體學生“傳道、授業(yè)、解惑”,一味地把既成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而很少鼓勵學生去反思、質疑或批判一些現(xiàn)有的觀點或去探索未知的知識。

篇(6)

一、加強對觀察的目的性和重要性的認識

觀察作為一種物理學習能力,對于物理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觀察也是一種重要的研究手段。物理學發(fā)展史上,不乏由于細心觀察與思考而導致重大發(fā)現(xiàn)的例子。伽利略由于觀察研究吊燈擺動而發(fā)現(xiàn)了單擺振動的規(guī)律,奧斯特因細心觀察而發(fā)現(xiàn)了電流的磁效應……作為物理教師,要重視對物理學發(fā)展史上成功觀察事例的介紹,同時要經常結合教學內容,說明認真細致的觀察在知識學習及科學發(fā)明和發(fā)現(xiàn)中的作用,教育學生要做觀察的有心人,激勵他們觀察的主動性。

二、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的手段和方方法

(一)培養(yǎng)學生觀察的選擇性

觀察的選擇性就是能在觀察中明確觀察的目標,能從自然現(xiàn)象中和實驗所發(fā)生的現(xiàn)象中抓住最主要的方面,如在演示慣性現(xiàn)象時,應讓學生重點觀察作用力與速度變化的關系,而排除作用力與速度的關系。

(二)培養(yǎng)學生觀察的敏銳性

就是在教學中培養(yǎng)能在觀察中迅速獲得觀察對象的有關信息,從平時不大引人注目的現(xiàn)象中發(fā)現(xiàn)新的線索,善于發(fā)現(xiàn)容易忽略或不易發(fā)現(xiàn)的東西,科學家、發(fā)明家的可貴之處就在于此。

(三)培養(yǎng)學生觀察的準確性

就是培養(yǎng)學生在觀察中,能正確獲得觀察對象的有關信息和精確的結果。因為物學作為一門定量學科,在量的方面要求準確。

(四)培養(yǎng)學生觀察的深刻性

就是在觀察中,讓學生不要停留在物理的表面現(xiàn)象上,要深刻到現(xiàn)象的本質。如觀察用手推一物體使它運動,手離開不久,物體就會停下來,表面上看,好象"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但通過深入思考,最后會發(fā)現(xiàn)物體之所以停下來,是由于物體受到摩擦阻力的結果。(五)在物理教學中要教給學生系統(tǒng)的觀察方法,主要有這幾方面:

1.對物理現(xiàn)象與物體外部形態(tài)關系的觀察;2.對物理現(xiàn)象與物體內部結構關系的觀察;3.對物理現(xiàn)象與物體動態(tài)關系的觀察,觀察事物的特征和運動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

在物理教學中,有兩種常用的觀察法應使學生掌握。一是系統(tǒng)觀察法。它包括順序觀察法、分步觀察法和角度觀察法。如對部分電路歐姆定律實驗的觀察就是這樣。第一步,先定性觀察電阻變化或電壓變化都能引起的電流變化;第二步,固定電阻,定量觀察電壓變化對電流的影響;第三步,固定電壓,定量觀察電阻變化對電流的影響。二是對比觀察法。包括異部對比、異物對比、前后對比及分類對比等。這是判斷哪一種因素對現(xiàn)象或過程起支配作用的有效方法。如為判明引起電磁感應現(xiàn)象的因素是否為原磁場的變化,就要用磁場雖強但無變化的情形與原磁場雖弱但有變化的情形對比,從而判明哪一種因素在電磁感應現(xiàn)象中起決定作用。另外,歸納觀察法、驗證觀察法和綜合觀察法也是常用的觀察方法。

三、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教師的指導是一個重要因素。恰當而適時的指導,將會對學生的觀察起到積極的引導點撥作用。教師在指導學生觀察時,還要注意引導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物理學發(fā)展史上因觀察不細致或觀察未與思維結合而導致與重大科學發(fā)現(xiàn)失之交臂的事例不勝枚舉。教師可用這些事例,結合觀察練習,對學生進行觀察品質的教育。

四、創(chuàng)造條件和環(huán)境,對學生進行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

(一)實物觀察和訓練

自然界中的客體和現(xiàn)象,實驗室中和各種儀器、模型、標本等都可以作為實物觀察訓練中觀察對象,它鮮明、生動、真實,容易被感知。實物觀察更能提高學生的觀察興趣。例如引導學生觀察熱機的"四沖程"工作過程,有利于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二)實驗儀器、儀表的觀察訓練

對于實驗儀器,儀表主要從以下幾方面指導學生進行觀察:一是觀察儀器,儀表的標志,明確該儀器,儀表的名稱和用途;二是觀察儀器 儀表的度量單位,刻度的最小值,測量范圍;三是觀察儀器,儀表的零刻度線位置,并注意使用前調零或正確的記錄誤差,以便讀取數(shù)據(jù)時給以修正(例如在使用"萬用電表"時,就要特別注意它的零刻度線位置和使用前的調零);四是觀察儀器的構造,了解其工作原理(象中學中要求的游標卡尺和螺旋測微器的讀數(shù),就是一個典型要求細致觀察的例子)。

(三)物理圖象、圖表的觀察訓練

1.對于物理常數(shù)、圖表,可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一是注意圖表名稱,物理量單位;二是數(shù)據(jù)的最大值、最小值、數(shù)值和數(shù)量;三是比較圖表,得出結論。

2.對于物理圖象的觀察,教師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引導學生進行觀察:一是圖象坐標軸分別表示什么物理量及它們的單位分別是什么;二是根據(jù)圖象得出兩個量的關系;三是圖線上各點的意義;四是斜率的意義;五是圖象與軸圍成面積的意義;六是截距的物理意義。

3.對于物理課本中示意圖的觀察,教師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圖中裝置的構造;二是各部分的功能作用;三是整個裝置的基本原理。

(四)實驗觀察的培養(yǎng)

一要讓學生明確實驗觀察目的;二要讓學生觀察實驗的裝置;三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實驗現(xiàn)象的發(fā)生變化過程;四要正確觀測實驗數(shù)據(jù);五要觀測與操作協(xié)調,手腦并用;六是要作詳細的觀察記錄;七是從觀測數(shù)據(jù)記錄表總結出規(guī)律并得出結論。

(五)對生活中物理現(xiàn)象的觀察培養(yǎng)

在物理學中,可結合課堂教學的內容,有意識地布置學生觀察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觀察能力。如結合慣性教學,讓學生觀察體會車輪的運動、突然開車和剎車時的傾倒情況;結合摩察教學,讓學生觀察鞋底、輪胎的花紋等等。

(六)布置觀察作業(yè)

例如下面一些題目,讓學生進行觀察和訓練。

1.幾乎每個人都有手表,如果要回答以下的問題,可能要有意總識的觀察一下:每天24小時中,時針和分針有多少次重合?(22次)

篇(7)

/

關鍵詞:觀察能力;深刻性;思考;聯(lián)想;歸納

文章編號:1005?6629(2014)4?0021?03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觀察的深刻性是衡量觀察能力強弱的重要標志之一。俗語“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說的就是觀察深刻性的問題?!翱礋狒[”的通常總是被光怪陸離的表象所吸引,而“看門道”的卻能透過這些表象挖掘出隱含于其中的規(guī)律或本質來。在化學教學中,“看熱鬧”與“看門道”的同時出現(xiàn)并不鮮見。例如將一瓶集滿氯氣的集氣瓶讓學生進行觀察,就會得到兩種不同的回答:

(1)氯氣是一種黃綠色的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2)氯氣是一種黃綠色的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

明顯地可以看出上述兩者觀察的深刻性是有差異的,第二種回答說明該同學在觀察時不僅用感官在觀察,而且思維也介入了其中:集氣瓶裝有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要倒放,以防止氣體逸出,但裝有氯氣的集氣瓶正放在桌上,說明氯氣的密度比空氣大。可見思考是觀察的“第三只眼睛”,思考將觀察引向了深入,觀察也因思考而變得深刻。本文擬就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增強學生觀察中思考的意識,以及如何入手對觀察時獲得的信息進行思考等方面作一些的探討。

1 學生在觀察中思考的三個基本條件

1.1 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

在師生關系、生生關系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孩子們總是熱情高漲,暢所欲言,不會害怕因問題回答錯誤而受批評,也不會害怕因為思維的天馬行空而受到同學的譏笑。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觀察各種現(xiàn)象,也才會是客觀真實的。曾經聽過一節(jié)課,在課堂上老師布置了一個小實驗:用兩節(jié)干電池、兩根銅導線電解飽和食鹽水。應該說創(chuàng)意不錯。但當問及觀察到了什么現(xiàn)象時,好多學生都說陰、陽極都產生了大量氣泡。明顯看出學生的回答是在揣摩老師的意思,在他們心里,電解氯化鈉飽和溶液理應兩極都會產生氣體,所以寧可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而違心地說出了這樣的現(xiàn)象。其實此時Cl-根本不放電,在陽極上,是Cu失去電子變成了Cu2+,所以我們看到的現(xiàn)象應該是陽極溶液變成藍綠色。人本主義學家羅杰斯認為:創(chuàng)造性個體沒有心理防御,從而能夠充分體驗環(huán)境[1]。在師生關系硬冷、缺乏民主氛圍的課堂中,孩子的觀察思考回答等一系列學習活動都可能發(fā)生畸變。

1.2 追本溯源的探究意識

對各種現(xiàn)象熟視無睹,沒有由表及里、追本溯源的意識,是觀察能力膚淺的內在原因。因此,在課堂上不斷強化學生根據(jù)現(xiàn)象探究本質的意識,形成較為強烈的“觀察-思考聯(lián)接”是將學生觀察能力引向深入的重要條件。比如根據(jù)鐵絲在純氧中燃燒,火星四射,沒有產生火焰,引導學生探究鐵的沸點高還是低;用手可以將鎂帶折斷,引導學生推究鎂有什么物理性質等等。只要是能引起學生思考的哪怕是很細微的現(xiàn)象,都可以提取出來,激發(fā)學生探究現(xiàn)象背后折射出來的物質的性質,如此學生的探究意識必然會得到加強。

1.3 觀察的目的和計劃意識

觀察的目的和計劃意識,是提升觀察深刻性的基石。觀察目的性強的學生,在觀察前對將要觀察的對象,總習慣性地作一些必要的推測,比如觀察金屬鈉與水反應的實驗,首先作如下推測:(1)可能與鐵一樣,沉在水底,沒有任何現(xiàn)象;(2)因為比較活潑,可能直接與水反應,從而在表面產生一些氣泡等,然后有目的地觀察自己預測的這些現(xiàn)象能否出現(xiàn),并對各種可能及時地做出分析。這樣觀察就不可能將注意力彌散在一些無關的事物上。另外,對將要獲得哪方面信息、怎樣才能獲得這些信息做一些必要的計劃,是對觀察對象獲得全面認識的基礎,惟其如此,也才能對現(xiàn)象的本質做出更為科學的解釋。

2 在觀察中思考的常用方式

2.1 在觀察中聯(lián)想

善于聯(lián)想的人總能將曾經觀察到的與當前觀察到的相似或相反的現(xiàn)象聯(lián)系起來,使得當前的觀察變得豐富、厚重,并從中得到啟示,從而加強對事物性質的理解。本文開頭講述的有同學回答出氯氣的密度比空氣大,其實也可以是一種聯(lián)想的結果:由裝有氯氣的集氣瓶聯(lián)想到裝有氫氣的集氣瓶,發(fā)現(xiàn)兩者的不同,從而得出了比其他回答更為深刻的結論。課堂上注意暗示學生進行相似的、相反的、接近的或因果的聯(lián)想,是將學生的觀察引向深入的重要途徑。比如,觀察到溶液顏色變紅,指導學生進行相似或因果的聯(lián)想:酚酞滴入堿性溶液中、Fe3+滴入KSCN溶液中、SO2與品紅混合物受熱分解等;進行相反聯(lián)想:氨水酚酞混合物加熱、氫氧化鎂酚酞熱溶液冷卻、品紅通入SO2或氯水等漂白性的溶液、F-離子滴入[Fe(SCN)6]3-溶液中等;進行接近聯(lián)想:酚酞滴入過氧化鈉中、石蕊試液滴入氯水中先變紅后褪色等等。這樣不僅使學生觀察問題更深刻,而且化學的學習會變得非常靈活,對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提取知識帶來很大的幫助[2]。

2.2 在觀察中分析

現(xiàn)象的背后,一定有其動因,在觀察到某個問題后,將其可能的誘發(fā)因素加以整理、剖析、考量,最終確定產生的原因,這里就包含了一個分析的過程。分析的意義在于細致地尋找能夠解決問題的主線,并以此解決問題[3]。例如:SO2是極易溶解于水的氣體,20℃時1L水中能溶解40L氣體。按說充滿SO2的試管倒立在水槽中時,水面應立即上升并充滿整個試管。但在實際操作中會發(fā)現(xiàn),試管中的水面常常只上升一個很小的高度,就不會再上升了。這時指導學生進行分析:液面不上升可能有哪些原因?如果SO2確實已經充滿了試管,為什么液面還不能上升?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在這種層層深入的分析下,學生容易得出由于試管中與SO2接觸的水很少,于是局部達到了飽和狀態(tài),試管中其余的氣體不能再繼續(xù)溶解,液面也就無法上升的結論,并由此得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是:輕輕晃動試管,使得上層SO2飽和溶液與下面的水進行混合,這樣SO2就可以繼續(xù)溶解了,水面也會隨之上升,直至充滿整個試管。

2.3 在觀察中變換

蘇子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觀察同一個對象,如果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會看到不同的面貌,如此對該對象的認識也會更為全面、更為深刻。比如對于面心立方晶胞的模型,可以引導學生從正面觀察、從側棱方向觀察、從體對角線方向觀察、從面對角線方向觀察等等,每一個角度都會有一個不同的景象,也都會有一個不同的規(guī)律,每多一個角度,學生對該晶胞的理解就深一層。當然多次變換角度觀察,也不僅只適用于晶體模型這樣的實物,對化學用語等抽象的化學符號也可以進行。比如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2Na2O2+2CO2=2Na2CO3+O2,用差量法計算,可以從氣體物質的量差角度觀察,可以從質量差的角度觀察,也可以從氣體的體積差的角度分析等。當然在觀察中對同一觀察對象不斷變換角度進行觀察,不僅能增強觀察的深刻性,對提升學生觀察的靈活性和全面性也有一定的作用。

2.4 在觀察中歸納

哲學家黑格爾認為,培養(yǎng)觀察力的最好方法是教他們在萬物中尋求事物的“異中之同,或同中之異”,異中求同、同中求異說的就是歸納推理的過程。對于紛繁蕪雜的各種表象,僅通過觀察,只會給人茫然繁亂的感覺。此時如果發(fā)現(xiàn)了其中蘊含的些許的規(guī)律,總能給人豁然開朗之感。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系列可以進行求同、求異、剩余或共變等可以歸納的現(xiàn)象,從而增強學生根據(jù)現(xiàn)象,總結規(guī)律的能力。比如:用NaCl溶液、NaOH溶液、NaNO3溶液、NaHCO3溶液進行焰色反應。啟發(fā)學生歸納:這幾種不同的溶液,焰色反應都呈黃色,那這幾種不同溶液中的共同因素是什么呢?――水、鈉元素,眾所周知,水在灼燒時是不可能產生黃色火焰的,因此鈉元素的焰色反應為黃色,這就是求同思維。當然實際課堂教學中的求同求異觀察訓練設計并不總像上述的那么淺顯,比如在鹽類的水解中,首先讓學生用pH試紙測定Na2CO3溶液、CH3COONa溶液、Na2S溶液、NH4Cl溶液、Cu(NO3)2溶液、(NH4)2SO4溶液的pH,總結鹽溶液呈酸堿性的規(guī)律,再預測FeCl3溶液、(NH4)2SO4溶液、KNO3溶液、FeCl2溶液的酸堿性,就有一定的難度,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必須先求同,在眾多事例中找出產生相同現(xiàn)象的案例的共同點,再求異,找出產生不同現(xiàn)象的差異,抽象出基本規(guī)律,最終才能得出正確的結果。

另外,對觀察所得到的信息進行整理、綜合、判斷等也是增強學生觀察深刻性的有效手段,但其過程,與上述分析、歸納等有相似之處,故不再贅述。

當然,在中學化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所觀察到都是一些比較淺顯的現(xiàn)象,所以在觀察的同時,通過簡單推理就可能得出現(xiàn)象背后的本質。其實在科學研究中,有很多復雜的現(xiàn)象,人們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分析出隱藏在背后的本質,而是需要在觀察后,再慢慢分析,細細琢磨、孜孜地思考才能揭開其神秘的面紗。比如第谷、開普勒通過兩代人的努力才找出觀察所得數(shù)據(jù)中的規(guī)律來。但無論是觀察中還是觀察后,無論觀察所得的信息是簡單還是復雜,想深刻地理解現(xiàn)象背后的“推手”,思考總是不可或缺的。

由此可見,思考之于觀察,一如種子之于土壤,無論土壤多么肥沃、吸收了多么豐富的陽光雨露,但要開放出鮮艷美麗的花朵,還需要土壤中埋有一顆有生命的會思考的種子。只有觀察中有了思考的意識,并習慣于在觀察中用各種方法進行思考,對各種現(xiàn)象的理解才會慢慢石退玉露,漸于深刻。

參考文獻:

[1][美] A. J.斯塔科著.劉曉陵等譯.創(chuàng)造能力教與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