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高中歷史全部知識點

高中歷史全部知識點精品(七篇)

時間:2023-09-04 16:24:1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中歷史全部知識點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chuàng)作。

高中歷史全部知識點

篇(1)

關鍵詞:歷史教學 多媒體 教學

高中歷史知識多而繁雜,高中生很容易對其產生抵觸情緒。為了更好地讓學生接受知識、理解知識點,進一步提升學習效率,達到高效課堂,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調動課堂氣氛。

一、多媒體的闡述

提到多媒體,人們都會把計算機、傳媒設備等結合到一起,雖然說多媒體技術的實現離不開計算機、傳媒設備的基本物質保障,但現代意義上的多媒體教學是將計算機實現教學過程中的知識和信息的傳遞,其中這些知識和信息是豐富多變的。所以,多媒體技術會成為現代教學體系中最恰當的教學手段,從其發(fā)展角度以及在現代教學模式中的作用來看,多媒體技術越來越受人關注。

二、多媒體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優(yōu)勢

(一)多媒體教學的運用,使高中歷史教學形式更加多樣化

多媒體教學的運用可以將空洞乏味的教學形式轉變?yōu)榧刃蜗笥钟腥さ男碌慕虒W模式,這是由于多媒體教學克服傳統(tǒng)教學的缺陷,學生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從視覺、聽覺、觸覺等各個感官部位,感受到歷史帶來的豐富多彩的內容,所以,多媒體技術的使用會逐步成為現代高中教學模式的必然趨勢。利用多媒體教學,不但可以提升學生對高中歷史的興趣,而且在教師課堂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加具體的場景,方便學生在理解的同時加深記憶。

(二)提高效率,加深理解

高中歷史課堂中,使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將大量的圖片、視頻、音頻展示給學生,以往的歷史課堂僅憑課本中的圖片不足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點,其發(fā)生的年代與學生生活的年代十分遙遠,而年代的差距造成學生無法理解某些詞匯或某些思想。如作為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儒家文化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是高中歷史課程中必講的人物,而過多的語言講述無法充分表達出當時孔子的思想以及他對那個年代的見解,多媒體技術恰恰彌補了這一點,可以通過制作的視頻或者幻燈片給學生展示那個戰(zhàn)爭頻繁的春秋時代,在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儒家學派孔子為了追求人生的理想,遍走各國,主張以“仁”的思想平天下,讓百姓過上安居樂業(yè)的生活。學生可以通過多媒體更好地理解當時孔子的思想,切實體會孔子的偉大之處。

(三)增加課容量,突破教學重難點

歷史課堂中多媒體技術的使用大大提高了高中歷史的教學密度,增加了課堂教學信息,又起到了信息處理的作用,明顯增加了課容量。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抽象難以理解的知識往往可以通過視頻的方式直觀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對其有一個深刻的理解,在多媒體課堂中,呆板的文字圖片轉變?yōu)榭梢暬囊曨l教學,有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重點難點的突破,加速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度。

三、高中歷史課堂中如何使用多媒體

(一)精心安排多媒體教學內容,重新回歸歷史教材

多媒體教學課件設計可以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的素材,也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即視感,但繁雜的知識點混淆,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造成課堂效率下降,好的多媒體歷史課堂需要教師將精髓的內容合理安排到課件中,避免多媒體華而不實、教學過程中浪費時間,在學生觀看多媒體課件的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合理學習,讓其不僅僅把注意力放在多媒體課件中,也要對知識的文字內容充分理解。

(二)課件的制作要突出重、難點問題,設計要實用

多媒體教學實踐表明,如果課件的展示時間過快,其信息的容量會讓學生目不暇接,有的內容還沒有被學生完全吸收就被切換。學生的接受能力畢竟有限,過多的知識點和視頻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課堂學習效率不增反減。因此,課堂多媒體課件并不是越多越好,其要求學生在課前設計課件中,要篩選資料,根據自己的教學方式及自己的教學進度合理安排知識點,靈活組織教學。可以在課件中將教學重難點利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予以解決,突出學生的思維能力發(fā)展、提高課堂效率。

(三)過猶不及,把握好度

多媒體教學在高中歷史課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對于多媒體教學在高中歷史課程中應用的問題,我們應該辯證看待,要把握尺度。所以,教師在講課過程中,不能太依賴多媒體這種客觀媒介,應當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讓學生得到更好的教育,讓學生把興趣完全放到整個學科中。俗話說“名師出高徒”,只有教師本身擁有優(yōu)秀的文化水平,學生才擁有十分優(yōu)秀的文化素質。歷史知識作為一個人文化修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得到應有的重視。但是教師不能過于依賴多媒體,多媒體只能作為一種手段,并不是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全部,應該把握好尺度。

(四)愉悅課堂氣氛,擴大課堂張力

多媒體是課堂調節(jié)氣氛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在學生的焦慮、緊張心理方面有更佳的效果,課堂氣氛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堂中,教師除了利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請境外,還可以通過多媒體的特點讓學看圖猜人物、看圖編故事、看圖演講等,學生可以通過這些方式,積極主動地探索歷史知識,愉悅課堂氣氛,產生意想不到的“課堂魅力”。

多媒體技術的使用可以為高中歷史教學過程變得豐富多彩,其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注入新的活力,但是在使用多媒體的同時不能忽略教材,更不能過于依賴多媒體?,F代教學模式下,要正確對待多媒體技術,只有合理充分地運用它,發(fā)揮多媒體的特點、優(yōu)點,才能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效率,給學生提供最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胡常海.新課程標準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新探析[J].教育研究,2010(9).

篇(2)

一、要重視

即便沒有興趣也要把它當成一項政治任務似的學科來加以重視。歷史的學習是一個知識沉淀的過程,絕對不可以存有“臨陣磨刀快三分”的僥幸心理。如果時間充裕,就能夠詳細地了解歷史的整個過程,而不至于將歷史分成若干獨立的部分,看不清完整的歷史發(fā)展脈絡,犯以偏概全、以點概面的錯誤,造成不能掌握歷史的真正內涵。一旦遇到能力考查題,學生就會出現堆砌材料的現象,而影響到學習效果,所以我們必須引起重視,且越早越好。

二、抓基礎

建高樓離不開堅實的地基。同理,要把歷史學好,首先我們也要學好基礎。

1.精度掌握鞏固基礎知識

首先是要熟悉教材,精讀課文,然后是要背誦每一個知識點。背誦是記憶的基礎。我有幾種記憶方法介紹給學生:

(1)初識記憶法:在記憶的時候先把知識點看一遍,做到整體了解。

(2)理解記憶法:記理論性的知識時,要注重理解性的記,通常是用簡單明了的語言表達或是引出具體的實例,即使不行也要“在記憶中理解,在理解中記憶”。

(3)情景記憶法:如記憶過程性的知識時,可以將自己置于當時的環(huán)境中,而自己是其中的一員。

(4)歸納記憶法:對于章節(jié)的安排,可以按照教材順序去記憶,然后再分成各個小專題來記憶,以時間為順序,古今中外結合在一起來記憶。

(5)關鍵詞語記憶法;對于一些知識點我們也可以簡單地用關鍵詞來幫助記憶。如:對于的歷史意義,我們可以借助“粉碎了”“打擊了”“顯示了”等關鍵詞來提示。

(6)放電影記憶法:這種方法的使用建立在對知識的掌握之上,讓知識在自己的大腦中自放電影來查漏補缺??蛇m用于一個知識點、一節(jié)、一章、一本書甚至高中所有歷史知識的放映。

2.高準度理解歷史概念

(1)把握概念。包括弄清歷史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完整歸納概念內容、區(qū)別概念的異同。

(2)運用概念分析問題。歷史學習僅做到對概念的理解還不夠,能運用對歷史概念的準確理解來分析歷史現象才是學習歷史的真諦。

三、成體系

歷史是漫長的,在這個過程中出現的種種現象和問題并不是孤立的、片面的,而是一個互相聯系的過程。因而學習歷史還要求我們在學會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形成知識體系。有以下幾步來構建體系:

1.抓點。如科舉制問題,可分為以下幾個過程:A.隋朝時期如何?B.唐朝時期怎么發(fā)展?C.宋朝時期如何完善?D.明清時期如何走向僵化?弄清這幾個問題對科舉制就有了明確的認識。

2.穿線。分散的知識點并不是孤立的,我們掌握的知識點,如果能用線索穿起來會更好,如珍珠一樣,只有穿成項鏈,才會更

美麗。

3.鋪面?!懊妗笔菤v史某一時期或階段的全部內容構成的知識整體。如雅爾塔體系下有兩條線,一是資本主義世界,一是社會主義世界,兩者總體對峙。

4.對比構建立體知識網絡:最重要的是掌握好一系列的對比,古今對比、中外對比、背景對比、特征對比……要善于將不同的歷史事件聯系在一起,在縱橫向對比中掌握這些事件的實質,這樣可以以一個知識帶動整個知識網絡,如蜘蛛網一般,用一個節(jié)帶動多個線索。

把握了以上的學習方法和技巧,學習歷史將如魚得水,輕松無比。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問題情境;普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

引言

當學生運用傳統(tǒng)的學習手段和方法不能達到學習目標時,則需要教師從不同角度出發(fā),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這就要求在教學模式上進行創(chuàng)新,通過在歷史課堂上,圍繞知識要點進行問題設定,從而引發(fā)學生的主動思考和探究,從根本上理解到知識點,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及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

一、為什么要進行問題情境教學

首先,歷史講的是過去發(fā)生的事情,而且需要記憶的知識點非常多,在課堂中一不注意會非常的枯燥,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可以引發(fā)學生的思考,把學生帶入到相對應的歷史情結中去,從而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記憶,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學習。

其次,情境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這也是目前國家大力提倡的新課改內容之一,通過情境教學來培養(yǎng)學生去主動思考問題,改變滿堂灌以老師為主的情況,真正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的作用。

再次,實施“問題式”教學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質量的一條有效途徑,高中歷史的跨度非常大,學生要掌握的知識點也非常多,基本上全書都是重點,通過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師生通過不斷的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能正真的走進隸屬,進行整合系統(tǒng)學習,也能提高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程度。

除此,問題情境教學還能很好的幫助學生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歸納問題的能力、獨立學習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等綜合能力的提高,能更好的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社會真正需求的人才。

二、歷史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

1、教師需要熟悉教材,對教材本身進行利用,高中教材本身是知識的匯聚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積極提出在教材閱讀和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并且對學生的所有問題都要認真對待,哪怕有偏誤太多的問題,根據所學知識,引導學生進行問題梳理,從根本上幫助學生自己置疑、釋疑問。

2、利用課程中的懸念進行有針對性的情境問題設立,引發(fā)學生好奇心, 好奇心能引發(fā)學習的動力,當學生遇到問題時,能夠迅速激發(fā)興趣,而后進行探索,在探索懸念的過程中,學生獲得知識能力。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妨在一些可以獲得懸念的地方,或者在知識點交接的地方設置懸念,跑出問題給學生,引發(fā)學生進行思考;

3、理論聯系實際,從生活出發(fā),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歷史是比較枯燥的學科,所講的內容都是過去發(fā)生的事情,脫離了現實,如果機械的講解,則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從學生本身的生活實際出發(fā),緊密結合當下的事實實例,比如當下的一些時興電視劇等,把課本上的知識點與事實中的內容結合起來可以增強歷史的系盈利,讓學生更加輕松深刻的把握知識點。

4、利用直觀的視覺體會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百聞不如一見,比起傳統(tǒng)的語言講解,有時候,視覺刺激對于人的記憶會更加深刻,教師應該給學生呈現一些比較直觀的教學材料,如多媒體、視頻資料等,學生會更容易把注意力轉變過來,這時候圍繞這些資料內容進行問題設置,有利于提升學生興趣,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思考。

三、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面

1、設立問題時不能脫離教學目標,所有問題的設立,教師都應該以教學目標、課程標準、歷史學科的特點、課堂上學生年齡階段等詩經情況為指導,緊扣教學目標,進行情境問題設計,不能脫離了教學目標盲目的追求情境;

2、需要強化教學重點,所有問題都應簡潔、深刻的切入教學的內容,要有真實性,進一步強化教學重點,學生通過所設立問題的回復,能夠更深入的對課本問題有透徹的認識,要讓過往的歷史通過我們問題創(chuàng)設的情境還原出來,讓學生能在真實的情境中審視和認識歷史;

3、所設立的問題需能承上啟下,要有啟發(fā)性,推動教學的進程,在知識點的地方設立問題,在知識點有相關聯的地方設置問題,通過問題的設置,進行啟發(fā)式教學,問題的設計要能引起學生的聯想思維和伐善思維,進而讓學生能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和結構;

4、設立的問題必須要有針對性和目的性,而不是盲目的進行問題色劑,首先對于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難度的問題,優(yōu)等生、中等生、學困生三個不同的學生情況,應該給與不同的問題,要保證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都能有收獲,而且對于提問的目的性,教師必須要清楚,要有目的性的提問,指向明顯,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問題設計要有開放性“問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開放的,多樣的”,創(chuàng)設的問題不局限教材,而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結合課本內容,讓學生思維方式的拓展開來,鑒古至今,關注現實。開放式的課堂情境能讓學生更好的通過多個角度去分析歷史問題和探究歷史,讓學生能有探究的余地,發(fā)揮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和學習質量。

四、結語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營造問題情境,切實創(chuàng)設一種新穎、生動、開放的歷史課堂,在教學目標實現的過程中,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但設立這樣的課堂,也需要教師有著深厚的專業(yè)知識,而且還需要教師進行充分的課前備案,對要傳授知識的內容、架構、重點、每個階段學生的心態(tài)走向進行定位,從而做到能夠科學的提出問題,并且學生能夠要通過問題主動去思考,要讓學生由“學會”轉化為“會學”,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提高課堂效率和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徐玉娟,高中歷史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之我見,考試周刊,, 2013(82):139-139

[2]曾清浩,淺談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問題情境教學,吉林教育:綜合, 2014(6Z):17-17

[3]李永星,創(chuàng)設歷史問題情境,實施問題式教學――關于新課改背景下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考試周刊, 2010(10):186-188

篇(4)

一、高中歷史高效復習的具體方法

1.跟隨教師的腳步,進行知識總結和聯想。要想提高歷史復習的效率,不僅需要在課下對知識進行記憶和理解,還需要在課堂上認真聽課,抓好課堂上的幾十分鐘,緊跟教師的步伐,一步一個腳印。畢業(yè)班的教師一般具有豐富的備考經驗,他們依據以往的高考經驗進行課程內容講授和輔導,因此學生要好好聽每一節(jié)課,要聽好課。聽好課并不是說在整個課堂上都只聽教師講話,一個會高效學習的學生會跟隨教師的步伐,通過教師的分析理清復習思路,并進行邏輯思維的轉化,抓住課堂復習的重點,同時依據相關內容分清主次,進行恰當的復習。在聽課的過程中,我們還可以結合教師講授的內容進行知識聯想,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分析和探究,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對本章節(jié)知識點的記憶,還可以提高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促進復習效率的提升。例如,在講述某一個時期政治狀況的時候,可以將民族、文化以及對外交往等知識聯系起來。在講述某一改革的時候,可以自主想象改革之后的影響以及同時期的其他改革模式等,采用這種方法能夠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促進學習或復習效率的提升。

2.加強記憶,學會背誦。記憶是基礎,要想提高歷史高考成績,不僅要對知識進行理解,還要對各個章節(jié)中的重點進行記憶。第一輪復習是以后復習的基礎,在第一輪復習中學會背誦非常重要。當然,這里說的學會背誦,并不是簡單地機械記憶、死記硬背,而是依據歷史學科的特點進行知識的分類和整理,進行理解式的記憶。歷史學科內容具有較多的細節(jié),在進行第一輪記憶的時候,可以從整體上對教材進行理解,通過誦讀和理解大腦中會呈現一個章節(jié)大致的內容,然后就可以進行知識結構構建(章節(jié)知識的羅列)。例如,將第一章整體的內容整理出來后,就可整理第一節(jié)、第二節(jié)中的具體內容,這樣每一章節(jié)的知識都羅列出來之后,我們就可以對章節(jié)中的內容進行聯想記憶,這會使以后的學習更加輕松、有效。

3.學會比較,分類整理。通過總結和分析近幾年的高考歷史試題可知,越來越多的歷史試題是將不同時期人物和事件的比較作為突破口的。因此,在看書的時候要頭腦靈活,在看到某一個人物的時候要進行快速思考和過濾,想象一下歷史上有沒有和此人物相似的情況,如果有的話,就要進行細致的比較,作全方位的總結和區(qū)分。例如,在古代史中,可以將隋煬帝、漢武帝、秦始皇進行比較,還可以將幾次變法、農民戰(zhàn)爭進行比較。另外,分類整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對歷史事件進行詳細的整理,可理順其中的關系。例如,可以分別整理各個時期的賦稅制度、生產工具變遷以及重要人物等。通過這樣的比較和分類,我們會將容易混淆的知識區(qū)分開來,不僅能夠提高學習效率,而且可以提升分析比較能力。

二、高中歷史高效復習的注意事項

1.尋找答題規(guī)律和方法。在夯實基礎的同時,要注意尋找答題規(guī)律和方法。做綜合題時就應該準備兩套好的復習資料,一套優(yōu)質的綜合卷用于自我檢測,另一套優(yōu)質的專項匯總訓練用于檢測后的相應強化。按高考時間做綜合題,對發(fā)現沒有掌握好的知識做重點復習。這樣一測一補,會收到較好的效果。資料要配有講解和思路,便于對答案進行理解。到5月中旬以后,要回歸課本,適當調低練習題的難度,放慢做題的節(jié)奏。對課本中的重點章節(jié)要關注,以清理遺漏知識點為主。

2.以課本為依托,熟練掌握基礎知識。文綜復習要以課本為依托。文綜考試的成敗取決于對課本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切不可重習題而輕教材。離開基礎知識,任何能力、技巧都是空中樓閣。要從教材中構建出“樹形”的知識體系,培養(yǎng)歷史思維;要找出歷史發(fā)展的“大脈絡”,將全部歷史整合起來;要明確和細化常用的知識,并對其進行熟練掌握和應用。

篇(5)

高中歷史教學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是“為了每名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這就要求教師變革教學方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采用錄播系統(tǒng),可以豐富課堂教學資源,實現歷史教學活動網絡化,助推歷史教研活動遠程化,從而提高歷史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

智能錄播系統(tǒng);高中歷史;校園網

1前言

高中歷史課程涵蓋知識容量大,理解難度大,給課堂教學帶來諸多不便。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變革教學方式,利用智能錄播系統(tǒng)來輔助教學,對提高歷史教學的實效性意義深遠。通過重塑歷史情境、整合教學資源的方法來進行中國近現代史的教學設計與創(chuàng)新,既能夠充分發(fā)揮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作用,又能發(fā)揮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好地促進每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和全面發(fā)展。在教學中通過有效運用智能錄播系統(tǒng),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欲望。在動態(tài)、詳細、豐富的圖文聲像資源材料沖擊下,學生或是展開聯系,或是進行具體操作,或是發(fā)表自己見解,讓他們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并從參與中獲得自我成就感,以激勵和激發(fā)他們進一步學習的激情和動力,形成持續(xù)穩(wěn)定的歷史學習熱情,發(fā)揮歷史教學的特色作用,實現學生全面發(fā)展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2使用錄播系統(tǒng)優(yōu)化課堂教學

在信息技術高度發(fā)達的今天,電教手段成為課堂教學的工具,也可以說成為課堂教學中的重要部分,但是利用錄播系統(tǒng)服務課堂教學的教師少之又少。這是因為:一是許多教師從事教學多年,已經適應了自己的教學方式,安于現狀,不愿意嘗試教學方式的改革創(chuàng)新;二是教師的教學壓力大,課后又忙于生活上的瑣事,沒有空閑研究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三是有不少教師平時較少研究電教設備,對智能錄播系統(tǒng)的使用操作步驟不了解,不會操作;四是受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認為教學就應該在課堂上進行,不應當延伸到網絡。受以上因素的影響,要利用錄播系統(tǒng)服務于高中歷史課堂,需要克服重重壓力。但為了推動教學方式的改革創(chuàng)新,促進歷史教育教學的發(fā)展,推動學生成績的穩(wěn)步提高和全面發(fā)展,歷史教師應披荊斬棘。

3充分了解錄播系統(tǒng),變革課堂教學

錄播系統(tǒng)是根據中學教師實際操作習慣,為我國課堂教學和遠程教育專門定制開發(fā)的一款錄制課堂(培訓內容)的錄播工具,集課件錄制、編輯、內容控制、學習進度、精品課件加工等于一體的智能化課件制作系統(tǒng)。錄制的課件具有質量高、文件容量小、音質好、畫面清晰等特點,能夠輕松地將教學中的場景、電腦屏幕內容等錄制為一體化的課件。錄制課件完整地記錄了歷史教師在授課中的活動,不僅包括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還包含教學過程中教師使用的任何課件和板書場景,并可成支持移動終端播放的多媒體課件。同時可以開放式地在網絡上直播授課的實際情況和教學過程,終端用戶只需要使用瀏覽器,輸入指定IP地址,即可接收遠端授課實際情況和教學過程。

4錄播系統(tǒng)讓資源數字化,打造精品課程

校園網應用的主要障礙在于缺乏豐富的資源,智能錄播系統(tǒng)將變革校園網建設的傳統(tǒng)模式。在豐富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支撐下,就可以系統(tǒng)性地對視頻課程進行加工和分類整理,從而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課程,推進歷史學科發(fā)展和歷史教研組建設。一方面,這些特色課程的視頻可以讓青年教師在課余時間加強學習,博采眾長、為我所用,可以極大地促進青年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推動學生課后學習方式的轉變,改變傳統(tǒng)的課后學習方式,讓學生根據自身實際和特點進行自主學習和有選擇性的學習。高中生的課后學習很重要,傳統(tǒng)的課后學習,除了做課后作業(yè),就是翻看課堂筆記,而課堂筆記一般是提綱式的,不可能將教師的授課內容全部記錄下來,也達不到課堂再現的效果。如果教師采用智能錄播系統(tǒng),學生在課后可以通過下載或在線點播等方式,通過觀看視頻文件進行學習[1]。這種復習效果與翻看課堂筆記相比,就好比觀看電視和閱讀書籍的區(qū)別,比較適合當代學生的時代特征,能有效彌補高中生課堂學習的不足。并且,高中生還可以通過觀看視頻鞏固所學知識,以自己的方式理解知識點,做到溫故而知新。

5重現課堂教學,實現歷史教學活動網絡化

傳統(tǒng)課堂受教學時間和設備的限制,很難實現讓每位學生都達到完全掌握所學內容,一堂課之后,學生存在疑惑,教師也有遺憾。錄播系統(tǒng)可以將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錄制生成課件,可以為支持移動終端播放的課件,課件容量小,可以在片頭片尾中添加任何支持瀏覽器播放的格式文件,還可以隨時根據需要替換或去掉已錄制好的片頭片尾。可對課件內容進行快速精準檢索定位,學生快速找到要學習的內容。在每個知識點之間插入測試題,隨機設定測試時間、自動計分;跟蹤學習進度,反饋測試結果并生成測試報告。讓學生可以在課后根據自身實際,有選擇地學習和檢測,鞏固所學知識。

6錄播系統(tǒng)助推歷史教研活動遠程化,提高教研效率

教學質量的提高單靠一個或幾個教師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需要發(fā)揮團隊精神,實現團結合作、共同協作、共創(chuàng)共享。傳統(tǒng)的歷史教研活動主要為中心發(fā)言人說課,集體討論下周的教學內容,對教學中的疑難解疑,布置近期的主要活動或會議精神,命制單元練習或檢測題。這種教研活動形式過于固定,內容空洞,對教學的幫助不大,導致許多教研活動流于形式、走過場。通過錄播系統(tǒng)可以改變傳統(tǒng)的教研活動。錄播系統(tǒng)能將高效課堂教學活動成符合AICC認證準則和SCORM標準的課件,成常見的HTML文件和.exe文件。在教研活動中就可以集體學習名師的課堂教學,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水平,或者集體學習高考改革精神,明確考試方向,及時掌握高考動向。在教研活動時還可以與其他中學的歷史教師通過網絡進行交流,共創(chuàng)共享教育教學資源,共同分析教學疑惑,一起探討課堂教學的有效措施。

作者:廖良劍 蔡蓉芳 單位:江西省龍南中學

篇(6)

【關鍵詞】歷史課堂;多媒體;優(yōu)勢

隨著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日益成熟,在我們的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都開始出現了多媒體技術的痕跡,可以說,多媒體信息技術正在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工作、生活和學習的各個方面。在課堂上,多媒體工具的應用使得課堂教學知識的呈現變得多樣化、動態(tài)化、立體化,使得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都不可避免地發(fā)生改變。與傳統(tǒng)的教學工具相比,多媒體工具能夠用文字、圖片、聲音、影像、動畫等多種形式來展現知識、培養(yǎng)能力,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靜態(tài)化的特點,充分發(fā)揮出了多媒體工具的諸多教學優(yōu)勢。歷史學科是一門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學科,如果我們能夠用好多媒體工具,就可以在傳統(tǒng)的歷史課堂中注入現代化的活力,使得歷史課堂變得熠熠生輝。

一、利用多媒體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傳統(tǒng)的歷史課堂上,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基本上就構成了全部的歷史教學工具,在傳統(tǒng)的教學工具下,語言講解基本上是唯一的傳授知識的方式,過于單調的教學形式本身就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再稍微呆板一些,就會直接造成歷史課堂上昏昏欲睡的狀況。與語言講授不同的是,通過多媒體工具,歷史知識的呈現方式不再是單一的語言形式,它還可以是圖片、影像、動畫等其他形式,這些多樣的知識形式不僅給學生的耳朵帶來刺激,還會同時刺激學生的視覺器官,學生在多重感官的刺激之下,自然容易集中注意力,產生更大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歷史課堂上,只要我們善用多媒體,就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筆者在給學生講到《》時,就在上課之前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了電影《》的片段,當電影的聲音和畫面一出現,原本還窸窸窣窣的課堂瞬間變得安靜下來,大家都被眼前看到的畫面給震驚住了,可以說,利用多媒體成功地引起了學生對這節(jié)內容的興趣。

二、利用多媒體突破教學難點

歷史是人類在過去所從事的實踐活動,在現實世界中,歷史不可能重演,不可能再一次真實地呈現在人們的眼前,這樣就導致人們對于歷史的認知只能借助于抽象的描述和思維想象,而歷史學科的這一特點直接也造成了學生學習歷史、理解相關知識的難度。在教學的過程中,一些歷史頭緒較多或者難以用語言描述的知識在課堂教學中就成為了教學過程中的難點內容,給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帶來了不小的困難。而在歷史課堂上,通過多媒體工具的應用則可以在某一程度上有效突破這些教學難點,尤其是一些難以用語言描述的抽象性的難點部分。例如,筆者在給學生講到《開辟新航路》這課的內容時,在以往,關于迪亞士、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線是教學過程中最突出的難點內容,每當講到這里的時候,學生總是聽得糊里糊涂,并且很多學生都會把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線弄混淆,于是,筆者決定利用多媒體工具來講解這部分的內容。在課堂上,筆者利用自制的多媒體課件,給學生演示了四位航海家的整個航行過程,為了便于區(qū)分,每一條路線都用不同的顏色進行區(qū)別。在途徑一些重要的地點時,還會在旁邊清楚地標注出地點的名稱,并配有相應的語言講解。當整個演示活動結束以后,在學生的頭腦中就形成了一個直觀的、完整的航海路線圖,使得學生對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線有了一個清晰直觀的認識。就這樣,在多媒體的有效輔助下,原本的難點部分被輕松的突破了,教學效果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三、利用多媒體豐富課堂教學容量

歷史課堂教學只有短短的四十五分鐘,而與之相對應的卻是漫漫歷史長河中數不勝數的歷史知識,如何解決有限的教學時間和大量的歷史知識之間的矛盾始終是縈繞在歷史教師心中的難題。很多時候,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教師不得不將很多的內容進行刪減、整理,使得原本應當生動有趣的歷史課堂活動變成了一個個的條理化的知識點的傳授過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些教師開始嘗試著利用多媒體工具來開展教學活動。多媒體工具具有強大的存儲功能,教師在上課之前就可以將教學過程中需要用到的資料進行搜集整理,按照教育教學規(guī)律制作成教學課件,在上課的時候,教師只需要輕點鼠標,課前準備的教學資料就會在幾秒鐘內迅速地展現在學生的眼前,這樣不僅省去了板書時間,還使得教學內容的呈現形式變得非常多樣化,不僅有文字,還有圖片、影響、動畫等等。在多媒體的幫助下,歷史教學活動受到時間因素的限制變得小得多,使得歷史課堂教學內容相較于以往變得更加豐滿。

多媒體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工具,在教學過程中具有很多傳統(tǒng)教學工具所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尤其是在歷史教學中,有了多媒體的參與更是給歷史教學活動帶來諸多的便利,因此,作為一名高中歷史教師,我們一定要學會善用多媒體工具,在歷史課堂上通過多媒體教學來提升整個歷史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推動歷史學科素質教育目標的早日實現。

【參考文獻】

[1]武麗萍.淺談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多媒體應用[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2年03期.

[2]李曉葉.高中歷史教學中如何采用多媒體技術教學[J].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年 第6期.

篇(7)

一、問題提出

隨著我?!白灾?、合作、探究”課堂模式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學生自學能力、探究能力、合作學習能力、展示和表達等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升。但由于學生普遍缺乏“通史”知識,而“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把課堂環(huán)節(jié)又分為了學生自學、合作探究、展示點評、當堂訓練幾個小環(huán)節(jié),課堂探究環(huán)節(jié)往往又是幾個具體的問題,加上課堂點評時間和講授時間不夠,導致學生往往只理解掌握了一些具體知識,而忽視了從整體上把握課堂、把握教材、把握知識體系,缺乏從宏觀上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問題解決

在“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更有必要站在為學生終身發(fā)展奠基的高度,從整體學科的高度去謀劃一節(jié)課、一單元、一個學期、一個學年甚至是整個高中三年的學習。下面,我從歷史課程整體把握知識體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具體措施等方面做一些探討。

1.歷史課程整體把握知識體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高中課程標準的要求。高中課程標準把普通高中歷史必修課分為歷史(Ⅰ)、歷史(Ⅱ)、歷史(Ⅲ)三個學習模塊,包括二十五個古今貫通、中外關聯的學習專題,分別反映人類社會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科學技術等領域的重要歷史內容。普通高中歷史課程從不同的角度揭示人類歷史發(fā)展的基本過程,通過重大歷史事件、人物、現象展現人類發(fā)展進程中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通過高中歷史課程的學習,要使學生了解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脈絡,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繼承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弘揚民族精神;學會用科學的歷史觀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習從歷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進而關注中華民族以及全人類的歷史命運。通過高中歷史課程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促進個性的健康發(fā)展,可見要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就要從整體上把握。

(2)高考考綱的要求。高考比較題、分析題以及時空跨度大的題目所占分數比重較大:比如2012年高考全國大綱卷37題(32分)涉及中外歷史知識的聯系和三次工業(yè)革命的聯系,時間跨度也有三四百年。這種大跨度大綜合題目屢見不鮮。這種大跨度大綜合題目要求同學們有良好的整體觀和全局觀站在全球視野的角度思考問題。

2.“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模式下如何解決整體把握課程的問題

(1)通過輔導講座和培訓,強化同學們歷史學習的整體觀和全局觀,我從人教版教材歷史學習推薦網站和其他網站搜集整理一些整體把握歷史知識的文章,引領同學們更新學習觀念。介紹了一些最先進的史學理論和觀點,比如:全球史觀、近代化史觀、文明史觀。使學生明白有宏觀和微觀等角度考察歷史的途徑。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會有不同的看法。注重歷史時空觀念的培養(yǎng),由于新教材不重視完整的知識體系,加上同學們普遍基礎差。同學們歷史時空觀念不強。而時空觀念又是整體把握歷史的基要條件。因此,我們要大力培養(yǎng)同學們歷史時空觀念。比如:引導同學們看每一本教材附錄一中外歷史大事年表,牢記中國歷史朝代更替表和各個時期的歷史階段特征等。

(2)在學案設計上體現整體把握的思路,如學習思想文化史時,提醒學生注意與之相關的政治經濟史內容。自主學習時要求聯系相關教材知識。在自學設計時要求注意知識的歸納和內在聯系,而不是知識的簡單羅列。在設計合作探究題中,通常設計三個大題目,三個大題目之間要有內在邏輯關系,大題目中每個小題之間層次遞進、邏輯關系遞進等,三個探究題總的來看要能夠反映本節(jié)課的知識體系。比如:在學習必修一第27課《世紀之交的世界格局》中,我依次設計了以下幾個小問題:①請查閱資料,談談東歐各國從二戰(zhàn)后到20世紀80年代末期的發(fā)展狀況。②請查閱資料了解1917年十月革命到1991年蘇聯解體前的歷史。③談談對斯大林模式的理解。④結合材料分析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的原因。⑤結合原因談談有何教訓或啟示。⑥結合以上內容談談你對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的認識。通過以上課前學案問題的設計,層層深入,既強調了學生信息利用和檢索的能力,又使各個問題串聯起來,解決了具體問題,有利于學生整體把握歷史。在學生討論時,注意引導同學深入思考,把每一個小問題先解決再把問題綜合起來看是否能有新的啟示。在課堂展示時主要展示方法、觀點和認知過程和規(guī)律。

(3)教師要善于著“眼”。教師的點評和講解應著重于“眼”。眼是謀篇布局的關鍵棋子,此棋子一活,全盤皆活,所以我的點評重在“畫龍點睛”,重在理清頭緒,理清知識的內在聯系。注重知識的歸納和整理,探究一般性的規(guī)律,等等。比如學習第五單元《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點評時注意思想解放的過程經歷了由淺入深不斷推進的過程,強調思想解放是與救亡圖存相聯系的,從而既把握了知識的整體性又滲透了情感教育。

(4)教師要精心設計學習目標,學習目標應從具體到一般,從知識上升到理論高度。要在上課前出示學習目標,并進行具體解讀,課堂上緊緊圍繞學習目標展開、落實。最后還要回扣學習目標,檢查學習目標是否落實。因為學習目標從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本節(jié)課的整體知識體系和脈絡,從整體上構建了學習任務。

(5)上好單元復習課和畫好每節(jié)課、每個單元的知識樹。歷史教材是以模式+單元的結構編排的,每一個單元都圍繞一個主題展開。每個主題只有等到單元知識全部學完以后才能更好理解,更能整體把握。因此,單元復習在歷史學科教學中不可或缺。我認為單元復習時應調好“視角”,從“單元”視角出發(fā)而不是從“課時”視角出發(fā)。比如,要求同學把課時知識樹轉化為單元知識樹,單元知識樹重在于弄清課時之間的關系。抓住單元的主題做文章,比如“中國古代傳統(tǒng)主流思想的演變”,抓住“演變”二字。在練習題設計時,最好設計跨課時的題目,最后可以要求同學們圍繞單元主題發(fā)言等。再把本單元各節(jié)的知識點清理一下,看看還有哪個知識點或環(huán)節(jié)不懂等問題,引導同學們探究。

(6)精心制作試卷和組織考試,認真做好試卷點評。試卷制作要體現全局觀和整體觀。比如:在制作高二上學期必修三期中考試卷時。針對第二單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fā)展時,我設計了一個材料分析題,涉及智者學派、中世紀的思想控制、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的五段材料。先分別考查每個知識點的內容。然后設計一道綜合題“綜合上述材料,概述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歷程?!边@樣,既弄清了各個具體知識點,又從總體上把握了單元知識,還補充了新課程沒有涉及的“中世紀”的概念。解決了歷史知識的斷層問題。使同學們完整的把握了西方人文主義的起源及其發(fā)展這一主題。在試卷講評中,要有分類的思想,分基礎知識類、能力綜合類、整體把握類等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