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國際金融課程

國際金融課程精品(七篇)

時間:2023-02-16 14:46:4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國際金融課程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chuàng)作。

國際金融課程

篇(1)

關鍵詞: 國際金融 課程 教學改革

20世紀80年代以來,金融全球化與巨額國際資金流動使國際金融從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逐漸成為既有成熟理論體系又有獨特實際技能,既有宏觀分析又有微觀操作的獨立學科。在我國,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經濟對外依存度的提高,國際金融活動對我國經濟發(fā)展的影響可謂至關重要,國際金融理論的研究以及國際金融技術使用與創(chuàng)新受到高度重視,社會對國際金融方面的人才需求強烈。鑒于此,我院于1996年開始開設國際金融課程,盡管目前沒有金融本科專業(yè),但7個本科專業(yè)中,除會計專業(yè)外,其他專業(yè)均開設了國際金融課程,是經濟學專業(yè)的核心課程,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yè)的必修課程,是工商管理專業(yè)、財務管理專業(yè)、市場營銷專業(yè)和農業(yè)經濟管理專業(yè)的選修課程。在課程組教師的共同努力下,經過將10多年建設,國際金融教學各方面有了較大改善但仍存在一些問題,有必要對國際金融課程教學進行改革。

一、教學內容的改革

國際金融理論和實踐處于不斷發(fā)展與變化中,國際金融的內容涉及也非常廣泛。對于我院7個本科專業(yè)而言,國際金融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都必須掌握,但由于學時有限和專業(yè)不同,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其他教學內容必須有所取舍和改革,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選擇合適內容充實到教學當中。對于經濟學和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yè),應重點突出國際金融宏觀部分的內容,主要圍繞經濟開放下的外部均衡問題展開,研究在不同歷史條件下的國際貨幣體系理論、匯率理論、國際資本流動理論、國際儲備理論等,從而揭示一國經濟開放條件下的國際收支均衡的規(guī)律。對于其他5個專業(yè),由于屬于管理學科,應側重講授國際金融微觀內容,如外匯管制、外匯風險管理、外匯市場交易、國際結算業(yè)務、衍生工具交易等相關內容等。通過對教學內容的必要調整和刪減,可以突出各專業(yè)的特點和要求。另外,應鼓勵任課教師重視教學內容的動態(tài)發(fā)展,將每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與最新的國際金融前沿理論和當前世界經濟中出現的新情況結合,豐富教學內容。

二、教學方法的改革

課堂教學是教師“傳道、授業(yè)、解惑”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應徹底改革傳統(tǒng)上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填鴨說教式的教學方法,采用課堂討論、案例教學、模擬教學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來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知識的濃厚興趣。通過課堂討論,將基礎理論寓于討論之中,從而加深對理論的理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學活動中,選擇適當的討論選題成為課堂討論的關鍵。首先,討論的選題需要充分運用國際金融課程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因為討論的目的是促進學生在理解基本理論的基礎上深刻領會并運用基本理論觀察和分析現實金融問題。其次,討論的選題要緊扣現實,因為國際金融理論和業(yè)務日新月異,將金融領域的新問題、新趨勢有機引入課堂,學生查找資料、獲取信息很方便,并能引導學生關注現實,把書本學活。最后,選題要能分割為多個部分,以便于學生劃分相應的專門學習小組,集中針對所分配的選題進行準備。這樣既可以避免面面俱到、使討論難以深入,又能最終達到全面參與討論的良好效果。

案例教學是實踐活動的真實模擬,一方面可以將理論與實踐緊密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在課堂上就能接觸到大量的實際問題,訓練學生綜合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不少案例的解決方案并不是唯一確定的,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當然所選案例要具有代表性,案例千千萬萬,并非都有價值,所以精心篩選很有必要。另外,采用案例教學的基本出發(fā)點,是以生動活潑的事例啟發(fā)和教育學生,變教條為鮮活,因此,案例教學應保持其生動性。

模擬教學可以通過參加實地考察和模擬實驗來實現。學生參加金融業(yè)務的實踐,可以有效地解決書本上的疑惑,激發(fā)學習興趣,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山M織學生到期貨交易所、證券公司、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實地參觀考察,了解金融機構的組織構成、業(yè)務流程和具體操作過程,建立直觀的印象,在實踐中體驗學習的樂趣。也可以通過建立金融教學綜合模擬實驗室,引進金融教學軟件,在專業(yè)實驗人員和教師的指導下,利用所學的知識,進行相關金融業(yè)務的模擬?;蚶媚承┳C券網站提供的在線模擬炒股、炒匯交易等免費資源,模擬各種真實的金融交易環(huán)境,提高學生對金融市場和金融交易的感性認識和領悟能力,增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適應社會的綜合素質。

三、教學方式的改革

要掌握國際金融最新的發(fā)展動態(tài)和變化狀況,國際金融這門課程有必要實行雙語教學。從我院的實際出發(fā),也應逐步開展國際金融的雙語教學實驗。從國內雙語教學來看,一般可分為以下幾種:第一是采用外文教材,用漢語講授;第二是中英文雙語混合授課,平時作業(yè)和考試使用中文;第三是全外語授課,平時作業(yè)和考試全部或至少部分使用外文;第四是全外語教學,授課、做作業(yè)、考試全部使用外語。由于我院沒有金融專業(yè),金融相關課程比較少,在開展雙語教學過程中應根據我院的師資條件、聽課對象的外語程度、課程要求等實際情況,就當前的情況來看,雙語教學可以選用較簡單的外文教材用漢語講授,等條件成熟后,逐步過渡到全外語教學。

四、教學手段的改革

教學手段是推動教學方法改進的有效途徑,應用先進的國際金融教學手段有助于提高國際金融教學的市場適應性。當前,我院基本上實現了多媒體網絡教學,只是還未有效發(fā)揮其作用。應鼓勵教師更好地使用多媒體網絡教學,以充分發(fā)揮其教學容量大、方式靈活、信息快捷、模擬生動的優(yōu)點。另外,將教案、習題、案例資料制作成網頁,供學生登陸學習,并利用網站論壇、博客等,對學生進行在線答疑,真正實現教學互動。

參考文獻:

[1]蔡幸.論順應本科教育的“國際金融”課程的教學調整.廣西財經學院學報,2006.10.

篇(2)

關鍵詞:國際金融;實踐性教學;多媒體教學

中圖分類號:G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08)08-0278-02

1 國際金融課程的教學目的和培養(yǎng)目標

進入21世紀,隨著中國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各行各業(yè)都會面臨著經濟全球化的壓力。大到如何分析國際金融變化的規(guī)律,防范金融危機,維護本國金融秩序的穩(wěn)定;小到如何防范匯率波動的風險,參與國際證券市場投資等等,知識都是我們在開放的經濟環(huán)境下必須掌握的內容。

國際金融學正是研究國際金融諸現象的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的一門科學。通過《國際金融學》課程的學習,可以提高對開放經濟的認識,系統(tǒng)而扎實地掌握國際收支、國際儲備、外匯與匯率、國際金融市場、國際貨幣體系等基本理論和基本原理;掌握國際投融資、外匯交易和國際結算的基本技能以及防范外匯風險、利率風險的技巧,并在實際業(yè)務中進行一定的運用;了解我國涉外金融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guī),學會在實際工作和個人理財中貫徹執(zhí)行。通過對國際金融的學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為我國培養(yǎng)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應用型、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目標。

2 在《國際金融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幾個現象

(1)與其他經濟類的課程相比較,學生本身對國際金融這門課程的興趣較為濃厚。

由于國際金融與世界經濟密切相關,國內的一些媒體、財經類雜志都會報道一些與國際金融有關的信息。據調查,近幾年來,國際金融發(fā)展中出現一些新的事件都是同學們比較關注和感興趣的問題。比如:1997亞洲金融危機。1997年泰國突然爆發(fā)一場貨幣危機并發(fā)展成一個金融和經濟危機,而且,很快波及東亞的其他國家和地區(qū),連一向被稱為是發(fā)展奇跡的亞洲四小龍也逃脫不了這場厄運。那么這場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它給東亞各國究竟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中國政府為什么要做出力保人民幣不貶值的決定?

(2)人民幣匯率的問題。自匯改實施以來,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屢創(chuàng)新高,升值幅度逐漸加快。2008年4月10日,在全球關注的目光中,人民幣匯率開啟了“6時代”的大門。

(3)穩(wěn)步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問題。中國在1996年實現了人民幣經常項下可兌換,資本賬戶的開放也在積極有序地推進。目前為鼓勵資本的合理流動,政府推出了QDII、QFII的政策,媒體有關這方面的報道也很多。

由于上述的一些熱點話題學生們接觸的比較多,所以他們很想通過對《國際金融學》課程的學習,對上述內容進行進一步的了解。這樣為教師授課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條件。

(4)國際金融領域的新成就、新觀點、新問題和新動向層出不窮,僅一本教材難以滿足教學的要求。

隨著金融全球化步伐加快和金融創(chuàng)新層出不窮,國際金融的理論與實踐不斷取得新進展,一本國際金融的教材不可能囊括所有的內容。教師在授課的時候,不僅要對教材里面的一些理論和概念有著深刻的理解,而且也要不斷地吸收和了解國際金融里面的一些新的發(fā)展動態(tài),并在課程上把這些新的信息傳達給學生。

(5)學生渴望在《國際金融學》課程的學習中增添進行一些實踐性的操作。

教授《國際金融學》課程是為了培養(yǎng)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應用型、創(chuàng)新型人才。如果教師就有關國際金融實務問題的講授過程中,僅僅給學生介紹實務的操作技巧以及注意事項,那么學生對上述問題的只能形成一個抽象的認識。究竟在具體實務中如何進行操作,需要重點注意什么, 這些只能在具體的實踐操作過程中才能找到答案。

3 國際金融教學教改的相關建議

3.1 在教學內容上必須注重針對性、實用性、超前性和通識性

由于國際金融的理論與實踐不斷取得新的進展,出于專業(yè)教師的敏感與責任,我們必須力求以前沿的理論視野和較高的學術要求,對國際金融學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進行不斷的改進;力求在教學過程中及時反映國際金融領域的最新動態(tài)和我國金融改革與發(fā)展的狀況的內容。具體可以是通過加強教材和教輔資料建設,更新和完善教學內容,同時注重資料搜集和運用互聯(lián)網,積極吸納最新的教研成果,了解國際金融領域的新成就、新觀點、新問題和新動向,并及時納入課程教學。

3.2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

結合《國際全金融學》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國際金融課程學習中必須引入實踐性的教學模式。

(1)在教學過程中開設外匯交易模擬,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模擬以及黃金買賣交易模擬等金融交易環(huán)境?,F在市場上有很多相關的軟件,教師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通過購買這些軟件,給學生們提供一個可以模擬操作的平臺。

比如,隨著銀行利率的逐步降低,銀行客戶的理財觀念不斷發(fā)生著變化,外匯買賣作為一種風險較小的投資手段,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另外,在期貨市場中進行投機以牟取利潤的方法,也是一種新興的投資途徑,在我國正逐漸被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所采用。正是在這種市場需求下,市場上存在很多完全涵蓋了實際運行的期貨、外匯交易系統(tǒng)功能的軟件,如智盛系統(tǒng)等

如果學校有條件買回這樣的軟件,那么學生就可以通過對這些軟件的操作,加深對理論的理解,提高實踐能力、業(yè)務技能,以培養(yǎng)適應社會競爭的綜合素質。

(2)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yè)的設置中,《國際金融》課程是該專業(yè)的必修課程。在國貿專業(yè)的學生講授《國際金融》課程的過程中,除了讓他們熟悉上述所講外匯交易模擬,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模擬以及黃金買賣交易模擬等相關的操作軟件之外,還可以通過與他們之前所學的《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相配合,在學生的國貿實習和模擬操作中加入有關國際金融內容,如對外報價、匯率換算、出口收匯、結匯、外匯風險防范等,以便讓學生領會本學科在實踐中的應用,有針對性的加強有關國際金融操作的訓練,同時也可以更好地理解進出口貿易融資、出口信貸等相關知識點,激發(fā)學習興趣。

3.3 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豐富授課內容

篇(3)

關鍵詞 國際金融;翻轉教學法;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30-0071-03

大學課堂是高校培養(yǎng)人才的主戰(zhàn)場。信息化社會的到來,迫使高校課堂也悄然進行著重大變革,以培養(yǎng)出善于利用信息技術收集和處理信息,能通過自主學習掌握新知,敢于質疑、善于思考的復合型人才。

1 翻轉教學法研究現狀

5年前,麻省理工學院畢業(yè)的孟加拉裔美國人可汗,利用網絡引導了教學上的革命性變化,創(chuàng)造了一種“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它反轉課堂教學和家庭作業(yè),將優(yōu)秀教師授課內容制成視頻,作為家庭作業(yè)讓學生根據個人進度自行觀看,而課堂則是導師與學生集中解決問題的場所。翻轉教學模式契合信息化社會的需求,一經推出即產生巨大反響,2012年推廣成為近年美國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改革課堂教學的一種廣泛實踐。據不完全統(tǒng)計,據美國教育部最近的研究表明,“翻轉課堂”應用使學生成績提高了14%,而課堂出勤率從單純把教學視頻掛上網時的30%激增至80%。目前斯坦福大學正大力利用這種網絡教育新方式,而且聯(lián)合16所美國的大學共同推進探索。

2011年9月份,在包括北京大學、北京郵電大學、武漢大學、湘潭大學、廣西師范大學等全國的11所大學里嘗試展開了以“翻轉”為原理的大學生的創(chuàng)業(yè)啟蒙課實驗,也取得了喜人的效果。但是,目前這一教學方法集中應用于概念明確的理科課程中,在地方高校,特別是財經類院校中的理論與實證探索還相對滯后。

2 國際金融課堂教學的主要問題

國際金融課程教學直面復雜多變的國際環(huán)境,授課信息量大,前沿知識更新快,要求交易技術與金融市場同步。因此,教學方法改革的緊迫性尤其突出。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往往存在下面幾個突出問題。

2.1 教師資源未能公平利用的問題

首先,各地方高校教師的國際交流機會不均,國際視野及信息面差距較大,國際金融授課水平存在巨大落差,跨越同一道門檻公平入學的學生不得不接受水平參差不齊的課堂質量,公共教師資源也得不到公平、充分有效利用。

2.2 信息技術未能充分利用的問題

相當部分的大學課堂引進多媒體技術,就是教師簡單地借助PPT展示教學內容,或者將授課視頻掛上網絡,忽視了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網絡互動,更忽視了給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的空間以及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2.3 知識傳遞與知識內化脫節(jié)的問題

國際金融課程有一定的學習難度,國際金融市場運作與日常生活有距離,交易抽象,對國際形勢的看法因人而異,學生更需要與教師正面交流溝通,而大學教授最寶貴的時間多用來在課堂上日復一日重復授課,課堂教學與課后自學各自為營,課堂教學一直徘徊在低層次的簡單記憶、理解,而高層次的綜合運用和創(chuàng)新在課外被放任自流。

2.4 學生被動學習問題

國際金融的發(fā)展日新月異,相當多的問題應持開放性的態(tài)度,但目前相當數量的課堂仍停留在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學生依賴教師整理,被動接受知識,喪失質疑與主動鉆研精神,相當部分學生成為課堂批量生產的書呆子,缺乏對國際形勢的分析能力。

3 國際金融課程翻轉教學法課堂應用

筆者認為,翻轉教學法正是契合信息化社會改革需求,能解決以上存在于高校課堂突出問題的新型教學模式,但同時,這也給習慣于講座式授課的教師帶來更高的要求,其效果極大取決于教師對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和把握能力。針對這個研究的空白,筆者以國際金融課程為例,力圖構建一套具有操作性的,包括課堂準備、課堂組織和議題設計在內的課堂應用模式。

3.1 教學準備

在翻轉教學模式中,盡管課堂依然存在,但課堂前的準備擺在了與課堂現場同等重要的位置,極大制約課堂的現場效果。首先,需要在課前整合優(yōu)秀的師資來拍攝優(yōu)質的授課視頻,來作為未來教學重要的知識傳遞方式;其次,需要在課前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來預習,觀看視頻,在線交流及完成各章節(jié)針對性測試;最后,教師要根據課前測試結果來安排課堂互動環(huán)節(jié)的內容設計及討論重點,以在課堂上高效實現知識的內化。

下面針對可以預見的困難提出解決建議。

1)信息技術的鴻溝在很多地方院校是制約教學效果的主要障礙。學校網絡課程中心應成為主要的授課視頻獲得途徑,高速網絡運行要取得學校的大力支持,優(yōu)質的視頻制作可以與專業(yè)網絡制作公司合作。

2)教師授課視頻的拍攝、在線測試的開發(fā)等需要付出大量勞動,學生在課外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觀看視頻、完成測試,學校在課時上應予以靈活安排。

3)優(yōu)秀師資的整合、網絡課程的優(yōu)化需要各院系、高校間的聯(lián)合協(xié)作。

3.2 課堂組織

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多種多樣,其過程的好與壞直接決定知識深化的程度。對于習慣了傳統(tǒng)講座式授課的教師來說,如果專業(yè)前沿知識更新滯后,概念把握尚未達到熟能生巧、運用自如的程度,這種新教學模式將極大考驗他們的現場組織能力、臨場反應速度。

1)劃分小組。根據興趣或者交流的便利,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組5~6人,選出組長,保證人人參與,杜絕搭便車的現象。

2)分配議題。根據興趣或者教學進度,定期由教師提前分配給各組研究的議題,作為下一階段課堂教學的討論主題。任務布置要給學生預留足夠的準備時間。

3)小組分工。當議題涉及面廣并可以劃分成若干角度時,小組成員可以各負責一個子問題,最后進行整體探究;當問題涉及面較小,不容易進行劃分時,小組成員可以各自對該問題進行獨立研究,最后再進行協(xié)作探究。

4)小組互動。根據收集的信息,各組員需要將自己的認識與其他組員進行交流,常見的互動策略有頭腦風暴、拼圖學習等。

5)課堂成果分享。經過組內探討,小組的研究成果集中在課堂進行分享,展示成果的形式可多種多樣,如舉行PPT報告會、辯論會、演示操作等,成果展示中要注意體現小組分工情況。

6)導師點評。指導教師對學生互動過程中把握不準確的知識點進行評析,對每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

3.3 互動議題設計

由于筆者所在的地方學院秉承國際化辦學宗旨,所主講的國際金融課程立足東南亞視角。根據多年授課經驗,筆者設計以下議題以供參考。時效性與開放性是設計問題的主要標準。

1)國際收支問題:以東南亞某個國家為例,對其近20年的國際收支平衡表進行差額分析。

要求:思考如何判斷該國國際收支是否平衡;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及治理措施;國際收支與經濟發(fā)展的關系如何。

知識要點:判斷國際收支平衡的標準、順差與逆差的不同治理方向、國際收支對經濟的影響。

2)外匯與匯率問題:日本的貨幣概況及匯率歷史變動軌跡。

要求:思考日本歷年匯率變動的主要決定和影響因素是什么;人民幣升值背景與日本有何相似之處;如何防范我國經濟重蹈日本覆轍。

知識要點:匯率的決定與影響、本幣升值的利與弊。

3)匯率制度問題:固定匯率制與浮動匯率制的優(yōu)劣之爭。

要求:對東南亞國家的匯率制度進行分類,以這些實例為主要素材,小組內部分正反兩方,就匯率制度優(yōu)劣為辯題進行辯論。

知識要點:匯率制度選擇的依據。

4)國際儲備問題:對20世紀90年代末期遭受金融危機的東南亞國家及我國的外匯儲備規(guī)模進行比較分析。

要求:思考用國際通用標準判斷我國現在的外匯儲備規(guī)模是否適度;是否可以通過向老百姓無償發(fā)放外匯的方式藏匯于民,來解決我國的外匯儲備過多的問題。

知識要點:儲備規(guī)模拇指法則、國際儲備與金融危機的關系、國際儲備規(guī)模的影響因素、貨幣發(fā)行的外匯渠道。

5)國際金融市場問題:我國在國際金融市場、亞洲金融市場上的發(fā)展概況。

要求:演示幾種國際金融市場行情的查詢渠道,并結合離岸市場人民幣產品的交易狀況,談談人民幣的國際化如何實現。

知識要點:國際金融市場的分類、人民幣國際化的路徑。

6)金融風險管理問題:國際金融風險防范案例剖析。

要求:分別站在企業(yè)與銀行角度收集并介紹外匯風險、利率風險、國家風險、操作風險的典型案例,重點分析其啟示及防范措施。

知識要點:外匯風險管理的遠期交易法、掉期交易法、BSI法。

7)國際資本流動管理問題:我國資本流動的管理現狀、問題及對策。

要求:分四個角度介紹我國外匯管制、直接投資、間接投資和對外債務的現狀、問題與對策。

知識要點:資本流動影響金融穩(wěn)定機制、債務危機成因、投機沖擊策略、次貸危機傳染途徑。

8)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問題: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前景。

要求:結合日益頻發(fā)的經濟危機談談現行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方向及學術爭鳴,思考我國在改革中可以發(fā)揮的作用。

知識要點:特里芬難題、貨幣政策獨立性、非貨幣、特別提款權份額分配。

9)國際金融組織問題:介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國際清算銀行等幾個重要國際金融組織的主要宗旨與作用。

要求:瀏覽國際金融組織的官方網站,翻譯其主頁主要功能,演示其網站資源庫的某一組數據查詢功能。

知識要點:金融協(xié)調、巴塞爾新資本協(xié)議、全球金融服務貿易協(xié)議。

參考文獻

[1]湯敏.第三次工業(yè)革命需要什么樣的教育[EB/OL].http://.cn/emba/news/20120712/

171512551695.shtml.

[2]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46-51.

[3]張躍國,張渝江.“翻轉課堂”:透視“翻轉課堂”[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3):8-10.

[4]金陵.“翻轉課堂”翻轉了什么[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篇(4)

關鍵詞:國際金融;教學方法;“啟發(fā)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1)06-0200-02

國際金融課程是教育部規(guī)定的經濟、財經類專業(yè)的核心主干課程之一,目前在全國各個財經類和非財經類高等學校普遍開設,也是考研的熱門專業(yè)之一。由于本課程的學習不僅要求熟練地掌握西方經濟學的原理,而且也與現實的前沿問題緊密相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普遍認為要學好該課程有一定的難度。究其原因,一方面,學生本身沒有掌握好西方經濟學原理、數學等基礎課程;另一方面,還存在著教學理念、方法等滯后的問題。

1 國際金融課程的特點

《國際金融》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是從貨幣金融的角度研究開放經濟條件下內外部均衡同時實現問題的一門科學。從《國際金融》的內容結構和知識體系等方面看,該課程具有以下特點:

(1)知識綜合性、關聯(lián)性強。

從《國際金融》的內容看,該課程同許多課程有著緊密地聯(lián)系:一是西方經濟學特別是宏觀經濟學的理論。例如,國民收入賬戶的推導、新劍橋學派和貨幣學派的國際收支理論、乘數理論和吸收分析法、匯率形成機制中的資產組合平衡理論、內外均衡的政策搭配等理論都必須以西方經濟學的理論作為基礎。二是貨幣金融學中的系列理論。例如,貨幣需求理論、貨幣供應理論、利率理論等方面。三是其他一些學科。例如,要用到國際經濟學中的一些原理,還要涉及到一些初級的高等數學知識等等。因此,要學好這門課程,必須具備較好的相關理論基礎知識。

(2)內容體系龐大、復雜。

從知識結構上看,《國際金融》的研究內容包括如下方面:一是有關國際收支方面的問題。例如,國民收入賬戶、國際收支平衡表的三大賬戶及其編制;國際收支口徑及探求改善國際收支的各種理論等。二是匯率問題。它主要闡述匯率的相關概念、匯率政策的概念及匯率形成機制、外匯管制的概念、我國外匯管理體制的演變及改革,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方向等內容。三是國際金融市場及國際資本流動問題。四是內外均衡的政策搭配問題。五是國際貨幣體系、國際貨幣危機等方面的問題。上述研究內容使得《國際金融》的研究和教學口徑寬廣,增加了教學的難度。

(3)內容更新速度快。

隨著經濟和金融全球化的趨勢日益明顯,國際金融的理論和實踐都在發(fā)生日新月異的變化。例如,美國次貸危機及其引發(fā)的金融海嘯、歐洲經濟一體化和政治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國際貨幣體系格局的新變化、WTO背景下國際資本流動和貨幣危機問題、國際金融市場的創(chuàng)新和人民幣的匯率形成機制和升值壓力等熱點和核心問題。

上述《國際金融》課程的特點,必然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積極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包括基礎理論的講述、課堂討論和案例教學等,讓學生主動思考,提高其學習國際金融的興趣和積極性。

2 轉變傳統(tǒng)教學理念

傳統(tǒng)的教學重視教師把新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而學生則被動地接受、掌握相關的專業(yè)知識。由于《國際金融》課程理論性、專業(yè)性、時代性較強,因此,往往出現學生自以為很認真聽課了,但真正學到的知識還是很貧乏或理論與現實無法銜接,最終導致學生學習興趣、成績均下降等困境。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是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

(1)培養(yǎng)學生興趣,激發(fā)其學習主動性。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生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是認識興趣,興趣是由學習過程本身和知識內容的特點引起的,對自己希望看到或喜歡看的就有興趣并能較好地理解和記憶。為了培養(yǎng)21世紀市場經濟所需要的人才,適應金融發(fā)展和激烈的國際競爭,不僅需要提高學生整體綜合素質方面的創(chuàng)新,而且還需要采用現代教育技術和教學手段,增加知識的傳授量,增強教學的直觀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具體教學活動中主要重視開發(fā)和引導學生對“國際金融”課程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提高學習的效率。

(2)教學內容體現時代性。

隨著21世紀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使國際的經濟交流和資金往來越來越密切,客觀上要求傳統(tǒng)的《國際金融》教學內容以及模式也進行相應的調整,不僅體現金融發(fā)展與運作的基本規(guī)律,更能及時吸收并充分反映現代金融理論和實踐發(fā)展的成果,而且要突出課程內容的時代特征,提高學生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及時將前沿問題轉化為課堂教學內容,使學內容得到優(yōu)化,培養(yǎng)學生把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的能力。

(3)突出實踐教學。

國際金融業(yè)務的特點決定了金融教育的實踐性品格。然而,從目前國內《國際金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來看,普遍存在著教學與實踐環(huán)節(jié)的脫鉤現象。為了使大學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更加適應時展的需要,《國際金融》課程的教學改革還需重視實踐教學在課程設置上,體現國際金融基本理論、金融應用科學與金融業(yè)務技術相結合,重視開發(fā)性應用理論和實務技能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保證實踐教學時數,不僅校內建立實驗室,而且還需要建設如銀行、證券交易所等校外實驗、實訓基地,提高學生對本專業(yè)課程的感性認識,同時,在能力培養(yǎng)方面,積極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和科學研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實際動手和操作能力,為將來就業(yè)奠定良好的實踐基礎。

3 向“啟發(fā)式”教學方法轉變

國外成功的經驗和多年來教學實踐證明,大學教育必須改革“灌輸式”以及在教學中過分偏重講授的教學方法,積極實踐啟發(fā)式、討論式、研究式等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加強對學生自學能力、獨立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即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要向啟發(fā)式教學迅速轉變。

(1)增加互動教學環(huán)節(jié)。

《國際金融》是一門結構完善、邏輯嚴密、研究方法獨特的課程,任課教師可以將討論、對答、辯論、寫論文等方式引入課堂教學中,改變傳統(tǒng)的滿堂灌的授課方式,使學生在相互爭辯和交流中,增添知識,鍛煉能力。幾乎所有國際金融教科書中,都有兩章分別論及國際金融機構和國際貨幣體系,涉及許多歷史資料及發(fā)展的淵源,如果由教師講學生聽,常常出現事倍功半的結果。較好的教學方法是由教師設計出若干問題讓學生自學,然后分組討論,最后由教師做總結,這樣學生不僅掌握了重點內容,而且調動了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主動性,更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

(2)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

近幾年來,國內大學生的就業(yè)率持續(xù)走低,其中固然有很多供求方面的因素,但是不可忽視的原因就是很多專業(yè)的設置、課程的內容安排等不符合企業(yè)的要求所致。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和市場需要之間的脫鉤已成為阻礙大學生就業(yè)的瓶頸問題。鑒于國際金融中的很多理論與現實中問題的緊密聯(lián)系,在具體教學中教師不能空洞地說教或者照本宣科,而要善于向學生提問,刺激學生思考,有意識地在課前準備生動的案例,在課堂上組織課堂討論,并對學生的課堂表現給予正面的評價,多多鼓勵學生。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增加,口頭表達能力得到提高,學習效果也得到檢驗,而且還鍛煉了隨時應變不同問題和環(huán)境的能力。

(3)重視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是《國際金融》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開展實踐教學的途徑是多方面的,具體可包括:

①案例教學。案例教學法是按照一定的教學目的、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通過對案例的介紹、討論、分析、講評、總結,使學生身臨其位、身臨其境地分析并解決問題,以培養(yǎng)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為目的的教學方法。國際金融課程積累了大量的、豐富的案例,具有來源廣泛、題材多樣和時效性強等特征,如在講解“外匯和匯率”一章時,便可加入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案例,談談金融危機引起的亞洲各國匯率變動及匯率變動對各國經濟的影響;在講解“衍生金融工具”一章時,可加入巴林銀行事件的案例等等。

由于案例教學本身的特點,選擇案例應有遵循具體的原則:首先,案例選題一般是以往的事件。因為案例教學的目的是從以往的事件中獲得啟示,避免重蹈覆轍。所選事件早已塵埃落定,選題的結論也已經確定,所以教學的過程實際上是對事件的再展示,分析事件的來龍去脈,并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其次,所選案例要具有代表性。案例教學是通過具體事件啟發(fā)學生思考相關問題,案例本身應具有可探討的價值。最后,案例教學應保持其生動性。采用案例教學的基本出發(fā)點,是以生動活潑的事例啟發(fā)和教育學生,變教條為鮮活。

②課堂討論。這是掌握課程重點難點問題,加深對社會熱點問題認識的有效方法。通過討論,師生互相交流、互相啟發(fā)、互相補充,共同提高,教師也從中及時得到反饋信息,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理解情況,以便今后實行針對性地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同時,討論教學使封閉型的課堂教學變?yōu)殚_放型的課堂教學,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參與教學的興趣,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在開展國際金融課程討論教學前,教師應認真做好動員工作,擬定討論題目時應廣泛征求學生的意見,盡量選擇一些學生關心的熱點、難點和疑點問題,并且在事前做好討論的組織工作,指導學生廣泛查閱相關資料,在討論中及時給予引導,最后,在討論完畢后,做好講評與總結工作。

篇(5)

如何在五年制高職《國際金融》教學實踐中既向學生傳授知識,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這是國際金融課程教學過程中必須思考的問題。就此問題結合教學實踐,從課程模塊化設計、啟發(fā)式教學、考核評定的安排等做了一些歸納和總結。

關鍵詞:

國際金融;教學體會;模塊化;啟發(fā)式

《國際金融》課程不僅專業(yè)性很強同時實踐性也很強,而五年制高職的學生知識基礎相對薄弱。如此,經常會形成這種局面:老師講得滔滔不絕,學生聽得似懂非懂,課程結束時老師覺得該講的知識都講了,可是學生依舊覺得難以掌握。因此,探索一套適合五年制高職學生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成為了《國際金融》課程教學過程中必須思考的問題。筆者就此問題結合教學實踐,從課程模塊化設計、啟發(fā)式教學、考核評定的安排等方面談一談具體做法及體會。

一、模塊化設計,教學做結合

一般國際金融學的內容體系應包含國際收支、匯率、國際金融市場、國際貨幣體系四部分。筆者認為,只有在教學體系上從抽象到具體,從原理到實務,章節(jié)的設置注重內在邏輯關系,就可以使學生對國際金融知識體系有一個完整清晰的了解,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根據《國際金融》課程的特點,考慮按照國際收支、外匯、匯率、外匯市場業(yè)務、外匯風險、國際金融市場、國際資本流動和國際金融危機、國際貨幣體系和國際金融機構等設計成不同的模塊,并考慮學生每一個模塊包含的相關理論知識和學生應該掌握的某項技能,將相關的知識整合在一起,利用輔助案例,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例如,在學習“國際收支”這一部分時,我們可以這樣來構建教學模塊:

(一)教、學、做內容安排1.教師通過多媒體講解國際收支的內涵及各賬戶之間的相互關系,掌握國際收支的調節(jié)原理;2.通過案例給學生布置任務,對國際收支平衡表的相關項目進行計算;3.小組討論在現實生活中國家政策對國際收支的調節(jié),并將討論結果匯總。

(二)教學載體國際收支平衡表的編制原理。

(三)培養(yǎng)目標1.知識目標:(1)了解國際收支的內涵及個賬戶之間的關系;(2)理解國家對國際收支的調節(jié)。2.能力目標:(1)能夠進行國際收支平衡表相關項目的計算;(2)能夠對國家的相關政策進行理論歸納。

(四)實施步驟1.多媒體講解;2.學生進行計算;3.分析討論總結。通過模塊化設計,循序漸進,學生邊學邊練,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更加牢固,學生的實踐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應用能力普遍提高,真正實現了專業(yè)教學的理實一體化。

二、方法多樣化,關鍵在啟發(fā)

常言道,“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國際金融》課程具體的教學中要貫徹“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指導思想,就要根據班級學生情況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在學習“匯率變動對經濟的影響”這一內容時,就可以根據班級學生情況,采用不同教學法,進行啟發(fā)式教學。

1.發(fā)現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不急于把現成答案告訴學生,讓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探索解決問題。在這里,可按如下步驟進行教學:(1)設問:合上課本,想一想一國匯率上升對進出口、旅游、資本流動有哪些影響?(2)思考:讓學生自己思考上述問題。(3)啟發(fā):匯率上升后,本國貨幣對外升值,進而影響國內物價和貨幣購買力,從這個角度出發(fā)分析。(4)討論揭示:學生經過討論,再結合教師提示,揭示出答案。

2.情景教學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設置一定的場景,創(chuàng)造一種模擬環(huán)境,在這種環(huán)境下,讓學生思考如何解決,從而達到掌握知識和開發(fā)思維的目的。如就上述問題,當一國匯率上升時,分別由一半同學扮演進口國,旅游輸入國,資本流入國,另一半同學扮演出口國,旅游輸出國,資本流出國,讓他們從本國利益出發(fā)分別互相質疑對方,尋求雙方都接受的方案,然后,再派幾個代表上臺演示,雙方各抒己見,最后由老師進行點評。

3.案例教學還可以通過典型案例,運用所學知識對案例中揭示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組織案例討論并要求學生對具體案情歸納,得出結論。最后在課堂上由師生對其方案進行提問,指出漏洞,從而達到掌握課本知識,理論聯(lián)系實際,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上述方法的關鍵都在于啟發(fā),需要靈活運用:對于課堂氣氛不夠活躍的班級,宜提出具體問題,運用發(fā)現法;對于思維較活躍的班級,宜用情景教學法;而對于基礎較好,獨立思考能力較強的班級,宜用案例教學法。我們只要對班級學生有足夠了解,對各種教學法有較深的認識,便能根據學生情況,設計不同的教學法,并在教學中加以運用,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掌握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目的。

三、立體化考核,綜合性評價

課程考核及成績評定,也是教師完成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那種完全以考試方式評價學生的學業(yè)成績的做法已經不適應現代教學需要。課程考核及成績可考慮從以下幾方面加以綜合評定。1.學習態(tài)度。教師根據學生平時的學習態(tài)度,與教師的配合程度,作為考核的一項指標。2.平時作業(yè)。主要是評析與課程有關的資料或案例,考察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在此過程中還可以考察學生有否獨到見解,以此衡量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習慣。3.課堂提問。通過提問方式,經常了解和檢查學生平時的學習情況,并根據回答情況予以計分。4.課堂發(fā)言。對于課堂提問或課后作業(yè),有的要求學生上臺作簡短發(fā)言并評定發(fā)言成績。5.考試。由于通過平時多角度評定學業(yè)成績,傳統(tǒng)的期中成績、期末成績占學生成績的比重應大幅度下降,但仍不失為考核,掌握理論基礎知識的一種手段。有時還可根據學科情況組織開卷考試。

四、結語

在《國際金融》的教學組織期間,教者通過模塊化教學設計,加大教學活動中啟發(fā)式教學方法的應用,在對學生課程成績考核中進行了多元化綜合性評價。這種安排,不但有利于增強學生國際金融方面的知識、技能,還可以通過知識技能的遷移,有利于學生獨立工作能力、應變能力、綜合職業(yè)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參考文獻:

[1]于淼.淺談職業(yè)大學經濟類國際金融教學的幾點體會.北方經貿,1998,04.

篇(6)

關鍵詞:地方高校 國際金融課程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06—132—02

國際金融課程是一門知識體系龐大的課程,要求學習者須具備西方經濟學、會計學、國際貿易學和貨幣銀行學等知識基礎。由于國際金融還涉及到數學公式的推導及演算,因此要求學習者應具備較好的數學功底。由于上述原因,筆者在實際的教學中發(fā)現,大多數學生對該門課程在心理上存在畏難情緒。針對這種情況,結合地方高等院校培養(yǎng)目標和國際金融課程特點,有必要對該門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探討,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快樂學習的基礎上,提高學習的主動性,以達到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礎上,實現學以致用的目的。

一、地方高校辦學特點和人才培養(yǎng)目標分析

地方高校一般主要由當地政府出資辦學,與綜合性大學或研究型大學相比,其在人才培養(yǎng)方面更注重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應用能力。隨著我國大學招生規(guī)模的擴大,教育方式也由原來的“精英教育”轉變?yōu)椤按蟊娊逃?。在招生生源方面,由于地方高校的一些特點和限制,使得生源素質總體較綜合性大學低,而且地方高校主要是為地方經濟培養(yǎng)人才。這從歷屆畢業(yè)生的就業(yè)情況來看,也可以證明這一點。因此,地方高校培養(yǎng)人才目標主要定位在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方面,能更好地貼近市場需要,服務當地經濟,而不是偏重理論性知識的研究型人才。

二、國際金融課程的特點分析

國際金融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是從貨幣金融的角度研究開放條件下,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同時實現問題的一門學科。在知識體系和教學目標等方面與其他課程存在諸多差異。因此,準確把握該門課程的特點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1.知識面寬,與其他課程聯(lián)系緊密。國際金融課程知識點涉及廣泛,包括國際收支和國際儲備、外匯業(yè)務、國際金融市場與國際信貸和國際金融組織與國際貨幣體系等多個知識模塊。每個模塊又包含了眾多知識點,而這些知識點又與其他課程緊密相連。如學習國際收支平衡表就必須具備一定的會計學基礎,國際金融市場和國際信貸涉及到貨幣銀行學和證券學等課程。因此,學生只有在學好相關課程的基礎上,才能為學好國際金融課程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

2.知識點更新快,緊跟時代步伐。國際金融作為一門理論與實踐較強的課程,其內容更新速度快是不言而喻的。日新月異的國際金融實踐也推動著國際金融理論不斷深化和發(fā)展。近10年來,國際金融理論發(fā)展非常迅猛,尤其是在匯率決定理論、匯率制度選擇理論、國際經濟政策協(xié)調理論、國際金融監(jiān)管理論和國際金融市場理論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因此,國際金融課程具有很強的時代性。隨著世界經濟發(fā)展的不斷變化,金融大事件在我們身邊層出不窮。如從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和崩潰,到牙買加體系的建立,體現了在貨幣體系的變更的背后,全球金融發(fā)展的演變;從1997年東南亞危機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引發(fā)了對原有金融監(jiān)管的質疑以及如何構建新的金融監(jiān)管思路的討論;中美貿易問題引發(fā)的匯率大戰(zhàn),人民幣升值問題等等。這些金融事件的出現,不僅要求國際金融這門課程更新知識理論和知識點,同時也對教師的教學任務和目標提出了新的要求。

3.要求學習者具備較好的數學基礎。國際金融作為經濟學專業(yè)的一門主干課程,要求學習者具備較好的數學尤其是高等數學基礎。如在學習外匯業(yè)務和衍生金融工具時,對匯率的套算、進出口報價、外匯期權和外匯期貨等問題,需要運用大量的數學方法演算。在這一點上,大多數文科類學生顯得力不從心,經常在這幾個知識點的考核上出現失分嚴重的現象。

隨著全球金融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深化,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后,金融業(yè)的開放程度逐漸提升,尤其是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fā)的世界金融危機,使得我國的金融行業(yè)、外貿企業(yè)等機構對既通曉國際金融實務,又熟知國際金融法律法規(guī)的綜合性人才需求增強。因此,高校對國際金融課程的建設重新提上議程。顯然,在課程建設中,教學方法的改進和完善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下面,筆者結合地方高校培養(yǎng)人才的目標以及國際金融課程的特點,對該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探討。

三、地方高校國際金融課程教學方法的探討

地方高校辦學目標是為當地輸送應用型人才,而國際金融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改進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使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既掌握了國際金融知識的實際應用,同時又符合市場的需求。

1.運用啟發(fā)式教學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fā)式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出發(fā)點,結合教學目標與學習的一般規(guī)律,運用多樣的教學形式,以啟發(fā)學生的思維為核心,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興趣,讓學生“樂在學中”。如根據啟發(fā)式教學特點,筆者在講解匯率變動影響時,結合2011年9月瑞士央行干預其匯市事件,采用事件導入法,設計了讓學生思考瑞士央行干預其匯市的原因,產生了怎樣的影響等問題,一步一步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點,達到提高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能力的目的。

2.采用案例教學法,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國際金融課程內容與實際聯(lián)系緊密。如貨幣體系的變更、希臘債務危機、歐洲債務危機、人民幣匯率升值等等。眾多現實案例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原始材料,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因此,采用案例教學方法既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又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根據教學重點和學生的認知能力,選擇恰當的案例進行分析討論。換言之,即教師應結合所要講解的內容進行問題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突出知識點的綜合運用,使學生真正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在講授匯率政策手段實施時,可以安排學生先觀看郎咸平關于中美匯率大戰(zhàn)演講的視頻,然后要求學生按照事先設計好的問題進行小組討論,提出本組的觀點,最后由教師進行點評,以此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除在課堂引人案例外,還可要求學生就當前發(fā)生的重大時事金融熱點,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事件開展小組作業(yè)練習。教師應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作業(yè),并在課堂上講解本小組的PPT內容,然后由其他小組成員針對該議題展開提問和討論。通過這種互動方式,既讓該小組成員的理論知識和應用能力得到提升,同時也對其他小組成員能起到拓寬知識面、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作用。

3.在傳統(tǒng)教學手段基礎上,運用多種教學輔助工具開展教學。教師在教學中,除利用PPT形式展示所學內容外,還可以利用網絡結合講解的內容,觀看相關視頻、最新評論以及有關網站信息。如在講解國際收支平衡時,可讓學生瀏覽國家外匯管理局官網,查找相關貿易數據,引導學生利用數據分析我國的國際收支平衡表。尤其在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分析我國進出口貿易變化以及不同行業(yè)進出口變化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此外,光盤和專題影像資料也是較好的教學輔助工具,它可以讓學生在直觀了解事件的同時,激發(fā)其學習的興趣,拓寬知識結構。為更好地讓學生學習國際金融課程,學校還應利用網絡建立網絡課程。通過網絡教學方式,打破傳統(tǒng)時間、地點的限制,讓學生隨時隨地可以上網進行學習,或者在網上發(fā)表學習感言和做作業(yè),達到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無限制的交流。通過建立這種開放性學習環(huán)境,不但能促進教師提高教學質量,還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從而實現培養(yǎng)人才目標的目的。

4.充分利用模擬實驗教學和社會實踐教學,增強學生實際業(yè)務操作能力。目前,國際金融課程大多缺乏實踐教學,主要集中在理論教學上,而國際金融又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因此,加強實驗教學和實踐教學顯得尤為重要。地方高校應加強模擬實驗室的建設,讓教師能結合實驗條件設計教學任務和教學重點。如學??梢越iT的金融實驗室,一般包括“金融教學”和“模擬交易”兩大系統(tǒng),既可提供即時證券、外匯、期貨等金融市場的相關行情和資訊評論,也可同步進行相關模擬交易活動。除建立模擬實驗室外,讓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也是一種訓練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途徑。學校相關的學院可以和相關企業(yè)聯(lián)合,如銀行、證券公司或外貿企業(yè)等,建立教學實習基地。學生通過在校外實習基地的學習,能更好地理解課本上所學知識點,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枯燥和晦澀的理論當中。通過加強對學生的實驗教學和實踐教學,學生畢業(yè)后也能較快地進入崗位角色,上手能力大大提高。另外,為加強校企互動,學校還可以聘請金融機構或外貿企業(yè)的高層管理人員來校開展交流活動,更貼近實際地講解業(yè)務操作流程和當前行業(yè)資訊等,讓學生更有針對性、目的性地進行學習。

四、結語

國際金融課程獨有的特性,如專業(yè)性、綜合性和時代性,決定了該門課程的教學方法不能一成不變。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當中,應在結合本校定位和選用合適教材的基礎上,運用日新月異的信息和科技手段,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力求將課程的主要知識點和當前的實際相結合,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強理論聯(lián)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培養(yǎng)市場所需人才的目標。

篇(7)

關鍵詞:技能培養(yǎng) 高職國際金融專業(yè) 工學結合 內容模塊化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09-114-02

《國務院關于大力發(fā)展職業(yè)教育的決定》要求加強職業(yè)院校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高度重視實踐和實訓環(huán)節(jié)教學,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yǎng)模式。適應這一要求,國際金融專業(yè)課程的規(guī)劃、建設和教學應當堅持“能力本位”,進行課程體系的開發(fā)和建設。

一、國際金融專業(yè)課程體系的開發(fā)和創(chuàng)新的意義

1.市場的呼吁。目前,縱觀我國的商業(yè)銀行,從大銀行到中小股份制銀行,幾乎家家都有相當分量的國際金融結算、擔保、融資、理財、外幣兌換等等業(yè)務,這些業(yè)務和相應的崗位需要學校培養(yǎng)和提供有國際金融知識和專業(yè)技能的人才。

2.專業(yè)人才的行業(yè)要求。據了解,金融企業(yè)需要具有一定金融理論水平和金融專業(yè)技能、具有較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能夠勝任特定金融服務崗位的高素質金融專才;需要知識結構合理、金融專業(yè)技能過硬、能夠勝任多個金融服務崗位的高素質金融通才。

3.強調技能培養(yǎng)是實現高職教育目標的手段。高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并向社會輸送高技能的專業(yè)應用型專門人才,他們必須具備一定的知識和理論功底、良好的職業(yè)素養(yǎng)以及熟練的專業(yè)技能,這些都需要通過實訓教學達成,國際金融專業(yè)也不例外,國際金融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必須放在重要的位置。

二、國際金融專業(yè)課程體系目前存在的問題

1.課程設計脫離現實,與市場相脫節(jié)。課程設計的關鍵是體現市場的需要,行業(yè)的要求,專業(yè)的特征,原來的課程卻注重學科的建設和系統(tǒng)完善,知識性強,實踐性和市場適應性差。

2.國際金融課程普適性低。如原教學規(guī)劃偏重于國際貿易和金融專業(yè),沒有考慮到本地區(qū)國際金融業(yè)務還不發(fā)達和農村銀行網點幾乎沒有國際金融業(yè)務的事實,對金融專業(yè)基本知識和業(yè)務技能考慮不足,學生知識結構不完整,基本技能不全面,對各種金融專業(yè)工作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的準備,缺乏普遍適應性。

3.國際金融課程實踐性低,能力培養(yǎng)的強調不足,方法不佳、課時不夠,實訓條件差。

三、國際金融專業(yè)課程設計理念與思路

1.課程設計的理念。堅持“以培養(yǎng)能力為目標”,每個案例和實訓項目都明確培養(yǎng)的能力目標;“以學生為主體”,運用角色扮演式教學方法,使學生有明確的角色主體意識,自覺地將學過的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互補為用,以理論指導實踐、以實踐豐富理論和知識;“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教”是開始,“學”在其中,“做”是目的。我們將理論教學內容與實訓內容有機地揉合在一起,打破原有教材的系統(tǒng)性,把課程內容與實訓內容組合成一個個教學項目,用任務驅動法完成教學目標;“全方位考核”體系。建立嚴格的實踐教學考核制度,實訓和案例分析均制定相應的考核標準,保證實踐教學質量的提高。

課程設計的思路。目的明確:以培養(yǎng)各類金融機構國際金融業(yè)務經營和管理中,以及和涉外企業(yè)財務會計人員所需要的應用型專業(yè)人才的能力與素質為目的;突出重點:堅持以培養(yǎng)學生的就業(yè)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為靈魂,以調動學生積極性為核心;內容模塊化:以提高學生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應用能力為目的,建立“四個模塊”教學內容體系;方法體系化:以模擬實踐教學為主線,建立參與式、交互式、模擬教學和實訓為一體的教學方法體系;手段現代化:通過建立多媒體課件、立體化教材、網上資源、第二課堂、企業(yè)基地等,豐富教學手段,建設現代化的、重實踐的教學環(huán)境??己肆Ⅲw化:以考核和激發(fā)學生提高自己的國際金融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水平、業(yè)務能力、職業(yè)道德為目的,建立全程化、立體化測試體系,包括基本理論測試和業(yè)務能力測試兩部分。

四、國際金融專業(yè)課程新體系設計的指導思想

1.市場導向。在辦學方向上,以人才市場的需求為導向,強調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根據社會需求來培養(yǎng)和造就人才;在辦學內容上,以行業(yè)的要求來設計課程體系、課程內容、實訓項目、教學方法;在辦學效果評價上,“雙證”要求;專業(yè)技能水平;就業(yè)率;就業(yè)方向;用人單位的評價。

2.工學結合。以職業(yè)為導向,充分利用學校內、外不同的教育環(huán)境和資源,把以課堂教學為主的學校教育和直接獲取實際經驗的校內實訓、校外工作有機結合,貫穿于學生的培養(yǎng)過程之中。

3.實施“雙證書”一體化培養(yǎng)模式。該模式的推廣和實施,不僅使70%以上的專業(yè)學生畢業(yè)前能分別拿到理財師、證券從業(yè)人員、保險從業(yè)人員等從業(yè)資格證書,關鍵是提高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就業(yè)能力。因此,在課程體系設計、教學內容安排、教學方法的設計和組織運用上都必須考慮。

五、國際金融專業(yè)課程體系設計的規(guī)劃

1.設計高職高?!秶H金融》課程的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框架。本專業(yè)課程采取模塊化教學,選取教學內容,實施教學過程。因為,目前模塊化教學已經是我國高職教育普遍認可的教育模式,也是我國職業(yè)教育的成功經驗。在針對性和適用性問題上,我們的操作方法和操作過程設計如下:

第一,從目標崗位出發(fā)。通過座談會等方式,由銀行、企業(yè)提出目標崗位的任職要求。

第二,分析目標崗位對知識、能力、素質的具體要求。

第三,確定國際金融專業(yè)課程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

第四,確定課程的教學內容。在確定國際金融的教學內容上,我們遵循兩個原則:針對性。針對目標崗位知識要求和能力養(yǎng)成的需要設置教學內容。適用性。

2.設計合理的理論和實訓課程體系,適宜的教學內容。擬增刪的課程和相關內容和相關教材和教學資料建設。通過課程組教師對國際金融行業(yè)以及外貿企業(yè)的資深專家、富有業(yè)務和管理經驗的從業(yè)人員進行的調查、分析和討論為基礎,根據實際工作崗位對專業(yè)能力和專業(yè)知識的要求,并結合國際金融專業(yè)以及其他金融專業(yè)的建設方案和教學標準設計的,在強調“能力本位”原則、理論知識“夠新、夠用”的基礎上,教學內容進行了修改。

3.研究和篩選有效的理論和實訓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我們研究和篩選使用以下教學手段和方法:

(1)充分利用現有實訓基地,如模擬銀行、國際金融業(yè)務模擬實驗室、會計業(yè)務模擬實驗室、多媒體機房等校內金融實驗室和實訓基地,并配備先進的教學設施,以及校外實訓基地;由此,我們不僅可以在教室進行案例分析、業(yè)務操作訓練,還可以再校內外實訓基地進行實訓、實習,為我們的教學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2)完善了多媒體課件以及音像等教學手段。

(3)推廣網絡化教學。實施課程教學資源的網絡化,運用相關的教學、軟件系統(tǒng),借助網絡,及時補充傳授課程內容、案例閱讀、進行網上輔導、布置課外練習、與學生進行互相交流等。

4.編撰體現新思想、新觀點、新內容、新方法的《國際金融》、《國際結算》、《外匯交易》、《國際信貸》等相關教材。

5.建設和完善校內外實訓基地,校內外實訓過程如何強調以能力為本位注重科學化、程序化、目標化。

參考文獻:

1.唐海燕.機制基礎課程強化實踐能力培養(yǎng)初探.中國成人教育,2007(3)

2.首珩,陳維克.高職工學結合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當代教育論壇(上半月刊),2009(11)

3.潘昊.實現“工學結合”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法律制度研究. 湘南學院學報,2010(12)

4.唐正榮,張樂樂.基于“工學結合”的高職師范院校教學團隊建設.人力資源管理,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