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漢語國際教育論文

漢語國際教育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2-10-04 21:37:3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漢語國際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chuàng)作。

漢語國際教育論文

篇(1)

關鍵詞:國際漢語教育;對外漢語教學;第二課堂;課程;芝加哥大學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6124(2013)02-0116-04

近年來,漢語熱在全球持續(xù)升溫,在美國,在政府倡導與民間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中國語言文化的重要地位得以進一步強化,漢語已被列入美國最急需語言人才的關鍵外語(critical languages)之一,漢語學習者的數量得到穩(wěn)步增長,漢語教學亦在美國大學、中學與社區(qū)蓬勃開展起來。

眾所周知,對外漢語教學包括語言要素教學和語言技能訓練,語言要素教學包括語音、詞匯、語法、漢字教學;語言技能訓練則包括聽力技能、會話技能、閱讀技能、書面表達等技能訓練。而對外漢語教學目的也經歷了從上世紀50年代初至70年代后期基本上是以培養(yǎng)漢語的聽說讀寫語言技能為教學目的,到從上世紀70年代末至現在確立的培養(yǎng)漢語交際能力為教學目的的轉變 [1 ]。因此,漢語教學的重要目標和意義乃在于以漢語為中介,幫助外國學生了解中國、熟悉中國文化,實現跨文化交際。

如何實現漢語教學與中國文化傳播的互動、結合和協調發(fā)展?如何通過對外漢語教學實現跨文化交際?這是目前我國漢語國際教育面臨的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本文基于在國內教學的經驗和在美國高校從事漢語教學的體驗,以美國芝加哥大學為考察對象,對此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芝加哥大學開展?jié)h語教學的歷史考察

芝加哥大學創(chuàng)立于1891年,其中文課程則濫觴于1936年。最初,開設中文課和中國研究的Herrlee Creel先生出版了一套教科書“Literary Chinese by the Inductive Method”,共三冊,即《孝經》、《論語》和《孟子》。Herrlee Creel先生將《孝經》1 799個字中的388個不同的漢字作為教學的起點,要求學生充分理解每個字的起源和意義,要點是學會字義和語法,從而掌握整個語言。芝加哥大學最初即建有商學院(1898年)、法學院(1902年)和東方研究所,芝加哥大學編寫的最早的中文課本是關于文言文的,顯然也是因為當時的學術研究而聚焦于古代中國 [2 ]。

幾十年來,芝加哥大學的中文教學歷經了“為學術研究而學中文”、“為戰(zhàn)爭而學中文”、“為經濟而學中文”三個歷史階段,也走過了“歸納法”、“經驗法”等教學法的探索和實踐歷程 [2 ]。

2000年以降,隨著中國經濟和全球化的急速增長,芝加哥大學選修中文的學生人數增加了三倍多,越來越多主修經濟的學生開始選擇過去往往只是主修歷史、人類學、語言學的學生才選修的中文課。而漢語教學的內容也不斷得以拓展,更加著眼于文化的交流與接受;漢語教學的課程設計、教學模式選擇、教學法的運用,也呈現出芝加哥大學獨特的氣派。基于漢語教學70多年的深厚積淀和豐富經驗,秉持“益智厚生”的校訓,隨著芝加哥大學辦學實力的不斷增強,漢語教學的理念、條件、模式亦日益明晰而成熟,這主要表現為:

1. 優(yōu)越的師資及學習條件

芝加哥大學擁有一個設施先進完善,可以教授50多種語言的語言中心,由來自世界各地的優(yōu)秀教師教授外語。中文組的教師們也大多畢業(yè)于中國國內的北大、北師大等著名大學,并在美國獲得了與語言教育有關的學位。語言中心有著語言教學及學習的現代化設備,為學生們課內課外的活動提供了物資的保障。在那里學生可以和母語為中文的助教練習會話,擁有獨立的視聽間學習語言,還可以使用錄音錄像設備完成短劇拍攝等活動。

2. 課型設計合理完備

中文教學設5個年級,包括零起點班、雙語班(教授華裔子女中文)、中級班、高級班,以及為中文水平很高的本科生、研究亞洲及中國文化的碩士生和博士生開設的高級漢語班等。分班調配、課程結構、教材使用、教學模式選擇、教學進程安排、實踐及語言測試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無不設計精當。

3. 課時量有保證

選修中文的學生們每天都有1小時的中文課,這一課時量在美國的中文教學中也是相當充足的。課時量的保證,讓學生們的中文學習能夠快速進步。

二、“第二課堂”是芝加哥大學漢語言文化教學的顯著特色

與上述基于課內教學的優(yōu)勢比較,異彩紛呈的“第二課堂”乃是芝加哥大學漢語言文化教學的顯著特色,也是芝加哥大學中文教育的最大亮點。

眾所周知,第二課堂是相對課堂教學而言的。如果說依據教材及教學大綱,在規(guī)定的教學時間里進行的課堂教學活動稱之為第一課堂的話,那么第二課堂就是指在第一課堂外的時間進行的與第一課堂相關的教學活動。在芝加哥大學的漢語教學中,課堂教學是學生們學習中文的主要陣地,豐富的第二課堂和活躍的校園文化卻是漢語學習極其有益的重要方面,是構建起漢語言文化教學大廈的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

1. 第二課堂展開的具體形式

在芝加哥大學,已經形成了慣例,每周四中午都有一個小時的“中文桌子”(CHINESE TABLE),學生和老師一邊用餐,一邊用中文自由交流。參加者除了學習中文的學生,有時還有對中文和中國文化感興趣的學生,也為今后選修中文奠定了基礎。

一年級設有“中文短劇”(VIDEO PROJECT)等特色活動,學生自己創(chuàng)作中文小劇本,拍中文短劇,然后向大家展示。這種中文電影小品制作每年都評獎(被大家稱為中文課的奧斯卡,獎杯的樣式也與奧斯卡的“小金人”一樣)。一年級中文助教課的設立也是很有特色的,它讓每位同學在課外每周都有40分鐘時間與中文母語者對話,及時練習課堂所學內容。

其他年級也都有中文短劇表演、演講、研究報告會等豐富的活動。老師們設計了學生的一系列“小項目”,如采訪中國人,用中文開模擬學術討論會等等,幫助學生在聽說讀寫多項技能之間搭建橋梁,獲得在中文語言技能方面的全面提高。

至于校園網站上的“CHALK”,很多美國大學叫“blackboard”,更是豐富多彩、意趣橫生。這是新的科技條件給中文教學帶來的重要變化,以利用電腦和網絡實施中文教學。在課程的網頁上有新型的閱讀材料,還有一些視聽練習也放在各門課的網頁上,供學生使用,并與老師互動學習。美國學生對寫漢字感到很困難,但是對拼音和使用鍵盤掌握較好,近幾年來學生在寫作上進步很快,即與用電腦打字有一定關系。

中國始終是學習中文的最好課堂,“芝加哥在北京”暑期班的開設,使很多學生有了到中國學中文的機會?!爸ゼ痈缭诒本边\用了全新的教學方法,一方面在教室里通過教科書學習詞匯和語法,另一方面在完全的中文環(huán)境中向中國人直接學習中文。其中設計了一個特別的項目叫做“采訪北京人”。這是在課外完成的一個綜合性的語言習作,包括準備中文問題,提問和記錄得到的回答,以及最后用中文寫成文章并在課堂上報告。學生采訪的人,有國家的法律工作者,也有擺攤修自行車的人,有年輕的商店售貨員,也有80歲的退休人員。聽了課堂報告的北京的老師們說,報告不但反映了學生們在語言能力上的很大進步,而且在內容方面也很有思想,充分體現了文化關注和文化理解。

到北京參加暑期班的學生們還到北京五道口服裝市場購物、游覽中國的名勝古跡以及到中國家庭參觀、與中國人面對面地交流;觀看少林功夫表演、皮影戲、中國雜技等中國文化表演項目也是常見的項目。經過暑期班學習的學生,在中國的語言學習提高特別快,回到芝加哥大學他們都能跳級進入更高的年級,這跟豐富的課外活動以及融入中國的文化環(huán)境是有密切關系的。

第二課堂活動的形式可以說多種多樣,不勝枚舉。而且學生的參與也是主動積極、態(tài)度認真,師生配合默契,實際成效顯著。

2. 著力發(fā)揮第二課堂“文化引導”平臺功能

課外語言實踐活動是學生運用漢語的重要機會。要更好地使用漢語,沒有中國文化做底蘊是不行的。特別是歐美,與很多亞洲國家不同,學生選修外語沒有強制性觀念,主要根據個人興趣,這就更加凸顯了“文化引導”的重要性?,F在芝加哥大學每年都有約200人在選修漢語,這在芝加哥大學的外語選修課中是名列前茅的。中國的國際地位在日益提升,中國文化也日益成為學生關注的興趣所在,發(fā)揮“文化引導”功能,即可在中文教育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第二課堂則是一個發(fā)揮“文化引導”功能的最佳平臺。

芝加哥大學設有一個東亞語言文明系,有一個研究資料豐富的“東亞中心”,還有2010年6月剛剛成立的孔子學院,聚集了一大批研究亞洲及中國藝術的優(yōu)秀學者及相應的研究機構。層出不窮的中國文化藝術活動也不斷在芝加哥大學上演,形成了濃郁的中國文化氛圍。例如,很多節(jié)日里都會有中國藝術團體來大學演出,中文班的同學們更是積極參加漢語橋的比賽活動,熱衷于中文演講、演奏中國樂曲、表演中國舞蹈、唱中文歌、表演中文小品、相聲等等。

這里舉一個最典型的例子,每個新年,芝加哥大學劇院都要上演一場長達數小時的多幕劇,這是由華人學生組織發(fā)起的,由學生們自編自導自演,到2011年,已經連續(xù)舉辦了15屆,每屆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09年演出的劇目是改編自吳宇森導演的同名電影《天堂口》,中國的場景、服飾、人文環(huán)境,讓人仿佛置身于舊中國的上海,只是他們的臺詞是英文的(這樣方便吸引更多的美國學生了解和接觸中國文化);2010年的主題更讓人震撼,名為《翔》,講述的是奧運飛人劉翔的傳奇經歷。2011年的劇目則是《花木蘭》。這么多中國化的主題在芝加哥大學的舞臺上得到了廣泛關注和集中展示,劇目主題深刻,演員表演到位,整個演出極具文化感染力,深深吸引了芝加哥大學的莘莘學子,他們被中華文化所深深地打動。這項活動已成為芝加哥大學校園活動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3. 第二課堂運用的目的

芝加哥大學在漢語教學中著力發(fā)揮第二課堂的重要作用,與其整體教學課程體系設計、教學目標實現是密切相關的,第二課堂的運用合乎其目的性,即幫助學生在“接受性技能”(聽和讀)和“生產性技能”(說和寫)之間搭建起橋梁,獲得中文語言技能的全面提高,提升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與實踐層面的語言交際能力。

芝加哥大學漢語教學第二課堂活動是在漢語課堂教學之外,由學校組織指導的,用以補充課堂教學、實現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活動,活動的內容、方式與活動的組織、過程控制等,無不與提高學生的美中跨文化交際能力息息相關。事實上,豐富多彩、富于創(chuàng)新、注重內涵的第二課堂正是芝加哥大學漢語言文化教學的鮮明特色,第二課堂與漢語課堂教學相輔相成,共同構建起以跨文化交際為目標的芝加哥漢語教學的整個體系。

三、基于跨文化交際目標的對外漢語教學第二課堂

沃爾夫岡·布列欽卡將“教育”概念定義為:所謂教育,就是人們嘗試持續(xù)在任何一方面改善他人心理素質結構,或者保留其心理素質結構中有價值的部分,或者避免不良心理素質形成的行動 [3 ]。如果從實踐的角度來理解教育現象,教育實踐主要以“目的—手段”的結構所呈現,即它總是要不斷地以教育為手段達到所追求的教育目的 [4 ]。教育目的即教育實踐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研究教育實踐問題,主要應針對的也就是教育目的和教育手段。在規(guī)范概念的意義上,教育目的意指一種規(guī)范,它描述了一種設想的有關一個(或多個)受教育者的人格狀態(tài)或人格特征,它(或它們)不僅應該成為現實,而且教育者還應該通過教育而有助于他(或它們)的實現 [4 ]。

長期以來,漢語國際教育的目的,一直是對外漢語教育界探討的主要問題,而所設置的教育目的不同,也直接制約或影響著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的路徑選擇。過去,我們也注重語言知識的傳授,語音、詞匯、語法、漢字,近年來又加之篇章,這只是就語言本身而言?,F在看來,似應在功能和話題的導引下,更加關注學習者的情感態(tài)度,即興趣、動機、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響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相關因素 [5 ]。這種轉變一是基于跨文化交際能力——學習者的語言交際能力培養(yǎng)這一教育目的的重新界定,二是在此目的觀照下教學手段的必然轉變。

在上述“目的—手段”的結構中,如果把包括語音、詞匯、語法、漢字、篇章在內的語言知識的傳授,視為第一課堂必須關注的重點運用手段,那么,第二課堂恰恰是關注包括興趣、動機、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學習者的情感態(tài)度的有效手段,亦即有效提高影響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相關因素的必需手段。在這里,如果說第二課堂是第一課堂的必要補充,毋寧說第二課堂是整個教育系統的必需組成部分,是與第一課堂擁有相等地位、功能的必需環(huán)節(jié)。

從跨文化交際出發(fā),無論從語言教育理論,抑或對外漢語教學實踐,處理好結構、功能、文化三者間的關系,使整個教學交際化,是構建新的漢語言文化教學模式的重點,而語言技能的訓練,必須與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結合起來,則是這一新模式的關鍵。一個難點在于,不同的交際活動對語言交際能力有特定的要求,“一個人學會的語言只是其中為了他在社會上發(fā)揮作用所需要的那些部分” [6 ]。隨著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個別教學被以班級授課制為基礎的課堂教學代替,這種情況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也不例外。因此,要解決語言教學中個體需求的多樣性、差異化、復雜性,就必須在以班級授課制為基礎的、側重語言技能訓練的第一課堂之外,從實際需求出發(fā),因材施教,構建起利于受教育者個性發(fā)展的、滿足不同交際目標的、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

中國的語言學家們從實踐中意識到,在信息化時代,漢語教學從內容、方法到手段,都應該有所變革,有所創(chuàng)新 [7 ]。對外漢語教學實踐中,相繼探索過不同的課程、課型、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基于跨文化交際目標的對外漢語教學第二課堂亦將在長期的發(fā)展和實踐中,不斷完善,日趨成熟,真正變革創(chuàng)新成為適應新時期國際漢語教育發(fā)展要求的新的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有賴于國際漢語教育理論研究者、對外漢語教學實踐者的共同努力,而芝加哥大學基于跨文化交際的漢語言文化教學第二課堂成功實踐,則是這個國際漢語教育范式創(chuàng)新的很好借鑒。

參考文獻:

[1]程 棠.對外漢語教學目的、原則、方法[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8.

[2]王友琴.芝加哥大學中文教學73年回顧[J].國際漢語教育,2009,(4):3-8.

[3]沃爾夫岡·布列欽卡.教育科學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議[M].胡勁松,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4]唐 瑩.元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5]趙金銘.國際漢語教育論文集[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