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小學音樂分層教學

小學音樂分層教學精品(七篇)

時間:2023-07-09 08:33:4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音樂分層教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chuàng)作。

小學音樂分層教學

篇(1)

小學階段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有非常深遠的影響,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能否對所接觸到的事物進行客觀的評價,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的小學音樂教學來看,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學校以及教師對音樂課程教學的重視度不高。

即使有一些學校開設了音樂課程,但是音樂課程教學的開展并不樂觀,有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只是簡單地為學生講解一些理論知識,并不重視對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歌曲的領唱,很少引導學生對經典音樂作品進行鑒賞;還有一些教師在介紹音樂作品的時候,只是對音樂作品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學生無法深入音樂作品內部去理解其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長此以往,不僅不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還會降低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學校對學生音樂能力的培養(yǎng)并沒有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

二、小學音樂鑒賞中采取分層鑒賞的原因

由于小學生的學習能力、生活的環(huán)境以及個人努力的程度等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想要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減少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就應該制訂適合每個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法。百首經典名曲的鑒賞與小學音樂教學內容之間有密切的聯系,我們也可以說對百首經典名曲的鑒賞是音樂教學實踐的延伸,其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滲透也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其教學方法進行研究。

而我們所說的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興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以及興趣愛好等,對百首經典名曲按照不同層次和不同類別進行劃分是一種相對來說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能夠幫助教師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從而激發(fā)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三、小學音樂鑒賞中進行分層鑒賞的方法

(一)根據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愛好進行分層

一個班級的學生受家庭教育和自身學習能力的限制而存在很大的差異,有的學生因為從小學習音樂或受家庭的熏陶而具有較強的音樂素質,他們不僅能夠簡單地鑒賞音樂作品,而且還具有較好的音準和較強的節(jié)奏感,這一類學生在進行百首經典名曲鑒賞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基礎。而還有一些學生由于從小對音樂接觸較少,就會在平時的音樂學習中出現能夠聽出音高唱不準;聽過音樂作品但不能對其進行鑒賞的現象,這種學生大多數對音樂學習充滿了興趣,愿意去學習,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取得較好的成績。此外,還有一類學生非常排斥音樂,他們根本不喜歡音樂,這一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自身學習態(tài)度的制約,影響學習效果。

對百首經典名曲的鑒賞是一項較大的學習工程,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則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分類。百首經典名曲中既有以演唱為主的歌曲類音樂作品,以欣賞為主的欣賞類音樂作品,還有以演奏為主的器樂類音樂作品,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不同類型的音樂作品,按照不同的學習層次將學生進行分組。如,給課后集中班上學習樂器的學生介紹一些器樂類的經典名曲,如琵琶曲《十面埋伏》、鋼琴曲《天鵝》、二胡曲《賽馬》等,讓學生在課后進行學習。由于學生正在學習這方面的知識,所以對這類音樂比較感興趣,他們也愿意在課后花時間去學習。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提前了解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還可以對音樂作品進行簡單的鑒賞。對于那些喜歡唱歌、音準較好的學生來說,在課后或者是課堂教學中,推薦學生去聽一些歌曲類的名曲,如《黃河大合唱》《彎彎的月亮》《太陽出來喜洋洋》等,讓學生先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詞,為深層次地了解歌曲打下堅實的基礎。而對那些對音樂學習沒有興趣的學生來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避免純理論知識的講解,應該將百首經典名曲放到課堂上,讓學生進行欣賞。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通過分層、圖形等方式開展鑒賞活動。

在對百首經典名曲進行劃分的時候,教師還可以將歌曲類的音樂作品進行更為詳細的劃分,將其劃分為中國歌曲、外國歌曲,將器樂類的音樂作品劃分為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等,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或鑒賞的過程中,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對音樂作品進行欣賞,并作出恰當的鑒賞。

(二)重視課后鑒賞對課堂鑒賞的補充作用

在音樂課堂上進行百首經典名曲的鑒賞,不僅要面向全體學生,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愛好對音樂作品進行欣賞和鑒賞,還應該充分利用課后時間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和鑒賞能力。如,百首經典名曲中的《夏夜》這首歌曲,從歌詞和曲調上看是一首簡單的、填充式的二聲部合唱歌曲,歌曲活潑天真、充滿童趣,充分表現了夏夜中螢火蟲漫天飛舞的可愛情境。在學習這首歌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在課下對這首歌進行簡單的聆聽和學習,并對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等有個初步的了解和認識。此外,由于這首歌是二聲部的歌曲,所以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安排音色較好的學生對第一聲部的主旋律進行聆聽并演唱,安排音準較好的學生負責第二聲部的鑒賞和實踐。等到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完成以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雙聲部進行聆聽,并教學生演唱《夏夜》這首歌。在學習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對歌曲進行討論,可以根據學生反饋出來的學習信息對教學方式進行整合,在教學生學習歌曲的同時,引導學生對音樂作品進行鑒賞。

這種將課后鑒賞與課堂鑒賞相結合的分層鑒賞方法,不僅能使學生對音樂作品有深入的了解,還有利于在學生中開展百首經典名曲的校本課程,從而優(yōu)化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三)制訂恰當的分層目標

篇(2)

關鍵詞:高師 鋼琴教學 改革

高等師范音樂專業(yè)的教育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合格的基層音樂師資,在高師音樂專業(yè)的課程設置中,鋼琴課無疑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必修的專業(yè)基礎課。由于鋼琴的學習具有較強的技能性和實踐性等特點,長期以來,高師音樂學專業(yè)鋼琴課教學大多沿襲了專業(yè)音樂院校的教學模式,并沒有真正把師范性放在首位,使一些專業(yè)演奏能力很強的學生卻不能勝任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崗位,影響到素質教育的進一步實施。本文從分析目前高師鋼琴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入手,就高師的鋼琴教學提出一些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一、高師鋼琴教學的現狀

高師基本上沿襲了傳統(tǒng)的音樂學院鋼琴教學模式,而音樂學院的教學目標與高師有著很大的不同。雖然近年高師在教學上也做了不少改革和嘗試,但遠跟不上中小學課程的改革。

(一)學生鋼琴水平整體質量下降

由于高校的擴招,使得招生規(guī)模不斷擴大,一些考生看到音樂專業(yè)高考的便捷,使得不少專業(yè)和文化素質較差的學生混入高等音樂專業(yè)的隊伍中。特別是鋼琴的學習不是一朝一夕之功,為了應付高考而硬彈得一首曲目根本不能說明學生的真實水平,這給高師的鋼琴教學帶來了不小的困難。

(二)高師鋼琴教學觀念的改變比較滯后

近年來我國對中小學音樂課程的改革比較重視,中小學音樂教育根據音樂課程標準所實施的種種教育教學改革層出不窮,而高師音樂教育改革的步伐卻遠遠跟不上中小學音樂教育改革的進程。高師音樂教育教學與基礎音樂教育出現了較大的脫節(jié),這給高師的鋼琴教學也帶來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

(三)鋼琴教學模式的單一問題

鋼琴教學一直以來就是傳統(tǒng)的師傅帶徒弟的模式,雖然近年來,各個院校的音樂專業(yè)增加數碼鋼琴的教學模式,但如何發(fā)揮好數碼鋼琴的優(yōu)勢卻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很多院校的數碼鋼琴教學,僅僅只是改變了教學形式,而教學的方法還是以前的。

(四)鋼琴教學內容的不全面

高師鋼琴教學應該和中小學音樂教師的要求緊密聯系在一起,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教師,按國家教委的相關要求,不僅具備能唱、能跳、能彈、能演的能力,而且還要具備能講、能編、能寫的能力。在一定專業(yè)技能的基礎上還要具備一定的教育教學能力,以及音樂活動的編排、指導能力和一定得理論研究能力。而高師鋼琴課的教學內容還不夠全面,仍需進一步完善。

二、高師鋼琴教學改革的對策與建議

(一)高師鋼琴教學觀念上的改變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教師教育本科專業(yè)課程指導方案》明確指出:高師音樂學本科專業(yè)鋼琴教學應突出師范性,切實為中小學音樂課師資服務;了解鋼琴的發(fā)展與演變過程,鋼琴藝術發(fā)展簡史以及鋼琴演奏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與技巧;通過學習能演奏中等程度的樂曲及伴奏曲,突出為歌曲配彈伴奏能力的培養(yǎng)并與聲樂教學相結合,具備自彈自唱的能力;具備理解、分析、鑒賞鋼琴音樂作品及演奏風格特點的能力,準確表現鋼琴音樂作品;掌握鋼琴教學的基本方法,能勝任基礎鋼琴教學,能輔導中小學課外音樂活動。因此,在高師鋼琴教學的觀念上,我們應在立足于高師音樂教學目標的基礎上,要符合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發(fā)展方向,重視學生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高師鋼琴教學其目的就是要讓學生能熟練運用中小學教師應當具備的教學手段。

(二)高師教學形式的改變

由于高校的持續(xù)擴招,目前高校的師生比也在拉大,高師鋼琴教學傳統(tǒng)的“一對一”教學形式已不能很好地適應發(fā)展的需要,應改變?yōu)椤耙粚σ弧焙汀耙粚住币约胺謱哟谓虒W等教育形式。各高師學??山Y合自身特點而有各自的教學形式,將高師鋼琴教學“一對一”和“一對幾”以及分層次教學的形式合理安排使用,如:分層次教學可以貫穿大學四年,在入校時通過鋼琴考核,具有比較好的鋼琴基礎的學生,可以進入分層次教學,進行重點培養(yǎng)。“一對幾”的教學形式可在大一、大二中進行,培養(yǎng)學生的鋼琴基礎?!耙粚σ弧钡慕虒W形式可在大三、大四中進行,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等。對于教師來講,應當合理利用多種的教學形式,做到揚長避短,并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從而促使我們提高教學質量。

另外還有數碼鋼琴集課的形式,數碼鋼琴集課是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組織數人進行集體上課,它不是個別課的集體化,而是一種學習方式的集體化。 因此,教學方法應以特殊的教學模式相吻合,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如: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即興的表現法和引入、發(fā)現式的教學方法、 比較演奏方法和模仿表現法等,都可以融入到數碼鋼琴集體課的教學過程中來。

(三)高師鋼琴教學的內容改革

1.加強鋼琴即興伴奏的培養(yǎng)。鋼琴即興伴奏具有極強的的實用性。應該從一開始的鋼琴教學上, 就要明確鋼琴彈奏技巧和歌曲伴奏之間的關系,將彈奏技巧轉化為熟練伴奏的相關材料,使其相互滲透、相互作用和相互提高。在實用性教學中浸透技術性訓練伴奏是一種最常用, 最實用的演奏技能。我們的教師就應將這些演奏中所遇到的伴奏音型向伴奏技能上引導, 讓學生理解不同風格的歌曲應該與哪些伴奏音型相匹配。 并且和學生共同分析和聲的運用, 試著讓學生把中外的優(yōu)秀作品變換伴奏音型按照原有的和聲進行演奏, 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由學習到分析、借鑒和再創(chuàng)造的能力。1另外,中小學教師的要求中有自彈自唱的能力,通過對即興伴奏的培養(yǎng)的同時也可加強對學生自彈自唱能力的訓練,從而達到社會對中小學教師的要求。

2.加強民族音樂作品的培養(yǎng)。《音樂課程標準》中明確規(guī)定:要使學生了解我國各民族優(yōu)秀的民族民間音樂,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音樂藝術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并強調在眾多教學內容中要突出民族音樂藝術的地位。這就要求高師的音樂教育工作者在鋼琴音樂教學中,通過分析作品的時代背景、創(chuàng)作技法、表現方式,引導學生了解我國的鋼琴音樂文化。

3.加強鋼琴教學法的培養(yǎng)。鋼琴教學法有別于其他普通理論課,可以通過理論課、講座課與演奏實踐相結合的形式,從滿堂灌的形式轉變?yōu)樽寣W生參與的示范教學。學生如何把學到的理論概念及時轉化于實踐中,這是一個相當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在教學法課上應從以往的理論知識傳授為主轉向啟發(fā)式、討論式、開放式的教學,使學生的知識結構由靜態(tài)的鋼琴音樂文化賞析向鋼琴教學動態(tài)的能力結構拓展轉移,這也是鋼琴教學法課程的一種重要授課方式。

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學生畢業(yè)后多數從事中小學音樂教學, 讓他們掌握一定的鋼琴教學法知識、鋼琴民族音樂知識、鋼琴即興伴奏能力、鋼琴自彈自唱能力等,對于他們開展課外活動的輔導工作以及鋼琴的普及教育有深遠意義。通過以上對高師鋼琴教學的一些建議和改革,有利于提高鋼琴教學的教學效率和教學水平,提升整體的教學質量,更加符合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一定能培養(yǎng)出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備 注:

1 胡澤丹.高師鋼琴教學中滲透即興伴奏能力培養(yǎng)之研究[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 年9月.

2 馬維納.高師音樂專業(yè)鋼琴教學法課程探討[J].才智,2010年13期.

參考文獻:

[1]陳蕾.《高師音樂專業(yè)鋼琴課教學及課程體系改革探討》[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7.08.

[2]孫鳴.《高師鋼琴教學改革只我見》[J],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06.

[3]周曉梅.《談高師鋼琴教學改革》[J],中國音樂教育,2006.07.

[4]應詩真著.《鋼琴教學法》[M],人民音樂出版社,1992.11.

[5]代百生編著.《鋼琴教學法》[M],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03.

篇(3)

分析小學音樂有效教學 精 品 源自歷 史科

摘要 隨著國家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及新課改的實施,如何使小學音樂的教學更高效是達到新課改教育目標的熱門課題。作為一名當代的音樂教育者,本人在工作實踐中也在不斷的探索與研究,為了達到有效教學的目標,筆者總結了幾點體會。

關鍵字 新課標 小學音樂 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fā)展。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學生有無進步或發(fā)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惟一指標。結合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小學音樂有效教學逐漸成為提高音樂教育質量的重要目標。如何提高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性,結合筆者的工作實踐,主要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讓充分的課前準備成為有效教學的基礎新課改形勢下的課堂教學提倡開發(fā)利用教學資源,而教材是教學資源中非常重要的。要想提高音樂課的有效性,教師就必須研究文本并充分理解,整合教學目標,注重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有機結合;確定教學的重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 考慮哪個環(huán)節(jié)對學生的學習會構成挑戰(zhàn), 并針對性地設計策略以便幫助學生解決可能遇到的困難;挖掘訓練要素,并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充分的課前準備要將教材分析與教學目標相結合,突出鮮明、具體的特點,遵循分層教學、分類指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知識經驗和個性差異,分層次、分類型、分程度進行備課。真正吃透教材,充分掌握音樂作品中哪些要素學生需要掌握,才能更好地將教材內容完整地詮釋給學生,讓學生對于課堂的學習內容有個全面的掌握并很好地吸收,所以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是音樂課堂有效教學的基礎。

二、讓發(fā)揮學生主體性成為有效教學的前提現代音樂教育要突破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講壇式”教學格局,音樂教學不再局限與教師的單向活動方式,新課改下的有效教學強調的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多變互動,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摘 要 隨著國家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及新課改的實施,如何使小學音樂的教學更高效是達到新課改教育目標的熱門課題。作為一名當代的音樂教育者,本人在工作實踐中也在不斷的探索與研究,為了達到有效教學的目標,筆者總結了幾點體會。

關鍵字 新課標 小學音樂 有效教學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起到引導作用,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主體性,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主動性,讓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達到學生主動的“學”的目標,讓發(fā)揮學生主體性成為有效教學的前提。

三、讓恰當的教學方法成為有效教學的關鍵(一)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良好的教學情境可以使教師愿意教、善于教,學生喜歡學、勤于學。當教師在課堂上擁有飽滿的熱情、最佳的心境和高昂的教學激情時,學生也會被深深感染,從而引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教師在課堂上應十分注重情境創(chuàng)設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利用多種先進的現代教學手段,把抽象的音樂具體化、形象化、戲劇化。如利用VCD 片、講故事、游戲等多種手段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又如在五線譜識譜教學中,為了使抽象的音樂知識形象化,在地板上畫上五條線代表五線譜,讓學生像跳格子一樣,在上面邊唱邊跳,這樣識譜既好玩又有趣,學生易于接受,識譜能力在玩中得到了提高。教學情境是課堂教學方法中的重點,好的教學情境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

(二)運用靈活的課堂語言

音樂課堂因其藝術性和與生活的密切關系,需要更精妙的語言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在運用教學語言的時候應該注意抓住學生特點,對待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應該運用不同的教學語言。教師要充分了解小學生羞于表現卻又渴望個性的特點,語言中帶著對學生的尊重和挑戰(zhàn)。這樣在整堂課中,教師與學生的全身心投入可以獲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充分利用課堂評價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教師應遵循學生的年齡特征進行評價,根據學生的心理成長進行評價。課堂評價是為了引導學生更準確的學到知識,更好的開展課堂教學工作,所以評價的前提是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怪異、尊重學生的選擇、尊重學生的創(chuàng)新成果,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人。通過在課堂上運用不同的評價方式,使學生更積極的投入課堂,參與課堂,更好的實現課堂的有效性。

四、讓豐富的實踐能力成為有效教學的保障實踐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習興趣在實踐中產生和發(fā)展。通過學習音樂,并把音樂融入生活實踐,培養(yǎng)學生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是音樂教學目標的延續(xù)。

篇(4)

美國著名的發(fā)展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博士的“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人在學習能力上具有差異性。我們在教學上得到的啟示是采用何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應根據教學對象而靈活多變,不能單純的整齊劃一。因此,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式,采用分層次因材施教教學勢在必行。分層次教學在我國教育領域多門學科的應用已探索多年并形成一些好的成果,但是在鋼琴即興伴奏的領域還很少。因此,在科學的教育思想指導下,依據教育規(guī)律原理,借鑒其他學科分層次教學經驗,結合鋼琴即興伴奏教學的實際特點探索出一個較為理想的教學模式,使得全體學生盡可能得到最優(yōu)化發(fā)展,正是研究鋼琴即興伴奏分層次教學的意義所在。明確、合理的教學目標是取得優(yōu)質教學效果的關鍵,在分層次進行即興伴奏教學過程中,總體目標必須是綱領性的,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幾種不同程度的目標定位,使之符合不同情況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分層次目標應具備靈活性、方向性,各層次目標要求要具體明確,應關注最終學習效果的有效性。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層次,這是分層次教學得以順利實施的先決條件,科學的分層次不但有利于課堂教學的組織,還會使學生在和諧的環(huán)境中相互激勵、共同進步。在實施過程中還要處理好教學大綱、教材和學生需求之間的關系,在統(tǒng)一的教學計劃指導下,根據學生的層次制定相應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為學生分層次是為了克服傳統(tǒng)教學模式同步劃一帶來的種種弊端,目的是為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因此在實施過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傷害到部分學生的自尊心。高校音樂類專業(yè)一般在第三年度開設鋼琴即興伴奏課程,這時的分層次分班可以根據學生鋼琴考試及和聲考試的成績來確定,可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班。

1、初級班

此類層次的學生鋼琴彈奏能力相對較弱,和聲知識貧乏。對于此類班級,要求不能太高,應先講授西洋大小調音階、琶音的構成及轉換,清晰調式的構成,明了指法規(guī)律;再將正三和弦的常用組織形態(tài)以和弦彈奏方式做練習,了解ⅠⅣⅤ以及屬七和弦的和聲功能進行;最后在簡易節(jié)奏型(根音加和弦)的基礎上,使用無旋律伴奏的方式,在學生在彈奏基本和聲的同時,唱出與和聲相對應的旋律,使學生感覺鋼琴即興伴奏是一件簡單有趣的學習,在此基礎上逐步提高學生的水平。初級程度班在調的掌握上以“三升三降”以內的調為主;在選曲上應以簡單的兒童歌曲、進行式歌曲為主,盡量選擇中小學課本上的一些常用歌曲伴奏,以滿足今后的工作需求。對該層次學生教學時,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學習進度,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充分肯定學生的獲得的每一點成績,盡快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的興趣及動力。

2、中級班

該層次班級已經能夠熟練的在鋼琴上進行24個大小調轉調,和聲知識應已掌握正三和弦、副三和弦及重屬和弦的書面寫作能力。對此類班級,應使其盡快學會在鍵盤上熟練應用和聲知識的能力;在理論上加之曲式分析,掌握樂曲旋律的構成及基本和聲在旋律中的應用,學習前奏、間奏及尾聲的處理手法,熟知同主音大小調和平行大小調的交替構成,加強段落間對比;了解旋律伴奏和無旋律伴奏的伴奏特點與類型,并在24個大小調上靈活運用;樂曲類型及伴奏織體的選擇上要多樣化,在正、副三和弦功能性的基礎上多感受副屬和弦的離調音響效果;增加中國民族調式伴奏的學習內容,合理運用民族化和聲語匯;在旋律休止音、長音的處理上,應掌握音階式、音程式、和弦式填充及“加花”等各種裝飾手法。這一程度的學生在授課時需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并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多分析已有經典伴奏曲目,使學生在聆聽到好的聲音效果后會主動吸收并融入到自己的伴奏中,進一步加強聽覺方面的訓練,著重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善于鉆研的能力。

3、高級班

篇(5)

關鍵詞:幼兒師范;鋼琴分層教學;實操性

長期以來,音樂教育作為基本素質培養(yǎng)的一種教育手段,在學前教育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以及學前教育師資培訓工作的日益進步,幼兒園教師的音樂修養(yǎng)也日益提高,大多數幼兒園教師掌握了更多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同時,近年來迅速發(fā)展壯大的社會音樂教育使得更為專業(yè)化的音樂課程如樂理、視唱、練耳以及各種各樣的樂器演奏學習都已悄悄地進入了學前兒童的音樂生活,對專業(yè)教育師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鋼琴作為學前教育音樂課堂及課外音樂活動的主要工具,不僅在現代幼兒園及小學教育中發(fā)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同時鋼琴作為一門表演性、專業(yè)性、實操性很強的藝術,無論是在歌曲伴奏還是技能技巧展示中,都有了更高、更精的要求。但是,由于培養(yǎng)目標、專業(yè)方向、課程設置以及教學大綱的差異,傳統(tǒng)的幼師鋼琴集體課教學使得學生技能水平低、運用能力差,遠遠不能適應當今時代的要求,因此,我們必須面對這些由于發(fā)展所帶來的新情況,必須在努力協(xié)調社會發(fā)展、音樂發(fā)展、兒童發(fā)展的基礎上,合理地調整幼兒師范鋼琴教學模式,有效運用分層教學方法,建立適應時代要求的理論及實操模式。

一、因材施教,確定分層教學內容

由于學生受音樂教育程度不同,以及個體音樂素質的差異,教師必須在兼顧普遍性的基礎上,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以長沙師范學校鋼琴教學為例,學生一般均具有一定的音樂基礎和特長,但鋼琴基礎技能和水平的個體差異很大,有的從未接受過基礎的、正規(guī)的鋼琴訓練,有的僅是在高考專業(yè)前突擊學過一兩首曲目,而有的已經進行了系統(tǒng)、規(guī)范的長期學習。在這樣的實際情況下,如果仍采用傳統(tǒng)的鋼琴分組教學,“大鍋飯”的弊端必然逐漸顯現。因此,自2008年9月起,我校鋼琴教研室開始進行近百人次的實驗對比教學,將一年級各班新生40人分兩組,一組(20人)按傳統(tǒng)的教法及教材上課,另一組在第一年著重鋼琴基礎訓練,使每位學生掌握鋼琴彈奏的基本技能,第二、三學年按照學生的個人綜合素質和彈奏能力進行分層,分為以鋼琴彈奏與兒歌伴奏為主攻方向的A層、以鋼琴演奏為主攻方向兼顧大中型藝術歌曲伴奏能力的B層兩個不同層次。實驗表明,這種因材施教的方法能夠促使學生找到個人最佳適應狀態(tài),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使其能力得到最大化的發(fā)掘。

在教學內容上,與傳統(tǒng)教材拘泥于基礎練習、練習曲及樂曲三大塊不同,分層教學以良好的鋼琴技能訓練為支撐,在學習基本練習、練習曲與樂曲的基礎上,努力拓展音樂理論、史論知識及鋼琴伴奏訓練等應用性內容的實施,其目的是使學生不僅能夠正確地彈奏曲譜,更具有良好的音樂感受能力和廣闊的音樂視野,得心應手地完成不同歌曲的即興伴奏。當然,在分層教學中,每一個層次的教學內容必定有不同的側重點和難度的選擇,以我校三年級學生實驗情況為例,A層學生必須掌握三升三降范圍內的音階、琶音基本練習,練習曲完成車爾尼599的彈奏,樂曲難度達到中級程度(4-5級)并且能夠勝任三升三降范圍內的兒歌伴奏;B層學生要熟練完成各調式的基本練習,練習曲達到299及以上難度,勝任較高層級的樂曲(6級以上)的彈奏,同時具備良好的藝術歌曲伴奏能力。

二、教學模式革新發(fā)展,綜合運用

在我國幼教鋼琴的教學發(fā)展中,無論是“一對一”的精英教學模式,還是“一對多”的基礎教育都發(fā)揮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兩者要合理結合,才能達到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同步提高的目的。以長沙師范學校音樂教育專業(yè)鋼琴教學為例,一年級新生在開學前,需進行一次鋼琴彈奏考試,教師將通過此次摸底了解學生的整體程度及個體的差異,進而確定相適應的教學模式。沒有任何鋼琴基礎的學生進入分組集體課的普修教程,每組人數保持在12-18人左右,每周2課時,每學期不少于4次的集體回課及2次個人輔導。而程度中上的同學則在每周2課時的小組課(6-7人)中接受教師針對性的“一對一”指導。這樣既讓學生掌握了正確、規(guī)范的鋼琴基礎教學內容,又能根據學生個體差異做到因材施教,發(fā)展個性,有效解決了學生“吃不了”和“吃不飽”的矛盾。

三、確立嚴格的鋼琴課程考核與選拔機制

傳統(tǒng)的集體課考核普遍采取的是學生演奏兩首中外作品,教師據其彈奏的正確性、技術性、表現性等評定成績。水平的高低僅僅是分數的差異,沒有帶來實質性的獎罰激勵,導致學生逐漸產生無所謂的想法,學習熱忱度大大降低。而實施鋼琴分層教學后,教學內容與教學模式的轉變,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相應的課程考核方法也必須嚴謹制定,進而在年度分層選拔中優(yōu)勝劣汰。在我校鋼琴課程的考核中包含了平時測驗,基本技能測試和演奏測試三部分,其中平時測驗占60%,基本技能測試占10%,演奏測試占30%。平時測驗主要考查學生每單元曲目掌握情況,因此每單元教學完成后均會進行檢查;基本技能測試主要檢查學生音階,琶音這一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在每學期期末教學完成后進行測試;演奏測試考查兩首樂曲,一首為學生在本期課堂上已學過的樂曲中自選(教師先劃定范圍),重點考察學生的演奏實踐能力;另一首在教師另外所指定的新的考試曲目中自選,經過個人練習后彈奏,重點考察學生對已學過的技巧和知識的運用能力。兩首曲目中必須包含一首練習曲,一首樂曲。教師根據附表一上的標準對學生進行打分。

鋼琴演奏技能考核評分表

專業(yè)班級

考核項目 考核要點 滿分 得 分

彈奏方法 肩臂放松,手型正確,手指靈活,聲音干凈、均勻,能夠準確完成穿指、跨指、擴指的彈奏。 15

準確性 音準、時值、節(jié)奏準確無誤。 15

力度層次 力度的把握與控制得當,力度的層次感清晰分明。 20

音樂處理 具有分析和處理樂曲的能力,在演奏時能較準確地表達音樂的思想感情及音樂形象。 20

完整性 彈奏完整、流暢,速度恰當,能有效控制全曲。 30

合計 100

伴隨著我國鋼琴教學的改革與發(fā)展,幼師鋼琴基礎課經過系列的實踐與探索,逐漸走出了一條適合多層次的教學對象、構架鋼琴學習者全方位的能力結構、滿足學習者多元化音樂風格需求的教學模式。當然,在實際的教學開展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困難,但只要我們立足實踐,以教學研究帶動教學改革,就一定能夠與日俱進,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篇(6)

首先應該從課程內容談起,我們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觀念,即是課程內容強調系統(tǒng)和規(guī)范,不成熟的內容是不能進入課程的。我們的課程強調的是打好學科的基礎,強調學科基礎中的原理部分。因此,我們是教所有人按同一種方法做同一種事情。老師講,學生去操作,強調的是記憶、模仿,重現書本知識的間接經驗,強調學生聽講與接受。幾十年來學生的學習方式是一種記憶、接受、模仿的學習方式,教學寧可要若干個知識的結論,也不愿意要知識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一種“唯書、唯上”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影響了人的一生。這是目前課程改革關注的重點。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給教育下的定義是,教育是為了提高每一個人的生活質量。因此西方課程關注做人的基礎、生活的基礎。西方課程強調理解和創(chuàng)造,強調實踐活動,強調直接經驗,強調學生自主探索,強調合作學習;西方人也有原理,但他們強調的是從生活中理解原理.強調學科中應用的部分。他們學原理是為了應用;是為了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中理解原理,尋找原理。他們是從兒童的生活經驗中一步一步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最后獲得知識。也許時間不夠,也許最后沒有形成共識,但過程的教育價值比結論的教育價值更為重要。二十世紀初教育追求的第一價值是知識擁有的多少;二十世紀中葉隨著蘇聯衛(wèi)星的上天導致國際教育和科學的變化,國際教育的改革運動引起人們的思考;二戰(zhàn)后隨著計算機的產生,知識的更新極為迅速,在學校時間內獲得的知識是極為有限的。因此,能力比知識更重要。我國中小學音樂課程改革,應該有一種開放的姿態(tài),使得課程內容隨著時間的發(fā)展,能及時予以調整,強調應用和生活,這個問題應該值得我們思考。

對于新一輪的音樂課程改革,我們要從重視學生學習的心理研究開始:正如國際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杰所說:“如果沒有精心建立一個真正的兒童心理或心理社會學,就不可能產生新的方法,新方法的存在無疑必須從建立這樣一門學科之日算起?!笨v觀本世紀重大的教育改革,無一不是建立在研究兒童心理基礎上的。而音樂學科中音樂學習的心理研究可以說在我國還是一塊有待開墾的土地。這種滯后直接影響了目前音樂教學的深層次改革,即課程、教材、課堂教學方法以及學生學習方式和評價等多方面的改革,有礙于二十一世紀中小學音樂教學的發(fā)展前景。

課程內容只是課程改革中的一部分,是根據教學目的來組織的,呈現一定的教學內容和信息,是供教師和學生展開教學活動的材料,并不完全等于教學內容。因此,新一輪音樂課程改革對我們音樂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課程要求,教師必須創(chuàng)造性地去使用教材和改善教學方式。并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現代科學技術發(fā)展,改善學習方式。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yōu)閷W生主動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音樂課堂教學的過程不僅是認識過程,還是一種心理體驗過程和實踐過程,構成教學方式的思路為,不拘泥于某種教學模式,以在活動中促進學生發(fā)展為宗旨,參考建立當代心理學、教學論等理論基礎上的多種教學方式,結合學生學習對象的不同特點和學生認知、情感的實際,創(chuàng)造和采用合理、靈活、適用的多種教學形式。如目前很多教師在實踐中創(chuàng)設和開發(fā)的教學形式有:發(fā)現式、情境學習式、范例式、問題解決式、資科研習式、課堂討論式、合作學習式、探索情感和解決矛盾式、辯論式、分層自學指導式、角色扮演式、群體調查研究式、掌握學習式等等。其中分層自主學習式是利用編制“人機交互”型的多媒體課件,由學生自己操縱計算機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從課件的設計、大量資料的“引入”、“幫助”等手段,實現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的形式。學生喜歡的是活動性強的教學方式,例如:1.配合教學以各種形式欣賞聽音樂,2.配合教學搜集音樂資料;3.老師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4.希望不是老師一人講,學生也參與教學;5.教師參與活動,如角色扮演等;6.研究音樂材料,進行間題研究式學習等等。音樂課程應該給學生營造一個多樣化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在活動中走進音樂,領悟音樂和人生。因此,“建立以人為本的音樂發(fā)展觀”,用新的信息和新的觀念沖擊陳舊的教學方法,加快新一輪音樂課程改革的步伐,是我們全體音樂教育工作者當前十分緊迫的任務。美國教育家弗雷塔科說過一句話:“只有教師擁有教學過程中以自己的獨特方式尋找自己的道路的時候,教育才有可能成為藝術,才會有高質量。”愿此言作為共勉。

當然,當前這次大面積而迅速的課程改革實驗對我們來講還有些不太適應,課改的某些理論還不十分成熟(如,課程標準正在征求意見進行修訂),對于教學中某些問題還顯得模糊和茫然,在一些操作層面尚存在著和理論相脫節(jié)的現象,甚至在教學中也出現了一些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

1.課堂是越“活”越好嗎?

2.表揚是越多越好嗎?(程式化和庸俗化的現象)

3.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問題(不是可有可無,而是要賦予它新的內涵。如必要的識譜教學的必要性和唱歌方法的習慣性培養(yǎng)等等)

4.學科綜合的某些問題(顧彼失此的現象)

5.音樂課的音樂含量的問題(音樂課應以聲響為載體,以音樂審美活動為核心)

6.如何看待主導與主體的問題

篇(7)

    關 鍵 詞 :音樂課程標準 培養(yǎng)目標 實踐課

    《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以下簡稱《音樂課程標準》)的制定和出臺,轉變了原有音樂教育中的一系列固有觀念,提出了以審美為核心,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chuàng)作的全新教學理念。在上述改革的推動下,作為輸送合格普通學校音樂教育工作者的基地——高等音樂教育院校,提出以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掌握扎實音樂教育理論,廣博的音樂教學及相關技能,全面的科學文化知識、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和一定教育研究能力的高素質的音樂教育工作者作為其新的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主要是通過學校所設置的課程而達成的。①基于此,以改革高師音樂實踐課作為突破口,我們將對高等音樂教育課程設置進行全面改革,這將為基礎教育改革的順利進行產生深遠的影響。

    一、高師實踐課存在的問題

    當前,高師實踐課包括實踐性課程與實踐環(huán)節(jié)兩個板塊?;仡櫥A教育改革要求與高師培養(yǎng)目標,從當前高師實踐課現狀來看,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首先,實踐課教學往往注重技能技法訓練,忽略教學“育人”的本質,強調教學性,忽視教育性。

    其次,實踐課教學內容脫離現實。教學中以學科為中心,強調自身內在的嚴密與完整,灌輸給學生的也是本學科的重要性及將來向專業(yè)發(fā)展的觀念,②導致高師實踐課教學內容失去“師范性”特征,轉向“專業(yè)性”培養(yǎng)。同時,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封閉的學習環(huán)境,不了解中小學教學改革動態(tài)、實際問題。

    最后,實踐課教學模式較陳舊,不利于知識有效、長期的掌握;學生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遠無法滿足當前中小學校對音樂教師人才的要求,阻礙基礎教育改革的實施。

    二、高師音樂實踐課改革的有效途徑

    高師的培養(yǎng)目標是“為中小學培養(yǎng)合格的人民教師”。在《音樂課程標準》的影響下,加快高師課程改革的步伐,應采取整合、增設、量化、滲透四個途徑,對音樂實踐課程與實踐環(huán)節(jié)進行積極的探索和革新。

    1.實踐課程的相互整合

    通過整合一部分的專業(yè)實踐課程,為實現實踐類課程的多樣性與實踐環(huán)節(jié)的充裕性,加大實踐選修課程和實踐環(huán)節(jié)的比重,增加學生實踐機會提供了可行性條件。

    例如,歌曲寫作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歌曲創(chuàng)作的基本方法,具備譜寫單二部及單三部結構歌曲的創(chuàng)作能力。歌曲寫作教學提供了學生自行創(chuàng)作的素材,通過電腦音樂制作完全可將這些素材進行加工整理。因此,原有的歌曲寫作與電腦音樂制作兩門課程是可以進行學科整合的。通過整合節(jié)省出教學時間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學生獲得了知識技能的融會貫通,提高了綜合實踐能力。

    另外,根據中小學對音樂教師鋼琴水平的要求,可將鋼琴教學與鋼琴伴奏教學進行整合。在高師鋼琴教學中可采取分層小組教學模式,通過分層小組教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競爭意識得到加強。

    2.實踐課程及教學內容的增設

    首先,應當在原有高師課程設置中大量增設實踐類選修課程,如創(chuàng)作表演課程、舞臺動作設計課程、簡單器樂(道具)排練編配課程、音樂與相關文化綜合課程等。改變目前實踐類選修課程在專業(yè)選修課中的比重,加快實踐類課程的更新速度,使教師培養(yǎng)最大范圍地發(fā)揮師范生的個性和特長,有效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新能力。

    其次,在實踐類課程的教學內容上,必須添加人文素養(yǎng)教育,使實踐課程教學不僅涉及教學性問題,更包含教育教化的功能。套用藝術理論關于藝術功能的論述方法,即認為音樂具有認識、教育、審美三大功能。③

    3.實踐環(huán)節(jié)的量化工程

    當前實踐環(huán)節(jié)包括教育實習、音樂活動實踐、畢業(yè)論文三個部分。根據《首都師范大學教學計劃與課程簡介一覽》,該校高師音樂專業(yè)教育實習的學時數為六周,僅占到總學分比例的3.4%。④因此,筆者認為應該在原有的六周教育實習基礎上,增加教育實習的周數,提高教育實習的效果。在音樂活動實踐安排上,應充分利用寒暑假及業(yè)余時間,開展課外實踐性課程。學校還可以考慮寫作學期論文。學期論文既體現了學生的學習心得,又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激發(fā)學生科研的主動性。同時,有利于學生學習過程中問題的思考、解決,有助于今后學習更具針對性。

    4.實踐教學的全面滲透

    在不改變原有課程時間分配的情況下,可通過學科內部及外部的交叉綜合,以達到增加實踐教學的機會。高師音樂專業(yè)課程設置中,專業(yè)實踐類課程包含鋼琴課、聲樂課、合唱指揮課、鋼琴伴奏課等。以聲樂課為例,在進行聲樂教學的過程中,除了掌握基本的發(fā)聲方法,還應穿行實踐能力培養(yǎng)訓練。在進行聲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適當地傳授學生一定的舞臺技巧與經驗等,以便學生可以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工作。諸如鋼琴、聲樂、合唱指揮、即興伴奏等專業(yè)實踐類課程都可相互滲透。

    中西方音樂史、基本樂理、復調基礎、曲式與作品分析等可囊括在專業(yè)理論類課程中。上述課程的授課方式普遍采用一對多的大班教學,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往往只作為信息的接受器、存儲器,由此,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滲透實踐教學內容,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

    由此可以看出,學生通過真實的情境,積極參與實踐,主動性得到發(fā)揮,改變了原有的被動局面。更為重要的是,通過親身實踐,學生可以在今后工作中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組織教學獲得的間接經驗。唯有如此,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的學生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才能厚積薄發(fā),肩負起推進基礎音樂教育改革的重任。

    注釋 :

    ①施良方.課程理論——課程的基礎、原理與問題[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②王銳.實施音樂課程標準,改革高師音樂教學[J].中國音樂教育,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