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小學勞動教育的實踐與思考

小學勞動教育的實踐與思考精品(七篇)

時間:2023-08-23 16:26: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勞動教育的實踐與思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chuàng)作。

小學勞動教育的實踐與思考

篇(1)

一、農村小學勞動教育的現狀

1.可有可無,不受重視

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把勞動看成是可有可無的副科,常把勞動課讓給語、數、外等主科。

2.教師隊伍嚴重不穩(wěn)定

由于對勞動課重視程度不夠,認識不到位,大多數學校沒有固定的勞動課教師,主要是由班主任或年齡偏大,身體不太好的老師擔任。由于忽略了勞動教育在人的全面發(fā)展中所起的作用,各級教育部門對勞動課教學管理隨意,教師不備課是普遍現象,對課堂教學的檢查、評價不落實。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付的成分較大,課堂教學難以體現勞動課的學科特點,致使教學效率低下。

3.重知識傳授,輕實踐操作

由于教師隊伍的不穩(wěn)定,科研意識不強,平時很少鉆研教法和學法。因此,勞動課教學中,教師只是單純?yōu)榻潭?,學生為學而學,教師只是把勞動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不能很好的利用學與練結合的方式,促使學生勞動能力的形成,如許多教師上制作課時,前半部分全是教師的示范操作,后半部分則是學生機械重復教師的操作,依葫蘆畫瓢,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二、農村小學勞動教育帶來的思考

1.更新觀念,提高教師素質

遵循《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課程計劃》,開設勞動課,并把勞動課上升到同其他文化課同一高度來認識,配齊配好勞動課教師(注意老、中、青結合),開學前組織教師進行教材培訓,熟悉教材,理清教材體系,把握教材脈絡。健全教研網絡組織,把勞動課也列入教科研活動中,建立集中備課制度,每學期組織優(yōu)質課,教學設計、教學論文、操作技能評比,不斷發(fā)現優(yōu)秀教師,培養(yǎng)該學科的骨干教師,以此來推動該學科的發(fā)展。

2.從“傳統(tǒng)”走向“現代”

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的直觀演示往往講解不清,學生一知半解,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有時后排的學生看不清楚,這都使學生的技能得不到提高,而此時可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把難以用語言表達的示范過程展示給學生,特別的形象、直觀,學生樂于接受也易于接受?,F在農村有的學校計算機能上網,教師要積極指導學生利用網上信息資源,以便把最新的信息及時吸引到信息資源庫中來。

3.做好“結合”的文章

⑴勞動教育和學科教學相結合。在學科教學中如能滲透勞動教育,效果則較好。在科學、品德與生活(社會)、數學等學科的教學中,發(fā)動學生采集植物標本,進行實驗操作、實踐調查等。

⑵勞動教育與德育教育相結合。把勞動教育滲透到德育活動中,能使小學生在快樂的活動中接受教育,如學習疊被子、梳頭、打掃衛(wèi)生后,組織學生到當地敬老院,幫助老人疊被子、打掃衛(wèi)生,并開展評選“勞動小明星”活動,教育效果顯而易見。

⑶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勞動課的有些內容,如包餃子、插花、釘紐扣等,由于受到條件限制,課堂上無法保證每個學生都有實踐機會,需回家實踐,教師必須獲得家長的理解、支持,幫助督促學生,從而培養(yǎng)良好習慣,使學校與家庭架起共同培養(yǎng)教育學生的橋梁,讓學生參與家庭勞動,學會生活,也便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在實踐中的情況,實行因材施教。

2.注重勞動素質的培養(yǎng)

小學勞動課不但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技能,更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勞動素質,勞動素質養(yǎng)成的目的,是使學生學習勞動,學會勞動,熱愛勞動,從事勞動,成為具備一定勞動素質的合格勞動者。

⑴樹立勞動觀點“偉大的智者”伊索告訴我們:“人們的真正財富是勞動的本領?!弊寣W生認識到勞動是光榮的,勞動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通過誠實勞動致富,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必須相結合等。

⑵端正勞動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積極參加勞動,認真負責,愛護集體榮譽,維護集體利益,團結協(xié)作,吃苦耐勞,珍惜勞動成果,反對奢侈浪費,引導學生把勤勞與智慧巧妙地結合起來,大膽進行創(chuàng)新等。

⑶增強勞動能力。個體的勞動能力是有差異的,必須通過一定的教育訓練和勞動實踐逐漸形成。

篇(2)

近幾年來,不少學校對學生的勞動教育所忽視,學生不熱愛勞動,勞動技能低、勞動知識少、生活自理能力差、鄙視勞動人民等現象比較普遍,這種狀況對于未來一代新人的健康成長極為不利。因此,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十分必要。

一、勞動教育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對學生開展勞動教育,是少年兒童養(yǎng)成道德品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實施勞動教育,能使學生樹立勞動創(chuàng)造一切的觀點,懂得勞動光榮、懂得自己的幸福靠勞動創(chuàng)造,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能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我校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入手,教育學生熱愛勞動工具、珍惜勞動成果,通過開展“爭創(chuàng)愛勞動的小金星”和“媽媽的小幫手”活動,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加義務勞動,如打掃街道,種植花樹,綠化校園,幫助烈軍屬、五保戶老人干活;在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和自我服務性勞動,如整理床鋪、洗衣、掃地、生爐子、做飯、洗碗筷等。他們在這些勞動中,樹立了勞動觀念和為別人服務的思想,同時在勞動中不斷克服困難,也有利于形成堅強的意志,也使他們養(yǎng)成了勤儉節(jié)約、吃苦耐勞、勇敢誠實的良好美德。許多家長高興地說,學校開展勞動教育,孩子顯得懂事多了,學會了不少本領。有些班主任也反映,在班里主動為集體做好事的多了,愛護公共財物、珍惜勞動成果的多了。從這些實事看來,對小學生開展勞動教育,不但使小學生養(yǎng)成熱愛勞動的習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嬌氣、不懶惰,還可以增強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和對家庭對社會的義務感和主人翁精神。

二、勞動教育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智力

“勞動在智力發(fā)展中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兒童的才智反映在他們的手指尖上。”這是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的一段話。這段話形象說明了勞動在兒童成長中的作用。雙手靈巧的孩子,熱愛勞動的孩子,思維一般都清晰敏捷、喜歡鉆研。由此看來,勞動不僅能為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而且能促進勞動者肌體發(fā)育、品質和意志的形成和知識的增長。在勞動時,由于中樞神經處于積極的狀態(tài),非常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勞動還可以豐富知識,發(fā)展智力。在勞動過程中,兒童學習正確的思考問題,這有利于逐步提高他們處理問題的靈活性。通過勞動,最容易形成正確的事物表象,在正確表象的基礎上,就能形成正確的概論,進而進行正確的判斷和推理。例如,兒童在勞動中,必然要通過眼看手摸,實際地感受到形狀、重量、硬度、光澤、光度、溫度和其他的物體特性,這就為思維和想象力的發(fā)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我校對五年級兩個班進行了對比實驗。在五年級一班,讓他們從身邊的自我服務勞動做起,進行勞動技能的訓練和勞動習慣的培養(yǎng),在校內開設了勞動課,在家中實行家務勞動卡片制度,教師和家長配合起來有計劃地列出了勞動教育的內容,并經常通過“勤巧手”比賽激發(fā)少年兒童的勞動熱情,勞動成了這個班常年堅持的活動之一。在這種具有獨特性的活動中五年級一班的學生不僅勞動態(tài)度、勞動能力和習慣方面明顯優(yōu)于五年級二班,智力水平也明顯高于二班。在作文中,一班學生寫作的用字、用詞量明顯地比二班學生平均數高,而且內容充實、具體,文章的思路開闊,顯得有深度,富有生活情趣。在鎮(zhèn)組織的統(tǒng)一測評中,一班各科成績好于二班。在“第二課堂”成果展覽中,一班學生的科技手工制作成果比二班豐富得多。這些事實充分說明手指動作的每一進展都與大腦發(fā)育程度息息相關,盡早地讓學生做一些手的復雜活動,抓好勞動教育,有利于發(fā)展少年兒童的智力。

三、勞動有利于學生的身體健康

小學生正處在長身體的時候,組織他們去參加一定的勞動,在不同的勞動中,使身體的各部分都能得到鍛煉,增強肌體各器官的功能,使肌肉、筋骨得到鍛煉,從而提高學生對疾病的抵抗力,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在開展勞動教育中,我校有意識地安排那些體質較弱、平常不愛活動的學生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和體育鍛煉,經過一年多的時間,他們的身體逐漸強壯起來,有的成了優(yōu)秀運動員,同時也開發(fā)了他們的智力,在文化課學習方面有了明顯的提高。事實說明,勞動教育能促進小學生身體的健康發(fā)展。

四、勞動教育應注意的問題

篇(3)

大家走過運動場,運動場的草坪是天然的,平整勻稱,賞心悅目。在學校運動場后邊,有一片占了學校面積一半的農場,有門有裝飾有景點,菜園里,一片綠意盈盈,菜花、卷心菜、油菜、蒜苗等蔬菜長勢喜人。一塊塊菜畦,旁邊都有年級牌和各個班級的口號,既齊整又生機蓬勃。

聽富春七小章振樂校長介紹, 從2009年網絡上流行開心農場“種菜”“偷菜”,他就想辦成一個現實版的開心農場。那時候,他的出發(fā)點想給孩子們的成長提供一個可以探索自然奧秘的獨特天地,另外讓沒時間買菜的老師不用再去買菜,學校自己種的還是有機綠色的菜。于是,他利用一切辦法,把學校操場邊的15畝邊角土地統(tǒng)一起來,開辟成種植園地。緊鄰著開心農場,在高速公路的高架橋下面,學校還有一間農具陳列館,放置了風車、紡織機等很多農具,讓學生體驗農耕文化。

章校長說:依據二十四節(jié)氣,老師帶領學生及家長們在田地里勞作、種植。一年級種蠶豆,二年級種土豆,三年級種桑養(yǎng)蠶,四年級種油菜,五年級種向日葵,六年級養(yǎng)殖。立春時,孩子們在開心農場里尋找春天;立夏時舉辦收獲節(jié),孩子們到農場摘蠶豆、剝蠶豆、煮蠶豆、吃蠶豆……老師們還把音樂課、美術課、科學課搬到田間地頭上,讓孩子們聆聽鳥鳴,畫藍天白云,尋找自然秘密。參與新勞動教育在學生身上發(fā)生了很多故事。從學校2009年創(chuàng)辦活動開始算起,該活動已經持續(xù)了十年。孩子們根據節(jié)氣,在田野里觀察他們播下的種子發(fā)芽、長大、開花、結果……如今的新勞動教育已在富陽區(qū)全域推廣,被評為全國十大美好課程之一,富春七小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唯一一所勞動教育試點學校。

我深深感到,在富春七小做一個學生是幸福的。因為那么多老師,把大自然這一堂課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我們的先賢,兩千多年前的孔夫子就曾說過,“多識草木鳥獸之名”??墒俏覀儸F在,不要說孩子,即便是大人,也是跟自然越來越疏離,草木鳥獸多有不識,小麥還是水稻,韭菜還是蒜苗都無法分清。這是不是一種悲哀?其實,在中國傳統(tǒng)鄉(xiāng)村,深藏著源遠流長的文化;在中國的農歷光陰里,蘊含著多么深厚的生活哲學;春種秋收,夏長冬藏,萬物有靈,和諧共生;我們在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中,感受這些文化,體悟這些哲學,使我們的精神受其滋養(yǎng)——這才是我們中國人精神上的故鄉(xiāng)。

站在人群中,我特別感動。我還了解到,這座校園的音樂課,首先是帶孩子們到“開心農場”去聆聽蟲鳴;他們的美術課,則是帶著孩子在草坪上仰望藍天,畫下心中的一朵朵白云;他們的科學課,是帶著孩子們在播種和收獲間發(fā)現生命的奧秘。老師們并不奢望這些校本課程能留給孩子們一生的印象,只期盼給孩子們留下一點點痕跡;而且他們有一個心愿:播下熱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種子,為孩子的幸福人生開啟一扇大門。

短短一個下午的參觀和交流,特別是教師隊伍得到錘煉和進步,實現專業(yè)化成長,形成團結向上風清氣正的氛圍,讓我們大開眼界,感慨良多。

從辦學目標角度思考:富春第七小學“新勞動教育課程”以“培育全人”為目標,整合學校的教育資源,形成鮮明的特色。試圖喚醒德育的本真,實現從課堂育人到開放育人,從書本育人到生活育人,從知識育人到實踐育人。富春七小從“開心農場”、 “親子合作”等方面展開“新勞動教育”,通過豐富多彩的學?;顒幼尯⒆觽冇H近土地,親近大自然,培養(yǎng)孩子們的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熱愛學習的良好習慣,尊重勞動、尊重勞動成果的優(yōu)良品行。必將面向全體學生,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

富春七小結合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致力于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全面發(fā)展”的辦學理念,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把學生從繁重枯燥的課堂教學解放出來,釋放他們的天性,可能對學習成績相得益彰。

篇(4)

我對學校一年級120名學生進行抽樣調查后了解到:學生自己整理書包的占58.2%,早晨自己穿衣服的占2.2%,自己疊被子的占1.6%,用餐時自己盛飯的占14.1%,自己每天步行到校的占5%。

由此引發(fā)我的思考:而今中國一大批小皇帝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活自理能力普遍低下,如此進入充滿競爭的21世紀,將會慘遭淘汰。尤其是當今農村小學生的勞技教育已成了一個被遺忘的角落。如何針對農村實際,對小學生加強勞技教育呢?

1.學習討論,明確意義,形成共識

我們組織全體教師認真學習有關文件及《勞動課教學大綱》,并進行討論,在討論中廣大教師深刻地認識到:第一,不愛勞動的學生并不是天生懶惰,而是“日久成習”,要培養(yǎng)學生真正愛勞動的習慣,要給予熱情地引導、及時地鼓勵、不懈地督促。第二,廣大教師要以身作則,不要讓學生為自己做事,如打掃辦公室、批改作業(yè)等。有時還要帶頭勞動,實踐證明教師親自參與學生一起勞動,能空前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第三,切忌將勞動當作一種懲罰手段用在學生的身上,如犯錯之后罰擦黑板、擺桌子、掃地等,因為這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的情感。

勞技教育缺少了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因為一方面家長可以在生活中隨時隨地指導學生進行勞技訓練,另一方面家長還可以督促孩子們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培養(yǎng)學生愛勞動的感情。我們通過家長學校舉行家長教育講座等,讓學校和家長形成共識:學生參與勞動,不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熱愛勞動、尊重勞動人民、愛惜勞動果實的品質,而且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在勞動中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創(chuàng)造力,使雙手更加靈巧;不僅有助于鍛煉身體,增強體質,而且有助于學生形成健康的品質,懂得尊重老人、孝敬父母、關心他人、幫助別人。

2.重視勞動課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小學勞動課是對學生進行勞技教育的主陣地,在每學期初,學校就要求教師根據大綱要求制訂教學計劃,并認真組織落實,保證做到:勞技課,課表上有位置,行動上不被占擠。另外還要求廣大教師根據教材的知識點和編排特點,組織實施教學,提高每堂課的教學質量。首先,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好奇心理和興趣的不穩(wěn)定性,挖掘每課內容和思想內涵,創(chuàng)設勞動教育的愉快氛圍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思想感情,樹立勞動觀念。如在手工制作時,播放一支精選的音樂,營造一個和諧的音樂氛圍,讓學生隨著優(yōu)美的旋律進行實踐操作。其次,加強先進導向,進行技能指導。教師在課前先制作幾個精致的手工制作,讓學生進行觀賞,激發(fā)學生渾厚的興趣和強烈的動手愿望,然后,指導其手工方法,讓學生自己操練。再次,展示勞動成果,讓學生體會勞動所帶來的快樂,從而樹立勞動最光榮的思想。

3.開發(fā)課外勞技教育的渠道

結合農村的實際,努力開辟課外勞技教育的渠道,讓學生到廣闊的天地里去體驗生活,從學習體驗中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意志,樹立艱苦奮斗、熱愛勞動的思想。在實踐中,我們力爭做到勞技教育的五個結合:

與自我服務勞動相結合要求學生自己照料自己的生活,保持自己學習環(huán)境、生活環(huán)境的整潔和美觀,培養(yǎng)學生獨立生活的能力和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勞動技能,如教育學生自己削鉛筆、包書面、整理書包、洗手洗臉、剪指甲、訂鈕扣、系鞋帶、穿衣服、鋪床疊被等。

與學校服務勞動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熱愛集體的思想。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學校的值日勞動、大掃除勞動,讓學生為美化校園、美化班級出力。如擦窗掃地、布置教室、植樹澆花、沖洗廁所等。

與家庭服務勞動相結合讓學生幫助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讓其感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個成員,應該關心家中的事,做好父母的小幫手,培養(yǎng)孝敬父母長輩的美德。如:洗衣做飯、掃地洗碗、買菜購物等。

篇(5)

1 充分利用教材,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心理學研究顯示:興趣是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征,它標志著一個人參加某種活動的積極性。濃厚的興趣能激發(fā)強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學生主動地、愉快地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最優(yōu)化的教學,通過適時的啟發(fā)誘導,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刺激他們心靈中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能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以達到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欲望與意愿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始終將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作為教學的基礎目標之一。

如在教學“泥團捏塑造型”時,為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的導入情境是向學生展示一組由往屆學生捏塑的各類小動物造型,作品生動、形象、活潑可愛。學生瞪大了眼睛,感到萬分驚訝,議論紛紛:“真像!”“真好看!”“誰做的?”“怎么做出來的?”一連串的贊嘆和問題冒了出來。筆者立即抓住學生的興奮點,適時進行激發(fā):“只要注意捏塑的步驟和技巧,我相信你們的作品會更好?!睂W生的興趣激發(fā)起來以后,學生熱情高漲,躍躍欲試。在接下來的捏塑過程中,筆者邊指導邊鼓勵,學生則認真仔細,捏塑的作品非常成功。

2 提高課堂效率,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身心和智力特點,挖掘教材本身的創(chuàng)造性因素。筆者在平常的教學中非常注意挖掘教材中的這些因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如“有趣的線體造型”實踐課,教材的要求是提供相同的材料,要求學生完成一個作品。但是筆者發(fā)現,大多數學生只是模仿老師,完成的作品往往雷同,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一次,筆者依據五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思維活躍的特點,嘗試改變教學實踐,事先準備多種造型,從視覺上讓學生感受到各種造型的愉悅,引導學生產生遐想,同時又激勵每個學生盡情發(fā)揮,自己進行造型設計,在造型結構、作品意境等方面進行自主創(chuàng)造。結果學生創(chuàng)作出豐富多彩的形式各異、造型獨特的作品。

3 教師要以現代教育理論為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性

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將學習和創(chuàng)造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為此,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采取“交互式”教學模式,通過激勵、探索、創(chuàng)新來組織課堂教學,使學生在平等、自主、和諧的氛圍中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同時掌握必要的社會交往技能,強化協(xié)作精神,增強主體意識,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生動、活潑、主動的發(fā)展。

例如在“柳條編織”的教學中,按照“授受式”教學模式,教師先講解制作步驟及要求,然后學生按要求操作。筆者改變這一陳舊的教學模式,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想象力設計造型,再動手付諸實踐。如此一來,創(chuàng)新意愿異常強烈,不同的制作方案異彩紛呈,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得到極大的釋放。

4 在知識和技能的遷移中,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勞動技術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其內容涉及美學、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等。在教學過程中,適時、科學地與其他學科進行橫向聯(lián)系或跨學科的體系滲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學生把各學科的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知識和技能的遷移,提升他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因此,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對通過多學科的知識滲透引導學生知識和技能的遷移進行了一定的探索。

5 走出課堂,發(fā)揮學生的技術實用性

課堂的時間畢竟是有很有限的,而組織勞動技術興趣小組,讓學生走出校門,觀察、了解社會,開闊視野,獲取信息,是激發(fā)學生技術實用性的有效途徑。正是基于這種認識,筆者以學生的興趣與意愿為依據組建勞技興趣小組。有的小組成員發(fā)現馬路上、校園里到處都是廢棄的塑料飲料瓶,于是他們積極開動腦筋,廢物利用,制作了各種插花容器,有花盆、花瓶、花籃、筆筒和各種裝飾物;有的小組成員利用瓜子殼、花生殼等制作了許多壁畫,裝飾教室、寢室和走廊,不僅美化了校園環(huán)境,更是發(fā)揮了創(chuàng)造能力。

篇(6)

根據新課程改革思路和《浙江省義務教育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指導綱要(試行)》規(guī)定,浙江省編寫了《勞動與技術》新教材。它注重形成學生良好的技術素養(yǎng),強調學生親歷實踐和技術探究,注重設計與創(chuàng)新。我在教學中,發(fā)現了其它學科中找不到的樂趣。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學經歷來談談一些做法。

一、在教學實踐中,采取多種有效手段,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1、導言引趣,激起學生動手操作的強烈愿望。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征,它標志著一個人參加某種活動的積極性。強烈的興趣能激發(fā)強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學生主動地愉快地去學習,使其在學習中全神貫注,積極思考,樂于實踐。點燃學生興趣的火花,激發(fā)學生動手實踐、進行實際操作的愿望,首先必須設計一個新穎而有吸引力的導言,千方百計地刺激學生心靈中蘊藏的求知欲望,使他們在最佳的精神狀態(tài)下迅速地投入對新知識的學習之中。

導入新課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要因人因課而宜。常用的方法有:①展示實物法。把要學做的勞動成果先展示給學生,以激勵他們要做的欲望。②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法。根據課文的內容提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當然還有謎語導入法、組織比賽等很多種方法,我們應引導學生通過“興趣”這座橋梁,自然地集中起全部注意力,去學習,去實踐。

2、迎合學生興趣,開展競賽活動?!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迸d趣也是產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必要條件。為此,我在教學中迎合學生的興趣來開展一些勞技的實踐活動。如三上學習《玩電動車?!泛笈e辦“駛向未來”大賽讓學生親聞目睹知識轉化成生產力,深刻體會讀書的價值,進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如學??膳c科學課結合起來舉辦“科技節(jié)活動”,讓學生介紹、演示作品,并形成慣例,大張旗鼓地進行發(fā)動宣傳、創(chuàng)作發(fā)明、成果展示、獎勵升華等。

二、創(chuàng)設愉悅的勞動情境,增添勞動實踐的樂趣

原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如果沒有美,沒有藝術,那是不可思議的。小學勞動教學也同樣是如此。如果單純地讓學生機械的模仿、操作,課堂氣氛就會枯燥乏味,從而會使學生感到煩燥、厭倦、勞累。在教學中,我根據小學生的好奇心理和興趣的不穩(wěn)定性,運用多種形式,創(chuàng)設一種輕松愉悅的勞動環(huán)境,使學生的勞動情感始終處于最佳狀態(tài)。讓學生在一種美的藝術享受中來學習掌握技能技巧。在這方面通常有這樣一些做法:角色游戲。例如在指導學生實踐“擺放收拾餐具”、“泡茶”等,教師可找?guī)讉€學生分別扮作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客人,然后讓學生按一定要求模擬擺放餐具或端茶敬客。再讓同學們檢查評論。這樣的實踐活動,學生會感到生動有趣,樂意參加。

三、靈活學習,求實求精,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1、改善教學模式,營造和諧氣氛。通常的教學總是教師站在講臺前教,學生坐在下面學,這種形式不利于學生勞技能力的培養(yǎng)。我認為勞技教育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大可不必老站在講臺前,不妨走到學生的后面去,讓學生動腦想想,動口講講,動手做做,動腳走走,自主學習,嘗試錯誤,獲得成功。教師只在必要時,給予指導、幫助,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有時,教師甚至可以是學生的“同學”,和學生打成一片,一起學,一起玩,一起做,一起樂,相互配合,相互幫助,享受成功,從而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學會勞動,學會實踐,學會協(xié)作,學會創(chuàng)新。

2、方法靈活多樣,追求最佳效果。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我靈活采用各種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有時帶領學生課前參觀,以幫助積累學習新課所必要的感性認識;有時要課堂教學、家庭實踐、家長評定配合教學,使學生在勞動學習中勞有所用,勞有所獲。

3、強調學生間的合作交流,改善評價方法。培養(yǎng)合作意識,學會與人合作共事是新課程理念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探究和制作的過程中,無論是集體項目還是個人項目,只要教師引導得法,都能很好地體現合作學習的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四、家校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勞動意識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勞動與道德、情感、思想等形成之間有一條強有力的紐帶,他還用大量的事例說明,一個人腐化墮落的主要原因是從厭惡勞動、貪圖享樂開始的,可見勞動教育對青少年是多么需要!在小學階段,對學生的勞動意識培養(yǎng)尤為重要。為激發(fā)學生的勞動興趣與勞動意識,一方面,我在課堂教學中,變灌輸教學為趣味教學,并盡量展示學生的勞動成果。另一方面,加強家校聯(lián)系,共同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意識。我要求家長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安排孩子參加適當的家務勞動,向學生布置勞動技術學科的“家庭作業(yè)”,由家長評定成績并簽署評語。而我在學生自我評價和家長評價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勞動態(tài)度和勞動表現綜合評定學生的勞動課成績,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互相配合,提高學生的勞動自覺性。

篇(7)

紗場小學是一所極其普通,甚至微不足道的鄉(xiāng)村學校。學校規(guī)模小,且以外來務工子女、留守兒童居多,教師大多是60后、70后。但這里有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有一個可敬可嘆的教師團隊。

根據課堂教學改革“12字12條”要求,我們紗小人化弱勢為優(yōu)勢,面對空曠的教室、寥寥的學生,我們以“小班化課堂教學”為課題展開研究,最終確立“四個百分百”的課堂教學模式,(即:課堂發(fā)言百分百;師生、生生互動百分百;課堂展示百分百;作業(yè)當堂面批百分百。)教育教學質量逐步攀升,走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道路。

一、腳踏實地,探索中初顯美麗

學校生存、發(fā)展,路在何方?全體紗小人陷入沉思。幾經思考,我們立足實際,以課程為依托,確立了以打造“小而美,小而優(yōu)”的發(fā)展愿景,并朝著這兩個方面去努力前行。

“育苗有志閑逸少,潤物無聲辛勞多?!币粋€十幾個人的班級,如果有一個不合格,一些統(tǒng)計數據將不堪入目。“揪”成為一部分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這種建立在大量重復機械勞動的行為確實有一定的實效。但是與“限時講授、合作學習、踴躍展示”的課改方針相悖。

課改勢在必行。我們率先在英語學科上嘗試。

課改方針在英語課堂上的落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我校英語教學質量躍進入全區(qū)前列,也給語文、數學、科學等其他學科課堂提供了樣板,全校教師積極行動起來,扎根理念,投身到課堂改革的實踐之中。一次次掙扎,一層層蛻變,終將破蛹而出。

1.美麗校園初顯現。近幾年,學校推動美麗校園的建設,通過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扶持和學校公用經費自支等辦法,校園面貌有了較大的改觀。如今走進紗小,感覺校園精致而井然有序,綠草如茵、花香四溢,樹木俯仰生姿,假山怪石妙趣橫生,學校標志性建筑礪志亭獨具匠心。不僅如此,我們還打造完美教室,讓每一面墻壁都能說話,每個空間都成為學校文化建設的載體。

2.美麗教師亮講壇。教師是課程建設和實施的主體。紗小這里有一群美麗的鄉(xiāng)村教師,他們扎根農村,默默奉獻,靜心教書,潛心育人,奮戰(zhàn)在課程實施的前線。育己與成長、實踐與反思、新技術與引領、開發(fā)與整合,老師們將專業(yè)成長與課程實施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在課程建設和實施的過程中,促進專業(yè)不斷成長。截至目前,紗小12名一線教師中,有區(qū)骨干教師一人,教壇新秀兩人,教學能手兩人,他們帶領其他教師共同成長,共同進步,讓紗小教師群體愈發(fā)美麗。

3.美麗學生展風采?;顒诱n程的開發(fā)和實施,培養(yǎng)了學生的特長,也為學校帶來了榮譽。農村娃登上了燈光璀璨的大舞臺;“六一”兒童節(jié),“在祖國的懷抱里幸福成長”文藝匯演精彩呈現,得到西亭鎮(zhèn)關工委、婦聯(lián)等部門領導和社區(qū)群眾及觀摩家長的嘖嘖稱贊。非洲鼓《中國范兒》和朗誦《中國話》參演《通州之夜》西亭專場,其中《中國話》還參加了區(qū)少年宮組織的朗誦比賽,得分第七,并獲得二等獎。

“陽光體育”運動蓬勃開展。足球項目火爆校園,鉛球、壘球項目躋身全區(qū)前列,啦啦操項目獲教育集團比賽二等獎,展示了陽光自信的形象。

科技活動扎實推進。學生參加金鑰匙科技競賽、南通市機器人、物聯(lián)網等科技類競賽一等獎1名,二等獎16名,三等獎22名、通州區(qū)機器人競賽一等獎4名。

4.美麗課堂求質量。課堂是課程落實的主陣地。優(yōu)質教育,首先是優(yōu)質的教學。我校根據學校實際,課堂實施“百分百”教學模式,課后推行一對一輔導和“托管制”,學校教學質量逐步提升。課后一對一輔導,幫助他們和其他同學共同進步;早在全區(qū)開展課后延時服務前,學校就實行“托管制”,書面家庭作業(yè)在學校完成。課堂要效益,課后再鞏固,為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了充分的保證。

近年來,不管是五年級的省學業(yè)水平檢測,還是區(qū)畢業(yè)檢測,我校整體水平在不斷攀升。

二、靜心思考,實踐中尋找差距

“做一個有溫度的教師,讓課堂充滿激情,讓學校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成長的家園?!泵鎸@一目標我們孜孜以求,不斷反思,發(fā)現問題,尋找差距。

新課程強調開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綜合性,這就突出了我們教師的一些不足,現有的知識儲備顯得捉襟見肘,難以應付,只能“啃老本”。我們已經逐步走進了知識經濟社會,其主題就是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和再學習能力,教師只有朝著這一方向邁進,才能適應課改發(fā)展的需要。

新課改要求教師的教學手段、學生的學習方法發(fā)生轉變、有所突破,盡量要形式多樣、鮮活新穎、聯(lián)系生活,但這種轉變要求學校具備現代化條件的硬件支撐,比如微機、多媒體和提供資源的存儲設備等,而我們學校這些高科技的硬件設施明顯滯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束縛了教師的手腳。

風過留聲,雁過留痕。我們一線的教師在辛勤耕耘的同時留下了些什么呢?科研薄弱,報紙、雜志上很少發(fā)出聲音。我們僅僅是“實踐型”的教師,如何向“科研型”“專家型”發(fā)展呢?缺乏科研引領的課改是隨意的、零碎的、膚淺的。這不能說不是我們的一大遺憾。

三、展望未來,發(fā)展中提升品位

俗話說,眼有多高,心有多寬,我們的路就有多長。對于我們紗小這樣一所鄉(xiāng)村小學,只有踏踏實實、真真切切,從生活中出發(fā),從細微處入手,以人本化管理為手段,以師生素養(yǎng)提升為目標,打造樸實的、溫暖的、可持續(xù)性的校園文化,創(chuàng)辦“規(guī)范+特色”的美麗紗小。

1.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抓住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機遇,加大學?;A設施建設,強化校園文化建設,形成獨特的“書香校園”氣息,實現校園環(huán)境凈化、亮化、美化、生態(tài)化,達到標準化小學建設標準。

2.辦學規(guī)模逐步擴大。加大面向社會的對外宣傳,提升學校美譽度和辦學特色的知名度,營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取得各界的支持和參與。加大招生力度,尋求區(qū)教育局對我笑的政策扶持,力爭招生數逐年遞增,形成學校規(guī)模逐步擴大的趨勢。

3.教師素質進一步提升。加強崗前學習培訓,讓課改理念扎根心中;通過校本培訓,外派學習,邀請專家講座等方式敦促并引領教師積極投身課改;堅持學習不斷給自己充電,有“實踐型”的教師向“科研型”“專家型”過渡。

4.教學質量進一步提升。積極推進“學的課堂”建設,加強對課堂教學改革的過程管理,完善課堂教學規(guī)范要求,建立新型的教學管理制度。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實際,靈活運用講授、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提高教學方法的有效性。切實發(fā)揮教師的引領作用,讓四個“百分百”落到實處。爭取教學質量躍居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