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高校教師教學

高校教師教學精品(七篇)

時間:2022-12-23 03:35:0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校教師教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chuàng)作。

高校教師教學

篇(1)

[關鍵詞]終身教育高校教師教學能力

終身教育是一個持續(xù)的教育過程,它貫穿于人的一生,是“人們所受到的各種教育培養(yǎng)的總和”,涵蓋“教育的一切方面”。我國20世紀末出臺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明確提出,到2010年全面建成我國終身教育發(fā)展體系。這不僅為高校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zhàn),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契機。廣大高校教師要順應學習化社會建設的潮流,樹立終身教育的觀點,堅持終身接受教育,做終身學習的典范,以此不斷提高自身教學能力,將最先進的知識與技能傳授給學生。文章從終身教育視野下高校教師教學能力培養(yǎng)的必要性談起,結合自身經驗對影響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因素進行分析,并從多方面提出一些應對策略,以期對廣大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有所助益。

一、終身教育視野下高校教師教學能力培養(yǎng)的必要性

終身教育理念是由保羅•朗格讓于1965年提出的,他認為教育并非是存在于人類某個成長階段的特定學習行為,而是貫穿人一生的、經常性的知識與技能獲取活動。高校教師作為整個社會教育的中堅力量,理應成為終身教育理念的典范,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第一,在終身教育背景下提升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是教育大眾化發(fā)展的需求。從20世紀末開始我國高校陸續(xù)擴大招生規(guī)模,高等院校毛入學率從最初的不足10%迅速提升到將近40%,基本完成了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戰(zhàn)略目標。在這一過程中,高等院校的生源屬性、招生規(guī)模均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思路已經不能適應大眾化教育的需要。這就要求教師樹立終身教育理念,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投入更多精力,不斷滿足大眾知識與技能的多樣化需求,更好地應對學生多層次化帶來的挑戰(zhàn)??梢哉f,在終身教育背景下,開展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實踐,是有效提升高校教師的教學能力、實現高等教育規(guī)模與質量協調發(fā)展、保障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必然要求。第二,在終身教育背景下提升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是信息化發(fā)展的需求。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fā)展,遠程課堂、網絡公開課、網絡資源共享、手機學習終端等教學新手段層出不窮,高科技已成為高校學生獲取信息、學習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高等院校作為教育系統(tǒng)的最高層級,應盡一切可能滿足學生需求和社會需求,適應當今社會網絡技術和教學理念的發(fā)展趨勢,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更具創(chuàng)新精神、更符合時代要求的新型人才。這對作為高校教學中堅力量的高校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必須不斷參與到各種形式的終身教育培訓中去,與時俱進地掌握新技術、新科技,以此引導學生利用現代科技獲取知識、改善學習方式、解決學習問題,從而最大限度地滿足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需求,提升教學質量與效率,引導其他層次教育實現現代化改革目標。第三,在終身教育背景下提升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是國際化發(fā)展的需求。高等教育國際化發(fā)展趨勢將我國高等教育推向了國際市場,這既為高等院校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也帶來了更為嚴峻的挑戰(zhàn)。就目前來看,我國高等教育的內容、手段均未實現國際化,這使得我們培養(yǎng)的畢業(yè)生在國際人才競爭中處于劣勢。在這一情況下,提升國際化人才培2016年3月上養(yǎng)質量的重任就落到了高校教師身上。高校教師要具備一定的國際交流能力和國際視野,在終身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持續(xù)不斷地通過各種渠道獲取專業(yè)領域的新技術、新知識,并將自身能力的提升轉化為教學能力的提升,這樣才能加速高等教育理念、人才培養(yǎng)模式等的國際化進程,提高我國高校的國際競爭力。

二、終身教育視野下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影響因素

(一)個人因素

1.知識儲備不足,難以厚積薄發(fā)。

終身教育思想為高校教育帶了新的變革,教師已然成為高校教育的主力軍。但是,教師個人知識儲備量卻未能跟上終身教育發(fā)展的步伐,專業(yè)知識儲備不足使得教師難以厚積薄發(fā),直接影響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教師所掌握的知識越全面、越充分,在教學時就越能加速學生的智力開發(fā),其教學能力也越會得到快速提升;而知識儲備缺乏,則會使得教學過程捉襟見肘,不僅學生聽得索然無味,教師傳授知識的效率與效果也會受到影響。由此可見,在終身教育視野下,高校教師所具備的知識結構不僅要精,還要有一定的深度與廣度,這樣才能滿足終身教育理念對教師教學能力的基本要求。

2.專業(yè)發(fā)展停滯不前,能力提升遭遇“瓶頸期”。

終身教育理念要求高校教師教學能力保持穩(wěn)步提升,以適應快速變化的社會發(fā)展需求。大部分高校教師在教學工作初期發(fā)展較快,幾年之后教學能力提升容易遭遇“瓶頸期”,出現停滯不前的現象,甚至產生“滑坡”。進入“瓶頸期”的高校教師,教學能力很難再得到提升,容易阻礙高校教師整體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

(二)學校因素

1.學校重外部引進,輕內部培養(yǎng)。

為彌補教師隊伍斷層以及專業(yè)素質參差不齊的現狀,高校開始有計劃地從校外引進優(yōu)秀教師。這種做法固然可取,但在執(zhí)行中存在嚴重的“重外部引進,輕內部培養(yǎng)”的傾向。高校熱衷于引進校外高學歷、高職稱的畢業(yè)生或在職人員,對于外部引進人員“一擲千金”。與此同時,卻忽略了對現有在職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無論是在精力上還是財力上都明顯投入不足。這樣始終無法打造出一支真正適合本校發(fā)展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教師教學能力也無法滿足終身教育的要求。

2.考核制度欠合理,評價方式不完善。

終身教育理念強調教師要全方位、多角度、綜合性地發(fā)展,這樣才能全面提升教學能力,才能緊跟終身教育以及時展的要求。目前,許多高校教師在科研理論以及實際教學經驗上存有很大的不平衡,嚴重阻礙了自身的全面發(fā)展。這主要是因為高校內部缺乏完善的考核制度以及評價方式,在進行職稱評定以及績效考核的時候往往“重科研、輕教學”,主要依據教師上課量以及的多少來進行評定,而忽視了實際的教學效果。這種片面化的考核制度使得教師努力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卻不重視自身實際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更違背了終身教育理念的初衷。

3.欠缺能力助長機制,能力提升沒保障。

教師教學理念的培養(yǎng)與提升既依賴于內在需求,又深受外部環(huán)境影響。其中,教師教學能力助長機制是最為關鍵的外部影響因素。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沒有建立起完善的能力助長機制,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得不到切實保障,具體表現在高校教師入職前的崗前培訓只是一場毫無意義的“過場秀”,高校內部的師資培訓淪為職稱評定的“加油站”,本應用作開展科研以及實踐教學的教研室“徒有虛名”,而各種教學優(yōu)秀獎、示范課、先進獎等的評比頒發(fā)也失去了真正的意義。在這些影響下,高校教師教學能力培養(yǎng)自然會遭遇種種障礙。

三、終身教育視野下高校教師教學能力培養(yǎng)的途徑

(一)自主發(fā)展:

高校教師教學能力培養(yǎng)的根本途徑

1.終身學習:

能力提升的基礎。終身教育視野下高校教師教學能力培養(yǎng)的首要途徑是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保羅•朗格讓曾經提出,終身學習是終身教育的最大特征之一。作為施教主體的教師更應該將終身學習貫穿到教學過程的始終,憑借不斷拓寬、加深的知識來促進自己教學能力的提升,從而引導學生的終身學習。對于高校教師而言,終身學習內容既包括不同學科知識以及教育理論的學習,也包括創(chuàng)新的實踐教學方法的學習。首先,高校教師要將教學能力的提升與終身學習有機結合起來,激發(fā)學習的動力和自主學習精神,不僅要熟知本專業(yè)的最新知識以及發(fā)展動態(tài),還要盡可能地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在更加符合人民教師這一身份的同時,為自己教學能力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其次,教師是高校知識的擁有者和創(chuàng)作者,終身學習是高校教師的一種內在需要,在終身教育視野下,高校教師要針對自身的實際情況以及專業(yè)未來的發(fā)展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內容以及學習方法,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最大的學習效率,從而促進自身教學能力的提升。

2.反思經驗:

能力提升的關鍵。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之所以遭遇“瓶頸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高校教師沒有進行經常性的反思。尤其是終身教育視野下,高校教師更需要將自己的教學活動作為主要思考對象,并對自己的所作所為進行終身性的自省、自責、自勵,以一種自我考察的途徑來促進教學能力的提升。高校教師經驗反思的內容主要包括教學內容的反思、教學實踐的反思、教學效果的反饋與調節(jié)反思,這三方面的內容缺一不可。具體而言,可通過以下四種方式來實現:一是教學反思日記,及時對教學能力培養(yǎng)進度以及實際教學情況進行反思;二是觀摩教學,在觀察中反思自己,“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三是討論教學,展開頭腦風暴,在反思中創(chuàng)新思維理念;四是開展行動研究,用實際行動驗證反思結果。高校教師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最合適的反思方式,并且終身地堅持下去,這樣才能使教學能力得到不斷提升。

(二)立足學校:高校教師教學能力培養(yǎng)的良好平臺

1.成立“教學發(fā)展中心”,培養(yǎng)常規(guī)教學能力。

終身教育理念指出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離不開學校的大力支持,高校要高度重視在校教師的終身學習以及教學能力培養(yǎng)。為此,我國高校可借鑒美國、英國等發(fā)達國家的培養(yǎng)制度,在學校內部建立“教學發(fā)展中心”,將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與培養(yǎng)分為不同的部分,從不同的方面給予指導,以更加有效地提升高校教師的常規(guī)教學能力。具體而言,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第一,組織教師開展經常性的集體教研以及備課活動,共同探討教學策略、經驗,以形成濃厚的學術研究氛圍,促進高校教師研究意識的提升。第二,鼓勵高校教師進行“磨課”,即通過長時間的教學活動積累一定的教學經驗,以形成最適合自己的、最具智慧的教學風格。在“磨課”的過程中,教師還可認知到教學理念與學生知識獲得之間的差異,從而不斷探究并改進新的教學方案。第三,給予教師自由思想的空間。學校要為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提供一定的平臺,多傾聽教師的想法,給予教師自由思想以及創(chuàng)新的空間,使教師的教學能力得到充分的提升。

2.構建績效考核制度,加大教學比重。

針對目前高校中“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高校應制定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制度,突出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加大實踐教學比重,以引導高校教師合理地分配時間和精力,這與終身教育倡導的全方位、可持續(xù)發(fā)展是一致的。具體來說,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大力提升教師實踐教學的比重,在職稱評審過程中,將教學與科研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以提高教師的實際教學操作能力。二是考核內容要全面,包括具體的教學時間、教學時長、教學質量、理論教學、實踐指導等多方面的內容,同時要綜合校方、院方、學生、同事多方面的意見給予考核評定,避免采用主觀的定量評價體系,盡可能采用質性研討方式進行教學評定。三是將績效考核制度同教師聘用、晉升、職位以及待遇等聯系起來,獎勵教學能力突出的教師,以形成一定的競爭機制,燃起高校教師提升自身教學能力的激情和斗志。

3.拓寬培訓渠道,完善師資培訓環(huán)節(jié)。

終身教育理念指出要采用靈活多變的培訓方式以及組織進修的方式來提高培訓質量,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針對不同層次教學水平的高校教師和實際情況,高校可設置各種短期、長期的師資培訓班,既要有全日制的,也要有非全日制的,在主抓校內培訓的同時也不能忽略校外進修,還要將脫產學習與業(yè)余時間培訓、系統(tǒng)學習與專項研究等結合起來,以拓寬培訓的各種渠道,并且進一步完善師資培訓環(huán)節(jié)。例如,設置“高校教師發(fā)展培訓聯合會”,在學校內部形成一個完整而又先進開放的教師培訓網絡;提供一定的科研獎金以及學術休假,從物質上鼓勵教師走出自我、創(chuàng)新自我、完善自我。在終身教育理念的影響與推進之下,我國的高等教育已經步入大眾化、國際化、專業(yè)化、信息化的階段,并為社會發(fā)展培育了大量優(yōu)秀人才。而要想進一步培養(yǎng)出我國所需要的高素質的創(chuàng)新性人才,必須從個人以及學校雙角度出發(fā),建設一支高素質、高能力、高水準、高標準的高校教師隊伍,從而推進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高效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法)保羅•朗格讓.終身教育導論[M].滕星,譯.北京:華夏出版社,1998.

[2]高志敏.終身教育、終身學習與學習化社會[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3]余松.學習型社會背景下高校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J].中國成人教育,2012(7).

[4]談傳生,丁丹.終身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成人教育模式轉型發(fā)展研究[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

[5]朱敏,高志敏.終身教育、終身學習與學習型社會的全球發(fā)展回溯與未來思考[J].開放教育研究,2014(2).

[6]時偉.大學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模式探析——基于大學教學學術性的視角[J].教育研究,2008(7).

篇(2)

1.缺乏愛崗敬業(yè)精神。

愛崗敬業(yè)是每位教師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按照教學規(guī)范要求認真組織好每一堂課的教學,要有強烈的責任心,才能真正做到教書育人。而高校教師目前現狀是:只注重授課、不注重育人、與學生交流溝通少,這樣就造成學生有問題得不到及時解答,隨即產生對課堂教學不感興趣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影響教學效果。

2.教學方式方法不得當。

高校教學與中學大有不同,大學生的生理、心理更接近成年人,自主性、獨立性更強一些,學習的自覺性、創(chuàng)新意識也有明顯提高。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教師教學思想陳舊,缺少教學方法的基本訓練和研究,不去學習啟發(fā)式和研討式等先進、科學的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當然就會不盡如人意。另一方面,一些現代的教學技術,尤其是多媒體技術,在某種程度上對教學已產生了負面影響。高校教師雖然已熟練掌握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和使用,但不能將其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很好地相結合,于是,造成了多媒體課件演示取代一切課堂的教學形式,缺乏或沒有教學基本功的訓練,使得師生間缺少基本的交流互動,結果出現了另類的教學失誤。

3.教學文件有待繼續(xù)完善。

教學文件是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必備的文字材料。包括:授課計劃、實訓計劃、教案、講義、教學日志、授課總結等。其中,教案是教師以課時為單位編制的教學具體方案,是教學文件的核心。一份完整、規(guī)范、科學的教案應包括:教學目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重點難點、時間分配、課堂組織、板書設計、案例分析、課件應用以及課后小結等諸方面。由于部分高校教師缺乏專業(yè)的訓練,教案中存在格式不規(guī)范、內容缺失,甚至沒有教案等問題。

4.教學基本功不扎實。

教學基本功中教學語言尤為重要,它是教師必備的一項基本教學技能,并有其規(guī)定的內容內涵和規(guī)范要求。教師應根據課程性質、授課對象、教學目的等靈活調整運用教學語言,要求熟練、生動、嚴謹、科學,并具有啟發(fā)性、研討性,對學生有較強的吸引力等。由于大多數高校教師沒有專門學習過教育學等教育類專業(yè)課程,很難準確把握教學語言,普遍存在教學語言不夠簡練、語速過快、缺少過渡與銜接、缺少師生互動的現象,導致學生思路跟不上、上課興趣不濃、教學效果較差等結果。

5.基本板書技能薄弱。

教學板書是傳統(tǒng)教學中一項重要的基本技能,即使現在,高校教育觀念有了深刻變革,教育技術有了大幅進步,教學板書在教學中仍占用重要地位。因為,板書能夠配合教師的講解,學生可以將其作為課堂筆記,并與課本形成一套系統(tǒng)的書面資料。而高校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板書基本技能普遍比較薄弱,甚至存在提綱式板書、無板書等現象,結果造成學生無課堂筆記等一系列后果。

6.教學組織不夠科學合理。

教學組織包括:課前準備、課堂講授、課后分析等方面,是一項綜合的教學技能,需要教師進行長期深入的實踐和研究。而那些未經專業(yè)訓練的教師,應該在教學實踐中摸索學習。否則,就會造成無章法、不規(guī)范、效果差的教學組織。

7.主動學習積極性有待提高。

目前,高校教師實踐教學工作中已經意識到了基本教學素質不夠和教學質量不高等問題,但缺乏主動學習、自我提高的積極性,尤其缺乏向專家型教師和有經驗老教師溝通學習,不能主動觀摩授課、交流教學經驗,沒有形成良性的教研氛圍。

二、提升高校教師教學技能的改進措施

1.加強師德建設。

師德是為師之本,教育之基,愛崗敬業(yè)、為人師表是師德的基本要求。這就要求高校教師強化師德師風教育,以身示范,自覺維護教師形象,用自己特有的高尚情操和學識魅力贏得學生的尊重和愛戴,樹立教師新形象。

2.建立和完善高校教師的職業(yè)準入機制。

高校應嚴格施行教師資格證書制度,逐漸完善建設“雙師型”教師,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取得相關的職業(yè)資格證書才能從事教學工作。

3.加強崗前培訓和教學技能培訓。

高校應加強教師的崗前培訓、職業(yè)培訓和繼續(xù)教育制度,嚴把高校教師的準入關,從根本上解決高校教師教學技能低的問題。應對那些將要從事高校教師職業(yè)的畢業(yè)生進行職前培訓,重點講授高等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技術學、教學技能學,并安排課堂教學等實習內容,只有取得職業(yè)需求的證書之后,才有資格擔任高校教師。并且,這種培訓機制應由國家、省教育管理部門負責建立和監(jiān)管,可以指定現有的師范類高校承擔這項繼續(xù)教育任務。

4.積極開展示范教學等教研活動。

教學技能除了可以通過專門培訓獲得外,日常的教學實踐積累也是很重要的途徑。那些名師、老教師的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技能嫻熟,理應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可以通過示范教學、觀摩教學、名師做講座等方法和方式,將多年積累的好的教學經驗、教學技能傳授給青年教師。

5.加強教學技能檢查、評比和比賽。

為使高校教師具備良好的教學技能,各高校應經常開展教學技能檢查、評比和比賽。許多高校實行了期初、期中、期末教學檢查制度,期初檢查授課計劃、教案等教學文件的準備,期中檢查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的秩序和狀況,期末檢查教學總結、考試考核等情況。通過檢查評比,可以及時發(fā)現教學中,尤其是教師教學技能方面存在的問題,并及時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另外,一些高校還經常開展教學技能比賽活動,這些活動均取得了明顯的效果、顯著提高了教師的綜合業(yè)務素質,值得其他高校推廣借鑒。

三、總結

篇(3)

【關鍵詞】高校教師;教學技能;教學質量

教學技能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據教學理論,運用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恰當的組織和實施教學,以達到傳授專業(yè)知識和培養(yǎng)學生道德情操的一系列教學活動的總稱。教學技能是教師最基本的職業(yè)能力,也是其任教的基本素質之一。教學技能的高低反映了教師駕馭教育系統(tǒng)中各個要素的水平,它直接影響著教學活動的效率和效果。

一、研究綜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的規(guī)定,教師有參加進修或其他方式培訓的權利及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yè)務水平的義務。隨著教育資源的不斷豐富和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學生對教師教學技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近年來,國內學者從不同角度著手對教師教學技能進行了研究。嚴先元于2007年出版了《教師的教學技能》一書,從“教學設計的技能”、“調控課堂教學活動的技能”和“指導學生學習的技能”等層面詳細解讀了教師應具備的教學技能[1];高紅、周增桓、文民剛等人撰寫了“高等醫(yī)學院校教師教學理論、教學技能培訓現狀的調查研究”一文,對高等醫(yī)學院校教師的教學理論、教學技能培訓進行實地調查,并提出了解決現存問題的方法[2];陳旭、李雪梅、韓紅艷等撰寫了“教師課堂教學技能變革的理論探討及結構模式分析”論文,從現代認知心理學角度出發(fā),提出課堂教學技能是以教學操作知識為基礎的心智技能與動作技能的統(tǒng)一,并在此基礎上構建了教師教學技能的結構模式[3];張芹于2009編著了《教師課堂教學技能培養(yǎng)》一書,該書以教育學的基本理論為指導,密切聯系并反映國內外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實際情況,充分汲取了教師課堂教學技能訓練研究與實踐的新成果,對教師課堂教學技能的相關理論和實踐進行分析,著重闡釋了教師課堂教學技能的培訓方法與技巧[4]。

眾所周知,在我國的學校教育中,課堂教學仍然是一種主要的教育、教學活動。欲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就必須充分應用教育學理論,不斷提高教師教學技能和教學水平,這不僅是對課堂教學的客觀要求,也是高校教育和教學研究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然而文獻研究發(fā)現,目前國內對教師,尤其是高校教師應具備的教學技能及其培訓方法等尚無系統(tǒng)研究。

二、高校教師應具備的教學技能

筆者認為,高校教師的教學技能包含基本教學技能和專業(yè)教學技能兩個層面。

(一)基本教學技能

所謂基本教學技能是指高效教師必備的基本教學素質和能力。是所有高校教師均應具備的教學基本功。其內容主要包括: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教學方案設計能力、課堂教學駕馭能力和教學研究能力。這些內容在邏輯上是密切相關,層層遞進的(如圖1.1所示)??茖W的思維習慣和語言表達能力是教師執(zhí)業(yè)的基礎;在此基礎上才能科學合理的設計出具體的教學方案,自如的組織和駕馭課堂教學,將相關知識順暢的傳遞給學生;教學研究能力則是更高的境界,要求教師在完成教學工作的同時,要善于思考和總結,不斷進行專業(yè)知識、教學模式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以適應市場對應用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需求。

圖1.1 基本教學技能的內容及其相互關系

(二)專業(yè)教學技能

專業(yè)教學技能是在基本技能基礎上的升華。是指高校教師將本專業(yè)領域的知識體系、應用技巧及前沿理論,以科學合理的渠道和方法傳授給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其內容主要包括:專業(yè)知識的駕馭能力(由教師的知識體系、知識結構、從業(yè)經驗等因素決定)和專業(yè)技能的傳授能力。專業(yè)不同,對教師專業(yè)技能的要求相差迥異。如語言類專業(yè)要求教師善于設計和靈活運用教學場景,借助于豐富的想象力和生動的形體語言,巧妙靈活的將專業(yè)知識傳遞給學生;物理和化學等基礎學科,不僅要求教師具有科學、合理的專業(yè)知識體系,還應具備較強的實驗操作技能,將抽象的理論通過直觀的實驗輕松傳遞給學生;而管理學、經濟學等專業(yè)則更強調教師的社會實踐能力及對本學科前沿理論的感知和駕馭能力……

三、高校教師教學技能現狀分析

為全面了解高校教師教學技能情況,自2010年3月至9月,筆者用近六個月的時間對遼寧省的15所高校(其中,211院校3所,國有普通高校9所,民營高校3所)的教師技能情況進行了實地調研和問卷調查(共發(fā)放調查問卷3000份,其中,教師450分,學生2550份?;厥章?00%)。結果發(fā)現,在被調查的15所學校中,有12所學校(占被調查總數的80%)沒有建立完善的教師技能培訓計劃和教師技能考核機制。在對教師和學生的隨機訪談中發(fā)現,大部分(占被調查學校的60%)學校對教師教學技能沒有規(guī)范的要求,甚至有一部分年輕教師不清楚教師應具備的基本教學技能。

根據調查情況,可將高校教師教學技能現狀大體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一)對教師教學技能普遍重視不足

實踐證明,教師教學技能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教學活動的效率和效果。也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一個知識結構合理、教學經驗豐富、思維敏捷的教者,因具有良好的基本技能和專業(yè)技能,將會輕松的將相關知識傳授給學生,從而達到事半功倍之效;反之,則不僅是事倍功半,而且還還會影響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影響學習效果和教學效果。但就調查情況看,目前絕大多數高校對教師教學技能普遍重視不夠。被調查的15所學校中,有12所學校(占被調查學校的80%)從教師的錄用、上崗,到后續(xù)的執(zhí)業(yè)過程中均缺少系統(tǒng)的技能培訓和考核計劃;有47.8%的被調查教師認為教學技能和技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掌握好專業(yè)知識;有56.6%的被調查學生不了解高校教師應具備哪些教學技能,35.4%的學生認為高校學生的接受能力很強,高校應更重視教師的專業(yè)功底和知識結構,而不必像中小學那樣強調教學技能。

(二)尚未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技能考核體系

從調查情況看(詳見表3.1),目前大多數高校尚未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技能考核體系,直接影響到教師素質的提高和高校的教學質量。

表3.1 高校教學技能考核體系建立情況統(tǒng)計表

教學技能考核情況 有健全的考評體系 有簡單的評價方法 無任何評價措施

被調查高校(所) 3 7 5

由表3.1可見,在被調查的15所高校中,只有3所學校(占被調查學校的20%)建立了較系統(tǒng)的教師教學技能考評體系;有7所學校(約占被調查學校的47%)只有簡單的評價方法,無健全的評價體系;另外5所學校(約占被調查學校的33%)則對教師的教學技能無任何評價措施。

(三)教師教學技能培訓機制不健全

就調查情況看,大多數高校尚未建立系統(tǒng)的教師基本技能和專業(yè)技能的培訓機制(詳見表3.2)。

表3.2 高校教學技能培訓情況統(tǒng)計表

教學技能培訓情況 有健全的培訓機制 有簡單的崗前培訓制度 無任何培訓計劃

被調查高校(所) 3 9 3

由表3.2不難發(fā)現,在被調查的15所高校中,只有3所學校(占被調查學校的20%)建立了較系統(tǒng)的教師教學技能培訓機制。該3所學校有較完善的崗前培訓制度和執(zhí)業(yè)中的定期培訓機制。為教師素質的全面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大多數學校(約占被調查學校的60%)只有簡單的崗前培訓制度,缺少更關鍵的執(zhí)業(yè)中定期培訓機制。這將直接影響到教師的教學技能隨教學對象的變化而與時俱進;而另外3所學校(占被調查學校的20%)對教師的教學技能無任何培訓計劃。致使教師教學技能停滯不前,不能滿足日益復雜的教學需要。

四、結論

綜上分析得出以下兩點結論:

(一)大部分高校教師對教育、教學規(guī)律的認知先天不足

資料顯示,我國大多數高校教師源于非師范類高校畢業(yè)生,均未經過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的系統(tǒng)學習,對高校教育、教學規(guī)律的認知先天不足,其自身能力很難滿足知識經濟和網絡時代對高校教師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技能的需求。

(二)絕大多數高校對教師教學技能的后天培訓和考評機制不健全

調查結果表明,目前絕大多數高校尚未建立完善的教師教學技能培訓機制和相應的考核體系,此現狀將直接影響到高校教師綜合素質培養(yǎng)和教學質量的提高。應引起高校及相關部門的足夠重視。

參考文獻:

[1]嚴先元.教師的教學技能[M].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7:04.

[2]高紅,周增桓,等.高等醫(yī)學院校教師教學理論、教學技能培訓現狀的調查研究[J].廣東教育學院學報,2007,06:100-101.

[3]陳旭,李雪梅,韓紅艷.教師課堂教學技能變革的理論探討及結構模式分析[J].教師教育研究,2005,06:23.

[4]張芹.教師課堂教學技能培養(yǎng)[M].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9,4.

篇(4)

關鍵詞 高校 課堂 教學藝術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College Teachers' Classroom Teaching Art Analysis

FAN Hua[1], SU Bo[2], YANG Sufei[2]

([1]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130;

[2]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130)

Abstract The situation of teaching in college has been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result suggests that the singleness of teaching method, boring teaching content and the hysteresis on instructional design has restricted the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ing art. In the end we come up with some solutions to solve this problem and hope that one day it will contribute to somebody`s research.

Key words college; class; teaching art

大學老師作為高等教育的執(zhí)行者,其教學方式和手法直接決定了高校教學質量的好壞。然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現實的情況卻是,往往是具有高學位,基礎專業(yè)知識非常牢固的教師卻不能夠在教學上像其學習階段那樣嶄露頭角,外化的表現為高效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低下,教學的質量很差。這一問題逐漸引起教學工作者的廣泛關注。怎樣通過教師課堂上教學的藝術來提高學生學習的實效性,成為了教育界所關注的焦點。本文將結合筆者的教學經驗來談談自己作為教師對教學藝術的看法。

1 高校教學藝術的現狀

1.1 教學手法單一,缺乏多樣化

高校課堂教學的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教學手法的單一化。此種毛病具體可分為所謂的教學“中心化”,“呆板化”以及“形式化”。即大多數高校老師在講臺上還是采取過去的照本宣科的手法來教學,以培養(yǎng)學生的考試能力,而并非對于知識的探求精神為最終目的。嚴重依賴于現有的計算機輔助教學,以冰冷陌生的計算機課件代替熱情跳躍的黑板板書文字也是造成教學課堂實效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造成學生的積極性和潛能沒有得到完全的激發(fā)和挖掘。學生在學業(yè)上的創(chuàng)造性得不到有效的示范,思想也被限制在一個狹窄的范圍之內。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完全不適應現代化社會的發(fā)展要求。

1.2 教學內容枯燥,缺乏啟發(fā)性

在教學的內容上,本來高校的老師應該對其進行精心的設計,來引導學生認識和把握專業(yè)知識的規(guī)律性。但是目前的情況卻是教師大多都熱衷于自己的科研事業(yè),很少有人將時間花費在怎樣備課,怎樣設計一個好的教學內容上,這就導致老師在上課的時候將信息不經過整理,直接大量地拋給學生,學生面對這些海量的信息時,由于沒有學習上的經驗,面對問題時,根本不會有效地去處理,學習進度的安排通常表現為隨心所欲,沒有進行一個科學合理的規(guī)劃,這樣就更談不上進行深層次的研究了。

1.3 教學設計滯后,缺乏創(chuàng)新性

要想取得高校教學的實效,單靠書本上的理論知識顯然是不夠的。追求美好的事物和美感往往是大學生的本能所在。在教學中,摻雜有一定美感的教學設計是現實的教學所必要的。但是現狀卻是老師在教學上總是憑借著自己的經驗來辦事,一套教案常常是數十年不變,無論是在知識的更新上,抑或幻燈片風格的美化上都停滯不前。這給學生勇于追求和探索未知世界的道路造成了一定的障礙。這種時代感不明顯的教學設計嚴重地拖了高水平教學的后腿。

2 高校教師課堂教學藝術的構建

2.1 教學的精心設計

在教學設計上,我們也要下足功夫。美化課件的風格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措施。在課件中,我們要盡可能地避免直接采用模板填充教學內容的方法。而是要想方設法地吸引學生的眼球。比如,將書本上靜止的工藝流程圖以動態(tài)化的方式,圖文并茂地展現在課件中,或者對于文字部分設計出比較好的動態(tài)效果,這些都是充滿現代氣息,當前大學生都喜聞樂見的表現形式。這樣下來的效果比起單純的文字板書的效果要好得多,后者直接給人一種壓迫感,而不是學習上的輕松感。其次,教學上也要做到獨具匠心。就像詩中有“詩眼”,文章有“文眼”一樣,在教學的形式上,我們也要力求打造出一定的“教學之眼”,這個“教學之眼”指的就是學生是否喜歡高校的課堂教學形式,學生能否在一節(jié)課中有所收獲。我們要做的就是通過教學設計盡最大努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其轉移到教學的內容上來。將重點知識從浩如煙海的書籍中發(fā)掘出來,展現在學生的眼前,這樣使得學生以最少的投入而獲取最大的回報。

2.2 教學手法的更新

教學手法上的更新是破解高校教師課堂教學藝術難題的有力手段。在課堂教學上,我們要擺脫呆板、單一化的教學手法。實行多元化的模式,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融入到教學的大環(huán)境中是很有必要的。故而我們可以采取這樣的措施。比如,將自身當成即興表演的演員,而將學生當作觀眾。老師在臺下精心準備,臺上精力高度集中,近乎忘我地表演,表演中迭起,不時與臺下的“觀眾”之間進行互動,這樣下來課堂的氣氛頓時活躍起來。除了“語言表演”之外,教師的“肢體語言”也應該比較豐富。如果老師在臺上講課時一動不動,一節(jié)課下來總是以同一個站姿保持在同一個位置,那么學生難免會產生審美疲勞。講解專業(yè)課知識期間隨時隨地進行手勢的變換,根據課程的內容進行姿勢的調整?!皠又杏徐o,靜中有動,動靜相結合”,這樣才可以和學生打成一片,融為一體。

2.3 教學內容

俗話說得好,實踐出真知。對于高校的學生來說,實踐的機會對于他們來說是比較少的。但是學生的實踐經歷少并不能夠成為教學內容上脫離實踐教學的借口。學生實踐能力的缺失并不表明教師的實踐能力也有同樣的問題。在教學的內容上增添一些教師親身實踐方面的經驗和教訓,對于直接經驗進行轉換,將其轉為學生樂于接受的間接經驗。避免空談大道理,而是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一個具體的案例教學來分析一個問題所產生的根源所在。比如,在有關學生安全知識的教育上,老師可以舉出當年自己上大學的親身經歷,講述出那些無法通過書本知識來表達的內容。這樣做使得學生擺脫了書本上文字的束縛,加上好奇心的驅使,學生會更加努力地汲取其中的知識。

綜上所述,高效課堂中老師的教學藝術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它需要我們老師在課堂上堅持不懈地努力,抓住現代高校教學課堂中的教學特點,不斷地去探索,去實踐,去提升。另外,我們也要盡可能地為教學藝術的開展提供盡可能便利的條件。只有這樣,高校中老師的教學藝術才可以有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 楊永剛.淺談高校新青年教師如何提高教學藝術[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9(35):151-153.

[2] 馬飛.如何當好一名高校教師[J].中國冶金教育,2006(4):34-36.

篇(5)

(1、3.吉林農業(yè)大學,吉林長春130118;2.長春市市直機關事務管理局,吉林長春130022)

摘要:教師教學發(fā)展是國家、學校和個人多方面的綜合需要。當前,高校教師教學發(fā)展存在培養(yǎng)制度存在缺陷、評價導向存在誤差和發(fā)展模式異化等問題,需要從政策導向、制度建設、平臺搭建等三個維度進行強化,從而加快教師教學發(fā)展的步伐,以滿足教育教學能力提升和人才培養(yǎng)質量提高的需要。

關鍵詞 :高校教師;教學發(fā)展;發(fā)展策略;人才培養(yǎng)

DOI:10.16083/j.cnki.-1296/G4.2015.01.040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580(2015)01—0089—02

收稿日期:2014—09—27

作者簡介:姚麗晶(1981— ),女,吉林長春人。吉林農業(yè)大學人事處,助理研究員,碩士,研究方向:師資管理。

姜振全(1975— ),男,遼寧丹東人。長春市市直機關事務管理局,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人事管理。

徐玲(1981— ),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農業(yè)大學教務處,助理研究員,在讀博士,研究方向:教學研究。

教師教學發(fā)展主要是指教師圍繞教學設計、授課技巧、考核評價等環(huán)節(jié)提高教學能力和水平的過程。高等教育大眾化以來,人才培養(yǎng)質量一直受到人們的高度關注。教學質量決定人才培養(yǎng)質量,教師是高等院校發(fā)展的主要動力,其教學能力直接決定了教學質量。為保障教育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yǎng)質量,教師要堅持教學發(fā)展。

一、高校教師教學發(fā)展的意義

(一)構建現代大學制度和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

構建現代大學制度需要健全以教授為核心的學術管理體制,實行專家為主的同行評議制度,建立學術激勵的長效機制。現代大學制度建設的有效性最終要看其是否能夠培養(yǎng)出各類優(yōu)秀人才,而培養(yǎng)各類優(yōu)秀人才需要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教師教學發(fā)展可以使教師快速地成長起來。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需要教師的深度參與。教師只有轉變教學理念,從教學內容、方案設計、方法手段、考核評價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才能使高等教育發(fā)展取得實效。

(二)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需要

質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線,教育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yǎng)質量直接影響著學校的未來與發(fā)展。高等學校的競爭歸根結底是師資隊伍的競爭,只有一流的教師才能培養(yǎng)出一流的人才。教師在其漫長的職業(yè)生涯中需要不斷學習、勤奮鉆研、堅持發(fā)展。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能否持續(xù)提升直接影響到學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高低。教學過程是一個教與學相互促進、不斷轉化的過程,“教”是教師履行崗位職責的過程,“學”是教師自我發(fā)展的過程。教師教學發(fā)展可以將“教”與“學”完美地結合起來,使教師的職業(yè)充滿活力。

(三)體現教師的社會價值和職業(yè)價值的需要

教師作為社會中的一個個體,其社會屬性表明他們具有追求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愿望,希望通過個人的努力成為被他人尊重、受學生愛戴的示范性人物。教師在傳道、授業(yè)、解惑的過程中,不僅履行了學高當師、身正為范的光榮使命,還充分彰顯了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園丁精神。能夠得到同行的認可、學生的尊敬,能夠在專業(yè)領域內取得一定的成績就會讓教師感到非常幸福。教師教學發(fā)展可以滿足其體現社會價值和職業(yè)價值的需要,在不斷追求個人進步和能力提升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質量會逐步提升,職業(yè)理想和價值理念也將得到彰顯。

二、高校教師教學發(fā)展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的培養(yǎng)制度存在缺陷

目前,我國還沒有專門培養(yǎng)大學教師的師范院校。高校在遴選教師時比較關注專業(yè)背景、學歷學位、畢業(yè)院校、科研能力等方面。很多新教師沒有師范教育學習經歷,沒有接受過專業(yè)的系統(tǒng)的教學法訓練,不懂得如何開展教學活動,更不能科學規(guī)范地組織好教學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根本不能滿足復雜多變的高等教育教學的需要,職后教育和培訓亟待加強。

(二)教師的評價導向存在偏差

重科研、輕教學是很多高校普遍存在的問題。教師在課題申請、職稱評聘等競爭形勢日趨嚴峻的情況下,普遍感覺到科研能力和水平受到的重視程度更大些。很多教師在教學方面非常出色,講授的課程非常受學生歡迎,但在競爭中并沒有體現出優(yōu)勢。有些科研能力非常強的教師即使教學效果比較差,仍然能夠在學校占據重要位置,究其原因是因為當前大學教師的評價導向存在偏差,科研項目級別、科研經費數量、sci論文多少仍然是衡量教師能力和水平的重要評價指標,這種評價機制抑制了教師的教學熱情,促使他們將精力轉移到科研方面,導致教師教學發(fā)展遭遇困境。

(三)教師的職后發(fā)展模式異化

多數高校對于教師的職后發(fā)展非常重視,鼓勵教師攻讀學位、進修培訓、參加會議、交流學習,側重于教師學科知識的豐富和研究能力的提升。盡管有些學校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校本培訓,但這種教師職后發(fā)展模式的異化不僅導致教師產生職業(yè)倦怠,還影響了其教學積極性的發(fā)揮,不利于大學教師教學發(fā)展和整體素質的提高。

三、高校教師教學發(fā)展的策略

如何推進教師教學發(fā)展,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和教學質量的提高,是教師培養(yǎng)部門需要思考的問題。筆者認為應從政策引導、健全制度、搭建平臺等三個維度進行強化。

(一)政策引導,確立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

教師教學發(fā)展要想取得明顯的效果,首先要在全校范圍內形成以教學為中心的觀念。只有領導重視教學、關心教學,教師才能感受到教學的重要性。以教學工作為中心不是一句口號,需要各級管理部門將其貫穿于工作始終,一切工作都圍繞教學開展,一切工作都服務于教學;各項資源優(yōu)先投入教學,提高一線教師的地位,讓廣大師生感受到教學工作是一切工作的中心。教師只有潛心教學、樂于教學,才能投入更多的時間、傾注更多的精力,才能產生自我發(fā)展、追求進步的愿望。因此,學校管理部門要制定明確的政策,確保教學的中心地位不容動搖,使廣大教師安心教學,敢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

(二)健全制度,完善教師評價激勵機制

教師評價在教師發(fā)展中發(fā)揮著杠桿的功能,健全和完善教師評價激勵機制能夠有效地引導教師處理好教學、科研及其他工作之間的關系。高校要在職稱評聘、崗位晉升、項目遴選中加大對教學水平的要求,強化教學成果的地位,建立教學成果與科研成果之間的對等關系。對于教學質量好、教學效果明顯、教學成果多、備受學生好評的一線教師,學校要在物質上給予獎勵,在精神上進行宣傳,在項目建設和經費投入上給予傾斜;多一些鼓勵,多一些肯定,讓教師感受到學校領導的重視、工作氛圍的和諧,以激發(fā)其奮發(fā)向上的發(fā)展熱情。同時,學校要以競爭為動力,打破平均主義,完善教學評價激勵機制,引導教師將更多的精力用于教學能力的提升,為教師創(chuàng)造健康、和諧、有利于教學名師脫穎而出的工作氛圍。

(三)搭建平臺,成立教師教學發(fā)展中心

教師教學發(fā)展中心主要以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為目標,加強教師教學基本功訓練,根據不同教師群體的特點組織開展教師培訓活動,突出教學設計、教學方法研究與實踐,探索適應學生身心特征和課程要求的有效的教學模式。根據專業(yè)屬性和教師個人的特點,為提高教師業(yè)務水平和教學能力提供全方位、個性化的咨詢服務。通過開展主題研討、教學沙龍、講座報告、觀摩教學等豐富多彩的教師教學交流研討活動,使教師擁有強烈的歸屬感和價值感,找尋到教學的精神家園,明確未來教學發(fā)展的方向。

教師教學發(fā)展不是短期行為,它貫穿于教師職業(yè)生涯的始終。教師要樹立持之以恒的信念,堅持不懈,不斷學習,加強交流,只有這樣,才能使自身的教學能力處于持續(xù)提升的過程。高等學校的教師培養(yǎng)部門要與時俱進,結合高等教育改革的形勢和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主動調整培養(yǎng)模式,為教師教學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制度環(huán)境、文化環(huán)境和生態(tài)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章建麗.中美大學教師發(fā)展內涵比較研究[J].中國高等教育評估,2008(4).

[2]吳振利.格里斯之“大學教師發(fā)展”六變化述評[J].江蘇高教,2009(11).

[3]饒從滿.教師發(fā)展若干基本問題辨析[J].中國教育學刊,2009(4).

篇(6)

論文摘要:體態(tài)語在高校課堂教學中所呈現的作用及形式很有獨特性。得體生動的體態(tài)語彌補了師生交流的不足,同時也呈現各個教師獨特的個性魅力。靈活、合理、恰到好處地運用體態(tài)語,不僅能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而且促進師生交流,教師教學效果會更加生動、透辟、傳神。

通常人們談交際時,總是首先想到語言,殊不知語言只是人們交際的一個手段。除了語言這一重要工具,人們還使用其他手段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傳達各種信息。一切不使用語言進行的交際活動統(tǒng)稱之為非語言交際(Nonverbalcommunication),也稱“體態(tài)語”或“態(tài)勢語”。它包括眼神、手勢、身勢、微笑、面部表情、服裝打扮、沉默、身體的接觸、講話人之間的距離、講話的音量、時間觀念、對空間的使用等。而“眼神、手勢、身勢、面部表情、服裝打扮、身體的接觸、講話人之間的距離”等我們稱之為“體態(tài)語”(bodylanguage)非語言交際還包括副語言(paralanguage)。副語言亦稱為伴隨語言,包括音質、音幅、音量、語速以及會話中發(fā)出的一些非語言的聲音。大學生們注重的是教師學養(yǎng)的高深,接受的是教師教有專長。學生追捧的是那些語言富于個性化、語言運用清晰得體的教師的課;尤其是敢說別人不敢說之言,而且言談語姿要呈現個性化、性情化的教師的課。但非語言交際形式又表現出無可替代的輔助和示范性作用。

據調查研究表明,高校教師在非語言交際中的“眼神、手勢、身勢、微笑、面部表情、沉默、身體的接觸、講話人之間的距離、時間觀念、空間的使用”等方面表現的比較得體。他們在授課、交流時都能或大方、或莊重、或自然親切。工作中時間觀念強,空間距離運用得好。但在服裝打扮、副語言的表現上卻差強人意。

高校教師,尤其是國家重點高校的教師,都是素質高、學問深厚、學養(yǎng)深厚的學者、教授;或者也是碩士博士,甚或博士后,學問對他們來說是最可稱道的,但如何把自己的學問順暢精彩的傳達給學生,在“言”(語言的聲音,語氣語調)、“行”(體姿,面部表情)上為人師表且把知識傳達的美就應該是“抒情的講述”,并有“完美的態(tài)勢”。本文根據大學生的心理成熟程度、接受理解程度,從體態(tài)語和副體態(tài)語兩方面來談一下需注意的問題。

一、體態(tài)語

與語言交際相比較而言,非語言之外所用來交流信息的方式手段,統(tǒng)稱為體態(tài)語言。這里主要分析以下5個方面。

(一)身勢

身勢又叫體姿語,也叫整體體態(tài)語。整體體態(tài)語是指通過人整體的動作姿態(tài)來表達思想感情、傳遞信息的非言語行為。包括人體的站姿、走姿、坐姿等方面。

1.站姿。站姿對于教師在講課過程來說是很重要的。優(yōu)美、典雅的站姿是體現一個人的氣質、動態(tài)美的起點和基礎。教師在講臺上的站姿優(yōu)美與否,其感召力是不一樣的,教師的站姿應給人以挺拔筆直、舒展大方、精力充沛、積極上的印象。而高校教師側傾在講桌上講課卻也“別有韻味”了。此外,教師在講課時總是要伴隨板書的,還要隨時參考教案,這時教師如果要是站在黑板和講桌之間,回頭便可以寫板書,低頭就可以看教案,這樣既方便應手又可以節(jié)省時間。教師講課的位置也不能呆板地固定在一點上,應適當地移動位置,或根據需要到學生座位間進行巡視。

2.教師的坐姿。坐是一種靜態(tài)造型。教師端莊優(yōu)美的坐姿,會給學生以優(yōu)雅、自然、穩(wěn)重、大方的感覺,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3.教師的走姿。正確的走姿可以體現一種動態(tài)美,體現一個人的風度和韻味,更能顯示出青春活力和魅力。協調穩(wěn)健、輕松敏捷的走姿能表現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教師在課堂上如果能適當走動,變換位置,可以改變學生注視教師的角度,減輕視覺疲勞。教師的走姿要優(yōu)雅、穩(wěn)重、從容、落落大方、平穩(wěn)。在學生面前,教師不僅是他們知識方面的導師,更是生活和精神方面的導師,“為人師表”的形象是通過時時事事來影響學生的。

(二)手勢

手勢,又稱手語。手在人一生的活動中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在人體的各部位中,手指的運用也許是最為頻繁的,可以說世界上所有的創(chuàng)造最終的實現都少不了手指的作用—音樂、繪畫、詩歌、建筑··一教師的手指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更是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為教師,一般都要用適當的手勢來強化教學效果。手勢要得體、自然、恰如其分,要根據相關的內容運用。一般而言,手勢由進行速度、活動范圍和空間軌跡構成。在課堂教學中主要被用以發(fā)揮表示形象、傳達感情等方面的作用。教師各種不同的手勢語可分成4種類型:用來模擬狀物的形象手勢;用來表示抽象意念的象征手勢;用來傳遞情感的情意手勢和指示具體對象的指示手勢。

教師的手勢禁忌:忌當眾搔頭皮、掏耳朵、剔牙等不雅動作,這樣會令學生反感,嚴重影響自身形象與風度;忌用手指指點他人,這樣非常不禮貌,而且含有教訓人的意味;忌講課時敲擊講桌、黑板,或做其他過分的動作;忌玩弄粉筆或扣子等習慣動作;更忌交談時指手畫腳,手勢過多過大。

(三)眼神

眼神,也叫眼語。眼睛能顯示人類最明顯、最準確的交際信號。研究表明,女性一般比男性更多地注視對方。婦女之間在談話時看對方的次數比男人之間看對方的次要多,而且時間長。一種解釋是婦女比男人更重視人際關系,更重視人們之間的感情交流。心理學認為,眼睛可以表達無聲語言。眼神里有豐富的詞匯,往往比有聲語言更有感染力。喜怒哀樂等思想情緒的存在和變化都能從眼睛這個神秘的器官中顯示出來。

教師運用眼神的方法,最常見的是環(huán)顧和注視兩大類。

(四)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又叫臉語,有的學者也稱之為“情態(tài)語言”,也就是通過面部表情所表達出來的信息。表情,是教師體態(tài)語中的最基本的一種。

人類面孔具有精確分化的肌肉組織和精細分化的血管系統(tǒng),并具有接受有機體內刺激的十分敏感的受納器。它參與各種不同情緒的發(fā)生和人們之間各種不同情緒的信息傳遞,成為社會無詞通訊和人們互相通曉和理解的重要窗口,是人體語言的“稠密區(qū)”。人們往往能通過面部形態(tài)與色彩的變化,把某些難以或不宜用言語表達的微妙、復雜、深刻的思想感情準確、精密地表露出來。

一名合格的教師在課堂上是非常注意表情的,在人類豐富的表情中,“微笑”無疑是最有效的。一個有修養(yǎng)的教師,一般情況下總是面帶微笑,即使是在十分疲憊或身體不適的情況下也不會吝惜自己的微笑,微笑不僅可以使學生感受到關系、愛護、理解和友誼,拉近師生之間的心里距離,溝通彼此間的情感;而且還可以使教學內容在師生都身心愉悅的課堂氣氛中進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五)服裝打扮

對于服裝打扮,有的學者也把它放在副體態(tài)語之中。一個教師的服飾與他的性格特點和審美意識密切相關。服飾能顯示人的個性,對服飾不同樣式、顏色、整潔度的選擇,反映了不同的個性特征、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但是大學教師因為工作、科研任務重、社會活動多等,許多人不講究穿戴,但這種情況越來越少。當代經濟社會為教師們提供了講究穿戴的條件和空間。

一般說來,教師的著裝整潔得體、瀟灑大方。女教師著裝要優(yōu)雅、得體,男教師著裝要得體、簡約,這樣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例如,一個穿著整潔、衣飾講究的教師在一定程度上無聲的提高了學生對他的學識、成就的可信度的指數,更受學生尊敬。當然一個穿著過時、不講究衣飾的時代性的教師,只要他的學問好照樣會受到學生的尊敬。大學教師所展現的應是莊重、整潔、得體的穿著,當然也不排斥個性化、時尚化的穿戴。許多教授不僅學問做得好,社會影響大,社會活動也多,所以根據經濟情況的允許程度和個人興趣,或每天西裝革履,或時尚休閑,個別教師甚或染上彩色頭發(fā)。大學生已經成人化,已形成自己獨立的人格和恰當的判斷力,對教師的穿著打扮不會盲目效仿,這是與小學教師和中學教師所不同的。

二、副體態(tài)語

副體態(tài)語,亦稱輔副體態(tài)語,包括有聲和無聲兩部分。有聲性副體態(tài)語又稱副語言,亦稱為伴隨語言,包括音質、音幅、音量、語速,以及會話中發(fā)出的一些非語言的聲音。另外無聲性副體態(tài)語,作為教師應包括字體。

(一)語言

因為本文所講的體態(tài)語是針對大學教師而言的,因此對于說話的內容、說話邏輯層次不做主要說明。

第一,標準程度。大學教師語言的標準化程度—即普通話的掌握程度比較復雜。一組調查數字表明,45歲以上教師普通話的水平在可以聽懂、聽明白的層次上的占30%左右。以北京某大學的中文系為例,在崗教師178人,江蘇、云南、貴州、廣東、上海、湖南的教師所占比例為56%,45歲以上教師占15%,而這些教師5。到60歲之間的人都是著名學者或教授;但普通話水平確實令人遺憾者多,聽他們的課要費力、費神,而且聽課質量差,所以教師們需要提高普通話的水平。

第二,話語的清晰程度。這里所說的清晰,不僅指吐字清晰,也包括聲音的響亮程度?,F在由于多媒體教學的實現,想要做到聲音的響亮還是不難的。

第三,語言的簡潔程度。語言的準確、流暢,從一定程度會提高聽者的接受力和知識的流暢性,增進思維順暢,提高授課效率。相反,一個說話慢吞吞,前言不搭后語,嗯嗯、啊啊,不斷重復語言的教師,一定會影響他授課的效率和效果。

(二)字體

教師除了要多加注意自身的服飾、語言修養(yǎng)之外,字體也同樣不可忽視。雖然隨著科技進步,很多條件好的學校都要求教師制作課件來上課,用PPT,Flash來代替板書,教師可以整節(jié)課都不寫一個字,但是在批改作業(yè)、寫評語時總是少不了寫字。曾看到一位優(yōu)秀的中學教師在一本書中說過:“一位教師要能‘出面、出手、出口”,?!懊妗笔侵竷x表、妝容,“口”是指普通話,“手”自然是指教師的字??梢?,教師的字體具有很重要的消息傳輸功能,它能反映一個教師的性格和工作態(tài)度。字體瀟灑不羈的教師,很可能是性格奔放、不拘小節(jié)的人;字體端正而勻稱的教師,很可能是傳統(tǒng)又嚴謹的人··…’

篇(7)

關鍵詞:高校教師;教育教學實踐;教師;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

進入21世紀以后,以信息技術、科學技術為主導的高科技迅速發(fā)展,標志著一個新的時代的到來——知識經濟時代,意味著國際競爭越來越激烈。知識時代的競爭,本質上就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培養(yǎng)尤其是高素質人才培養(yǎng)就是要靠教育,而在教育事業(yè)中尤為重要的是教師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zhàn)。教師教育發(fā)展直接關系著我國教師的成長,關系著學生思想道德、科學文化、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提高,關系著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在教師教育中最為重要的方面之一就是教師的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教育。

一、對高校教師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的理解

1.教育行業(yè)有著與其發(fā)展相適應的行為道德規(guī)范和行為準則。教師作為教育行業(yè)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等心理成分是職業(yè)道德的主要內容。具體而言,包括教育觀念、教育情感、教育理念、教學態(tài)度、教學技能、教育職業(yè)的良心、教學作風等內容。而高校教師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則是指符合與適應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做事方式和做事能力。高等教育階段有其特殊性,高校教師的道德感與責任心和其高深的學術修養(yǎng)是密不可分的。例如,教學效果可以反映出教師的敬業(yè)程度;專業(yè)技能的不斷完善可以反映出社會發(fā)展的需求;師生關系的融洽程度可以反映出教師責任心的強弱。這些都是作為高校教師應具備的基本職業(yè)道德與修養(yǎng),同時也對教師工作起著推動和指引的作用。

2.教師是教育實施的主體和關鍵,教師的教育理念、科學文化素質、教學行為改進等環(huán)節(jié)都同教師的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有著密切聯系。教學理念的更新和實施對于教師來說都是一種挑戰(zhàn),我們要樹立高深的職業(yè)道德信念,要在發(fā)揚傳統(tǒng)師德的基礎之上更新新的教師職業(yè)道德觀念,努力適應教育改革的需要。教師不僅要會教書,更要會育人,教會學生做人,幫助學生塑造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質。正確引導學生學習,教會他們學習的方法能力,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二、高校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提升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的措施

1.擺正思想態(tài)度和工作態(tài)度,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高校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人類的靈魂工程師,必須要確保自身具有極高的個人修養(yǎng)。這就要求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學會批評與自我批評,嚴于解剖自己,經常對自己進行“反思”和“內省”。通過不斷地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達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目的,提高自己辨別是非、榮辱、美丑的能力,這是個人成才、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條件。教師在教和學的過程中,只有通過正確的自我認識,勇于進行自我批評和自我剖析,才能實現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這是教師道德修養(yǎng)的根本方法之一??鬃釉唬骸耙娰t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币馑季褪且姷絼e人好的地方要虛心學習,見到別人不好的道德表現,要聯系自己,反省檢查,并引以為戒。高校教師道德修養(yǎng)無論從儀表、言行舉止還是待人接物等方面,均應達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標準。由于特殊的職業(yè)特點和目的,作為高校教師應從各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職業(yè)道德品質,加強自身修養(yǎng),如此才能正確履行高校教師的職責,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2.愛崗敬業(yè),要有奉獻精神。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從古至今,社會賦予教師的基本職責,就是傳授知識給學生。教師是辛勤的園丁,是知識種子的傳播者,是文明之樹的培育者。還有人說教師職業(yè)是“人類幸福和自我完善”相結合的職業(yè),世界上有很多贊美教師的話,有很多對教師的贊譽,可它們并不是浮夸,而是真真實實的寫照。有人說教師的職業(yè)很平凡,它是認真完成教學任務,培養(yǎng)合格人才的過程;也有人說,教師的職業(yè)很神圣,他不僅肩負著教育人、培養(yǎng)人、推動社會文明發(fā)展的責任,同時也關系著千千萬的自我價值和人生幸福。教師的職業(yè)又是無私的,它需要我們淡泊名利,不能只求舒適和安逸,要有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嚴謹的工作作風,認真負責的工作態(tài)度是作為一名合格教師的道德責任感的體現。

3.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加強學習,刻苦鉆研,以科研促進教學。面對社會的迅猛發(fā)展和人類生活的迅速發(fā)展變化,面對層出不窮的新事物、新問題,只有不斷加強學習,才能更好地適應工作需求。高校教師肩負著傳授知識的使命與責任,要不斷更新新知識、新思想,才能緊跟時代潮流。教學實踐是科研的前提,為科研活動提供系統(tǒng)的理論基礎,教學有助于教師將科學知識系統(tǒng)化,并為自己的科研活動整理思路。教學科研是科研的源泉,為科研活動提供源源不斷的科研素材。科研水平提高之后,可以充實教學內容,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4.一視同仁,關愛學生。我們的直接服務對象是學生,有些學生喜歡和教師交流,甚至以教師為榜樣。學生年齡還小,他們有事做時是比較盲目的,所以在面對學生時要有耐心和責任心,以恒心和毅力來關愛學生的成長。教師在對待學生上,不能厚此薄彼,不能選擇性的愛護。無論學生家境如何、智商高低、個性差異,都是教師的學生,都應該發(fā)自內心地關心,一視同仁。學生在感受教師關愛的過程中能夠揣測是否公平,如果出現偏袒就有損教師在學生心中的良好形象,使學生純凈的心靈受到傷害,學生也許會因此受到冷落,感到委屈,從而大大挫傷了他的自信心。因此教師關心學生一定要一視同仁。教育需要教師有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更重要的是要能夠將其充分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如此才能發(fā)揮它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陳言,文學禹.試論大學生加強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J].企業(yè)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論版,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