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金融危機爆發(fā)的前兆

金融危機爆發(fā)的前兆精品(七篇)

時間:2023-08-04 16:48:4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金融危機爆發(fā)的前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chuàng)作。

金融危機爆發(fā)的前兆

篇(1)

第一輪金融危機出現(xiàn)于20世紀80年代初,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十余個發(fā)展中國家外債余額超過8000億美元。第二輪金融危機出現(xiàn)于20世紀90年代初,日本及北歐三國(芬蘭、挪威、瑞典)都出現(xiàn)了資產價格泡沫破滅。第三輪是1997年爆發(fā)的東南亞金融危機,從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度,迅速波及周邊國家,韓國、俄羅斯、巴西、阿根廷等國均未幸免。事后看,1994年墨西哥大選期間的經濟動蕩,正是危機的前兆。第四輪金融危機始于2008年9月,美國政府背景的兩大抵押貸款企業(yè)――房利美和房地美,以及隨后的雷曼兄弟破產,使得很多放款人隨即收緊信貸。而早在2007年初,美國、英國、西班牙、愛爾蘭和冰島等國就出現(xiàn)房價暴跌,一年后,希臘、葡萄牙等國國債大跌,危機隨之引爆。

觀察歷史,每一輪金融危機前都有大規(guī)模跨境資本流入,導致資本流入國股價、房價持續(xù)增長,其外債規(guī)模也較幾年前增長明顯。與此同時,國內出現(xiàn)信貸泡沫,借款人未償還債務連續(xù)三四年以上以超出利率2~3倍的速度增長。這些借款人使用借來的資金購買居住房屋和商業(yè)房產。在第一輪金融危機中,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國政府部門及國有企業(yè)經歷近十年高速增長,跨國銀行爭相對其授信,累積了巨大的信貸泡沫。第二輪金融危機爆發(fā)前,日本經歷了持續(xù)的經濟繁榮,在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其股價、房價增長了五六倍。同期,北歐三國也出現(xiàn)信貸泡沫累積。第三輪金融危機中,泰國及其周邊東南亞新興經濟體成為信貸泡沫累積的重災區(qū)。第四輪金融危機中,信貸泡沫集中在美國、英國、西班牙、愛爾蘭及冰島等國房地產市場,自2003年至2006年底,這些國家房價上漲明顯。

同一時期發(fā)生在不同國家的信貸泡沫事件有著相同的起因。20世紀70年代,各跨國銀行想當然地認為隨著大宗商品價格不斷上漲,發(fā)展中國家的經濟將持續(xù)增長,不斷增加對其的信貸投放,導致發(fā)展中國家債務負擔越發(fā)沉重。房價泡沫與信貸擴張如影隨形,2002年,美國、英國、愛爾蘭、冰島、西班牙、南非等國的房價泡沫,在一片看q聲中走到盡頭。

篇(2)

從LTCM事件談起

1997年亞洲爆發(fā)了震撼全球的金融危機,至今仍余波蕩漾。究其根本原因,可說雖然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而其直接原因卻在于美國的量子基金對泰國外行市場突然襲擊。1998年9月爆發(fā)的美國LTCM基金危機事件,震撼美國金融界,波及全世界,這一危機也是由于一個突發(fā)事件----俄羅斯政府宣布推遲償還短期國債券所觸發(fā)的。

LTCM基金是于1993年建立的“對沖”(hedge)基金,資金額為35億美元,從事各種債券衍生物交易,由華爾街債券投資高手梅里韋瑟(J.W.Meriwether)主持。其合伙人中包括著名的數(shù)學金融學家斯科爾斯(M.S.Scholes)和默頓(R.C.Merton),他們參與建立的“期權定價公式”(即布萊克-斯科爾斯公式)為債券衍生物交易者廣泛應用。兩位因此獲得者199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LTCM基金的投資策略是根據(jù)數(shù)學金融學理論,建立模型,編制程序,運用計算機預測債券價格走向。具體做法是將各種債券歷年的價格輸入計算機,從中找出統(tǒng)計相關規(guī)律。投資者將債券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美國的聯(lián)邦公券,由美國聯(lián)邦政府保證,幾乎沒有風險;第二類是企業(yè)或發(fā)展中國家征服發(fā)行的債券,風險較大。LTCM基金通過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兩類債券價格的波動基本同步,漲則齊漲,跌則齊跌,且通常兩者間保持一定的平均差價。當通過計算機發(fā)現(xiàn)個別債券的市價偏離平均值時,若及時買進或賣出,就可在價格回到平均值時賺取利潤。妙的是在一定范圍內,無論如何價格上漲或下跌,按這種方法投資都可以獲利。難怪LTCM基金在1994年3月至1997年12月的三年多中,資金增長高達300%。不僅其合伙人和投資者發(fā)了大財,各大銀行為能從中分一杯羹,也爭著借錢給他們,致使LTCM基金的運用資金與資本之比竟高達25:1。

天有不測風云!1998年8月俄羅斯政府突然宣布推遲償還短期國債券,這一突發(fā)事件觸發(fā)了群起拋售第二類債券的狂潮,其價格直線下跌,而且很難找到買主。與此同時,投資者為了保本,紛紛尋求最安全的避風港,將巨額資金轉向購買美國政府擔保的聯(lián)邦公債。其價格一路飛升到歷史新高。這種情況與LTCM計算機所依據(jù)的兩類債券同步漲跌之統(tǒng)計規(guī)律剛好相反,原先的理論,模型和程序全都失靈。LTCM基金下錯了注而損失慘重。雪上加霜的是,他們不但未隨機應變及時撤出資金,而是對自己的理論模型過分自信,反而投入更多的資金以期反敗為勝。就這樣越陷越深。到9月下旬LTCM基金的虧損高達44%而瀕臨破產。其直接涉及金額為1000億美元,而間接牽連的金額竟高達10000億美元!如果任其倒閉,將引起連鎖反應,造成嚴重的信譽危機,后果不堪設想。

由于LTCM基金虧損的金額過于龐大,而且涉及到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德主,這對數(shù)學金融的負面影響可想而知。華爾街有些人已在議論,開始懷疑數(shù)學金融學的使用性。有的甚至宣稱:永遠不向由數(shù)學金融學家主持的基金投資,數(shù)學金融學面臨挑戰(zhàn)。

LTCM基金事件爆發(fā)以后,美國各報刊之報道,評論,分析連篇累牘,焦點集中在為什么過去如此靈驗的統(tǒng)計預測理論竟會突然失靈?多數(shù)人的共識是,布萊克-斯科爾斯理論本身并沒有錯,錯在將之應用于不適當?shù)臈l件下。本文作者之一在LTCM事件發(fā)生之前四個月著文分析基于隨機過程的預測理論,文中將隨機過程分為平穩(wěn)的,似穩(wěn)的以及非穩(wěn)的三類,明確指出:“第三類隨機過程是具有快變的或突變達的概率分布,可稱為‘非穩(wěn)隨機過程’。對于這種非穩(wěn)過程,概率分布實際上已失去意義,前述的基于概率分布的預測理論完全不適用,必須另辟途徑,這也可以從自然科學類似的情形中得到啟發(fā)。突變現(xiàn)象也存在于自然界中,……”此次正是俄羅斯政府宣布推遲償還短期國債券這一突發(fā)事件,導致了LTCM基金的統(tǒng)計預測理論失靈,而且遭受損失的并非LTCM基金一家,其他基金以及華爾街的一些大銀行和投資公司也都損失不貲。

經典的布萊克‐斯科爾斯公式

布萊克‐斯科爾斯公式可以認為是,一種在具有不確定性的債券市場中尋求無風險套利投資組合的理論。歐式期權定價的經典布萊克‐斯科爾斯公式,基于由幾個方程組成的一個市場模型。其中,關于無風險債券價格的方程,只和利率r有關;而關于原生股票價格的方程,則除了與平均回報率b有關以外,還含有一個系數(shù)為σ的標準布朗運動的“微分”。當r,b,σ均為常數(shù)時,歐式買入期權(Europeancalloption)的價格θ就可以用精確的公式寫出來,這就是著名的布萊克‐斯科爾斯公式。由此可以獲得相應的“套利”投資組合。布萊克‐斯科爾斯公式自1973年發(fā)表以來,被投資者廣泛應用,由此而形成的布萊克‐斯科爾斯理論成了期權投資理論的經典,促進了債券衍生物時常的蓬勃發(fā)展。有人甚至說。布萊克‐斯科爾斯理論開辟了債券衍生物交易這個新行業(yè)。

筆者以為,上述投資組合理論可稱為經典布萊克‐斯科爾斯理論。它盡管在實踐中極為成功,但也有其局限性。應用時如不加注意,就會出問題。

局限性之一:經典布萊克‐斯科爾斯理論基于平穩(wěn)的完備的市場假設,即r,b,σ均為常數(shù),且σ>0,但在實際的市場中它們都不一定是常數(shù),而且很可能會有跳躍。

局限性之二:經典布萊克‐斯科爾斯理論假定所有投資者都是散戶,而實際的市場中大戶的影響不容忽視。特別是在不成熟的市場中,有時大戶具有決定性的操縱作用。量子基金在東南亞金融危機中扮演的角色即為一例。在這種情況下,b和σ均依賴于投資者的行為,原生股票價格的微分方程變?yōu)榉蔷€性的。

經典布萊克‐斯科爾斯理論基于平穩(wěn)市場的假定,屬于“平穩(wěn)隨機過程”,在其適用條件下十分有效。事實上,期權投資者多年來一直在應用,LTCM基金也確實在過去三年多中賺了大錢。這次LTCM基金的失敗并非由于布萊克‐斯科爾斯理論不對,而是因為突發(fā)事件襲來時,市場變得很不平穩(wěn),原來的“平穩(wěn)隨機過程"變成了“非穩(wěn)隨機過程”。條件變了,原來的統(tǒng)計規(guī)律不再適用了。由此可見,突發(fā)事件可以使原本有效的統(tǒng)計規(guī)律在新的條件下失效。

突發(fā)實件的機制

研究突發(fā)事件首先必須弄清其機制。只有弄清了機制才能分析其前兆,研究預警的方法及因此之道。突發(fā)事件并不限于金融領域,也存在于自然界及技術領域中。而且各個不同領域中的突發(fā)事件具有一定的共性,按照其機制可大致分為以下兩大類。

“能量”積累型地震是典型的例子。地震的發(fā)生,是地殼中應力所積累的能量超過所能承受的臨界值后突然的釋放。積累的能量越多,地震的威力越大。此外,如火山爆發(fā)也屬于這一類型。如果將“能量”作廣義解釋,也可以推廣到社會經濟領域。泡沫經濟的破滅就可以看作是“能量“積累型,這里的“能量”就是被人為抬高的產業(yè)之虛假價值。這種虛假價值不斷積累,直至其經濟基礎無法承擔時,就會突然崩潰。積累的虛假價值越多,突發(fā)事件的威力就越大。日本泡沫經濟在1990年初崩潰后,至今已九年尚未恢復,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房地產所積累的虛假價值過分龐大之故。

“放大”型原子彈的爆發(fā)是典型的例子。在原子彈的裂變反應中,一個中子擊中鈾核使之分裂而釋放核能,同時放出二至傘個中子,這是一級反應。放出的中子再擊中鈾核產生二級反應,釋放更多的核能,放出更多的中子……。以此類推,釋放的核能及中子數(shù)均按反應級級數(shù)以指數(shù)放大,很快因起核爆炸。這是一種多級相聯(lián)的“級聯(lián)放大”,此外,放大電路中由于正反饋而造成的不穩(wěn)定性,以及非線性系統(tǒng)的“張弛”震蕩等也屬于“放大”型。這里正反饋的作用等效于級聯(lián)。在社會、經濟及金融等領域中也有類似的情形,例如企業(yè)間達的連鎖債務就有可能導致“級聯(lián)放大”,即由于一家倒閉而引起一系列債主的相繼倒閉,甚至可能觸發(fā)金融市場的崩潰。這次LTCM基金的危機,如果不是美國政府及時介入,促使15家大銀行注入35億美元解困,就很可因LTCM基金倒閉而引起“級聯(lián)放大”,造成整個金融界的信用危機。

金融界還有一種常用的術語,即所謂“杠桿作用”(leverage)。杠桿作用愿意為以小力產生大力,此處指以小錢控制大錢。這也屬于“放大”類型。例如LTCM基金不僅大量利用銀行貸款造成極高的“運用資金與資本之比”,而且還利用期貨交易到交割時才需付款的規(guī)定,大做買空賣空的無本交易,使其利用“杠桿作用”投資所涉及的資金高達10000億美元的天文數(shù)字。一旦出問題,這種突發(fā)事件的震撼力是驚人的。

金融突發(fā)事件之復雜性

金融突發(fā)事件要比自然界的或技術的突發(fā)事件復雜得多,其復雜性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多因素性對金融突發(fā)事件而言,除了金融諸因素外,還涉及到政治、經濟、軍事、社會、心理等多種因素。LTCM事件的起因本為經濟因素--俄羅斯政府宣布推遲償還短期債券,而俄羅斯經濟在世界經濟中所占分額甚少,之所以能掀起如此巨大風波,是因為心理因素的“放大”作用:投資者突然感受到第二類債券的高風險,競相拋售,才造成波及全球的金融風暴??梢娦睦硪蛩夭蝗莺鲆?,必須將其計及。

非線性影響金融突發(fā)事件的不僅有多種因素,而且各個因素之間一般具有錯綜復雜的相互作用,即為非線性的關系。例如,大戶的動作會影響到市場及散戶的行為。用數(shù)學語言說就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所產生的結果,并不等于各個因素分別作用時結果的線性疊加。突發(fā)事件的理論模型必須包含非線性項,這種非線性理論處理起來要比線性理論復雜得多。

不確定性金融現(xiàn)象一般都帶有不確定性,而突發(fā)事件尤甚。如何處理這種不確定性是研究突發(fā)事件的關鍵之一。例如,1998年8月間俄羅斯經濟已瀕臨破產邊緣,幾乎可以確定某種事件將會發(fā)生,但對于投資者更具有實用價值的是:到底會發(fā)生什么事件?在何時發(fā)生?這些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

由此可知,金融突發(fā)事件的機制不像自然界或技術領域中的那樣界限分明,往往具有綜合性。例如,1990年日本泡沫經濟的破滅,其機制固然是由于房地產等虛假價值的積累,但由此觸發(fā)的金融危機卻也包含著銀行等金融機構連鎖債務的級聯(lián)放大效應。預警方法

對沖基金之“對沖”,其目的就在于利用“對沖”來避險(有人將hedgefund譯為“避險基金”)。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原本設計為避險的基金,竟因突發(fā)事件而造成震撼金融界的高風險。華爾街的大型債券公司和銀行都設有“風險管理部”,斯科爾斯和默頓都是LTCM基金“風險管理委員會”的成員,對突發(fā)事件作出預警是他們的職責,但在這次他們竟都未能作出預警。

突發(fā)事件是“小概率”事件,基于傳統(tǒng)的平穩(wěn)隨機過程的預測理論完全不適用。這只要看一個簡單的例子就可以明白。在高速公路公路上駕駛汽車,想對突然發(fā)生的機械故障做出預警以防止車禍,傳統(tǒng)的平穩(wěn)隨機過程統(tǒng)計可能給出的信息是:每一百萬輛車在行駛過程中可能有三輛發(fā)生機械故障。這種統(tǒng)計規(guī)律雖然對保險公司制定保險率有用,但對預警根本無用。因為不知道你的車是否屬于這百萬分之三,就算知道是屬于這百萬分之三,你也不知道何時會發(fā)生故障。筆者認為,針對金融突發(fā)事件的上述特點,作預警應采用“多因素前兆法”。前面說過,在“能量”積累型的突發(fā)事件發(fā)生之前,必定有一個事先“能量”積累的過程;對“放大”型的突發(fā)事件而言,事先必定存在某種放大機制。因此在金融突發(fā)事件爆發(fā)之前,總有蛛絲馬跡的前兆。而且“能量”的積累越多,放大的倍數(shù)越高,前兆也就越明顯。采用這種方法對汽車之機械故障作出預警,應實時監(jiān)測其機械系統(tǒng)的運行狀態(tài),隨時發(fā)現(xiàn)溫度、噪音、振動,以及駕駛感覺等反常變化及時作出預警。當然,金融突發(fā)事件要比汽車機械故障復雜得多,影響的因素也多得多。為了作出預警,必須對多種因素進行實時監(jiān)測,特別應當“能量”的積累是否已接近其“臨界點”,是否已存在“一觸即發(fā)”的放大機制等危險前兆。如能做到這些,金融突發(fā)事件的預警應該是可能的。要實現(xiàn)預警,困難也很大。其一是計及多種因素的困難。計及的因素越多,模型就越復雜。而且由于非線性效應數(shù)學處理就更為困難。計及多種因素的突發(fā)事件之數(shù)學模型,很可能超越現(xiàn)有計算機的處理能力。但計算機的發(fā)展一日千里,今天不能的,明天就有可能。是否可以先簡后繁、先易后難?不妨先計及最重要的一些因素,以后再根據(jù)計算機技術的進展逐步擴充。其二是定量化的困難。有些因素,比如心理因素,應如何定量化,就很值得研究。心理是大腦中的活動,直接定量極為困難,但間接定量還是可能的??梢钥紤]采用“分類效用函數(shù)”來量化民眾的投資心理因素。為此,可以將投資者劃分為幾種不同的類型,如散戶和大戶,年輕的和年老的,保守型和冒險型等等,以便分別處理。然后,選用他們的一種典型投資行為作為代表其投資心理的“效用函數(shù)“,加以量化。這種方法如果運用得當,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定量地表示投資者的心理因素的。此外,盧卡斯(R.E.Lucas)的“理性預期”也是一種處理心理因素的方法。

其三是報警靈敏度的困難。過分靈敏可能給出許多“狼來了”的虛警,欠靈敏則可能造成漏報。如何適當把握報警之“臨界值”?是否可以采用預警分級制和概率表示?

有些人根本懷疑對金融突發(fā)事件做預警的可能性。對此不妨這樣來討論:你相信不相信金融事件具有因果性?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金融突發(fā)事件就不會憑空發(fā)生,就應該有前兆可尋,預警的可能性應該是存在的,那么金融學就不是一門科學,預警當然也就談不上了。筆者相信因果律是普遍存在的,金融領域也不例外。

因應之道

篇(3)

從已被媒體披露的信息來看,不少跑路老板的涉案金額過億甚至過10億。而據(jù)央行溫州中心支行在今年7月的《溫州民間借貸市場報告》顯示,溫州民間借貸市場規(guī)模達1100億元,有89%的家庭或個人、59%的企業(yè)參與。溫州官方文件也證實,當?shù)孛耖g借貸規(guī)模占民間資本總量的六分之一,相當于溫州全市銀行貸款規(guī)模的五分之一。

另據(jù)中金公司近日的研究報告估計,全國范圍內的民間借貸2011年中期同比增長38%至3.8萬億元,相當于銀行總貸款的7%。

如此高規(guī)模的民間借貸究竟有多少處于風險之中,我們無從得知,官方只是一再強調“出問題的只是少數(shù)”。的確,溫州失蹤的高利貸涉案老板只是數(shù)十位,相比參與放貸的企業(yè)數(shù)量的確是少數(shù),但我們相信,問題并不止于這數(shù)十位老板,溫州的困局只是全國民間借貸危機的冰山一角。

從各級政府對溫州民間借貸危機的重視上,我們可以猜測出問題的嚴重程度。國慶節(jié)期間總理親赴溫州調研并指示、浙江省和溫州市兩級政府近日迅速出臺各種對策、其他高利貸市場繁榮省份對民間借貸大戶的監(jiān)控,都預示著問題的普遍和嚴重。

從溫州民間借貸危機的全面爆發(fā),到出臺各種救市的“組合拳”,也就一兩個月的時間。政府就像一臺救火車,在危機面前總是異常“高效”,但這種高效我們似曾相識――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中央政府也是迅速重拳出擊,積極救市。但是,如今暴露出的各種新危機,正是當年倉猝救市留下的后遺癥。

為應對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央政府了大規(guī)模的經濟刺激計劃(主要手段是擴大信貸規(guī)模和投資),大量資本流向低效部門和虛擬經濟,泛濫的流動性帶來了物價飛漲和房地產價格泡沫,致使政府不得不“緊貨幣”應對通脹。而銀行的體制決定了貨幣的歧視性流向――寬松貨幣的得益者是政府投資項目和大型企業(yè),緊縮貨幣的受害者是私營經濟和中小企業(yè)。

短時間內貨幣政策一松一緊,加上居民存款的負利率化,導致高利貸市場在短期內急劇繁榮――缺錢的中小企業(yè)為了渡過難關不惜成本地從民間融資,回報無門的居民存款流向風險極高的高利貸市場。

其實,民間借貸的潛在風險早已暴露,但有關部門卻視而不見。今年上半年,本報記者在河南一些中小城市進行調查時,同樣看到了大量小額貸款擔保公司在從事高利貸業(yè)務。而當記者向當?shù)劂y監(jiān)局、央行駐地機構等地方金融管理部門詢問此事時,這些部門卻都互相推諉,避而不談。

另據(jù)本報記者調查,江浙地區(qū)的民間借貸危機,還可能引發(fā)更大的系統(tǒng)性風險。在高利貸的巨額回報下(最高的民間借貸年利率竟達180%),普通民眾大量參與其中,不少人把房屋重新估值質押給銀行套取資金用于放貸,更有甚者,將已經質押給銀行的房產,二次質押給高利貸放貸者獲取資金。

將房產價值和高利貸生意捆綁在一起,是基于房地產價格不降和房產方便變現(xiàn)這兩種假設,但是,房地產調控政策正讓這兩種假設成為泡影――限購不僅讓房價有下降的風險,而且限制了房屋的變現(xiàn)能力。這樣看來,一旦高利貸的系統(tǒng)出現(xiàn)風險,就會引發(fā)房地產市場的系統(tǒng)風險,最終會將銀行牽涉其中,形成更大的金融風險。

溫州幾十個高利貸老板跑路事件,并非區(qū)域性、偶發(fā)性的危機,它很有可能是全國性、系統(tǒng)性民間借貸風險的前兆。金融市場的管制已經造成利率價格的雙軌制,并在現(xiàn)實中形成體制內的低廉資金成本和民間的高利率市場,在這種背景下,不乏掌握體制內資源的利益群體,利用其優(yōu)勢獲取高利貸市場的暴利。

如果金融體制的市場化問題不能夠解決,造成高利貸危機的深層次問題得不到正視,民間金融的后續(xù)問題得不到暴露,政府就倉猝地出臺救市政策,很容易掩蓋問題的本質,錯過從根源上治理問題的良機。

篇(4)

1.1危機的一般特點危機是指任何可能危及社會及組織的最高目標和基本利益、管理者無法預料但又必須在極短時間內緊急回應和處理的突發(fā)性事件。它具有下列一般特征:①破壞性:對社會或組織的生存和發(fā)展構成威脅。②突發(fā)性:不確定性,出乎決策者意料之外。③緊迫性:應對和處理行為具有很強的時間限制。④公眾性:影響公眾的利益、公眾高度關注。

1.2金融品牌危機的特征對金融企業(yè)而言,品牌危機主要是指由于金融企業(yè)經營或品牌管理中的失誤,或者由于客戶與金融企業(yè)之間對金融產品、服務或者事件的認知不同、相互溝通不夠,從而導致其產生激烈行為,并在短時間內波及社會公眾、進而嚴重影響金融企業(yè)品牌價值的事件狀態(tài)。

金融企業(yè)品牌危機通常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產品質量問題引發(fā)的危機,容易引起社會關注,對于產品質量問題直接引發(fā)客戶不信任和不選用,會造成金融企業(yè)類似業(yè)務營業(yè)額的大幅下滑,對金融企業(yè)的聲譽和口碑造成負面影響。另一類是非產品質量問題引發(fā)的危機,客戶關注程度相對較低,主要是金融企業(yè)內部某方面失誤引起的經營危機和困難,如法律訴訟、人動等,這些問題逐漸向外傳遞,會造成客戶對金融企業(yè)的不信任。

金融品牌危機一般具有三個特點:

1.2.1突發(fā)性,往往是由于金融企業(yè)經營中的重大問題被曝光,或者客戶等對金融產品或服務的實際質量不滿無法宣泄而突然爆發(fā)。

1.2.2動態(tài)性和擴散性,品牌危機會隨著金融企業(yè)對有關事件處理的正確和及時與否而減輕或加重,而且任何一個危機在沒有徹底解決之前,都有可能產生擴散效應。

1.2.3破壞性,品牌危機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就會降低公眾的品牌忠誠度,品牌價值在短期內會明顯受損。

2樹立危機意識

只有強化企業(yè)自身的危機意識,才能從思想上真正重視危機管理工作。企業(yè)要加強品牌建設,就必須充分認識到市場經濟運行中以及金融全球化中金融企業(yè)面對的內外經營環(huán)境是瞬息萬變的,由內外因素導致的企業(yè)危機難以避免,必須通過有效的品牌危機防范機制加以預測、預防、化解或盡可能減少其損失。樹立危機意識最關鍵的在于及時識別危機的前兆。在日常品牌管理中,對可能引起金融品牌危機的內、外部因素進行整理和識別,對這些因素的變化情況進行日常性監(jiān)測。同時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鑒別、分類和分析,正確判斷、評估危機的可能性、危機風險源頭、危機征兆和危機發(fā)生之間的聯(lián)系等。

3建立品牌危機預警機制

企業(yè)要在品牌危機管理中取得主動,反應迅速,就必須建立品牌危機預警機制,在危機來臨時盡早發(fā)現(xiàn)危機,以制度化的管理來對企業(yè)內部和外部可能產生的危機進行預測,增強企業(yè)的免疫力、應變力和競爭力。一套有效的危機預測機制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3.1組織機構組織結構是企業(yè)品牌預警管理系統(tǒng)功能發(fā)揮的基本和必要保證,是對品牌不安全現(xiàn)象進行識別、預警和控制的保障。

3.1.1預警部主要職能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負責品牌資產安全狀況、品牌管理安全狀況、品牌環(huán)境安全狀況的日常監(jiān)控,識別和診斷其中易引發(fā)品牌危機的不安全現(xiàn)象(危機征兆),并采取相應措施予以矯正控制;二是日?;顒又杏柧毴w員工接受識別危機征兆和防止危機發(fā)生方面的知識,培養(yǎng)員工在危機中的心理承受能力;三是進行各種品牌危機狀態(tài)的預測和模擬,設計“品牌危機管理”方案,以在特別狀態(tài)中供決策層采用。

3.1.2核心領導小組核心領導小組由金融企業(yè)的董事會、總裁等組成,從戰(zhàn)略層面把握危機的動向,對危機處理中的重大問題進行決策,并指揮各部門密切配合危機控制小組。核心領導小組的職能包括:保證企業(yè)正常運轉、緊急情況下的預算審核、與政府和特別利益團體進行高層溝通、對機構投資者、媒體、消費者、員工以及其他受到影響的群體傳達信息;與法律顧問溝通;跟蹤公眾動向;保證董事長或總裁了解事件的總體進展,啟動媒體溝通程序等。它是發(fā)揮作用最大的危機管理機構,它的決策水平和預見能力的高低將直接決定著危機處理進程和結果。

3.1.3危機控制小組危機控制小組負責危機處理工作的實際運轉,直接處理危機事件的操作層面工作,一方面向領導小組及時通報事態(tài)的進展,另一方面向聯(lián)絡溝通小組下達核心領導小組的決策信息。時刻保證核心領導小組清楚地知道危機情況,同時從核心領導小組那里接收戰(zhàn)略建議,并制定危機處理的預算。

3.1.4聯(lián)絡溝通小組聯(lián)絡溝通小組負責與公眾、媒體、受害者、公司成員的溝通,應確保企業(yè)用一種聲音說話。任命兩到三個公司發(fā)言人負責與媒體的溝通工作是至關重要的。保證對某個問題做出統(tǒng)一而前后一致的判斷和解釋,并且由獲得授權任命的發(fā)言人來完成信息溝通的任務。

如前期浦發(fā)銀行在其外匯理財產品出現(xiàn)“零收益”而導致客戶不滿,并在媒體和網(wǎng)絡上引起較大反響的事件的處理上,就應該由品牌危機管理小組統(tǒng)一處理,對外保持同一聲音,實施同一標準,并通過主流媒體的正面宣傳,主動化解品牌危機。而不應該政出多門,出現(xiàn)不同網(wǎng)點對部分客戶補償五花八門。例如:有的網(wǎng)點提出,投資者可以把理財投資的資金再續(xù)存一個月,給予其8%的年利率,即多存一個月可獲得8%/12=0.66%的利息補償;有的網(wǎng)點提出,給投資者3000元代金券;有的網(wǎng)點提出贈送投資者實物禮品。這些不統(tǒng)一的做法很可能會引發(fā)客戶之間的攀比,使浦發(fā)銀行處于更被動的地位。

3.2預警信息系統(tǒng)通過網(wǎng)絡評價品牌的安全狀態(tài)、監(jiān)測影響品牌安全的外部環(huán)境和內部條件以及品牌的不安全現(xiàn)象,并對其進行識別、診斷、評價,設計出預警信號輸出系統(tǒng)。

如本次金融危機開始時信息不透明,給許多國際著名金融機構帶來負面影響。如今,美國政府對十大金融機構展開壓力測試,將金融機構的真實現(xiàn)狀公之于眾,,使人們對這些金融機構重拾信心。

參考文獻:

[1]中國工商銀行第三期領導干部研究班課題組.“工商銀行實施品牌戰(zhàn)略提高核心競爭力研究”《金融論壇》.2008年第7期.

[2]陸岷峰.《商業(yè)銀行危機管理》.中國經濟出版社.2008年2月.

[3]余明陽,劉春章.《品牌危機管理》.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年6月.

[4]宗軍.“浦發(fā)銀行品牌建設研究”中國優(yōu)秀碩博論文數(shù)據(jù)庫.2008年.

[5]凌林,黎永強.“商業(yè)銀行品牌危機管理策略”《新金融》2006年第10期.

篇(5)

全球經濟或將開始進入調整期

從剛剛結束的八國集團財長會議傳出消息,美國次貸危機引發(fā)的全球金融市場動蕩、物價高漲及全球性通脹壓力等都將可能導致全球經濟減速。但在目前令各方人士憂慮的物價高企和美元低迷兩大焦點問題上,各國財長并沒有拿出有效的應對措施。

“美國經濟受次貸危機的影響已經進入調整期”,這是一些美國業(yè)內人士的共識。目前全球金融行業(yè)已經累計披露超過8.3萬人的裁員計劃,一些經濟學家和行業(yè)經驗豐富的人士預期,華爾街還將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失業(yè)大軍中。如果將房地產泡沫爆裂算在內,實際上美國經濟,經濟調整的意思其實就是經濟資源重新配置。

目前,市場人士對美國經濟是否進入衰退或者調整還是議論紛紛,歐美各大央行紛紛向市場注資防止經濟崩潰。央行的歷史其實不過百年而已,在百年前歐美國家的商業(yè)周期中,蕭條來得固然突然,但持續(xù)時間一般也很短,不過一兩年左右時間。在央行問世之后,繁榮期固然被拉長了,但蕭條期也很長,如果央行系統(tǒng)不管住貨幣投放規(guī)模,結果就是綿綿無絕期的滯漲。

此輪自上個世紀80年代的全球經濟繁榮,是以美元為信用中心,美聯(lián)儲起到全球央行的作用。在1987年紐約股市泡沫破滅、2000年互聯(lián)網(wǎng)泡沫破滅以及近期房地產泡沫破滅中,美聯(lián)儲一直采取的都是低息強心針政策,這種政策之所以一直有效,就在于全球經濟一體化不斷深入,包括東亞、前蘇聯(lián)、東歐以及中國等國家融入全球經濟釋放出巨大的生產力,為美元的泛濫提供了堅實的后盾。但這輪經濟調整,歐美央行是否還有此好運,實在不好說。因為現(xiàn)在全球化通脹趨勢越來越明顯,一浪高過一浪,從因糧荒而躁動不安的海地、中東國家,到因油價飆升近期發(fā)生示威游行的法國,都顯示流動性過剩是全球現(xiàn)象,各國生產率都到了極限。美聯(lián)儲這次想以鄰為壑,轉嫁自身危機,難度要比以前高得多。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上個世紀70年代全球經濟的重演,美聯(lián)儲低息政策造成本國經濟滯脹局面,但廉價資金進入拉美國家刺激當?shù)亟洕惓7睒s,一旦美聯(lián)儲大幅加息抑制通脹,立即引發(fā)資金回流導致拉美經濟危機。這種情形在未來全球經濟重復概率很大,新興國家可能重復當年拉美經濟覆轍。

最后一種可能是中國經濟進入硬著陸,將全球經濟拖入大蕭條的深淵。因為全球經濟在過去7年內通縮的最大因素就是“中國制造”,一旦中國經濟進入調整,等于全球經濟最后一臺引擎也熄火了,接著,所有國家都要面對繁榮結束。

未來是不可預測的,但在一定分析模型中是可以推測的,以上是對全球經濟未來走向多種可能的推測。就目前而言,次貸危機標志著全球經濟已經進入蕭條期,必須進行清算。但美聯(lián)儲的低息政策拖延了此項調整,這使得未來的全球經濟調整非常漫長而且痛苦。(一聞)

越南金融危機震波幾何

越南金融經濟已有一段時間,有專家認為,它可能成為第二次亞洲金融危機。今天越南爆發(fā)的貨幣匯率危機和必定隨之而來的金融危機,完全就是1997年泰國貨幣匯率危機和金融危機的重演。

回顧這兩次亞洲金融危機,邏輯非常簡單和相似:先是鼓勵貨幣升值和匯率幅度(放寬浮動區(qū)間),接著就是洪水一般的熱錢滾滾流入國內市場,觸發(fā)國內令人嘆為觀止的資產價格泡沫,稍后就是實體經濟開始出現(xiàn)通貨膨脹,貿易順差開始急速下降乃至迅速逆轉為逆差。此時,投機熱錢已經賺得盆滿缽滿,準備撤退了。它們一旦開始撤退,匯率必然大幅度貶值,貨幣匯率危機就是自然結果。

越南貨幣匯率升值所觸發(fā)的資產價格泡沫算是創(chuàng)造了世界紀錄。2006年,股票暴漲145%,2007年繼續(xù)大幅度飆升,市值從可憐的10億美元直線增長到驚人的150億美元,平均市盈率達到73倍??梢杂脽o數(shù)個理由來為當年越南的牛市辯護。然而,人性自有它的規(guī)律,反過來又決定了金融市場的規(guī)律,泡沫終究是要破滅的。

越南的貨幣匯率危機再一次充分說明:貿然開放資本賬戶或實施所謂資本項目自由化,放任對國際投機熱錢的監(jiān)管,必定付出慘重的代價。國際投機熱錢攻擊弱國貨幣匯率和金融體系,手段之狠、出手之快、規(guī)模之大,往往不是該國中央銀行所能夠控制和對抗的,今天國際投機熱錢攻擊越南盾的手法與1997年它們攻擊泰國銖的手法完全一樣。當年以索羅斯為首的對沖基金攻擊港元,采取的就是“雙向對沖提款機戰(zhàn)術”。

更可怕的是,那些天天尋找投資或投機機會的國際金融大鱷和他們的學術代言人。他們唯一的行動指南就是自己的最大利益,希望貨幣升值的時候,他們會找到諸多理由來證明貨幣如何價值低估、如何應該升值,對越南盾是這樣,對世界其他貨幣也是這樣。當他們希望貨幣貶值時(即當他們準備或已經做空貨幣時),那升值的理由瞬間就變成貶值的理由。

前一段時期,當越南國際收支和通貨膨脹開始出現(xiàn)惡化跡象的時候,那些曾經以為越南盾應該升值的人,立刻高呼越南貨幣必須貶值;那些曾經為越南高唱贊歌的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立刻翻臉不認人,將越南國家信用等級從“穩(wěn)定”貶斥為“負面”。當然,整個次級債券危機的罪魁禍首之一,就是那些可怕和可惡的信用評級機構,它們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為所欲為。信用評級機構、國際金融大鱷和他們學術代言人的嘴臉沒有什么不同,他們的心目中其實沒有什么真正的經濟學,沒有什么真正的匯率理論,沒有什么真正的評級模型。他們只有一個學說和一個模型:那就是他們自身的獎金和分紅最大化模型!

越南此刻面臨的貨幣匯率危機絕對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它很可能預示著:(1)起自2001年的美元貶值周期正在結束,新一輪的美元升值周期即將開始。然而,每一次美元周期的逆轉,總是伴隨著一場規(guī)?;虼蠡蛐〉娜蚪鹑谖C。拉美債務危機如此,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如此,今天亦不會例外。(2)人民幣升值預期很可能迅速逆轉。已經有許多跡象表明:人民幣升值預期正在悄然開始減弱甚至未來有貶值預期,一年期無本金無交割(NDF)的遠期人民幣匯率走勢曾經多次出現(xiàn)大幅度回調,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大信號;美元相對歐元等主要貨幣近期貶值已經嚴重乏力,顯示美元正在孕育升值動力;美國財長業(yè)已開始唱多美元,為美元的長期走強大聲疾呼。(3)中國的通脹壓力不小,出口增速開始出現(xiàn)下滑,許多企業(yè)出現(xiàn)經營困難,資產市場日益萎靡,都是本幣匯率開始貶值的前兆。

根據(jù)新興經濟體貨幣危機理論的“歸類邏輯”,當前韓國、越南,以及印度、菲律賓、泰國、印尼等國家都出現(xiàn)貨幣貶值征兆,由此可能產生的風險值得高度關注。(幕蘭)

印度的動蕩有多深

從地緣經濟來講,亞洲經濟正在走向相融相合。在越南遭遇經濟動蕩之后,在亞洲誰會成為下一個受傷的國家呢?

“通貨膨脹不斷高企、貿易逆差不斷加大,盧比加速貶值,股市暴跌……種種跡象表明,印度也正徘徊于危機邊緣?!睂<覍W者這樣認為,相對于越南,印度經濟前景更應引起我們的關注。

印度正面臨金融壓力加大

“在越南發(fā)生危機后,我們更加關注印度了。”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干杏娣教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近期印度的表現(xiàn),與越南經濟動蕩前有點相似。

印度商工部最新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1~3月貿易逆差204.8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飆升近一倍。6月6日,公布的最新通脹指數(shù)也跳升至8.24%,創(chuàng)數(shù)年來新高;盧比同樣遭遇投資者拋售,4月以來最大跌幅超過7%。印度股市也沒能幸免,今年已累計下跌3成。布隆博格監(jiān)測的數(shù)據(jù)顯示,海外投資者在印度股票市場上投入的資金,已經從凈流入轉為凈流出,這是自2000年以來的第一次。

高油價的挑戰(zhàn)

干杏娣說,印度確實存在不小的問題,其經濟脆弱性很明顯。目前,印度政府正處于這兩難局面下,采取何種應對措施,將決定整體經濟今后的走勢。

此外,印度更需面對高油價的挑戰(zhàn)。瑞士信貸最近報告稱,印度75%的原油消耗依賴進口。預計2008年印度GDP將增加至1.34萬億美元,如按目前油價水平進行原油補貼,全年補貼金額將高達292億美元,相當于GDP的2.2%,是2007年的3倍。特別是進入2008年以后,印度又加大了石油進口力度。

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認為,印度難以維持高額的原油補貼。如果支撐不住,放棄補貼,必定引起通脹進一步大幅度上升。

政府采取針對性措施

根據(jù)世界貨幣基金組織(IMF)統(tǒng)計,印度占世界GDP的份額約為4.5%,它和中國均是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干杏娣表示,印度在世界經濟中的權重決定了它的影響力。如果出現(xiàn)經濟動蕩,影響必定超出越南。

作為“金磚四國”的成員,印度經濟出了問題很可能被解讀為新興市場都面臨危機風險,恐慌和消極心態(tài)被迅速放大,新興市場環(huán)境惡化,國際市場將因此出現(xiàn)較大調整。

不過,中國社科院亞太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劉小雪表示,印度出現(xiàn)類似越南的金融市場動蕩的可能性比較小。印度目前通脹的根源,主要是國內消費需求及投資需求的拉動,以及國際原材料與糧食價格上漲。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印度政府就開始針對可能出現(xiàn)的大幅度通貨膨脹采取措施,使印度房地產、股市沒像越南出現(xiàn)失控的虛高現(xiàn)象。而印度的外匯儲備也遠遠高于越南,其位居亞洲第三的外匯儲備無疑為其金融市場上了一份保險。

此外,印度由于在1991年曾經發(fā)生了支付危機,此后便十分重視國際債務問題。目前,印度的債務結構比較健康。(一言)

中國將要面對什么

中國央行日前《中國金融穩(wěn)定報告(2008)》,明確列舉了當前需要關注的九大風險,其中明確地指示,要“密切關注國際經濟金融形勢變化,防范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引發(fā)的傳染性風險”。同時,中國銀監(jiān)會日前發(fā)文要求國內銀行業(yè)金融機構暫停開辦外匯保證金交易業(yè)務,這也是出于對國內金融機構和投資者風險控制能力不足的考慮,緊急規(guī)避風險。

但,越南的這場來勢洶洶的金融危機對我國影響有多大?“影響不會很大,主要是對大家的信心有一定的影響。越南與中國經濟的基本面還是有很大差異的?!敝袊缈圃簢H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張斌講到,我覺得目前只是個“貨幣危機”,能不能定義為金融危機現(xiàn)在還不是很明確。因為如果定義為“金融危機”就意味著越南的銀行體系出現(xiàn)了很嚴重的問題,如企業(yè)破產、銀行資產負債表惡化,甚至銀行有破產的危險,或者是銀行出現(xiàn)破產。如果僅僅是貨幣危機的話,則只是反映在金融市場里邊,比如對貨幣的幣值和股票的影響。

“新興經濟體經濟脆弱性的不斷提高有可能對我國構成傳染性的威脅?!迸d業(yè)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對媒體這樣表示。此前他曾撰文指出,除了越南之外,當前在阿根廷、韓國以及印度、菲律賓、泰國、印尼等國出現(xiàn)的貨幣貶值征兆,也大大增強了中國被感染的可能性,中國應該對此新興經濟體的貨幣危機所具有的傳染性提高警惕。

“目前中國應該加強對于熱錢的監(jiān)測,并為潛在的危機制定應對的預案?!彼M而表示,同時還需要進一步增強人民幣的匯率彈性,這是遏制熱錢、避免危機的有效手段。此外,由于通脹是全球性的問題,世界各國的央行之間應該進一步加強貨幣政策的協(xié)調機制。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梅新育也表示,危機的傳染機制是非理性的。如果越南危機進一步擴大,不排除進一步向其他國家蔓延的可能性,中國也可能會被傳染。中國一方面需要做好危機救援準備,另一方面應該避免人民幣匯率的快速升值,以免為出逃的資本提供更多的獲利機會。

篇(6)

從政策制定者的角度來看,兩個主要的問題是:我們怎樣才能發(fā)現(xiàn)惡性的房地產泡沫?以及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如何發(fā)現(xiàn)惡性泡沫

我們應當注意到,并不是所有的房地產泡沫都會導致金融危機,也不是所有的金融危機都從房地產泡沫開始。國際專家組的研究已表明,46次系統(tǒng)性金融危機中的三分之二是在房地產價格走高――降低的模式之后發(fā)生的,而51次房地產價格走低現(xiàn)象中的35次是由于危機產生的。

那么,是什么導致了惡性的泡沫?回頭看看之前惡性泡沫的產生過程,我們發(fā)現(xiàn)還有另外一個到目前為止報告中沒有提到的因素:從“人口紅利”到“人口老齡化負擔”這一人口結構的轉型。

讓我們來看看20世紀90年代的日本房地產泡沫、21世紀初的美國房地產泡沫和中國可能出現(xiàn)的房地產泡沫的圖表。在這三個圖表中,我列舉了三個指標:第一,適齡勞動人口與剩余人口的比率(逆撫養(yǎng)比);第二,房地產價格指數(shù);第三,實際貸款總額。

就日本的情況而言(圖1),在適齡勞動人口比率圖中有兩個高峰期,它與代表土地實際價格指數(shù)的房地產價格指數(shù)的兩個高峰期相伴而生。在這兩個高峰期中,1991年前后的第二個高峰期剛好是一個引發(fā)后續(xù)經濟長期停滯的惡性泡沫。那么,這兩個高峰期之間的區(qū)別是什么?實際貸款總額的數(shù)量也許隱含著一個答案。房地產貸款在第一個高峰期是增長的,但是沒有第二個高峰期的貸款水平高。

美國的圖表(圖2)與日本非常類似。在適齡勞動人口比率中有兩個高峰期,雖然不及日本明顯。房地產價格指數(shù)及真正的房價指數(shù),看起來似乎有兩個高峰期,大致與人口結構的變化相符。同樣,第二個高峰期引發(fā)2008年金融危機,雖然第一個高峰期恰逢儲蓄和貸款問題,但是對經濟的影響遠沒有那么嚴重。從新增實際貸款總額的圖表中,我們發(fā)現(xiàn)與日本非常類似的情形。實際新增貸款總額在第一個高峰期的水平很高,但是遠低于第二個高峰期的水平。

最后的圖表顯示的是中國的數(shù)據(jù)(圖3)。中國在適齡勞動人口的比率上尚未達到頂峰,但是也十分接近了。房屋銷售價格指數(shù)是從上海指數(shù)提供商的網(wǎng)站得來的,很遺憾的是,提供商在大約兩年前(2011年6月)意外關閉了他們的網(wǎng)站。我們姑且使用這個數(shù)據(jù),因為它與其他指標相比有一個較大的時間跨度,雖然我不能完全肯定它是如何構建的。該圖表明到2010年有一個明顯的房地產價格的飆升。同樣,連同適齡勞動人口比率和房地產價格,實際貸款總額也顯示出一個巨大的增長。

從這兩個發(fā)達經濟體近期發(fā)展歷程和一個新興經濟體現(xiàn)狀的簡單調查中,我們可以得到什么經驗教訓?很顯然,并不是所有泡沫破裂階段都會引發(fā)金融危機。但是,如果人口結構變化、房地產價格泡沫和貸款額劇增這三個因素同時爆發(fā),金融危機發(fā)生的可能性則大大提高。中國正在漸漸踏入這片“危險領域”。

越來越多的跨國間的證據(jù)表明,人口結構的改變會對房地產價格造成顯著的影響(土地部分尤為明顯)。因為在人口紅利階段,生育高峰期中出生的年輕一代想要購買更多的土地,并為自己退休后的生活節(jié)省出更多的錢。因為土地供應是有限的,所以土地的實際價格也就會上漲。同樣,如果名義貨幣供應量保持不變,實際貨幣的“價值”增加,它既然是物價水平的倒數(shù),也應該增長,這就意味著會通貨緊縮。央行要維持物價穩(wěn)定,就有可能增加名義貨幣供應量以保證價格穩(wěn)定。其結果是物價總水平保持穩(wěn)定,但房地產價格上漲。

然而,這卻引發(fā)定量分析的意義問題。雖然這種假說可以解釋“相關性”,但用來解釋這些惡性的房地產價格泡沫是不充分的。這些泡沫的嚴重性簡直令人難以置信。此外,并不是每一個經歷這種人口結構變化的國家都出現(xiàn)過惡性的房地產泡沫和金融危機。因此,我們不應該將人口結構因素和惡性泡沫之間顯著的相關性考慮成嚴格的因果關系。相反,我們應該把人口結構狀況的改變看作惡性房地產泡沫的“沃土”。

歸根結底,惡性的房地產泡沫可以被認為是一個在極端形勢下過于樂觀的預期的表現(xiàn)。自金融危機以來,學術界已經做了許多嘗試,去解釋惡性金融泡沫是理性經濟體行為在信息不對稱和某些不那么有效的監(jiān)管條件下的后果。這些解釋都相當新穎獨特,運用大量復雜的新古典主義的方法。但是從從業(yè)者的角度來看,由于在某些情況下我們很容易過于樂觀(在有些情況下過于悲觀),我們的決策是如此容易受到別人意見的影響,尤其是身處高位的政策制定者的意見。

如何應對惡性泡沫

從根本上說,我們應該區(qū)分惡性泡沫發(fā)展進程中的兩個階段。泡沫的第一個階段是早期或者預防的階段,第二個階段則是晚期或者崩潰階段。

當考慮到我們應對早期或預防階段的泡沫時,贊成所謂國際清算銀行觀點的共識似乎已經達成。首先,使用各種宏觀審慎政策,以遏制市場上過于樂觀的預期。其次,如果泡沫真的是惡性的,我們同樣也應該毫不猶豫地使用貨幣政策。第三,在使用宏觀審慎政策后,我們應該意識到長期的資源配置扭曲的后果。

但是,在實踐中,我對在惡性泡沫中使用宏觀審慎措施的有效性持強烈的保留意見。以貸款價值比率(LTV)為例,在泡沫膨脹的鼎盛時期,LTV的分母,也就是房地產的市場價值,上升得越來越快。因此,LTV顯示的超過貸款規(guī)模的充裕部分,在幾個月甚至是幾周時間內變得嚴重不足。上世紀90年代日本出現(xiàn)樓市泡沫就是典型案例。此外,有時使用宏觀審慎措施來遏制泡沫發(fā)展的效果只是暫時的,最終結果是泡沫再次浮出水面,而且會比之前更具破壞力。所以當前表面上的成功可能是未來失敗的前兆。

在應對泡沫的討論中,還有另外一個易被忽視,但又可能是最棘手的問題:與公眾的溝通。決策者如何在威脅不緊迫的時候說服公眾相信我們正面臨不斷膨脹的惡性泡沫的威脅?;剡^頭看,我不得不悲哀地指出:公共部門是助長公眾這種過于樂觀的預期的一部分原因。

雖然我已經表達了對惡性泡沫早期或預防階段的政策共識的保留態(tài)度,但是后期或崩潰階段的政策難題是,這些問題基本上會被忽視。讓我失望的是,幾乎沒有對這些困難的正面討論。

在泡沫的后期階段,一方面,存在“太少,太晚”的審慎政策將危機推遲,以致造成更加嚴重的危險。另一方面,也存在因政策過于大膽而導致經濟被嚴重打擊的危險。

但最困難的是在崩潰階段正確地應對惡性泡沫。首先,崩潰的幅度之大令人難以置信。圖4顯示的是日本第一個房地產真實價格的走勢。這里使用的是大東京RRPI指數(shù),這是修正后的公寓價格指數(shù)(約占總人口的10%)。隨后,依據(jù)標準普爾Case-shiller指數(shù),我將美國十個城市的真實房地產價格進行加總(約占總人口的10%)。房地產價格下降的幅度是顯而易見的:日本的房地產實際價格的最低價只是其最高價的三分之一?,F(xiàn)在在美國,房地產的實際價格低于最高房地產價格的40%還多。在這一刻,美國的價格是否已經觸底目前尚不明確。在任何情況下,如此大幅度的下降都意味著經濟平衡的重大調整。此外,這種大規(guī)模的調整對經濟的持續(xù)復蘇來說是必要的。在日本和美國,正在進行著從人口因素的積極面(人口紅利)轉向消極面(人口老齡化的負擔)的調整,正如圖1和圖2所示。人口老齡化下經濟平衡的重大調整,嚴重阻礙了常規(guī)政策工具的有效性。此外,過于悲觀的預期也似乎惡化了政策有效性。

令人不安的事實是,在應對惡性泡沫的后期或是破裂階段時,鮮有適當?shù)恼摺D男┕ぞ呤强梢杂玫模科涫褂玫膬?yōu)點和缺點各是什么?這些都是政策制定者面臨的最緊迫的挑戰(zhàn)。

篇(7)

在9月的最后一天,美元兌歐元跌至八個月的低點78.41,而且第三季度美元指數(shù)創(chuàng)下2002年第二季以來的最大季度跌幅。

日益縮水的美元

在日元重回套息以及歐債危機升級等因素的支撐下。進入2010年的美元在年初迎來了一波不小的反彈,并且一路奔至6月的階段性高點88.7。然而,伴隨著美國陸續(xù)公布失業(yè)率等差強人意的重要經濟數(shù)據(jù)以及歐洲央行債券購買計劃的啟動,美元又掉轉直下,數(shù)據(jù)顯示,與前期高點相比,截止目前美元已經自由落體式大跌11%。

美元的貶值帶來了其它非美貨幣的大幅“被升值”。在歐洲,歐元在第三季度兌美元大漲約12%,創(chuàng)出2002年6月該季以來的新高;在澳洲,澳元在突破了6月低點以來的關鍵阻力位后,一直延續(xù)反彈走勢并正在向兩年多以來的最高水平發(fā)起沖擊;在美洲。巴西雷亞爾成為了與美元相襯的全球最強勢的貨幣之一,彭博資訊的數(shù)據(jù)顯示,自2009年初至今,雷亞爾對美元匯率已累計升值約35%;在亞洲,隨著美元兌日元跌穿15年底線,日元相應地一路狂奔,資料顯示,自今年4月以來,日元對美元已累計升值10.2%。除了日元,亞洲其它國家貨幣也大幅持續(xù)升值,其中泰銖和馬來西亞林吉特接近13年以來的新高,新加坡元兌美元也摸至歷史高點,韓元兌美元刷新半年以來的高位,人民幣連續(xù)觸及2005年7月匯改以來的高位。

美國的如意算盤

盡管目前的美元貶值與美國經濟增長乏力、失業(yè)率高企等基本的經濟生態(tài)相關,但很大程度上彰顯出的卻是美國政府對美元作為國際貨幣運用的策略與戰(zhàn)略。

美聯(lián)儲推出的逆經濟周期的持續(xù)寬松貨幣政策成為了驅動美元貶值的直接力量。從目前來看,美聯(lián)儲將繼續(xù)維持零利率水平,而且為了防止經濟二次探底的風險,美聯(lián)儲將重新啟動“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

通過美元貶值以刺激出口是美國政府不二的政策導向。事實上,美元的貶值已經讓美國嘗到了不小的甜頭。資料顯示,從2007到2009年,由于美元貶值,3年中美國的貿易逆差從7100億美元降為3800億美元。

借助于美元的縮水以向外輸出通貨膨脹從而達到撇除債務的目的是美國又一十分巧妙的政策安排。資料表明,目前美國累積債務已經達到了13萬億美元,逼近其GDP的90%。一般而言,解決債務危機的正常途徑是增收節(jié)支,實現(xiàn)財政盈余。然而,按照美國目前龐大的財政缺口。需要其財政調整幅度達到美國GDP的14%。這就意味著美國目前的所有稅率都要翻番,而這顯然是天方夜譚。不僅如此。由于美國“嬰兒潮”一代出生的人口(7800萬)陸續(xù)進入退休,相關財政支出將大幅增加,因此通過節(jié)省開支而消化債務之路似乎已經堵死。對此,美國政府只能將大量印刷鈔票作為還債的最重要手段。

與出口與撇債相比,以美元貶值的力量刺激起國內的消費引擎對于美國政府而言同樣具有吸引力。作為對美國經濟貢獻率達70%的活躍因子,消費自金融危機后一直未見起色。據(jù)美國經濟商會的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9月份美國國內消費者信心指數(shù)下降至48.5點,退至今年2月份以來的最低水平:不僅如此,今年第二季度美國居民平均儲蓄率升至6.2%,距離6.4%的歷史峰值僅一步之遙,充分顯示了美國居民消費意愿的下降。在貨幣利率已經陷入“流動性陷阱”之中的情態(tài)下。美聯(lián)儲只有通過美元貶值才能達到將貨幣之籠中的“老虎”驅趕出來的目的。

襲擾全球經濟

與美國經濟可以從美元貶值中全方位獲益完全不同,全球經濟可能會因此承受更多的磨礪和災難。

全球外匯儲備大幅縮水是美元貶值可視性最強的結果。資料顯示,目前外國所持有的以美元計價的資產高達5萬億美元,美元貶值將使各國蒙受巨大的損失。由于未來美元貶值更多地以實物形態(tài)呈現(xiàn)出來。同時匯率形態(tài)的貶值也成為常態(tài),因此,各國外匯儲備未來的縮水程度和頻率將大大超乎從前。

國際金融市場因為美元貶值而發(fā)生劇烈波動是各國匯管當局最不愿意看到的事實。美元的持續(xù)貶值和波動頻繁。首先會直接導致外匯市場交易增加和各種貨幣之間匯率關系的頻繁調整,從而引致外匯市場的動蕩;另一方面,美元貶值會造成美元計價資產與其他幣種計價資產相對價值的變化,投資者將因此對不同幣種計價資產價值和收益率進行重估,并相應地調整金融資產投資組合,從而導致金融投機交易增加和資金的無序流動,影響金融市場的穩(wěn)定。

通貨膨脹的全球性傳遞是美元貶值衍生出的災難性后果。由于美元中期下跌的趨勢基本確立,以大宗商品、樓市等為代表的全球硬資產價格將會在流動性的推動下迎來新一輪上漲;值得指出的是,作為全球通貨膨脹的前兆,黃金價格目前節(jié)節(jié)攀高,并且已經突破1300美元/盎司的大關,而伴隨著未來不長的時間內黃金摸至1500美元/盎司,全球經濟將承受新一輪通貨膨脹的重壓。

新興國家可能成為美元貶值的最大受害者,主要表現(xiàn)為從美國溢出的大量資金將流向新興經濟體尋找投資洼地,從而推升新興經濟體國內資產價格的飆升,滋生經濟泡沫和金融風險。

貨幣戰(zhàn)一觸即發(fā)